1?孫吳氣息
2024-10-03 19:24:58
作者: 陳書良
1996年10月17日,世界上一下子有很多人知道了湖南長沙走馬樓。因為在此地平和堂大廈的建築工地對地下古井群進行搶救性發掘中,於一個井窖中發現了十餘萬枚孫吳簡牘,其數量驚人,超過國內歷年出土的簡牘的總和(約九萬枚),成為20世紀古代文書方面的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走馬樓位於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東側,據近人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蹟今釋》,此處原是明朝吉王府的故地,東西牌樓翼張於左右,八角亭、走馬樓等都是府內的地方名目。我一直以為,漢代此處應該也是長沙郡的中心,因為瀏陽門、馬王堆都有漢墓出土,隔江的咸嘉湖一帶也發現漢室王陵,證明那些地方自漢代都是郊外。這次從工地發現的數十處密集的三國古井,就雄辯地印證了我的想法。
站在平和堂工地旁,圓圓的古井像剛從夢幻中睜開的眼睛,仿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我從鋼筋水泥密布的現實生活中拽了出來,使我心馳神往於這塊孫吳故地。尤其是我有幸得睹那些簡牘時,更強烈地感受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孫吳人氣質和生態的遺留。如其中一枚名刺簡:
弟子黃朝再拜?問起居?長沙益陽?字元寶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是一枚類似現代名片的名刺簡,其意為:學生(謙稱)黃朝恭敬地拜見您,向您問安。我是長沙益陽人,字元寶。行文由簡牘正中直書而下,「再拜」二字盡達木牘邊緣,雄渾活潑,極富性情。其他簡牘都各具特點,向後世展現了東吳政治經濟生活畫卷。我低頭凝視這些發黑的簡牘,辨認著遒勁的漢隸,眼前仿佛浮動著埋簡者那迷惘、痛苦的面容。
據整理,這批簡牘內容大致可分為經濟券書、官府文書以及戶籍、名刺、帳簿五大類,涉及吳國長沙郡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司法、賦稅、戶籍、職官諸多方面,是研究孫吳史的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當然是毫無疑義的。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十餘萬枚簡牘文書為什麼會掩埋在一個距地表約九米深的井窖中?開始,我與學術界大多數人士均認為是晉武帝平吳、長沙郡陷落前夕的倉促之舉。當時戰馬悲鳴,亂兵蟻涌,而文獻主管者卻將這十餘萬枚簡牘深藏於枯井之中。如果上述假想成立的話,這應該是晉國滅吳亦即公元280年以後的事情。但是隨著整理工作的深入,我們注意到,這批簡牘的年號最早的為建安二十五年(220),最晚的為嘉禾六年(237),其間相互銜接達十八年。從簡牘本身來分析,當是最早在嘉禾六年(237)被掩埋。嘉禾時期長沙郡較之南郡、江夏等郡,社會相對穩定繁榮,因此,有關戰爭中倉促之舉之說是難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