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鹽政改革

2024-10-03 08:16:00 作者: 豬兒夢蟲

  下西洋不能停。

  那就只能從其他兩個大項目下手了。

  

  修建北京新都,這項目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不計其數。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陛下的遷都之心,所以陛下肯定不會同意。

  再者北京新都現在由肅王李弘壁負責修建,不知道他使用了些什麼材料,直接將工期大大縮短,原本要三五年才能修好的紫禁城,據說再有個一兩年就竣工了。

  一兩年的耗費,大明還是支撐得起的。

  至於最後這一項,編纂《文獻大成》,這是皇帝陛下的命根子,更是他文治的標誌,所以皇帝陛下也就也絕對不可能同意。

  那這錢糧該從什麼出?

  正當夏原吉為此苦惱的時候,皇帝陛下卻直接告訴了他一個喜訊。

  肅王李弘壁改革鹽法,直接將食鹽經銷權拍賣給地方商賈,然後賺取了八千五百萬兩銀子。

  而且這筆巨款只是經銷權,並不代表著其他,以後每隔三年朝廷還會再次拍賣,並且這三年期間鹽商還要按照成本價購買食鹽,還要向朝廷繳納保證金……

  換句話說,經過肅王李弘壁這麼一改革,朝廷從食鹽中得到的利潤可謂是暴漲了十倍不止!

  畢竟,食鹽暴利啊!

  鹽是國家戰略物資。

  而對老百姓來說,鹽和水一樣,根本離不開,不僅每天都要吃,而且為了長期儲存食物,防止食物變質,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鹽醃了。

  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鹽,一直是被國家壟斷的一種商品,因為代表著暴利。

  比如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為了讓齊國稱霸一方,就需要快速積累財富。於是,齊國就把食鹽的生產販賣變成國家行為。

  如此這般,齊國的國庫儲備很快就上來了,齊桓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再比如西漢吳王劉濞封廣陵(今揚州),煮海為鹽,獲利不計其數,富可敵國的吳王圖謀篡奪帝位,最終發動了赫赫有名的七國之亂。

  近一點的就是與太祖朱元璋爭鋒的梟雄張士誠,早年間也不過是個私鹽販子,靠著販賣私鹽起家,最後硬生生成長了元末梟雄。

  這食鹽暴利可見一斑。

  以往朝廷施行「開中法」,食鹽的買賣都需要憑藉著朝廷頒發的鹽引,才能到指定鹽場換取食鹽。

  也就是說,不是用鹽引換取的鹽,那就是私鹽!

  販賣私鹽的,不查到那還好。

  不過一旦查到了,不但本人要砍頭,家產要被抄沒,就連妻女也不可能落到什麼好下場。

  《大明律》規定,凡販私鹽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軍器者,加一等,誣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斬。

  然而即便如此,販賣私鹽的驚天利潤,依舊刺激著大批人為此捨身忘死,兩淮等地的私鹽販子層出不窮。

  但是現在不同了,在肅王李弘壁的努力下,朝廷成功推出新鹽法!

  富商巨賈們只需要參加拍賣,給出足夠高的價格,就能競爭到某地食鹽買賣的官方資格,成為當地受朝廷保護的官方鹽商!

  這種改革是劃時代的,也是利國利民的。

  可是夏原吉能站在百姓國家角度思考,其他朝臣卻不能。

  夏原吉沒有私心,這些人卻是難以接受。

  畢竟,這新鹽法,完全就是將他們從鹽政裡面踢了出去,再也難以從中謀利!

  因此不少官員紛紛站了出來,指責商賈不該參與國政大計,請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見狀也不惱怒,而是笑問道:「開中法以場鹽官收為基礎,仍屬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制,對吧?」

  群臣點了點頭,沒有反駁。

  說白了,開中法就是灶戶煎鹽煮鹽,然後上交場官收納入倉,這就是民制、官收。

  然而商賈憑藉鹽引從場官處支鹽買鹽,自己將食鹽轉運到規定地區售賣賺取利潤,這就是官賣、商運、商銷。

  開中法自施行後,商人為便於納糧報中鹽引,各就邊地召民墾荒種糧,並建築台保,自相保聚,謂之「鹽屯」,收到節省轉運、充實邊餉、開發邊疆之奇效,堪稱國策。

  「諸位愛卿不覺得這個過程有些複雜嗎?為何不省去某些不必要的環節?比如說省去官收與官賣,直接實行民制、商收、商運、商銷的商專賣制。」

  群臣一聽這話,一顆心頓時就提到了嗓子眼。

  民制、商收、商運、商銷?

  這分明就是攤牌了啊!

  要將官員從鹽法裡面給踢出去啊!

  那他們這些朝臣官員還怎麼通過鹽政謀利,取得收入?

  因此百官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了,整個大殿也頓時變得嘈雜不已。

  朱棣見狀終於忍耐不住心中的火氣,猛地一拍案桌站了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驚變,嚇得所有朝臣身子發顫,急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目光銳利,來回逡巡,嘴角泛起了冷笑。

  「別以為朕什麼都不知道!」

  「你們從這食鹽裡面貪腐了多少,只有你們自己心中清楚!」

  「夏原吉,大明有多少人口?」

  「五千一百餘萬人。」

  夏元吉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太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

  朱棣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道:「那這五千萬人,算上各方面的消耗,一年需要多少食鹽?估摸著也要六萬萬斤吧?」

  群臣順著他這個思路走,都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夏元吉身為戶部尚書,對數字尤為敏感,及時更正道:「陛下,我大明一年產鹽共計十萬萬斤有餘。」

  「那大明一年產這麼多鹽,明顯供大於需,那為何還有老百姓吃不上鹽?」

  皇帝陛下抓住機會,立刻厲聲質問道。

  鹽價偏高是一方面,這其中定然還有著其他原因。

  那多出來的鹽,哪兒去了?又落盡了誰的口袋?

  夏原吉也反應了過來,選擇了沉默。

  其餘朝臣面面相覷,臉色逐漸變得蒼白了起來。

  「夏原吉,官方制定的鹽價多少?」

  官方鹽價,也就是賣給商賈的價格,鹽引與鹽稅的原因,價導致格偏高。

  夏元吉豎起了一根手指,下意識地回答道:「一百文。」

  聽到這個價格,朱棣繼續追問道:「現在大明一年的鹽稅收入有多少?」

  「目前在一千萬兩左右,比之元朝有了大大提高。」

  「真是可笑啊!十萬萬斤食鹽,每斤一百文,真正的利潤應該是多少?」

  夏元吉一怔,掏出小本本算了起來,使用的正是周忱傳授給他的數字。

  不到片刻,夏元吉瞬間臉色變得蒼白,一不小心扯斷了幾根鬍子。

  「真正的利潤,應該是八千餘萬兩銀子!」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鴉雀無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