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古人的想法真奇怪> 10 古時候為什麼有的縣會有半數人打光棍、半數人守寡的情況?

10 古時候為什麼有的縣會有半數人打光棍、半數人守寡的情況?

2024-10-02 07:38:52 作者: 豆子

  齊宣王(公元前350—前301)時,某天齊國老藝術家犢沐子正背著柴走路,突然碰見一公一母兩隻野雞在他面前秀恩愛。他很憤怒地罵了幾句,仰天長嘆:「連鳥都有媳婦,我卻沒有!」援琴而歌以自傷,名為《雉朝飛操》。

  其實,像犢沐子這樣的老光棍,在古代絕不是少數。

  齊桓公(前?—前643)曾去農村微服私訪,見一老頭,問:「你是不是老光棍啊?」

  「不是!我有三個兒子呢。」

  「為什麼你家裡沒有別人啊?你的兒子都到哪裡去了啊?」

  

  「出去打工了。」

  「那他們都成家了嗎?」

  「當然沒有啊!正是因為娶不上媳婦,才出去打工。要不出去打工,就沒有錢,沒有錢,就娶不上媳婦。為了娶媳婦,所以才打工。」

  齊桓公聽後很傷心,回去問管仲怎麼辦。

  管仲說:「臣聞之,上有積財則民臣必匱乏於下,宮中有怨女則有老而無妻者。」指出這世上若有一部分人妻妾成群,就有另一部分人單身的基本事實。齊桓公頓悟,把部分宮女放了出去,以緩解普通群眾結婚的壓力。

  然而,君王后宮裡的宮女,也就幾百、數千人,就算是上萬人,也僅能解決一小部分婚嫁問題。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上永遠都會出現婚姻擠壓現象。

  所謂婚姻擠壓是這樣的:女性外嫁,則必然會找物質條件好的地方,逃離很貧苦的地方,即所謂「上流」「上跨」,此之謂「梯度擠壓」,是人之常情;貧窮地方的女性數量較少,男性數量較多,男方需要付出高額彩禮,男方家庭受到女方家庭的「性別擠壓」。本地區富裕者對經濟困難人士,則有「競爭擠壓」。

  造成婚姻困境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就是婚姻擠壓及貴男賤女習俗。

  明清時期,許多地方的男女比例到了驚人的2∶1。即便不出現擠壓情況,也有至少一半的男性要打光棍。之所以有人說古代男人都有三妻四妾,是錯誤地理解了多數人的身份。無妻者多貧困,並沒有發聲渠道,也就沒有後代,留不下太多歷史痕跡,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連聲音也消失了。

  許多時候,女家嫁女可以向男方索取高額的彩禮,那麼,生女豈不是得利很多?為什麼古人依然不願意要女兒呢?

  明萬曆年間,浙江蘭溪知縣莊起元在《上李按台初入境條議》中指出:「縉紳之家,重於嫁女;編氓之室,艱於娶婦。往往不願生女而願生男,取始生之女多溺之於水。」家庭條件稍好的,嫁女兒非常愛面子,會花大量金錢在不必要的地方。普通民戶更是喜歡攀比,妝奩花費相當高昂。而男方則要依據對方給出的嫁妝付出更多彩禮。實際上造成了嚴重負擔,總不能說雙方都借貸結婚,是有一方得利的吧?

  「詢之,謂嫁奩之捐費,遂至滅命以戕倫。」果不其然,為了置辦妝奩,要更多保障,雙方開始了資產競賽,理論上,被索要的巨額彩禮要進入女方家庭,而女方攜帶的嫁妝應當始終屬於自己,完成財富轉移。

  但實際上這整個婚嫁氛圍是不對的,由於這一系列過程是要花錢的,最終還是會落到具體的人身上。普通人根本負擔不起婚嫁的花銷,沒錢就要賒借,就會負債,有人索性不結婚,以至「金衢之門,無妻者半」。

  在清代,甘肅的婚嫁費用尤其高昂。「軍貧者多無妻」,巡撫李昆核實各衛,得有數千個大齡光棍,於是資助他們,讓他們娶媳婦。

  安徽的光棍也多,徽商程德容發家以後,考慮到「族多鰥,弗克構(媾)」,於是「移橐中裝為婚費,且使授室」。他把賺來的錢拿出來為族人娶妻,避免本族衰落。

  與普通人婚姻困境相對的,是「士」這一階層妻妾成群的現象。

  古時,官吏、官商、生員,通常都能娶兩到五個妻妾,有些富甲一方的大戶,可以娶十幾、幾十個妻妾。這種差異非常明顯,許多年前,我做某家族明清族譜時,突然看見有個人有五六個老婆,這才注意到旁邊的備註,原來是個監生。

  這種人在普通村莊並不常見,大略每三十年會出現一兩個。足以見得,三妻四妾只不過是少部分人才會有的特權。現如今實行的一夫一妻制,更多的是為普通的男性著想。

  民間男多女少,無妻者半,但奇怪的是社會上依然出現了大量守寡的女性。

  宋代以前,女性改嫁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然而南宋以後,人們的貞潔觀已然十分嚴苛。婚嫁過程中的高昂付出被視為「買斷」女人的未來,女人便是沒有自由的。社會對女人的規訓與要求越發嚴格,現在的人看了是有點無法理解的。

  許多烈女和孤身養育孩子的寡婦,都會被載入史冊。而長壽寡婦,是獲得貞節牌坊最多的群體。

  一般來講,富人婚姻中的男女,年齡是有差距的。有時候男方過世,女方也才二十七八歲。有的則是丈夫在婚前去世,女孩一時糊塗,還沒過門也去守望門寡。青春漫長,這些女孩卻只能獨守空房,平時的工作就是侍奉別人的父母。

  民間有寡婦撿豆子(或銅錢)的故事,這是因為婦女絕經前輕易不能外出拋頭露面,相當於被房門隔離幾十年。她們平日裡極端苦悶,為了緩解抑鬱,便在夜裡撒一罐豆子,再把豆子一一撿起來。撿完了,精力也就消耗光了,就能睡著了。

  寡婦的生活如此淒涼,旁人也不會因此放棄對她們的「嚴格要求」。社會風氣越是保守,人們就越能發揮邪惡的聯想。吃人的禮教,使全民出現了變態的情緒,禮義廉恥,全都拋諸腦後。但現實卻不管那些,很多地方催生出「搶婚」的習俗。如浙江麗水的松陽縣,「雖其良族,亦率以搶婚為常事」。哪怕是遵紀守法的良善家族,也開始參與搶婚。明明是別人娶媳婦,有人半路上直接給搶過來,先把事辦了再說。這也是一些地方會在凌晨的時候悄無聲息、熄滅燈火送婚的原因。

  為了從根本上整治搶婚的惡習,許多縣官會發布政令,嚴禁搶婚,也不允許民眾淹死女嬰。自然地,縣令們知道光靠嘴說沒用,除了懲辦違法者,還設立了「育嬰堂」。此類育嬰堂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歷朝歷代都有設置,目的是收養大量被遺棄的女嬰,當然其中也有部分男嬰。育嬰堂的經費由官府撥給、士民捐贈,招聘「貧家婦之肥健有子願為乳母者」當乳母。每月發六錢銀子作為基本工資,考核嬰兒的肥瘠來定績效。

  三年之內,這些棄嬰聽任士民收養。和乳母產生感情的幼兒,可以讓乳母帶走。如果沒人收養,到五六歲時,就依據小孩資質高下進行考試。聰慧的請蒙師教學,將來讀書、做官,回饋鄉里。女孩則學女紅針線,也教她們識字。最愚笨的那些,就在育嬰堂從事灑掃工作,長大了的女孩就嫁給平民。育嬰堂所要的聘禮不多,但也不少。錢歸堂中使用,設立會計,「凡男女之出入,銀錢收用以及日用纖悉之事,無不檢點」,保障育嬰堂的正常運轉。

  如今社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人們也可以較為從容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更多,重要的是不使自己坐困自設的囹圄。畢竟青春一去不復返,人生最好是相見。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