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古人的想法真奇怪> 02 古人知不知道「時差」這個概念?

02 古人知不知道「時差」這個概念?

2024-10-02 07:36:36 作者: 豆子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二月初一和五月初一,尋思干(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天空的西南方向居然能看見小小的月牙。

  這個小小的月牙,似乎意味著傳統曆法的崩塌。按道理,每月初一,天上是不該有月牙的,這是自古以來的經驗,從沒有出現過差錯。如今月牙卻在天上安靜地掛著,到底是為什麼呢?

  成吉思汗讓太史把這個現象記錄下來,也就擱置不管了。可是,大臣耶律楚材卻格外較真。因為他認為,這絕對不是偶然現象。果然,更加古怪的事情發生了。依據《大明曆》(南北朝科學家祖沖之創製的一部曆法,也稱「甲子元歷」)推算,十五日子正(凌晨零點整)時,天上會有月食出現。可是這回才到初更(晚上九點)月食就出現了。

  耶律楚材精通治國之道,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釋老、醫卜之說,博學到了驚人的程度。之前,太史們利用《大明曆》預測,準確度較高,可還不夠精確。經過他的修正,誤差已經變得很小很小。靠改進的算法,他成功預測出好幾次月食,精確到月食出現的時刻及月亮的哪個部位會被蝕掉幾分之幾。可他卻栽在了尋思乾的異象上。

  這種級別的失誤,他也是頭一回見。

  雖然也算出現了月食,但是時間不對。放別人身上,糊弄著也就過去了,可在耶律楚材這裡過不去。他對自己的計算能力很有信心,認為那是不可能出錯的,如果計算沒錯,那麼就一定是老天爺錯了,或者說,人們對老天本就有什麼誤解。

  他決定搞清楚其中原理,再向大汗通俗地解釋。研究了一陣,他有了結論:尋思乾的時間和中原的時間不一樣!

  

  具體來講,當中原的時間是子正(凌晨零點整),尋思幹才是初更(晚上九點)。尋思乾的時間永遠比中原慢三個小時,這種差異,叫作「里差」。

  很多書籍都將「里差(時差)」的發現歸於耶律楚材,畢竟這個概念的詳細解釋是他寫出來的。然而耶律楚材沒有貪功,在奏本中,他明確說「里差」並不是他率先發現的。這個概念早就被唐代的一行和尚提出過,只不過時隔太久,漸漸被人遺忘。

  《西征庚午元歷》記錄了耶律楚材里差的計算方法。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孫小淳教授轉寫該公式為:

  T=M×0.0435×6/2615(時辰)

  這裡的M(距離)與現在實際測量數據相比偏大,用現在地圖上算出來的里數(元制中的1里為今天公制中的444米[1]),再乘以1.42才是準確數值。

  依據這個公式,將里差的因素考慮進去,再去算天象就非常準確了。不管是開封還是西域,東瀛還是拜占庭,數萬里的距離,都可以做到精確無誤。(《元史·卷五十二·志·歷》:「雖東西萬里,不復差忒。」)

  有人認為,耶律楚材極有可能知道大地是球形的才會提出這樣一個公式。地圓說並非只有古希臘的學者提出來過,但能被廣泛認可並在後來深入研究的,卻以古希臘學說為首。和張衡同一時期的古希臘學者托勒密完成了他的《地理學》。他以地圓說、地心說為基礎,用經緯度的方式表明了數千個地點,其中東部有個叫塞雷斯(Seres)的地方,實為中國東部。

  托勒密的學說在黑暗的中世紀被毀滅過,後來經由阿拉伯文明的反向傳播,才被歐洲人拾了起來。西方的星曆表,基本都是通過他的理論推算出來的,但是地圖張角有所誇大。比如,15世紀德國繪製的一幅托勒密地圖中,尋思干和開封的距離就被誇大了1.4倍左右,這正是托勒密地圖與現代地圖的差異所在。

  耶律楚材的里差公式正是參考了托勒密地圖。當時他可能拿到了流傳於阿拉伯世界的托勒密地圖複製本,這從側面證明耶律楚材也知道地球的形狀。

  然而《西征庚午元歷》「不果頒用」,原因可能是這份曆法是耶律楚材在尋思干寫成的,他把尋思干設置成了基準點,只能「備行宮之用」,不能昭告天下。

  後來元朝採用的曆法,是郭守敬等人設計的《授時曆》,它以365.2425天為一年,曆法的精度與300年後的《格里高利曆》相當,與現代觀測值誤差僅為25.92秒,也就是說,大略每經過3000多年,才會產生約1天的誤差。

  因為有了里差,早安、午安和晚安便會同時出現。

  耶律楚材說:「散盡迷云何所有,一輪秋月普天明。」他所見到的那輪明月,正是拜占庭人見到的,也是我們現在見到的。時差是有的,代差也是有的。這個世界的隔閡很大,也可以很小。無論如何,只要人們欣賞的是同一輪明月,悲歡就會在某一刻相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