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

2024-10-02 06:30:59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32—1533年

  大理石

  高度:261厘米

  佛羅倫斯領主宮

  都說《勝利者》是一件奇異的作品,我們不能確定它的初衷和目的所在。一個非常高大的青年控制著老年男子,後者以弓背佝僂的體態很不舒服地蜷縮在青年的左膝下。雖然僅僅完成了大概輪廓,還是能看出這個留著鬍子的人物像士兵那樣圍著皮毛短裙,打著綁腿。這個特徵與年輕人理想化的、寓言式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新一代的勝利女神降服了野蠻的俘虜。他拉長的身體強烈地扭曲著,遠遠超出了可能的範圍。事實上,人類模仿不出這兩個人物的姿態,更無法複製這種不可思議的構圖。《勝利者》中人物的身體比例,尤其是頭很小而身體很長這個特徵,我們今天在領主宮由下至上地觀看雕塑時會顯得尤其怪異。

  與美第奇家族小教堂雕塑或西斯廷穹頂上的二十個裸體青年一樣,米開朗琪羅希望我們能接受不符合解剖學的形態和不可能的扭曲動作。例如,《勝利者》軀幹的前面和背面同時出現在我們面前。作品散發著輕鬆的優雅氣息,掩蓋了身體的極端扭曲。他朝身後瞥著,手指輕觸一根跨在肩上的帶子,按住一條形狀洶湧、不可能存在的布。作品從許多角度看上去都很理想,因此無法確定哪一邊是雕塑的正面。像《酒神巴庫斯》、《大衛》或羅浮宮的《奴隸群像》一樣,《勝利者》也鼓勵我們圍著它繞圈。然而,與上述早期雕塑不同,這座雕像在任何地方都無法「鎮定下來」,它的動作仿佛一刻也停不下來。

  大多數學者認為,《勝利者》是為教皇儒略二世的墳墓而創作的。然而,它與學院美術館的《奴隸》一樣,也被視為一件獨立作品,並最終成為大公的收藏。它擺脫了創作的初衷和目的,被廣泛推崇為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並被認為是米開朗琪羅最傑出的作品之一。米開朗琪羅一生致力創作少有先例並儘量不與傳統妥協的作品。本作兼具「未完成態」和「不可解讀性」,它奇特、優美、難以捉摸又令人慾罷不能。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這樣的作品讓我們回到一個老問題上:米開朗琪羅是否打算完成它。他是直接半途而廢了,還是在用心探索「未完成態」潛在的表達可能?存於學院美術館的《奴隸》和《勝利者》均開創了新的審美心理:一個從未按計劃交付的雕塑,卻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立身之本;它尚未完成,卻仍然可以被看作一件藝術品,引發讚美和模仿。米開朗琪羅創造的違反左右對立平衡原則的扭曲動作和非完成態深深影響了未來幾百年的藝術理論和實踐。藝術品位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