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2024-10-02 06:30:43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19—1534年

  大理石

  高度:194厘米

  佛羅倫斯聖洛倫佐大教堂美第奇家族小教堂

  雖然《夜》中的人物優美但粗壯得有些不合常理的身體彎曲成不可能的姿態,卻仍然保持著完美恬靜的氣質。人物的狀態介於睡眠和清醒之間,比大理石更像肉體,比純粹的凡人多幾分神聖。這個活靈活現的人物被同時代的詩人頌揚,詩歌將她描述為「以如此優雅的姿態入睡」,而米開朗琪羅用他自己的詩句作出回應:「睡眠於我,極其珍貴……不要吵醒我——應如祈禱般輕聲低語。」在雕刻《夜》和美第奇家族小教堂墓群的其他三個寓言作品之前,米開朗琪羅製作了若干全尺寸模型,他先用木頭和線繩作出支架,再用黏土、粗麻、羊毛和繩子混合在一起貼在上面。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製作全尺寸模型在當時是很不尋常的,但藝術家這樣做有充分的理由。人像被放置在彎曲的石棺蓋上時(黏土模型的重量與大理石模型重量差不多),絕不能出現對重量和平衡的錯誤估計,另外,他還需要評估作品的審美效果。

  為了雕刻大理石人像,他將形狀不規則的石料放在沉重的擱架上,這樣便於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首先,他從一點開始,對原材料進行粗加工和快速雕刻。接下來,他改用平頭鑿和多齒爪鑿,人像大部分使用的是這兩種工具。拋光是極為繁重的工作,需要使用一系列越來越細小的金屬銼刀,以及浮石(一種輕質火山岩)、砂礫並做大量苦力活。奇蹟般的效果體現在人物皮膚泛出的光澤中,令我們聯想起月亮神秘的光芒。她的身邊還有象徵夜晚、睡眠和死亡的其他細節——一頂月冠、一大束罌粟花、一隻貓頭鷹、一個面具。她的臉隱藏在陰影中,臉部的拋光程度高於大腿,但低於頭髮,而許多其他部位的表面則根本沒有拋光。

  儘管擁有鑑定石料質量的傳奇能力,並且無論教皇是否允許更換他認為是劣質的石材,米開朗琪羅都不可能將每一個意外發現有缺陷或有難看紋理的石料全部放棄。製作《夜》的大理石有一種乳白色的光澤,幾乎是完美無瑕,但藝術家還是在人物左肩下方看到了雜質。去除瑕疵時,他發現大理石不夠雕刻左手和前臂而將人物扭曲,並加上一個顯眼的面具有助於掩蓋這個缺陷。

  小教堂的光從高處灑下,使墳墓總是處於暗示著死者的陰暗中。白天,陽光從教堂的某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雕塑也似乎依次甦醒,再依次變回石頭。在這個紀念基督復活的神聖空間裡,在這幾個短暫的時刻中,光可以使死者重新獲得片刻生命。白天之末,日光漸淡,小教堂也恢復到陰鬱和沉默的靜止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