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放大米開朗基羅的細節> 《聖母子與嬰兒聖約翰》

《聖母子與嬰兒聖約翰》

2024-10-02 06:29:46 作者: 威廉·華萊士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約1504年

  大理石

  直徑:106.8厘米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和《卡西納之戰》這兩件作品使他在公眾中站穩了腳跟,但創造奇蹟不等於有了穩定的客源。大多數文藝復興時期的贊助人都想要普普通通的、價格便宜的作品,這種需求通常說得很直白,當時的合同經常引用現有的藝術品,讓藝術家進行模仿。安吉利柯修士(Fra Angelico)、菲利波·利皮修士(Fra Filippo Lippi)和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等成功的藝術家都曾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大量炮製主題和構圖雷同的畫作,而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也許只是因為得到了繪畫作坊的大量幫助。

  

  米開朗琪羅從不複製自己的作品,他曾說「寧可犯錯,也比重複自己好」。與此同時,這位雄心勃勃的藝術家幾乎沒有放過任何機會,證明自己不僅在一種媒介上,而是在所有媒介上的藝術創作都高人一籌。在1501年至1506年的短短几年間,他在「通多」(或圓板畫)這個常見類別中,應三個著名的佛羅倫斯家族塔代伊(Taddei)、皮提(Pitti)和多尼(Doni)的要求,創作出三件迥然不同的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米開朗琪羅已經十分接近於佛羅倫斯資產階級顧客的需求,提供他們想要的奢侈品。

  為了這件「塔代伊的通多」,米開朗琪羅重新使用了職業生涯起步時使用過的媒介:浮雕雕刻。大多數通多都是表面上色,或直接由輕質灰泥構成,而這樣一方圓形大理石怎麼才能掛在牆面上展示?與米開朗琪羅許多實驗性的作品一樣,這些毫無新意卻實實在在的問題依然沒有答案,而且經常無人在意。

  從石料上雕刻出圓形構圖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注意參差不齊的邊緣,聖母的頭巾處理成扁平的形狀,右下角還有一個切口,也許是去除大理石上的一個瑕疵時留下的。在這個不規則的空間裡,米開朗琪羅設計了包含三個人物的複雜構圖。嬰兒耶穌拉長的身體輪廓因聖母身上飄逸的長袍而顯得更突出,長度也得到了延伸,成為一個橫貫整個構圖的、熱情奔放的線條。嬰兒活潑的姿態顯示,這件作品受到了李奧納多·達·文西這個時期的作品的影響。似乎米開朗琪羅從這位年齡稍長的巨匠繪畫作品中汲取了靈感,再以立體雕塑這種媒介呈現出來。

  米開朗琪羅與李奧納多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米開朗琪羅樂於探索暗示與限定、完成與未完成之間的界限。作品的許多橋段都看得出斧鑿的痕跡,似乎作者很得意自己的手法,捨不得磨掉。嬰兒約翰還只是粗糙地鑿出了大概的形態,聖母的形象在模糊的背景中浮現出來,但尚不完整。

  但是,這幅作品算是完成了嗎?作品的委託人佛羅倫斯商人塔迪奧·塔代伊(Taddeo Taddei)——他同時還委託拉斐爾創作一幅優美精緻的繪畫——會感到滿意嗎?顯然如此。據我們所知,其所有者和拉斐爾收到了浮雕並表示欽佩,拉斐爾還根據它創作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素描。這件浮雕是米開朗琪羅的地位迅速躥升的見證,也許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人們越來越樂于欣賞這類介於完成與未完成之間的作品。通過該作品和一些其他作品,米開朗琪羅開始強烈地影響著當時的藝術品位,不斷抬高人們對藝術品的期待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