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夜分孤枕2
2024-10-02 06:54:57
作者: 顧長安
今年春來早,宮人們也都早早換了春裝。
王芣不忿太后偏袒蕭蓉,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也隔三差五地把清辭叫到端景宮,名為講書,實則為蕭焎能有機會同她見面。
這日蕭焎下學,來端景宮請安,清辭正在旁為王芣講書。王芣聽得昏昏欲睡,見蕭焎來了,手裡拿著給蕭嫣做的風箏。她心頭一動,「難得天氣好,你們帶著阿嫣去放風箏吧,本宮也要過去看看太后。」
清辭今日不當值,沒穿女官的官衣,一身家常的淡青色襦裙,蕭焎只覺她眉目間添了一絲溫婉。清辭同田叔呆得久了,很懂得如何同聾啞之人相處。蕭嫣同哥哥在一起的時候十分乖巧,清辭又會哄人卻不諂媚,便也肯好好待她。
到了空曠之處,蕭嫣拿著線軸,蕭焎和清辭輪著舉著風箏,放了幾回都沒放上去,最後清辭到了蕭嫣身後,就著她的身高握住她的手,帶著她一邊退著一邊教她放線。那風箏轉了幾圈看著又要落地,轉瞬間一下就飛上了天。蕭嫣驚喜地笑了起來。
王芣路過,遠遠看到三人,也忍不住叫停了肩輿。柳樹抽芽,青草新發,那一對嬉笑著的小兒女,便如這春日春風一般賞心悅目。
王芣幽幽一嘆,對著身邊的紫玉道:「你瞧,那就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了吧。瞧著他們在一處啊,本宮這心都是軟的。」
紫玉笑道:「是呢!真真一對璧人。殿下這樣喜歡紀掌籍,那不如求了太后把掌籍賜給殿下。正妃是王三姑娘的,做側妃總還能夠。」
王芣出神地看著他們卻沒說話。她是問過蕭焎的。
有一日王薇進宮,聽聞蕭焎在文祿閣,便直接找了過去。看到蕭焎同清辭在一處,王薇哪裡肯忍,上去就要打紀清辭耳光,蕭焎挺身擋住了。他一維護,反而更叫王薇心氣難平。發作不了人,那就發作東西,當場就把紀清辭抄的書全給撕了……
這個侄女像她,年輕人拈酸吃醋是情趣,無傷大雅,她聽說後也就笑笑沒當回事。蕭焎晚上請安時,她隨口提了那麼一句,「你若真喜歡那女孩,就不該在薇兒面前護她太過。往後你開衙建府,薇兒是正牌王妃,總要給她幾分面子。」
蕭焎卻是憋紅了臉,半晌才說,「兒臣不想娶紀掌籍。」
「怎麼,你不喜歡她?母妃還以為……」
蕭焎卻是目光一凜,臉色都變了,「王薇是怎樣的脾氣母妃不會不知。清辭進宮是為了書,不是為了什麼人。她是兒臣志同道合的好友,她志不在此,兒臣也不想耽誤她。也請母妃不要再費什麼心思!」
那樣的兒子,她很陌生。她隱隱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清辭回了慶禧宮,正遇到丹珠從寢宮裡出來,她遠遠沖清辭招手,「這時候才回來,吃過了沒有?」
「還沒呢。」
「那正好,太后今兒賞了鹿肉,一起去吃鹿肉鍋子去。」
這些當值的宮女,差使各有不同,難以湊齊了同時吃,便在值房裡弄了鍋子,誰下值了都能吃上口熱菜。宮裡伺候人的,都要乾淨利落,身上不能有味兒,味重的東西不能吃。好在清辭也是吃慣了素的,倒沒覺得怎樣難熬,反而是跟著大家吃了些葷食,個頭也拔高了不少。
兩人手挽著手去了值房,這會兒裡頭已經有兩三個下值的宮人了。寶珊、秋卉、東翠都是慶禧宮裡的老人了,見著她倆忙招呼她們進來,讓了兩個位子出來,擺上碗筷。
寶珊馬上就二十一了,家裡人給定了親事,過了端午就出去嫁人了。她繡工最好,手腳也麻利。因年幼喪了母,如今一應嫁品都是自己張羅,有時候女孩子們也幫著她繡一些。這會兒出嫁用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閒來無事便打打絡子,給未來的夫君做鞋子。
雖說都是老宮人,畢竟也就是二十來歲的年輕女孩子,見寶珊認真做針線的樣子,秋卉打趣她,「咱們寶珊姐姐真真是慶禧宮頭一號的賢妻良母。回頭姑爺穿了姐姐的鞋,那定然要健步如飛青雲直上呢!」
清辭用完了飯,坐到了寶珊旁邊幫她配線。她沒學過這些,只見寶珊一雙巧手,那鞋底針腳密密匝匝,不禁感嘆不已。
秋卉吞了口鹿肉,舒服地「啊」了一聲,「咱們今天可真是沾了世子的光啦。」
清辭聽到「世子」兩個字,心頭就是一跳,抿了抿唇,最後沒忍住,問:「是衛國公世子?」
「對啊!今天汝南又傳了捷報來,世子的狼兵又打了勝仗。現在那邊都叫世子『狼王』了。太后一高興,就賞了咱們好些東西呢!」
東翠道:「世子那長相和狼可搭不上邊。」
丹珠也加入其中,「也不是長得像狼就被叫狼王。我聽說是咱們世子因為模樣生得太好,索性打仗的時候就戴上一副野狼的面具,更能震懾敵人,這樣才被人叫狼王的。」
清辭聽得入迷,想像不出來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韓昭會是什麼樣的。戴著嚇人的面具?他板起臉的時候就夠瘮人了,還要什麼面具……
丹珠又道:「打了勝仗是大周之幸,就是公主心疼壞了,汝南那邊蟲蟻毒得很,世子可遭了不少罪……」
清辭心裡裝了事,夜裡忽沒了睡意。她早早起了去了文祿閣翻醫書,抄了份方子便去了司藥司找相熟的女官要了幾味藥,又按醫書上記的法子炮製成了藥粉,這幾日連書也不抄了,跟著寶珊學做香囊。
寶珊問她要繡什麼花樣子,她也沒什麼主意。自然不能繡鴛鴦戲水,她想了想就說繡祥雲吧。
她學得很是用心,但實在不擅長這些,勉強算繡得平整,就這樣手指頭也不知道戳了多少回,終於是做成了個勉強能看的香囊。
韓昭有時候會要書,蕭蓉每回都說她那裡沒有,便托著清辭替她抄一本。這回她抄完了書,裝匣的時候把香囊也放了進去。可過了一會兒,又把香囊拿了出來。他會嫌棄吧?會不會笑它是個醜八怪?糾結了半天,她最後一咬牙,還是把那香囊塞到了書底下。
待蕭蓉入宮時,清辭將書匣子給她,蕭蓉打開隨手一翻就看到了香囊。她「呀」了一聲,拿了香囊端詳了起來,「這是什麼?是你自己做的?是送給元華的?」
清辭被她這一串問題問得兩頰都燙了,「不、不是……是,用來驅蟲辟邪的。」
蕭蓉見她那又羞又窘的神情,直覺好笑,佯做恍然地「哦」了一聲,「是怕汝南的蟲咬書的,對吧?都說你愛書,沒想到心疼到這份上。」
心裡卻老懷甚慰,有情人就該這樣嘛,你送送我,我送送你,不拘什麼東西,都是心意。你來我往的,情分就是這樣攢出來的。
清辭這時候舌頭都打了結,不敢說是給韓昭用的,怕被她打趣,只得含含糊糊將錯就錯,眼巴巴看蕭蓉歡天喜地地攜著匣子走了。
這書匣子六百里急遞送到了韓昭的書案上。
「什麼東西?」
平寧托著腮喜笑顏開,「回禮啊。」
「回禮?」
「對啊,紀姑娘及笄禮,您不是送了一箱子死兔子皮嗎,這是紀姑娘的回禮。」
她會送他東西?
韓昭將信將疑地打開匣子,裡頭兩本兵書,底下竟然還有個小香囊。
「這誰的?」
平寧嘴咧得更開了,笑得促狹,「爺,您是問送誰的,還是問誰送的?」
韓昭瞪了他一眼,目光里全是不耐煩。
平寧不敢再惹他,說:「送信的說,公主帶話說,是紀姑娘連熬了好幾日,一針一線、不眠不休地給您做的。嘖嘖,那手指頭都快戳穿了。方子也是古書上抄的,說是戴著能驅蟲辟邪、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養精蓄銳、滋陰壯陽。」
韓昭嘴角撇了一下,「看這麼難看的繡花也知道是她繡的。她又不會這些東西,學什麼繡花?」聽到那一串藥效,更是面色一寒,全是不屑。「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當是江湖騙子賣十全大補丸?不是說把書抄完了出宮麼,耽誤這麼多日子,不知道少抄多少本。」
而且,他是需要壯陽的人嘛?真是要氣死人了!
平寧腹誹,還好紀清辭不在眼前,不然被他一頓好嗆,一準兒要氣哭了。平寧癟癟嘴,伸手去抓那香囊,「爺要是瞧不上,那賞給奴才得了。奴才真是被汝南的蟲子給咬慘了。您不稀罕,奴才稀罕!」
韓昭一偏身子躲過了他,「這幾天玉樹、臨風你餵了沒有,怎麼瘦了一圈?還擱這兒幹什麼呢,快餵飯去!」說著卻是立刻把香囊系在了腰帶上。
帳外有兵士高聲道:「將軍,宴會開始了,小侯爺請您過去呢。」
因在此地剿匪初見成效,當初不少逃出去的百姓又都陸續回來了,漸有了些安居樂業之勢。今日是汝南當地人的女兒節,這一日未婚的女子們都會精心裝扮,向心儀的男子送上香囊。若男子接受了,便能成就姻緣,因此是個頂重要的日子。
韓昭到時,校場中央已經燃起一堆篝火,架子上烤著的野豬肉也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眾軍士東一群、西一幫地坐著喝酒吃肉,有一對青年男女在篝火前載歌載舞,歡笑聲不絕於耳。
韓昭尋到晏璟,在他身邊坐下。如今他也沒那麼多講究,拿了旁邊的酒罈子就倒了杯酒喝了一口,目光望向篝火處。
晏璟乜了他一眼,覺得他今日有點不一樣,又眯著眼睛看了他好一會兒。韓昭過了半天才注意到他審視的目光,不解地問:「怎麼?」
晏璟收了目光,喝了口酒,笑著道:「瞧著你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回朝廷發了嘉獎下來,給你記了一大軍功。」
韓昭不以為意地往後靠了靠,聲音淡然,「這可真算不上喜事。」
晏璟原來是個只會縱情享樂的公子哥,真到自己開始扛起家仇國恨,才知道從前都荒廢了。很多事情他只能看到表面,而底里的一層,往往都是韓昭指點給他,他才能看到其中的深意和微妙。
就比如如今這朝局。六部九卿、地方要員大都是王黨,即便不是王黨,也多有依附。王守屹在朝中深耕多年,勢力盤根錯節。雖然沒有不臣之心,卻也牢牢地把持著朝政,其黨羽各謀私利,大周如今也是千瘡百孔。為了王黨的穩定長久,無論是北境總督居德茂還是這裡的周於泰,都會拖著戰事。當然,朝廷拿不出軍餉確實也是實情。
晏璟一心只想報仇,韓昭到汝南本意是逃避糾纏解不清的感情,但真到這裡反而是激起了血性,真真想著為了社稷蒼生拼一拼。他養著的這一營狼兵,用的是太后從前的賞賜,還賣了京中的宅子。
蕭蓉惱他把娶親的老本揮霍光了,接濟過兩回,說什麼都不肯再給錢給他填這個窟窿。還是紀清辭的信里提起,有一本西洋人的遊記提到過,汝南山中婦人有一種特別的織布方法,織出來的布堅韌艷麗,在西洋很受歡迎,且價格不菲。韓昭同晏璟一起進山,果真發現有不少農婦會織這種織錦。兩人一合計,派了人專職採買生絲原料交給農婦織布。又同西洋客商接洽簽了訂單,現在倒是可以以織養兵了。
年輕的女郎們此時也多了起來,人群里不時爆發出大笑,有時候還有「接了、接了」的起鬨聲。
韓昭心情莫名也好了起來,一杯接一杯地喝起酒。那篝火前的女子隨著輕快的音樂聲擺動著靈活的腰肢,他喝著喝著忽然想起了那時在水中起舞的人……
一個軍士接下了一位女郎的香囊,有情人在眾人的鬨笑聲里手牽著手,正要去到無人打擾處花前月下談情說愛。旁邊一人拿起手裡的肉遞過去,「里寶,先快快吃了這隻羊腰子再去,別回頭沒了力氣給咱們狼兵抹黑。」
那叫里寶的也不扭捏,「咱還需要這個?」說著攔腰將那女郎輕鬆抱起,引得眾人鬨笑。
韓昭的手無意間碰上了腰間的香囊,錦緞柔滑,像摸在少女軟潤的肌膚上……
他耳濡目染,早習慣了軍士們的葷話,一向也不以為意的,可此時忽然有一股熱氣隨著酒意直往面上沖。
人脫開了懵懂,一些東西必須有所依附,那些無形的東西百轉千回都成了她的樣子,在暗無天日處雙手捧住了他。他從前如何自大地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他可以控制很多事,但那種不可告人的慾念是不受控制的。既想抑著它,心底卻捨不得掐滅它,某些時候甚至縱著它,放它出來喘息,放任它長大。
他也漸漸明白,何以蕭蓉這樣抗拒韓伯信。一個人心裡住了人,旁人是無論如何都再難擠進去了。
他強穩了穩心神,垂目看了眼香囊。壯陽……他可不信紀清辭會給他弄什麼壯陽藥,她懂什麼是壯陽?可又一想,她及笄了,是可以許嫁的大姑娘了,說不定懂了?應該不會吧,傻乎乎的,逮誰都叫哥哥。對了,小火哥哥……蕭蓉說她同蕭焎走得很近,似乎已經在皇貴妃那裡過了明路。
想到這裡,杯里的酒也酸了,牙也酸了。嫁給蕭焎有什麼好,到時候還不知道怎麼被王薇磋磨。他給她尋的婆家不好嗎,非要往火坑裡跳!
臭小妞,你最好清醒一點。
可現在,不清醒的人似乎是他。韓昭又倒了杯酒,手邊這壇酒快見底了。
忽然周圍的聲音靜了下去,連晏璟都不說話了。韓昭一抬頭,發現眼前站著幾個穿著當地服裝的少女,當中的那一個手裡捏著一隻香囊。
幾個人笑著推推搡搡,最後一個大膽的往前站了一步,抬手叫那幾個笑不停的女孩子安靜,然後領著頭開始唱山歌。
「山里香花不怕遮,山里好酒配好歌。阿妹翠眉不用描,阿妹青春好顏色。阿妹左手握著刀,阿妹右手抱甜包,問哥你想要哪個?你要愛妹早開口,哪能妹子先喊哥……」
另外幾個女孩子一同做著和聲,這歌聲里,中間那女孩走近了幾步到韓昭面前,大大方方地把香囊往前一遞,「元華哥哥,這是我繡的香囊,送給你。」
韓昭先怔了一下,然後嘴裡的酒「噗」的一下全噴了,還把自己給嗆得咳個不停。
眼前的女孩子正是晏璟的妹妹,晏瑛。
那時為保名節,晏瑛同侯夫人、貼身丫頭一起投了汝江。但她沒死,還是落入了歹人的手裡。韓昭巡山時無意中發現了她,把人帶回來後,晏瑛也是大病一場。那會兒都怕她尋短見,日日看著。誰知道她醒過來後,不哭不鬧,努力吃飯吃藥。她說,我沒做錯事,要死也不該我死,我不求死。為了她,兩個從小陪著她長大的丫頭都送了命,她這條命得留著給她們報仇!
晏瑛能下地了以後,就跟著韓昭讀兵書、學兵法、跟著狼兵一起訓練,誰都勸不住。吃起苦來,誰都想不到她曾是嬌滴滴的侯府千金。她自己帶著人殺回了山里,手刃了仇人,還解救了幾個和她一樣被掠去的少女。這些女孩子獲救後也不願離開,都加入到狼兵里,習武練功,比男人還能吃苦。
在場的眾人都看著這裡。晏璟心疼妹子,看向韓昭的目光就帶著祈求,希望他能接下妹妹的香囊。
韓昭不是個肯應付旁人的人,但對晏瑛心裡懷了份敬佩,所以不能像從前對待那些高門貴女一樣橫眉冷對。但這種事情,當斷必斷,婉轉不得。最後手一握拳,向晏瑛道了句「對不起」。見她沒說話,他立刻補了一句,「不是你不好,是我心裡有人了。」
對於這個結果,晏瑛仿佛也不意外,不過抿了抿唇,目光落到他腰帶上,那裡赫然掛了一隻香囊。
她點點頭,把手裡的香囊收了回去,憾然一笑,「看來我沒機會了。」然後轉身對剛才那些唱歌的少女朗聲道,「這個名花有主了,姐妹們,咱們走!下一個是誰要送香囊?」然後灑脫地同眾女孩離開了。
晏璟的目光一直追著妹妹,看到她陪著其他的女孩子送出了香囊,最後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回席位邊,雖然臉上都是笑,但那酒就沒停過……他心如刀絞,最後一咬牙,將韓昭拉到帳子裡。
他還沒開口,韓昭先說話了,「晏璟,我知道你要說什麼。」
「你不知道我要說什麼。元華,我知道瑛兒失了貞潔,不配做你世子正妻,但她可以做側室、做貴妾。你就當可憐她……」
韓昭的眉間也涼了下來,「憐憫是愛嗎?晏璟,我當你是兄弟,當瑛兒是妹妹,所以我不需欺騙你們。瑛兒不需要人的憐憫,需要的是尊重。你這樣說她,是在侮辱她。」
「說得好!」隨著這一聲清亮的叫好聲,晏瑛挑簾進了帳子。先無奈地看了眼晏璟,抱怨道:「哥,我說過什麼,我的事情不用你管。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元華哥哥不喜歡我,我不會勉強他。你是他的朋友,更不該逼他。」
然後她轉向韓昭,「元華哥哥,謝謝你這樣看我。你說的沒錯,憐憫不是愛,也變不成愛。我的婚事從前沒能自己做主,後來出了事,再也不會有人給我做主了,所以我能自己給自己做主。雖然我現在喜歡上什麼人,可他又不喜歡我,可這有什麼呢?我還有我的妹兵呢。而且元華哥哥,以後你回了京,這些兵都得靠我了,對不對?」
看她一派坦然灑脫,韓昭更是對她多了份敬重。
晏璟還想再說什麼,晏瑛卻忽然「呀」了一聲,再不理他。走到書案前,彎腰去看書案上的鳥籠。鳥籠里有一隻小鳥,羽毛翠綠雜著明藍,煞是好看。
「這鳥從哪裡來的?真好看。是鸚鵡吧?」
韓昭還沒說話呢,那鳥忽然開口,「臭小妞,臭小妞。」
晏瑛笑起來,「你這鳥還會罵人呢。」
韓昭倒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對著那鳥道:「閉嘴,不許亂說話!」
「臭小妞,臭小妞……」
清辭一回到值房,檐下籠子裡的鳥就叫起來了。她摘了鳥籠,抱到桌上,給鳥兒換水添食,「臭小妞,再叫就不給飯吃了!」
那鸚鵡果然不說話了,彎頭啄著自己的毛,不正眼瞧她。
清辭換好了食,那鳥也不理不睬的。清辭托著腮望著它,「幹嗎,還生氣啊?真是什麼人養什麼鳥。個頭不大,脾氣倒還不小。」
脾氣不僅大,還臭,動不動給她甩臉子。難怪叫臭小妞。
鳥是去年太后賞下來的,可那鳥一開口她就知道誰是鳥主人。因為那鳥只會說「臭小妞」三個字,所以索性就叫這個名兒。
可每次鳥開口的時候,清辭總覺得是韓昭在叫她……這人真是越來越奸猾了,知道她可以不收他的東西,但太后賞下的不能不要。現在她一屋子稀奇古怪的東西。
「你家主子真是好的不教。你說說,你這是不是上樑不正下樑歪?過來,昨天教你背的詩,快背一遍。不背是吧?那就抽查了。」
說著拿了個半個巴掌大的漆木匣子放到鳥的面前,匣子裡擺了十幾二十張折起來的紙條。這鳥極其聰明,她按著書上的法子訓,如今已經學會很多小把戲了。有時候帶到太后那裡給太后解悶,總把太后也逗得眉歡眼笑。
那鳥高傲了半天,最後勉為其難地叼出了一張。清辭接過來,正要打開讀,聽見了敲門聲。她應了一聲,「門沒栓,進來吧。」
銀鈴的腦袋隨著門開也探了進來,「姐姐,你下值了?」
清辭見是她,忙放下東西站起身去倒茶,「你這打哪裡來,怎麼滿頭大汗的?快坐下喝杯水。」
「泰儀殿東廊子的屋子裡量衣服尺寸呢,我剛量完,姐姐量過了沒有?」
清辭點點頭。此時入了秋,裁的是冬衣。從頭到腳,包括鞋襪在內。
「這個是張信公公叫我交給姐姐的,還熱著呢。」
蕭焎知她愛吃糖炒栗子,誰出去辦差都會讓人給她捎帶上一包。清辭接過栗子,謝過她。
銀鈴抱著杯子喝水,走到鳥籠子前,見那隻方形大籠子裡頭掛著給鳥兒消遣用的鞦韆、藤球、軟梯、吊環、花椒木。銀鈴讚嘆道:「這鳥也太舒服了吧!這些是六殿下做的?手太巧了!」
清辭看著鳥,無奈地笑起來,「裡頭的小玩意兒都是六殿下琢磨出來的,籠子也是殿下做的。隔三差五地給做個新的,就怕它住不舒坦——這位簡直是個祖宗。」然後沖鳥吹了聲哨子,逗它玩。
那鳥往邊上挪了挪,傲慢地扭開頭。銀鈴也逗著鳥,忽然想起什麼,「哎呀,我都忘了,回頭我要去內書堂聽課。今天是梁公公主講,好難得的。姐姐你要不要一起去聽?」
「廠督?」
「對呀,我聽他們說梁公公從前是探花郎呢。也是最近那些翰林們鬧起來了,結果就沒人到內書堂做講官了。不然梁公公這樣御前伺候的人怎麼能給咱們做講官?」
清辭入宮快兩年了,總聽說他的文名,但從來沒見過。聽她這樣一說,也動了心。
大周太祖時,內官不許識字,但到靖昌帝後一改前制,為了培養能幫自己處理簡單事務的太監,便開了內書堂,選十來歲的閹童讀書識字。這些宦官漸成了可以制衡內閣的一股勢力。
有願意讀書的宮女也可以去旁聽,回頭參加了考試便有機會做女官。銀鈴因仰慕清辭的學問,也生了讀書做女官的念頭,所以不當值的時候總是過去聽課。
兩人到了內書堂,今日梁望秋先講《尚書》。上回講官講完了《周書?泰誓》三篇,梁望秋點了個小宦官,叫他立到桌案前讀書,那小宦官讀得結結巴巴。梁望秋倒不用戒尺,樣子瞧著也並不嚴厲,但那一份無形的威壓卻讓所有人都不敢放鬆精神。聽那小宦官讀完了書,梁望秋也沒說什麼,叫他去中庭跪讀,直到背下為止。
《尚書》本就晦澀難懂,背誦起來更是困難。沒被點到的人都忐忑不安,生怕被他指到。梁望秋目光掃過一遍,「有誰能背?」
眾人都將頭低下去,生怕同他目光撞在一處。銀鈴的胳膊撞了撞清辭,小聲道:「姐姐你可以背呀。要是得了梁公公青睞,以後在宮裡就能橫著走了,也不怕那個王三小姐了。」那王薇因蕭焎的事,總是不時找清辭的麻煩。
清辭不想賣弄,搖搖頭。
但這邊細微的動靜還是被梁望秋看到了,「有沒有人能背?」他又問了一遍。雖然是問話,目光卻已經落在了她們身上。看到清辭的臉時,就是一怔。
銀鈴道:「稟公公,紀掌籍能背。」
梁望秋回過神,垂目翻了翻書,「那背一篇吧。」
清辭見推脫不過,也只好背起書來。梁望秋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從書上抬起來,恍惚里那女孩同記憶中小妹梁萱徽的身影重疊到一起。是她嗎,她不是在澹園,怎麼會在這裡?
他以為要想守住一個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讓任何人知道,哪怕是自己的親信。所以這些年來他根本就不會去接觸這個外甥女,因為那才是對她最好的保護。可她怎麼會進了宮?
待紀清辭背完了書,梁望秋只微微點了點頭,不再看她,目光掃過書堂里的人。「天恩浩蕩,允我等讀書寫字,為的是口誦心維,遷善改過,向善去惡。但咱家以為不僅如此。咱們都是斷了根的人,身上無根,心中卻得有根。這些聖賢書,就能做咱們心裡的根。」
說罷接著又將《泰誓》三篇深入淺出地重新講了一遍,又循例講了一會兒《中鑒錄》,便讓學生們自行溫書。
散學後,梁望秋邁步出了內堂,候在一旁的隨身內侍上來替他拎著書箱,「廠督還是去北興門看一眼吧,翰林院的那些清流已經跪了一整天了。有幾個上了年紀的,都倒了。」
梁望秋是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管著鎮撫司提刑司,是朝中人既痛恨又想拉攏的人。梁望秋停了腳步,在廊子下站了站,沒說話。
前陣子工科都給事中上書皇帝,道國庫空虛,宮中開支無度。皇帝給皇貴妃修了萬花樓不夠,如今又騰挪各處款子給她修園子,且耗費甚巨。工程所用花石采自岺西,採石時山體滑坡,砸死石工三十四人,府縣卻吞拿恤金……直陳皇帝應以民生為重,不該貪圖享樂,枉顧蒼生。這一道奏本惹怒了皇帝,下旨將此人革職流放,永不敘用。那都給事中也是個剛直脾氣,將自己吊死在萬花園的牌樓上。皇帝震怒,牽連了十幾個官員。而朝中清流一呼百應,如今聚在一起上書請願。
梁望秋在後宮摸爬滾打多年,什麼事情都會比旁人想得更深三分。所以忽然見到紀清辭,直覺得這事太過蹊蹺。尤其聯繫到如今清流同王黨之間,眼看著就要短兵相接的關節上,越發覺得她出現在這裡不尋常。
那隨從太監等了半晌不見梁望秋發話,又問了聲:「廠督?」
梁望秋回過神,卻道:「去查一查那個女官。看看她怎麼進宮的。」
清辭和銀鈴也從堂內走出來,梁望秋已經走遠了。她剛才就覺得這人眼熟,直到看到了他腰間的那枚和自己的玉佩十分相像的和田玉圓牌,她才想起來是在哪裡見過這個人。原來竟然是當年送大哥哥入澹園的那位公公。
過了晚膳,清辭帶著書來到太后寢宮,但往常安靜的寢宮內卻傳出了陣陣絲竹之聲。當值的宮女見了她,引著她進去,清辭疑惑地問:「今天怎麼這麼熱鬧?」
「回掌籍,是龔尚儀和司樂司的女官們來了,太后正在挑曲子。」
清辭進得宮來,因樂師正奏到一半,怕擾到太后雅性,她行了禮後便站到一旁,也饒有興致地聽起曲兒來。那曲子恢弘磅礴,不是太后平素聽的小曲兒。冬翠也在一旁伺候著,清辭挪了兩步到她旁邊,小聲問:「這是準備做什麼的曲子?」
冬翠低聲回道:「你還不知道吧,今兒前朝傳了喜訊回來,說汝南的匪患已平,平南大軍要班師回朝,差不多立冬就能入京了。太后娘娘一高興,說要熱鬧熱鬧,就讓司樂司拿了幾個新編的曲子過來聽聽。等定好了曲子,回頭再編舞,好在御前獻舞。」
那邊鼓樂一息,龔尚儀叩問太后的意見。太后大體還算滿意,但只是覺得那彈琵琶的樂師,彈奏的琵琶柔媚有餘而鏗鏘不足。
龔尚儀笑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太后娘娘的耳朵。這樂師上月才由南陵臻選進宮的,年紀小、膽子也小,是還欠磨鍊。」
太后一聽來了興致,招那女孩到眼前。太后本是南陵人氏,如今見了同鄉,自然高興。用了南陵話同那樂師說了會兒話,問了問南陵之事,便又叫她唱了首南陵小調。
那樂師頭一回見太后,本就緊張,這一曲唱了一半竟然唱劈了音,都快嚇哭了。太后非但沒有動怒,反而是笑著擺擺手,「確實還要再磨鍊磨鍊。」
龔尚儀見太后興致高,便笑道:「宮裡誰不知道太后娘娘精通音律。娘娘不如給這些人來一曲,也叫她們開開眼。」
太后本被那家鄉小調勾起了鄉思,便也不推脫,叫她們拿了琵琶過來。雖是年過半百,但保養得當,那一雙手皮白潤澤。素手一撥,便是玉珠落盤,再一張口,那歌聲更是圓潤裊娜。
「豆子山,打瓦鼓;揚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娶龍女。織得絹,二丈五。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
這歌?
清辭怔了怔。她雖然沒專門學過音律,但這方面卻極有天分,本就是過耳不忘的人。聽到這個小曲兒的時候,竟然能自然而地跟著哼唱出來。
這樣熟悉的歌,像早已嵌入了心深深處。是誰曾不知疲倦地在她耳邊輕輕吟唱?
她想起來了,那年被父親責罰,大哥哥陪了她一夜,唱的就是這首歌。
太后唱完,把琵琶轉給了旁人,笑著攏了攏頭髮,「老嘍!人老了真是不中用了,唱一遍嗓子就頂不住了。」
站在太后身旁的掌事嬤嬤忙送上潤嗓茶,「太后這一開嗓,那簡直就是金玉之聲啊。奴才們好多年沒聽娘娘唱過了,也是奴才們今日有耳福。」
太后啜了口茶,目光落在遠處,仿佛想起很久遠的事情。「我們南陵人都愛唱這曲兒哄孩子睡覺的。話說那會兒元華在慶禧宮裡,夜裡害怕,我就是唱這支曲兒,唱一宿都不帶停的。一晃眼,你瞧瞧,孩子都這麼大了,身上也有了軍功了。」掌事嬤嬤附和著奉承了幾句。
元華……韓昭?
清辭斂了斂心神,悄悄問冬翠,「怎麼世子是長在慶禧宮的嗎?」
「對啊,說是世子小時候三天兩頭生病,太后娘娘說公主不會照顧孩子,就把世子接到慶禧宮裡,住了六七年吧。」
「那其他的皇孫呢?」
「其他的皇孫和皇孫女可沒這個福分。世子雖然是外孫,但那情分比嫡親的孫子可要深厚多了。」
後頭的話清辭什麼都聽不見了,可那曲兒卻又漸漸在耳邊浮現,那樣清晰。
四周一片黑暗,她身在重重的迷霧裡,也像一粒冥迷的塵埃,無所依附,漂浮在孤絕的人世間裡。可那一曲歌聲響起,引著她往前走,一直走。隨著那歌聲,腳下一朵一朵的曇花在黑夜裡肆意張放。肉身的無明,黑暗被那雪白的花占滿了、擠碎了。像滴入清水裡的墨汁,緩緩搖曳,直到消弭在清澈里。
她的眼睛終於看清了,那雷聲隱隱的雨夜裡,那滔天的巨浪快要將自己淹沒時,穩穩托住她的人。
「韓昭!」
她倏地睜開眼,從夢裡驚坐起身。臉上一片涼意,她摸了摸,不知道什麼時候臉上全是淚。
嘉啟十九年冬,平南大軍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