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恨都是進化出來的

2024-10-02 06:25:01 作者: 里克·漢森

  一個美洲印第安長老說:「在我心中有兩條狼:一條是愛之狼,另一條是恨之狼。決定一切的是我每天餵哪只狼。」

  我既能從印第安長老的話中體驗到謙恭,也能感受到希望。毫無疑問,愛之狼更受歡迎,但恨之狼同樣隱藏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它時而在遙遠的戰場上怒吼,時而又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咆哮,它以我們的怒火和對抗為生,有時候甚至會傷害我們所愛的人。這同時也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用我們的日常行為鼓勵和加強我們的移情能力(下面我們會詳細講述)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心和愛心,同時抑制和減少我們的惡意、輕蔑和對他人的冒犯。

  這兩條狼究竟是什麼?它們是怎麼來的?我們怎麼做才能讓愛之狼吃飽,而讓恨之狼挨餓呢?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儘管恨之狼可能更引人注目,但實際上愛之狼的威力更巨大。它通過艱苦卓絕的自然選擇進化得威力無比,根植於你的本性深處。在漫漫的進化征途中,原始海洋深處的海綿體進化成了我們人類。在這個過程中,同自身種族的其他成員保持良好關係是我們祖先能夠倖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認為,在過去1.5億年的動物進化過程中,社交能力帶來的生存優勢是驅動大腦進化的最關鍵因素。

  這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在過去幾百萬年裡,它們一直在我們祖先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角色,這種情形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在距今1萬年左右,我們的祖先才掌握農業種植技術,在此之前他們一直是靠著捕獵為生的。通常情況下,捕獵的團隊規模都不會超過150人。團隊成員完全靠捕獵所獲為生,他們一起搜尋食物,躲避掠食性動物,和其他捕獵團隊爭奪不多的生存資源。在這荒蠻的自然環境裡,能夠和其他成員相互協作的個體往往活得更長久,而且能繁育更多的後代。

  這種繁衍後代上的優勢,從一代人來看也許很微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代的優勢積累下來就非常可觀了。從工具被發明出來開始,經10萬代繁衍後,維護社會關係和傾向於相互協作的基因就被固化在了人類總體的基因池裡。如今我們可以在人性里發現很多體現這種基因的特徵,比如利他行為、慷慨行為、公平觀念、語言藝術、寬恕行為以及道德和宗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