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經不起對比
2024-10-02 06:06:56
作者: 劍眉枉凝
當關羽水軍到達于禁七軍營地的時候,雙方敵對將士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關羽水軍對七軍將士來說,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是天使,穿著軍裝臨危救命的天使。
關羽水軍的所作所為也像極了一群天使。他們在洪水中打撈出的七軍將士有多少呢?僅僅日後送到江陵後方的就有步騎三萬。
七軍統帥于禁,在這回天無力的時刻,選擇了投降關羽。
無法抵抗的時候,投降是正常甚至明智的選擇。雖然古人有著殺身成仁的血性,但委曲求全的也不在少數。設身處地,于禁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意外,意外的是另外一個人的決定。
這個人的做法與于禁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一下子就把于禁比下去了,而且把于禁比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可以說,于禁將軍最後不是被曹丕羞辱致死的,而是被這個人給比死的。
這個讓五子良將中的左將軍于禁結結實實做了一回陪襯人的人物,就是立義將軍龐德。
于禁,被曹操提拔於行伍之中,追隨近三十年,大受器重,臨危變節,投降求生。
龐德,原是馬超部將,在漢中投降曹操不過三四年,誓死效忠,奮戰不屈,拒降而死。
對比效果一目了然,一個越發卑鄙齷齪,一個更加光彩照人。
關羽水軍在打撈七軍將士的同時,也向龐德的將士伸出了援手。
除了洪水,只有敵軍,不投降只能死,唯一能選擇的只是死的方式,要麼被淹死,要麼被殺死。
畢竟怎麼死都不如活著好,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想死。將士們眼看大勢已去,紛紛向龐德提出投降的建議。
但帶頭提出建議的將士立刻腦袋搬家,實施者當然是龐德。
龐德不但決定自己要死,而且要求將士們陪著他一起死,誰不想死,他就先讓誰死。
龐德如此決絕地只求一死,當然首先是視死如歸的凜然大義,其次卻是不得不死的無奈處境。
原因就在龐德的官號上——立義將軍。受封立義將軍的那一刻,龐德就不能對不起封號中的這個「義」字。何況龐德來到襄樊前線的時候,由於他以前的老闆馬超和親哥哥龐柔都在劉備手下打工,許多人都對他的忠誠度提出了嚴重質疑,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他靠不住。凡事開頭難,投降也一樣,有了第一次,就保不住會有第二次。
那個時候,龐德就表了忠心,放了狠話——今年我不殺(關)羽,(關)羽當殺我!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龐德此時就是以最後的抵抗踐行自己的諾言。
代價是自己的生命。不過可以保全親人的生命,甚至換來親人的榮華富貴(龐德死後,曹操立即加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列侯)。
關羽揮軍進攻,雖然龐德奮死抵抗,許多將士卻還是不想死,都紛紛放下武器集體投降了。龐德最後駕駛一條小船想逃回樊城,但由於划船技術不過關,很快落水成了俘虜。
惺惺相惜,關羽很欣賞龐德的忠義和勇氣,不但不計一箭之仇,反而真誠地邀請龐德加入蜀漢陣營,卻遭到了斷然地拒絕。
於是,關羽只能成全了龐德的忠義。
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此後乘勝圍困襄、樊二城,威鎮中原,這是關羽戎馬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後的成功。
這場戰役,關羽取勝的關鍵是水,大洪水。
於是就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水災淹沒了曹軍,關羽白白撿了這個大便宜;另一種認為是關羽放水淹了曹軍,早有預謀。
事隔一千八百年,又沒有留下詳細記載,歷史的真相撲朔迷離。不過分析起來,毫無疑問是關羽放水淹曹軍,理由有以下三點。
一是關羽水軍明顯是早有準備,而曹軍來不及逃命。龐德軍營駐紮在樊城以北十里,于禁七軍相距肯定也不遠。這麼近的距離,洪水暴發之後,龐德與于禁來不及逃回樊城(有小船,起碼將領可以逃)就被關羽水軍圍攻擒獲,僅僅說是關羽應變能力強、反應快捷,恐怕難以解釋。最有可能的就是水是關羽放的,什麼時候洪水暴發盡在掌握之中,因此提前做好一切準備,一旦決開大堤,水軍立即動手。
二是洪水似乎長了眼睛,只淹曹軍,不淹關羽。樊城的曹仁,于禁的七軍,龐德的駐軍,三處曹軍全部遭到洪水淹沒,卻偏偏沒有關羽受損失的一點資料。這是為什麼?雖然關羽軍隊船隻不少,水軍是主力,但在襄樊一帶作戰,不可能一直駐紮在漢水裡。最有可能的就是,關羽在洪水暴發前,把軍隊全部移動到了安全的地方,或者上船。如果是關羽擔心洪水即將暴發,提前幾天調動軍隊,那麼很有可能會被于禁和龐德的偵察兵發現。所以應該是關羽調動軍隊之後,洪水立即就來了,曹軍完全來不及做出應對措施,而且洪水的去向也恰到好處——完全在掌握和預料之中!
三是洪水實在很猛很強大。《龐德傳》中記載洪水「平地五六丈」,《曹仁傳》中記載「城不沒者數板」,可見洪水來勢迅猛,有十多米高,關羽水軍大船行駛暢通無阻,完全符合人為放水的特徵。如果洪水是自動決口,往往是先溢出江堤,或者決口由小而大,洪水也是逐漸擴大,有個漸進式發展的過程。
當然洪水迅速沖開大決口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但既是自動決口,又偏偏決口開得恰到好處只淹曹軍,而關羽又恰好提前做好準備,這三者湊到一起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機會從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周瑜赤壁火燒曹軍,東南風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取勝離不開東南風,更離不開周瑜的運籌謀略。
作為一位名將,除了作戰勇猛,善於帶兵,判斷準確,料敵制勝,多懂點諸如氣象、水文、地理方面的常識,也是十分必要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關羽明顯高出于禁、曹仁、龐德一籌。水淹七軍的大獲全勝,偶然之中有必然。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聲威大震。不僅乘勝圍困襄、樊二城,而且偏師深入敵後,招降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中原一帶的反曹勢力也紛紛響應,甚至遠在鄴城的魏諷也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形勢一片大好。
至此,關羽發動的這場有限戰爭規模迅速升級,關羽、曹操不斷調兵遣將大打出手,殺得難分難解,戰局逐漸失控。甚至第三者孫權眼看鷸蚌相爭機不可失,也準備參與其中,當一回漁翁占一把便宜。
在關羽水軍的猛攻之下,困守樊城的曹仁頂不住了。有人甚至提議棄城逃跑,被滿寵阻止。為了表示團結堅守的決心,曹仁殺白馬與將士盟誓,方才穩住局勢。
遠在長安的曹操一聲長嘆,不只是嘆息跟隨自己三十年的于禁關鍵時刻不如龐德,更是為自己苦心經營的數萬七軍將士不值,差不多把腸子都悔青了。
無可奈何的曹操甚至想將都城由許都遷到自己的大本營鄴城,以避關羽鋒芒。最後被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認為遷都是示弱,而此刻不但不能示弱,還要展示有餘力,同時建議與孫權聯手對付關羽。
曹操展示有餘力的手段就是繼續派遣援兵。如果不派援兵,等於告訴關羽和劉備,他曹操已經撐不住了,也等於告訴曹仁等前方將士,老闆已經沒辦法了,你們的生死只能靠自己。前方將士一看老闆指望不上,搞不好會立即尋找新老闆——投降關羽,後果那叫一個不堪設想。
撐不住也要死撐,即便沒有能力救援,至少也要擺個姿態出來。
臨危受命的又是資深救火隊員徐晃。不過曹操給他的軍隊實在過於寒酸,不僅數量不多,而且都是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
沒辦法,七軍預備部隊全部被關羽下餃子一鍋端了,曹操手裡除了禁衛軍,已經沒有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