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不到的奏章
2024-10-02 06:06:42
作者: 劍眉枉凝
當然,沒有人能未卜先知,人生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此時的劉備與手下的猛將謀臣,都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大家都想乘著戰勝曹操的喜悅,再來個喜上加喜——擁戴劉備為漢中王。
這意味著劉備要在漢朝中央政府之外,另立政府,建立漢中王國。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設壇場於漢中沔陽(今陝西勉縣東),即位漢中王,拜大司馬,立劉禪(阿斗)為王太子。
劉備即王位,當然少不了文臣武將陪同、大批精兵列陣等可以編入程序的固定項目。其特殊之處,在於一封奏章——寫了一封皇帝看不到的奏章。
奏章的內容很長,文辭很美,實際上是一封請願書。劉備手下馬超、許靖、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法正、李嚴等一百二十位文臣武將組成請願團,向遠在許都的傀儡皇帝劉協請願,中心思想是告訴皇帝及全天下:曹操作惡,社稷遭難,只有加封皇族出身的劉備為漢中王,才能拯救大漢江山。
此時皇帝掌握在曹操手裡,不但不可能批准這一份請願書,而且很有可能連請願書的影子都看不到。所以請願書最後也寫明,既然皇帝做不了主,大夥就這麼決定了。不論皇帝批准不批准,劉備即位漢中王那是眾望所歸。
需要指出的是,劉備這個漢中王與劉協同志當皇帝之前的封號陳留王,雖然同樣是諸侯王,王號都來自地名,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漢朝從劉邦開國以來四百多年,除了皇帝姓劉這一條基本國策沒有改變,其他的很多制度都已非復舊容顏了,其中諸侯王制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為了激勵功臣,封了韓信(齊王,後改封楚王)、英布(淮南王)、彭越(梁王)等幾個猛人為王,個個地方千里,兵強馬壯。有這些猛人占著大片土地帶著大批軍隊當王爺,劉邦晚上連覺都睡不踏實。但他不能不這樣做。因為當時天下大亂,他要打敗項羽,必須給這些猛人最好的待遇,不然誰給他幹活?
等到項羽敗死烏江,就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了,這幾個異姓諸侯王最終都被劉邦一鍋把全家給燴了。此後,劉邦定下了「非劉氏不得王」的鐵律(很快就遭到他老婆呂后的帶頭破壞)。不過,諸侯王的封地和權力依舊很大,除了相國由中央政府任命,其他高級官職統統都由諸侯王自己任命,差不多可以算是獨立王國。以至於後來劉邦的孫子漢景帝不得不聽從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還激起了以吳王劉濞為帶頭大哥的吳楚七國之亂。到猛人漢武帝的時候,才通過推恩令等方法,逐步解決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問題,從此漢朝諸侯王只需要睡著拿工資,躺著享清富,沒有多少權力了。
劉備即位漢中王就是「以漢初諸侯王制」,封地有漢中、巴、蜀、廣漢、犍為五郡,建立起一個與曹魏分庭抗禮的獨立王國。
劉備此時地盤廣大,偏偏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五郡作為封地,而且封號不叫「蜀王」不叫「巴王」偏偏要叫「漢中王」,很明顯要勾起人們對於一個人的回憶,這個人就是他的老祖宗——劉邦。
劉邦當時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就是漢中、巴、蜀三郡(當時沒有廣漢、犍為郡,地盤與劉備五郡大致相當)。後來劉邦出兵關中還定三秦,最終成就帝業,建立漢朝。
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也是一種政治宣傳的手段,劉備要以老祖宗劉邦為榜樣,踏著劉邦走過的道路走下去,統一天下,建立帝業,而且他是要繼承漢室江山,並不是改換門庭重新開張(雖然實際上與重新開張差不多)。
鑑於以諸侯王的身份掌握朝廷大權有點不倫不類,劉備同時還正式出任大司馬。大司馬位列三公,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劉備出任大司馬,「董督三軍,掃除寇難」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即位漢中王、出任大司馬的最後一道流程,是劉備向漢獻帝再上一封奏章。
這同樣是一封皇帝看不到的奏章。不同的是先前的一封是請願書,這一封是就職演說。
至於就職演說的內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無非是說些自己能夠坐上這個位子,是領導和同事的信任,以後要更加努力,將事業進行到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等等。
隨著就職演說一起發出的,還有中央政府先前發給劉備的左將軍和宜城亭侯大印。劉備交割清楚,從此無論是在實質上還是在名義上,都與曹操徹底劃清了界限。
所謂漢賊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