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 第一部 第一章 遊走的暗礁
2024-10-02 05:42:24
作者: (法)凡爾納
人們一定還記得發生在1866年的一樁離奇事件,這件怪事從來沒人說得清,也根本沒法說清。且不說這件事在當時的沿海居民中以及五湖四海的公眾輿論里激起多大的喧囂,就連那些海員都萬分激動。歐美各國的批發商、船主和船長們,連同歐美兩地各國的政府們,都對這件事給予了最高程度的關注。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近來,好些船隻在海上遇到了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很長的紡錘形物體,時而還會閃現磷光,體積比鯨魚大得多,行動起來也比鯨魚迅速得多。
關於這個「龐然大物」的細節,不少航海日誌的記錄都極其相似——關於這個物體或者生物的結構,它運動起來驚人的速度,移動起來駭人的力量,還有它似乎與生俱來的奇特生命力。如果這是條鯨類生物,那麼它的體積大大超過了目前科學對鯨魚體積的界定。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們[1]都不會承認這樣一種怪物的存在——除非他們親眼看見,除非用他們專業人士的智慧之眼看見。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選取這些描述的中間值——丟開那些保守估計,比如說這個物體的長度只有200英尺長,也拋開那些誇張的說法,比如它有一英里那麼寬,三英里那麼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個奇特生物真的存在,那麼它的體積遠超過迄今為止魚類學家們所承認的最大體積。
然而它一定是存在的,既然不能證明它不存在。那麼可想而知,出於人類本能的好奇心,全世界人民對這樣一種超自然物的出現,是懷有怎樣一種激動的情緒。想把它說成荒謬的傳說故事,那對人們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事實上,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布爾納希汽船公司的錫金遜總督號,也在距澳大利亞東海岸五英里處,遇到了這個遊動著的龐然大物。起初,巴克船長還以為這是一個未曾被發現的暗礁;正當他準備開始測量它的具體位置時,突然兩道水柱從這個不明物體上方蓬勃而出,「唰」的一聲飛濺到150英尺的高空。所以,除非這個暗礁上覆蓋有間歇性噴泉,不然,錫金遜總督號遇上的就是某種迄今尚未被發現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甚至還會從鼻孔里噴出帶氣泡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海域,西印度—太平洋船運公司的克里斯托巴爾格朗號也碰上了同樣的事情。由此可見,這條非凡的鯨魚類生物可以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實現位移——僅僅三天的間隔,錫金遜總督號和克里斯托巴爾格朗號分別在兩片相距700海里的海域都見到了它。
15天之後,在距太平洋海域2000古里[2]之外,國營輪渡公司的海爾維迪亞號和皇家郵輪公司的沙濃號在大西洋海域相遇時,在格林威治子午線以西,北緯42度15分、西經60度35分的地方,分別報告發現了這個大怪物。根據這次同步觀察所得的結果,估計這頭哺乳生物身長至少350英尺[3],因為它比沙濃號和海爾維迪亞號加起來都要長,兩船從船首到船尾,長達百米。然而,即便是最大的那些鯨魚,比如那些常常出沒在阿留申群島[4]的鯨魚,從來沒有長度超過56米的,甚至還遠不到這個長度。
相關報告接二連三地傳來:佩萊爾號橫渡大西洋時的幾次最新觀察報告,英曼航線的埃特納號和這頭大怪物的一次相撞,一份法國諾曼第號驅逐艦軍官們撰寫的筆錄,還有海軍准將菲茨·詹姆斯的參謀部在克利德勳爵號上所測定的精準方位。所有這些報告,都激起了公眾的強烈反應。在那些生性幽默的國家,人們把這些事件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而在那些天性嚴謹務實的國度里,比如英國、美國,還有德國,人們對這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則是非常擔憂。
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這個怪物已然成了人們的時髦話題。人們在咖啡館裡對它高談闊論,在報章雜誌上對它揶揄嘲諷,甚至還把它搬上了戲劇舞台。那些小報也終於逮著了好機會,捏造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奇聞逸事來。在那些發行量不多的報紙上,人們又看到了那些想像中的巨大生物,從《白鯨記》中北極海里的大白鯨「莫比·迪克」,到碩大的挪威海怪「克拉肯」——這種大魚的觸鬚可以纏住500噸重的巨輪,把它們拖到海底深處,可謂無奇不有。人們甚至還引經據典,搬出了亞里士多德和老普林尼的論調——因為他們也承認有這樣的怪物存在;還有人搬出了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自然歷史》文摘,傳教士保羅·埃紀德的遊記,還有加斯蒂蘭號船長哈靈頓先生的報告,他的忠誠毋庸置疑——1857年,他報告說在他的加斯蒂蘭號上,看見過這條巨蛇,而這種巨蛇只在七月王朝統治時期[5]出現過。
於是,在學術圈和各類科學雜誌上,輕信派和懷疑派就展開了沒完沒了的口誅筆伐。人們因為「怪物的問題」而異常亢奮。信奉科學和信奉神明的新聞記者們互不相讓,在這場有著紀念意義的筆墨戰役中肆意地揮灑。甚至還有人為此大打出手,因為話鋒已經從大海蛇的問題轉向了人身攻擊。
這場論戰持續了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分出個勝負。不論是對巴西地理學院、柏林皇家科學院、布列塔尼學術聯合會、華盛頓史密遜學院發表的權威論文,還是對《印度群島報》、穆瓦尼奧神父的《宇宙》雜誌、皮德曼的《消息報》,甚至還有國內外的重要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社論,小報作者們都懷著一種永不乾涸的狂熱,一一回擊。那些信奉神明的作者,還戲謔地玩起文字遊戲說:大自然不會製造沒頭沒腦的生物。[6]他們還請求當代人,不要違背大自然,而相信什麼「克拉肯」、大海蛇、「莫比·迪克」和那些神經兮兮的海員的胡言亂語。最後,在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社論中,最受編輯喜愛的一位作者,像希臘神話里的巨人伊波利特一般,給了海怪最後一擊,在眾人的鬨笑聲中結束了它。神明戰勝了科學。
1867年的最初兩個月里,這個問題好像是入了土,看起來也不會再復活了,直到新的奇聞逸事又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現在所涉及的,已經不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了,而是一個真正的危險,需要非常嚴肅地去避開它。問題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個怪物重新變成了小島、岩石、暗礁,但是一塊遊走的暗礁,讓人難以捉摸,也無從捕捉。
1867年3月5日,蒙特婁航海公司的莫拉維安號,夜間航行時,在北緯27度30分、西經72度15分的位置,右舷後側撞上了一塊岩石,然而任何一張地圖上都沒有記錄過,有這樣一塊岩石出現在這一帶的海域。由於風的助航和它自身400匹馬力的推動,船速達到了每小時13海里。所幸船身質地優良,不然的話,這艘莫拉維安號鐵定要帶著它從加拿大載來的237名遊客一起沉入海底了。
這起意外發生在差不多凌晨5點,天快要破曉的時候。船上值班的水手們匆匆趕到巨輪的後部。他們打起十二分精神開始勘探海面。然而他們什麼都沒有看見,除了一個大概600米寬的大漩渦之外。看樣子水面一定是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他們準確地記錄了事故地點的地形,莫拉維安號繼續它的航行,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明顯的損失。它究竟是撞上了暗礁,還是撞上了什麼海難的船隻殘骸呢?沒有人說得清,但是後來,船的水下部分被拉去修理船舶的干船塢檢查時,才發現船的龍骨有部分折斷。
這事情本身已經是很嚴重的了,但還是可能像很多其他類似事件一樣,被人們遺忘,要不是三個禮拜之後,同樣的狀況又一次發生。只不過這一次,由於受害船隻的國籍和其所屬航海公司的名聲,事件引起了強烈反響。
說起英國船商古納爾的鼎鼎大名,沒有人會不知道。這位精明的工業界大佬,在1840年開通了一項貫穿於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間的郵政服務,他最初只有三艘400匹馬力、載重1162噸的明輪木船。八年之後,公司的財產增長了,他擁有了四艘650匹馬力、載重1820噸的大船,又過了兩年之後,公司又多了兩艘巨輪,無論是馬力還是載重都是無與倫比的。1853年,古納爾公司又繼續取得了運輸公函的特權,相繼增添了一系列的大船:阿拉伯號、波斯號、中國號、斯哥提亞號、爪哇號、俄羅斯號,全部是當時航速最快、體積最大的船,繼大東方號之後,海上還從未見過有這麼厲害的船隻通行。就這樣,一直到1867年的時候,這家公司已經擁有了12艘船,其中8艘是明輪船,另外4艘是螺旋槳船。
我之所以有必要把細節簡明扼要地羅列一下,是為了讓各位更好地知道這家公司在海運行業的重要地位,由於精明得當的企業管理,它已是舉世聞名。沒有一家遠洋運輸公司能比它運營得更妥善了;也沒有一家企業能比它享有更高的成就了。26年以來,古納爾公司的船隻在大西洋上來來往往2000次,沒有一次航程未抵達目的地,也沒有一次航程發生延誤,甚至從來沒有丟失過一封信、一個人,也沒有損失過一艘船。因此,即便法國的公司們對它構成了強烈的競爭,但比起其他航線,乘客們始終更樂意選擇古納爾公司的航線,這一點,從最近幾年的官方統計文件中就可以看出。說到這裡,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這家公司的一艘美輪美奐的大汽輪也遭遇這樣的事故時,公眾的反應會如此強烈了。
1867年4月13日,海面平和如畫,微風順著船隻航行的方向吹拂著,斯哥提亞號航行到西經15度12分、北緯45度37分的位置。它在1000匹馬力的推動下,以13海里43厘米每小時的速度前行著。船的轉輪以完美的規律擊打著海水。吃水深度6.7米,排水量6642立方米。
下午4點17分,乘客們正在大會客廳里享用冷餐酒會,斯哥提亞號遭遇了一場撞擊,不算太嚴重,就在其船尾,左舷機輪後方。
與其說斯哥提亞號撞上了什麼,不如說是它被什麼東西給撞上了。撞擊它的與其說是撞擊器械,不如說是鑽鑿器械。這次撞擊起初看來如此之輕微,船上的客人們都沒有放在心上,直到貨倉監裝員們跑上甲板來大喊:「船要沉啦!船要沉啦!」
最開始,旅客們驚慌失措,但是船長安德森先生很快就讓大家平靜了下來。他表示危險並不是那麼迫在眉睫。斯哥提亞號由密封防水隔板分成七個艙,進來一點兒水流應該不會影響太多。
安德森船長立刻去了貨艙。他發現海水湧入的是五號艙,從進水速度來看,窟窿應該不小。萬幸的是,這個艙內並沒有大鍋爐,不會立刻導致熄火。
安德森船長立即下令停航,一位水手潛入水下,檢查損失情況。沒過多久,就檢查到輪船的吃水線下有一個兩米寬的洞。這麼大的洞不可能就這樣忽略,斯哥提亞號就這樣轉輪半淹著,繼續它的航行。當時它距離克里爾海峽300海里,在令利物浦人焦慮了三天之後,它終於駛入了公司的船塢。
於是,斯哥提亞號被停放在干船塢上,工程師們開始著手進行檢查。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吃水線下兩米半的地方,有一個很規則的裂口,是一個等腰三角形。鐵皮的開裂非常乾淨利落,就算是打洞鉗也不一定會做到這樣妥帖。所以,產生這個裂口的鑽探工具,應該經歷過一種非同一般的淬火——在以驚人的力量把一塊四厘米厚的鐵皮穿透以後,它還以一個難以理解的倒退動作迅速撤離。
這就是最近發生的那件事,它讓輿論又一次沸騰起來。從這時候開始,事實上,那些離奇蹊蹺的海難就被記到了怪物的帳上。這個怪物就這樣背起所有海難的責任,而且數目非常巨大。因為在「真理辦公室」[7]每年登記報廢的3000艘船中,因為失去消息被算作連船帶貨都沉入海底的蒸汽船和帆船,數目不小於200艘!
然而不管公道不公道,這個「怪物」為那些船舶的消失承擔起了罪名,也是由於它,各大陸之間的海運變得越來越危險。公眾一致明確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頭可怕的鯨類動物從海洋中清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