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做自己的中醫> 淺談五志和心理變化

淺談五志和心理變化

2024-10-02 03:57:46 作者: 范怨武

  有一段時間,來了很多抽動障礙的患者,治療的效果較以往有所提升,主要是對這個病的了解深入了一點,理論認識進步了一點,療效也自然提升一點。

  關於抽動障礙的病例,我在其他文章里寫過,所以不想在這篇文章里探討太多。

  通過對前輩們著作的閱讀,加上對疾病的治療實踐,我體會到:人的精神意識,是由五臟孕育的。身心方面的疾病,通過調理後,是可以改善的。

  心——孕育出神。

  肝——孕育出魂。

  肺——孕育出魄。

  脾——孕育出意。

  

  腎——孕育出志。

  神、魂、魄、意、志,是五臟氣血的體現。

  關於什麼是神?什麼是魄?什麼是魂?什麼意?什麼是志?這個就靠大家有空自己去搜索中醫對這方面的論述,它並非涉及迷信的神魂魄意志。

  《黃帝內經?素問》里的《宣明五氣篇》里講得非常簡單。

  我查了很多書,大多含糊其詞,很難讓人去區分這五種。

  心

  心藏神,神具有主宰人體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的一切生理活動和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

  「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並該意志,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出現悲傷抑鬱、出現易怒暴躁、出現驚恐膽小、出現憂思焦慮,均可以從心論治。

  面對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果在心理科治療效果欠佳,不妨試試從中醫角度治療。

  心血不足的歸脾湯補補;心包有痰的溫膽湯化化;心脈瘀阻的血府逐瘀湯通通;心腎不交的交泰丸合歸脾湯合六味地黃湯試試,或者針灸,取神門、內關等。

  心神管轄範圍最廣,一旦心神出了問題,則「六神無主」。

  心如死灰的話,哪怕你體魄很強健,也會慢慢地枯萎。

  所以治病之前,先讓心神安寧,首要驅除的是對疾病未知的恐懼,不要沒病死,先給嚇死。

  魄

  肺藏魄,魄應該是精神活動中「與生俱來有關本能」的感覺和支配動作的功能,屬於無意識的身體活動。如心跳的節律、呼吸的節律、肢體的感覺等。

  我們在讀《黃帝內經》的《本神篇》里有一句「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並精,並就是合併到一起,與精一起發展。

  生之來謂之精,生命誕生的時候就是精,是肉體,是物質基礎,魄是並精一起出現的。

  那麼魄在精神活動方面,就是應該是一出生就具備的,不需要經過後天鍛鍊而習得。

  我們講體魄,體和魄是一體的。肉體和魄就是一起發展的,與生俱來。

  《類經?髒象類》曰:「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

  從《類經》看,如嬰兒一開始的抓握、睜眼、吸吮等無意識的隨意肌的動作,另外還包括痛、癢、冷、熱感覺以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無須訓練的與生俱來的功能,都應該屬於魄,由肺主管。

  在精神科中治療的一些軀體形式的障礙,不妨試試從中醫角度的肺來論治。

  一些明顯冷感的病證,可以用達表的,如人參敗毒散。

  一些明顯熱感的病證,可以用如銀翹散之類。

  一些明顯營養不良的病證,可以培土生金,從脾補肺,如用參苓白朮散。

  針灸可以扎尺澤、太淵或陰陵泉等。

  肺主氣,我們都知道氣魄這件事,肺氣足了,魄的功能自然強健,色香聲味觸靈敏、知饑飽冷暖、心肺節律穩定,自然動作柔順。

  肝

  《靈樞?本神》中有所謂「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的講述,即與心神相伴隨,是一種思維意識活動,精在前神在後,魂又隨神,故應該有後天習得的成分,用神志自主控制自己的身體或思維時,是可以意識到自我神智的,而魂則藏在神的身後,它是在的,但不易察覺,有點像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潛意識或下意識,在神失控時,會突然冒出來。

  打個比方,肝主怒——一個小孩,長期精力不足,心神不寧,時有精神渙散,在失神的瞬間,心神不能控制肝魂,魂就會突然衝出來,表現出突然的憤怒,攻擊行為是憤怒最好的載體,但是大腦會判斷,如果他肢體攻擊的對象是強過自己的,那麼他可能會轉為語言攻擊,即髒話穢語。治療穢語,一方面要加強心神,另一方面要疏導潛意識的憤怒,常用溫膽湯加味調理。

  《類經?髒象類》里講道:「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皆是也。」大凡做夢、幻覺、夢遊等皆屬於魂的活動範圍,所以心血不足、肝血不足的人,思緒紛飛。魂的問題,一般以發泄憤怒為主,做夢如連續劇,若是實證多清晰可記,虛證則模糊不清。而且夢境也是釋放肝鬱的一種不傷人的方式——常常夢到打架、罵人,甚至殺人等。

  虛證常用歸脾湯,實證可用龍膽瀉肝湯。

  《類經?髒象類》曰:「魄對魂而言,則魂為陽而魄為陰。」

  中醫臨床中,有離魂症,患者六覺異常靈敏,有自覺離床懸浮之感,明明自己在睡覺,卻能「看見」「聽見」屋外之人言談或行路之聲。其實多是心腎不交。古人有用珍珠母丸、攝魂湯、歸魂飲治療,虛證則歸脾湯也可用。

  總體而言,魂是後天形成的有意識的精神活動,魄是先天獲得的本能的感覺和動作。

  脾

  《靈樞?本神》中講道:「心有所憶謂之意。」字面理解即記憶的意思,就是將從外界獲得的信息經過思維取捨,保留下來形成記憶。

  《類經?髒象類》中講道:「謂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從字面理解,意應該是短期的記憶,比如當天背下的一首詩,隔兩三天可能就忘了,因為這還沒有經過心的定向保存,這只是意,是短期的記憶,會很快就淡化掉。

  脾藏意,所以短期的記憶力跟脾的關係密切,倘若脾虛,則短期記憶力明顯下降,具體體現就是健忘,剛剛說完的話就忘了;剛剛想起要做什麼事,轉頭就忘了。如果是學生,就會體現在成績下降上。這種情況,可用四君子湯、歸脾湯等調理。調理後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充盈,髓海得養,即思路清晰,意念豐富,記憶力強;反之,脾的功能失常,則表現為少思、健忘。

  腎

  《靈樞?本神》曰「意之所存謂之志」,比起意來,這是確定要儲存起來了,有定向的意思,可以歸為長期記憶了。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短期記憶的反覆機械輸入,比如說背詩,雖然兩三天忘了,但是你隔一周再背一次,再隔一周再背,大概循環往復七次,這個詩就記牢了,過了幾十年可能都忘不了什麼「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之類的。

  這樣一對比,就很清楚意和志的分別了。

  老年痴呆了,腦萎縮,很多東西都忘光了。這個跟腎有關。

  腎主骨生髓,腦又為髓海,腦萎縮了,不就是髓海空虛了嗎?這種情況,歸根結底就要補腎。

  意和志除了管一個人的記憶力之外,還管一種品格,即意志力,耐力,對一件事堅持的能力,立下目標堅持完成的能力,換個角度看,是志向。

  倘若一個人脾虛、腎虛,那在虛的日子裡,常常做事虎頭蛇尾,可以認為他是意志消沉虛度光陰。可是他要是被補足了脾腎,有了脾化生的氣,腎主的精,就是有精有氣,再化為神,那就是有了精氣神。這個精神十足的人,你讓他閒,他是閒不住的,會自己找事情做,如果前期目標立得好、規劃得好,他會有耐力去做,方向對了,一直做下去,目標就會完成,也即所謂的成功。

  有了成功的體驗,心理也就會恢復健康。從而達到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的理想狀態。

  可見,學了中醫學,對五臟與氣血理解深刻,方子用得熟了,不僅能調理身體,還能調節心理,甚至完善人格。

  一個人的精神方面出現異常是可以通過五臟的調理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甚至痊癒的。

  人的五臟都有其相應的氣血,每個髒對應的氣血必須保持一定的量,當消耗一定的量以後,要及時地得到補充才行,否則,就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讀書過度的用功或用功不得當或受驚嚇,心血耗掉了,人的神就少了,容易無神,像個傻子或呆子。

  鉤心斗角或殫精竭慮或過度用眼,肝血耗掉了,人的魂就少了,容易魂飛,多夢,說夢話。不能謀慮則出現選擇性障礙。

  外感六邪後,肺的氣血耗掉了,人的魄就少了,會導致聽力視力下降或幻視幻聽,皮膚感覺異常或失靈,五官遲鈍。

  傷食或久瀉或產後氣血大虧,脾的氣血耗掉了,人的意就少了,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健忘或思維卡頓。

  縱慾過度或熬夜或加班或久處於高壓力環境,腎的精氣就少了,人的志就少了,會忍耐力下降,做事沒有意志力,精神不能集中。

  以上說的是大概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概括,我也一直在思考人的身心疾病如何用中醫治療。

  既然氣血是可以被消耗的,也同樣可以被補充。

  比如在兒科中,像抽動障礙或多動症這些,多少都有精神難集中的表現,這是志的不足。

  初時,我治多動症或抽動障礙,以疏肝化痰為主,有緩解,可後期容易進入瓶頸期,後來加用了補腎藥後,就發現效果增強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上課能聽進去了。

  這就是補腎之後,志提上來了的結果。

  補過腎的孩子,可以堅持集中精神把作業做完。

  中醫對於小孩的情緒,也有修復作用。

  情緒激動時,氣血是會逆亂的。

  因為肝主魂,如果肝的氣血龜縮不得伸張,那就是魂也不舒張。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這個魂,就是為神服務的,給神做出判斷或應激反應的。也就是說,遇到這一個事件,神要做什麼反應,是需要魂的力量來支撐的——魂不張,則膽小不能任事,即不能應對突發的狀況,另外也常見遇事猶豫不決、選擇性障礙。

  之前,我治過一小女孩,時常腹痛,經過調理,已經很好了。

  那天,我和家長聊得久了,他給我反饋了一個信息。

  他說:「我感覺我女兒像換了個人,以前她很抗拒上學的,現在她很喜歡上學了。」

  我問:「為什麼呢?」

  他說:「我女兒說,以前她很害怕老師,因為老師愛罵人。」

  他問:「那老師罵你嗎?」

  他女兒說:「老師不罵我。」

  他又問:「那老師罵別人,你也害怕嗎?」

  他女兒歪著腦袋說:「以前害怕,現在不怕了。」

  這是什麼呢?就是肝魂不張。

  面對爭吵的情境,這個小女孩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與反應,只能龜縮起來,最後讓她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是她做出的當下最好的反應,這是當下的「魂」的決斷。

  後面的腹痛,我考慮到是木克土,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疏肝的四逆散後,她的肝氣得到舒張,魂就可以做出從容的決斷了。

  還有一個小孩,是在我這治療便秘的,來治療了十來次之後,家長跟我反饋,孩子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前是悶悶不樂,不愛出門,話也不多。現在整個人都開朗了,也願意跟小朋友玩了。

  我看了一下處方,數診中是以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清暑益氣湯、滋脾陰方(個人經驗方,山藥、芡實、扁豆、蓮子、薏米、陳皮等)等交替使用,也就是說,她既補了脾,也補了腎,意力與志力都得到了提升,也就有力氣去玩,脾腎的氣血充足時,也可以兼顧到肺心肝的氣血,五臟都得到提升,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得到升華,像換了個人。

  還有一例是被東莞當地醫院診斷為自閉症的四歲的小患者,前後在我這裡看了十診。這個小患者兩歲時不與人交流,常自言自語,學不會普通話,頭上、背上多汗,膝蓋常常痛,晚上磨牙,膽小易驚,又暴躁打媽媽。

  一開始,我先用透心包濕熱的治法,煩躁慢慢緩解了,慢慢地也可以跟我對話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看完診後,在診室外,突然疾病發作了,不停地打他媽媽。

  我看到後,就說:「扎一下針吧。」四個人合力把他按住,我給扎了合谷、太沖。

  然後他慢慢安靜下來,前後睡了近兩個小時,醒來後,就像換了個人,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他回去以後上學,竟然就跟同學說普通話了,可以與人交流了。

  後面複診,我又給他扎過幾次,就沒有再出現扎後睡著的情況。

  那次的扎針,應該是當時的肝氣往外沖,乘著那個勢,開了穴,就相當於開了個口子泄洪,把邪氣放走了,所以就安靜下來了。

  後來,我讓人打電話隨訪,家長說他上學基本上正常了,只不過,相比其他小朋友,仍有不太合群的表現。

  還有一例抽動障礙的患者讓我印象比較深。一位小女孩擠眉弄眼了二十多天,發病是因為大年初五晚上在室外受了驚嚇,然後出現發熱、胡言亂語,出現幻視幻聽,她還說家裡門上的路燈在轉,等等。她退熱了就開始眨眼了。

  我給開了透心包濕熱的藥,她吃了以後就不眨眼了。但她出現畏光的病症,早上不願意開窗。她反覆清嗓子,走路三步後則交叉腿步行一步,交叉腿的時候以左腿在前。半夜十二點的時候煩躁蹬被子,夢中大喊大叫,盜汗。我以溫膽湯加味給她治療,她的各種症狀慢慢減輕,最後再以補腎藥收尾。

  我還治療了一個天天說夢話說了一年多的小朋友。

  她家長說,一年多前,她午睡的時候不願意起床上課,被她爸爸催,最後又被罵了一頓,她心裡委屈。當天晚上又跟著家長去看了電影,電影裡有打鬥的場面,出現了血,而她怕血,結果受到了驚嚇,從那天起,就開始說夢話了。

  我也治療了一些精神分裂患者。其中有一位患者,幻聽十年。發作時都要靠氟哌啶醇針劑控制,我給她開了中藥補益心血後,幻聽越來越輕,減了針劑,也沒有反彈,越來越輕。她發病,是因為十年前當記者,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又常常熬夜,把氣血都耗掉了。

  我說了這麼多,是想表達,人的神魂魄意志是有量的。只要人做不情願的事情,就會消耗一個人的神魂魄意志。一切的抵抗,都是消磨。

  逼小孩做這個,做那個,他花了很多的意志去對抗,最後只剩下了一點點的意志力,這點意志力,可能就不能支撐他做完當天的作業了。等他休息好了,氣血回充了,才能有意志力去做事。

  當然了,意志力是可以鍛鍊出來的,也是可以補充的。

  就是把抵抗的事情,變成習慣,就不會消耗過多的意志力了。

  比如,我剛開車時,是很緊張的,手心都出汗,開到診所的時候都沒有精神上班了。現在習慣開車了,基本就沒有消耗我的多少精力了。

  作業嘛,在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儘量養成好的習慣。

  消耗腦力多的人,多補補心肝肺脾腎,主要是脾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