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華杉講透《資治通鑑》(全十六冊)> 元宏病重駕崩,遺言賜死馮皇后

元宏病重駕崩,遺言賜死馮皇后

2024-10-02 03:45:45 作者: 華杉

  11 三月十四日,北魏主元宏病重,北還,走到谷塘原,對司徒元勰說:「後宮久違婦道,我死之後,可以賜她自盡,以皇后之禮下葬,免得給馮家丟醜。」又說:「我病勢轉重,大概是好不了了。雖然摧破陳顯達,但天下未平,嗣子幼弱,社稷所倚,唯在於你!霍光、諸葛亮以異姓受託孤之任,何況你是自家親人,又有賢能,能不勉勵嗎?」元勰哭泣說:「布衣之士,尚且為知己畢命,何況臣是先帝的兒子、陛下的弟弟?但臣以至親身份,久參機要,陛下對我的寵愛,輝煌顯赫,海內無人能及,之所以敢接受而不推辭,正是仗恃著陛下有日月之明,能寬恕臣不知進退的過失。如果在陛下萬歲之後,臣還擔任宰輔,總握機政,則位高震主之聲,必然會給自己取罪。當年周公是大聖人,周成王是至明之主,猶不免於猜疑,何況臣呢?如果這樣,則陛下愛臣,恐怕反而沒有善始善終之美。」皇帝默然良久,說:「我詳加思考你的話,確實有道理。」於是下手詔給太子說:「你的叔父元勰,清廉自律,品德純潔若白雲;不貪戀榮華富貴、權勢官位,更是以松竹為心。我少年時代就和他一起玩耍,不忍分別。我百年之後,你應該允許他辭去官職,滿足他恬淡謙讓的心愿。」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元宏任命侍中、護軍將軍、北海王元詳為司空,鎮南將軍王肅為尚書令,鎮南大將軍、廣陽王元嘉為左僕射,尚書宋弁為吏部尚書,與侍中、太尉元禧,尚書右僕射元澄等六人輔政。

  夏,四月一日,北魏主元宏崩殂於谷塘原(得年三十三歲)。

  【華杉講透】

  元宏重病,卻堅持要毫無必要的御駕親征,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臨終遺言,慨嘆「天下未平」。這就是他的徹底漢化,他雖然是鮮卑人,但是從心底里已經承擔起儒家正統的責任,如果天下還未統一,就是自己的責任還沒完成!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文化原型、核心價值觀,能統一天下,才是真命天子。

  北魏高祖元宏對弟弟們非常友愛,始終沒有改變。曾經從容地對咸陽王元禧等人說:「我死之後,萬一出現不肖子孫,你們觀望一下,可以輔佐,就輔佐他,不能輔佐,你們就自己取代他,不要被他姓奪去政權。」

  元宏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政務,朝夕不倦。常說:「做皇帝,就怕不能處心公平,推誠於物。能做到這兩條,則胡、越之人,都可如兄弟般相處。」

  元宏用法雖嚴,對大臣們也不特別寬待,但是,如果別人偶爾有小過,卻常常寬容。曾經在飯食中吃到蟲,又有一次左右端湯時誤傷皇帝的手,他都一笑而過,沒有加罪。祭祀天地、五郊迎氣、祭祀宗廟、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無不親自主持祭禮。每次出巡或用兵,有司奏請修路,元宏就說:「粗修橋樑,能通過車馬就行了,不必除草並剷平地面。」在淮南(南齊境內)行兵,就如同在自己境內,嚴禁士卒踩傷粟稻。有時需要砍伐民樹以供軍用,都留下絹布補償。宮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髒了,洗乾淨再穿,馬鞍、馬勒只用鐵製和木製。元宏從小就多力善射,能以指彈碎羊骨,射禽獸無不命中。到了十五歲,就不再打獵。常對史官說:「時事不可以不直書。人君威福都在自己,沒有什麼能管得了他,如果史策再不書寫他的惡行,他還有什麼可畏懼忌憚的呢?」

  彭城王元勰與任城王元澄商議,認為陳顯達還未走遠,擔心他回師突襲,於是秘不發喪,把遺體放在臥車上,唯有二王與左右數人知道。元勰出入神色無異,奉膳,進藥,裁決外面奏報的政事,一如平日。數日後,抵達宛城,夜裡將臥車拉到郡府,才將遺體入殮棺木,然後再將靈柩還載臥車內,外面都沒人知道。派中書舍人張儒奉詔徵召太子,秘密將凶訊告訴留守於烈。於烈處理公務,舉止不變。太子元恪到了魯陽,與靈柩相遇,這才發喪。

  四月十二日,元恪即位(時年十七歲),大赦。

  彭城王元勰向新君元恪跪拜,呈上數頁紙的先帝遺詔。東宮官屬多懷疑元勰有異志,秘密防備他,而元勰推誠盡禮,於是打消嫌隙。咸陽王元禧到了魯陽,先留在城外以觀察其變。過了很久,才入城,對元勰說:「你此行不僅辛勞,而且實在是危險。」元勰說:「哥哥年長識高,所以知道有危險。我就是手裡握著蛇,騎在虎背上,也不覺得艱難。」元禧說:「你這是恨我來得太晚罷了。」

  元勰等以高祖元宏遺詔,賜馮皇后死。北海王元詳派長秋卿白整入宮把毒藥交給皇后,皇后奔走呼號,不肯飲藥,說:「皇帝豈會這樣?是諸王輩要殺我罷了!」白整制服她,強灌下去,才飲藥而死。喪車到了洛城南,咸陽王元禧等知道皇后已死,相視說:「假若沒有遺詔,我們兄弟也當決策除掉她,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屠殺我們?」給皇后擬諡號為幽皇后。

  12 五月癸亥日(本月無此日),南齊加授撫軍大將軍、始安王蕭遙光開府儀同三司。

  13 五月二十一日,北魏葬孝文帝元宏於長陵,廟號高祖。

  北魏世宗元恪想要任命彭城王元勰為宰相,元勰屢次陳述先帝遺旨,請求滿足自己的心愿,元恪對之悲慟。元勰則懇請不已,於是任命元勰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州、定州等七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元勰還是堅決推辭,皇帝不許,這才接受就任。

  14 北魏任城王元澄認為王肅只是一個逃到北魏來的南方人,官位卻在自己之上,心中十分不平。正巧一個南齊投降過來的人嚴叔懋,告發說王肅密謀逃還江南,元澄即刻採取緊急措施,逮捕王肅,上表稱王肅謀叛。但是調查下來卻完全沒有證據。咸陽王元禧等上奏彈劾元澄擅自關押宰輔,元澄被免官還第,不久,外放為雍州刺史。

  【華杉講透】

  人可以真誠,但不能天真

  元宏告訴兄弟們說:「我的兒孫能輔佐,你們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自己取而代之。」這話,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因為他一貫真誠。但是,真誠的人,往往天真,元宏就有天真的毛病。這話的問題就太大了。首先,信任兄弟超過了兒子,這次序已經不對了。兄弟親,還是兒子親,這是一目了然的事,說這樣的話,就是對太子的不尊重,寫在史書里,也可能給新君的統治添亂。

  其次,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兒子,習慣性輕視自己的兒子,是很多人不知不覺的毛病,就是總有長輩看晚輩的眼光,像對小孩子一樣。他都要當皇帝了,怎麼能是小孩子呢?你就要把他當皇帝看,不能當孩子看。

  最後,這話是對兄弟「們」說的,兄弟們各是各,哥哥一死,他們自己會怎麼樣都搞不清楚,你讓他們可以對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誰來取而代之呢?這些都是幼稚的話。

  元宏一死,帝國馬上就進入一個微妙的危險期,歷史上把這種情況叫作「主少國疑」,君主年少,大家都相互猜疑,國人民心不定,最容易出事。元勰說他是「握蛇騎虎」,靠著自己的推誠盡禮,總算沒有出事,否則,元恪的左右如果懷疑他,先下手為強,也不一定。元禧呢,到了都不敢進城,在城外觀望,看看沒事,才躡手躡腳進來,所以他一聽元勰講「握蛇騎虎」,就聽出話外之音:「你倒是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元澄的事也很蹊蹺,胡三省認為是元恪策劃的,他雖然表面包容,內心卻非常忌憚元澄,所以藉此案將他斥逐出京。我想元澄逮捕王肅一案,也不可能是別人策劃的,還是因為他在元宏在世時,就表現100分,元宏一死,他也不太在乎元恪這個小侄兒,就想舒展舒展自己的意志。否則,一個新投降過來的南方人,怎麼敢舉報王肅?當然是元澄指使的。

  人可以真誠,但是不能天真。然而真誠的人,往往會犯天真的毛病。你強大、壓得住的時候,手下個個都乖得很,絕對一心一意。但是如果換了一個柔弱之君,他們恐怕就換了人格,有了想法了。

  15 六月二十四日,北魏主元恪追尊生母高氏為文昭皇后(高氏暴卒之事,參見公元497年記載),配享高祖,增修舊冢,稱為終寧陵。又追賜皇后的父親高颺為勃海公,諡號為敬公,由他的嫡孫高猛繼承爵位;封皇后的哥哥高肇為平原公,高肇的弟弟高顯為澄城公,三人同日受封。元恪一向並不認識諸位舅舅,這時才賞賜衣服、頭巾,引見他們,他們都惶懼失措;數日之間,富貴顯赫。

  16 秋,八月五日,北魏以高祖遺詔,元宏後宮三夫人以下皆遣送回家。(皇后之下,有左、右昭儀各一人,夫人三人,嬪九人,世婦二十七人,御女八十一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