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積累關聯性比較強的詞和概念
2024-10-02 03:03:26
作者: (日)讀書猴
理解文章的第一道關卡,就是理解概念,然後學會使用概念來思考。概念需要用思考來把握,再用語言來表達。使用概念來思考就是系統2的本質。
如果我們不使用概念來思考,就會被一些缺乏普遍性的經驗所束縛。只有學會了使用概念,我們才能夠把他人的思考和理論套用到自己所處的狀況之中,即使這些思考和理論與我們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並不完全一致。
概念是從不同的事物和現象中提取出來的共通點。通過使用概念,我們可以把現實的某一個方面單獨拿出來,或是把多個相似的事物放到一起去比較。換言之,概念既可以是一把用來觀察現實的放大鏡,也可以是一台用來衡量比對的測量儀。
當我們在針對某一事物展開論述時,不能光談自己的經歷,而是應該把與主題相關的多個概念組合起來提出主張,再用數據和邏輯來支撐自己的主張(方法33「圖爾敏模型」)。如果我們的頭腦中沒有一定的概念積累,無法做出恰當的組合,我們不僅很難自己展開論述,也很難針對他人的論述做出自己的判斷。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僅需要記住這些詞和概念,還需要知道哪些詞(概念)能夠相互組合。
我們平時在表達想法或是描述事物時,都會將詞與其他詞連在一起使用。所以,每一個詞都會存在一些常用的搭配。
例如,「雨」就經常會和「雲」「傘」「淋濕」等詞搭配在一起(畢竟這些事物在現實中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些事物在現實中的關係,還會在閱讀中反覆遇到這些詞的搭配。以至,每當我們聽到(或是讀到)「傘」這個詞,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雨」。
任何詞和概念都會與許多其他的詞和概念產生類似的聯繫。詞與詞之間的聯繫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關係網。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對於那些抽象的概念來說也是同樣。當我們想要表達抽象的思維、理解抽象的文章,或是從抽象的層面來展開思考時,就會把這些抽象概念的組合從大腦中調取出來加以利用。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網絡越是充實,我們的思考就會越快,也越靈活。
我在前文中反覆提到過,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思考。前人們同樣會使用詞和概念來思考,並利用這些詞和概念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這樣一來,當我們在使用同樣的詞和概念來思考時,也相當於是藉助了他們[2]的力量。
掌握詞的搭配,是我們理解詞和用詞進行表達的基礎。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最標準的答案就是「多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事實上,如果我們事先沒有一定的積累,那麼大部分書讀起來都會比較困難,很容易讓我們失去學習的動力。
幸運的是,為了方便那些因閱讀量不足而讀不懂現代文的人,市面上已經出版了一些日語現代文的詞彙書。許多書中都配有大量的插圖,看上去十分精美。但如果您想要學習更精準的語言知識,那麼我推薦使用伊原勇一的《現代文詞彙》和有坂誠人的《MD現代文·小論文》,其中後者的內容量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