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方法32 讓荒唐的主張暴露無遺【四格表】

方法32 讓荒唐的主張暴露無遺【四格表】

2024-10-02 03:01:30 作者: (日)讀書猴

  ① 將有所懷疑的主張或是知識寫成「如果發生了X現象, 就會發生Y現象」的形式

  如果我們懷疑「求雨」這一活動是否真的有效,可以先將其寫成「如果(不)求雨,就(不)會下雨」的形式。

  ② 製作一張四格表(如下圖所示)

  人一旦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某一現象的發生,就容易忽視該現象沒有發生的情況。這就是迷信和偏見產生的源頭。

  四格表會讓我們去考慮「X現象不發生」和「Y現象不發生」的情況。通過收集相應的事例和數據,我們就能夠注意到自己思考的偏向性,並讓其重回正軌。

  ③ 將事例和數據填寫到四個空格中

  特別是要注意收集那些「只發生了X」「只發生了Y」或是「X與Y均未發生」的事例,將數據(發生的次數等)填入表格中。

  求雨這種咒術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53],是因為求雨必定會帶來降雨。許多民間的傳說都佐證了這一點。然而事實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人們會一直舉行求雨儀式,直到真的下雨為止,所以求雨才必定會帶來降雨。舉辦求雨儀式屬於特別事件,因此會停留在人們的記憶(或是記錄)中,而如果在平平無奇的一天下起了雨,那麼既沒有人會記得,也沒有人會去記錄。在沒有求雨的情況下也會下雨——這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想來應該不必贅述了吧。

  從天數的角度來看,「沒有求雨卻下了雨」的天數要比「求雨後下了雨」的天數多得多。如果求雨儀式真的有效,那麼應該只有「求雨後下了雨」和「沒有求雨也沒有下雨」兩種情況成立才對,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迷信鴿子的教訓

  四格表法是吉洛維奇在《理性犯的錯》(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一書中所提倡使用的方法。

  現如今,人們依然在探討人類的哪些能力是天生的、哪些能力又是從經驗中得來的。但至少大家都認為知識屬於後者。

  人在通過經驗學習時,有一種最為基本的模式,那就是一旦發現某件事(Y)會緊接在另一件事(X)的後面發生,那麼就會認為X與Y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這種學習模式可以立刻(也就是絲毫不被懷疑地)應用到對外界的探索中。即使是不會說話,也不會爬行的小嬰兒,都能夠從連續發生的事情中推測並學習它們的關係,用來操控外界。

  例如,我們可以用繩子將天花板上懸掛的飾品和小嬰兒的腳系在一起,嬰兒會觀察到只要自己挪動了腳,飾品就會晃動,於是認為「腳的移動(X)」和「飾品晃動(Y)」兩件事之間存在聯繫。學習到這一經驗後,嬰兒就會積極地挪動自己的腳,看飾品晃來晃去[54]。

  然而事實上,光靠這一種學習模式是不夠的。

  接下來,我想向大家介紹一個與鴿子的迷信行為有關的實驗[55]。

  在斯金納箱中,鴿子只要按下按鈕,就能夠得到食物。當鴿子獲得了食物後,就會越發頻繁地按按鈕(在「食物」這一強化刺激下,按壓行為得到了強化,具體可以參照方法11「行為設計表」)。

  接下來,讓我們修改一下實驗的機制,使食物隨機投放,與鴿子是否按按鈕無關。只要食物的投放頻率不是太低,那麼偶爾也會有鴿子按下按鈕後恰好獲得食物的情況出現。

  當然,在大多數時候,鴿子就算按下了按鈕也不會得到食物,但只要每按幾次就能有一次正好碰上食物出現,那麼鴿子按按鈕這一行為也會慢慢地被強化。甚至在這一實驗中,鴿子變得比之前更加執著,即使是完全停止投放食物,鴿子還是會繼續按按鈕。這一現象被用來解釋人們賭博成癮的心理,因為賭博的輸贏也同樣是概率的問題。

  如果再繼續隨機投放食物,偶爾鴿子按下按鈕後會正好碰上食物出現,那麼即使二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很多次鴿子按下按鈕後依然不會得到食物),鴿子依然會選擇繼續按按鈕。作為人類,我們也沒有資格去嘲笑鴿子,因為吉兆、凶兆等人類的迷信也正是符合這一模式。

  減肥法、養生法、學習法

  在心理學等研究領域出現以前,就已經有許多GG業的人開始利用人的這種傾向了。

  有一種比較經典,且現在也十分常見的宣傳手段,那就是請成功者來講述自己的成功歷程。

  這些成功者會談及自己使用了什麼特殊的方法,以及自己取得了成功這一事實,但這二者其實都屬於極為特殊的情況。

  比如,真正減肥成功的人其實十分罕見(大部分人都會失敗)。同時,世界上的減肥方式可能有成千上萬,從中選擇某一種也可以算作比較少見的情況。很多書會專門介紹新奇的減肥方式,同時還會擺出一些減肥成功的案例。但這些書不會告訴讀者這些減肥成功的人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大多數的人減肥都會失敗,也不會告訴讀者世界上還有成千上萬種其他的減肥方式。換句話說,所謂的「介紹成功案例」其實只是把四格表中左上角的那一格拿出來講一講而已。

  無論是減肥法、養生法還是學習法,想要證明一種方法有效,就必須要對四格表中的全部四種情形進行討論。除了觀察使用該方法後得到的結果以外,還需要設置相同條件的對照組,觀察這些對照組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然後比較這些結果是否存在差別[56]。

  用系統2來思考

  為了防止落入迷信的圈套,我們不能將注意力全部放在「X現象發生後,Y現象發生了」這一種情形中,還需要確認一下「X現象發生後,Y現象沒有發生」「X現象沒有發生,Y現象發生了」「X現象沒有發生,Y現象也沒有發生」這三種情形有無出現,出現的頻率如何,並將它們放在一起來比較。這四種情形正是對應四格表中的四個格子。

  剛才案例中的鴿子就是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按下按鈕後,得到了食物」這一種情形上。如果它能夠對剩下的三種情形——「沒有按下按鈕,但得到了食物」「按下了按鈕,但是沒有得到食物」「沒有按下按鈕,也沒有得到食物」也進行觀察,並對比它們出現的頻率的話,那麼鴿子就能夠製作出一張下面這樣的表格,發現「是否按下按鈕」和「會不會得到食物」二者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關聯。

  從鴿子的故事中,我們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教訓,那就是: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我們的直覺往往是靠不住的。想要看穿這種迷信的圈套,我們不能只靠臨場的反應,而是需要踏踏實實地收集數據進行比較。

  系統1負責掌控人類的感情與直覺,但它卻十分不擅長解決與頻率或是概率有關的問題。相反,系統2的反應比不上系統1那麼迅速,但邏輯和數字卻是它的拿手好戲。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需要將無意識中迅速開始自動運行的系統1關掉,讓系統2開始工作。

  當我們發現自己想要通過直覺得出結論時,一定要先停下來想一想,系統1是不是不擅長解決這種問題?此時是不是應該用四格表來分析?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可能就像「把眼淚憋回去」[57]一樣難)。但是總比毫無意義地按按鈕,在不知不覺中落入迷信的圈套要好上許多。

  現如今,人類建造出了一個無比龐大的社會,光靠感情與直覺已然無法維持社會的運行。同時,許多人都已經抓住了人類感情與直覺的弱點,並利用這一點給系統1設下了諸多的圈套。正因如此,學會從系統1切換到系統2才顯得尤為重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