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方法23 第一類參考工具書【百科全書】——博識的可能性

方法23 第一類參考工具書【百科全書】——博識的可能性

2024-10-02 03:00:18 作者: (日)讀書猴

  百科全書,是專家們花費漫長的時間,從知識的海洋中萃取出的精華(知識之鹽)。雖然我們很難在其中找到最新的知識與見解,但其中收錄的內容都是各個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不僅如此,百科全書還都配備有檢索功能,讓我們能直截了當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詞條。綜上所述,百科全書是自學者首先應該查閱的第一類參考工具書。

  ① 尋找合適的百科全書

  如果是剛剛開始接觸百科全書的初學者,可以先去看看圖書館的工具書區。在那裡,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每個學科領域都有多少種百科全書。在網絡上,除了維基百科以外,還有一些可以同時查閱多種百科全書與辭典的網站,例如日本的多辭典查詢網站——Kotobank就是完全免費的,大家平時可以多多利用,養成習慣。想要了解百科全書都有哪些種類,可以翻至第241頁,想知道如何來挑選百科全書,可以翻至第247頁。

  ② 查閱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我們最常用的參考工具書之一。如果是查閱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那麼光靠百科全書就可以解決。如果需要調查的內容比較複雜,那麼百科全書也可以幫助我們跨出第一步。

  

  也許是由於現在租房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動輒幾十卷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喪失了市場,只需幾千日元就能夠在二手書店或是網上買到。但是考慮到檢索的便利性和空間占用的問題,最好還是先購買一套電子版比較好。我就儘可能購買了許多種EPWING格式的百科全書,平時都會利用電腦和手機來查閱。關於百科全書的查閱方式,可以參考本書第249頁的內容。

  ③ 整理自己查閱到的內容

  查閱過多部綜合性與專業性百科全書後,將詞條拷貝下來,按照從短到長的順序進行整理。

  收集信息的基本原則就是「從粗到細」。我們在查閱了多部百科全書後,也是按照這個基本原則,按照從短到長的順序來閱讀這些詞條。

  百科全書——冒險途中經過的第一座城鎮

  我們在查找資料時,第一步就應該去查閱百科全書,因此我將其稱為第一類參考工具書。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百科全書幾乎全部都是由各個領域的專家編寫,不僅內容十分正規,篇幅也長短適中。

  有時,我們想要學習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知識,但是卻不知道這項知識屬於哪個領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既不知道該讀哪一本專業書,也不知道這方面的專家都有哪些人。

  好在,綜合性百科全書(General Encyclopedia)中包含了幾乎所有領域的內容,因此就算我們不知道自己想找的內容具體屬於哪個領域,也能夠使用索引來查詢。

  不僅如此,百科全書中的詞條還比一整本書要短上許多,非常適合用在正式調查前的預備調查之中。如果我們先對一項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去讀那些大部頭的專業文獻,不僅能夠理解得更加深刻,速度也會快上許多。事先了解相關的專業用語和固有名詞(例如人名和文獻名等),能夠為我們之後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我們在查找資料時,應該先去查閱百科全書(但是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綜合性百科全書就是公共圖書館的縮影。

  與專業性圖書館和專業性百科全書不同,公共圖書館和綜合性百科全書需要用有限的空間和預算來滿足所有使用者的各種需求,因此必須儘可能覆蓋所有學科領域。

  這樣一來,百科全書中的內容雖然覆蓋面很廣,但是對於某些有特定需求的人來說,可能無法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詞條,即使是找到了,其解釋也不夠詳細。

  很多人應該都體會過這種失望的心情。去了圖書館後,發現裡面藏書雖然很多,但是卻沒有自己想讀的。翻開了百科全書後,發現裡面的內容雖然包羅萬象,但是找不到自己想查的詞條。再或者,雖然找到了相應的詞條,下面的解釋卻全都是自己已經知道了的內容。

  如果我們將調查研究的過程比作一場冒險,那麼百科全書就是我們在冒險過程中經過的第一座城鎮。如果進展比較順利的話,我們能夠在這裡拿到一套最低限度的裝備,但我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如果所有謎底都在這裡被揭開,那麼這些謎題也許只是源自我們的無知,並不值得作為我們冒險的最終目標。

  絕大多數「應該知道的知識」我們都尚未知曉

  除此之外,百科全書還有其他的價值。

  百科全書上面所記載的知識並不是我們「想知道的知識」,而是我們「應該知道的知識」。

  百科全書面向的是普羅大眾,因此,原則上來說,百科全書上的知識是任何人都能夠接觸到的知識。

  也就是說,雖然百科全書上的一些知識我們現在還不了解,但只要我們想查,就隨時都能夠查得到。因此,百科全書上的知識全都是我們「能夠掌握的知識」。

  作者們在寫書的時候,都會以百科全書中的內容為基礎,儘量對其進行補充和拓展。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去知曉,或是學會查閱百科全書中的知識,就很難看懂一些專業作者寫出的專業文獻。

  雖然百科全書中的知識都是我們「應該知道的知識」,但如果所有人都知曉了這些知識,那麼世界上也就不再需要學習和教育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博學廣識,將這些「應該知道的知識」全部刻在腦子裡。事實上,絕大多數「應該知道的知識」我們都還尚未知曉。百科全書中所包含的知識要遠遠超出我們所有人的現有知識。

  正因如此,百科全書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無論是誰,都「能夠掌握」百科全書中的知識。因此,百科全書中的知識就成了人類社會所共有的知識背景,人類的教育以及思想的傳達都是建立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之上,書的撰寫也主要是對這些知識的延伸。

  從這一角度來說,百科全書就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礎設施,支撐著所有知識的生產和流通。

  從自己熟知的詞條中學到新的知識

  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可以用百科全書和辭典來查自己不懂的詞,還可以用它們來查一查那些我們(自以為)已經懂了的詞。

  大部分人都不會特意去查自己(自以為)已經懂了的詞,就算這些詞與我們打算調查的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也會經常忽視它們。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吧。

  我曾經做過關於英國住宅政策變遷的調查。在這一過程中,英國近現代政治史的相關知識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卻完全沒有了解,因此陷入了苦戰。當時的我甚至連英國普選權範圍的擴大是在哪一年都不知道。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英國工黨是如何登上政治舞台,也不清楚英國勞動者的需求是從何時開始被反映在了政策上,那麼該如何去討論住宅政策的變遷呢?

  現在說起來似乎有點像是在找藉口,但當時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如何去縮小調查範圍上(這一環節在專業的調查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完全沒有往相反的方向去想,忘記了自己應該去擴張探索的範圍,來獲取一些背景知識。這相當於在無知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視野狹窄,簡直令人不忍直視。

  我發現了自己的愚昧後,就開始收集與英國政治史相關的文獻。然而事實上我所需要知道的最基礎的知識幾乎全都寫在了百科全書的「英國」詞條中。仔細一想,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百科全書的職責就是向我們提供常識性的知識,也就是所有人都「能夠掌握的知識」。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卻是一個盲點。

  很少會有人不知道英國的存在,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些與英國有關的必備的常識性知識。當我們想要進一步了解英國的某一方面時,這些常識性知識就會成為重要的背景知識。

  正因如此,百科全書才會成為我們在調查研究時需要翻閱的第一類調查工具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