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佛陀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佛陀傳記> 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人可以超越佛陀的智慧

2024-10-02 02:36:30 作者: 一行禪師

  一天下午,正當佛陀在山坡上行禪的時候,兩個比丘用擔架扛著提婆達多尊者到來。這幾年來,提婆達多尊者的健康每況愈下。現在,正處於彌留之際的他,很想再見佛陀一面。追隨他的弟子,只剩下六人。就是他從前最熱烈的支持者,都已在多年前離他而去。他最親密的同僚瞿迦梨尊者,也早已因為染上一種怪異的皮膚病而去世。在伽耶山度過的晚年雖然冷清孤寂,但提婆達多倒有很多時間去檢討他過去的所作所為。

  當佛陀知道提婆達多前來求見,便立刻回到自己的房子去接待他。提婆達多尊者瘦弱得坐不起來,就是說話也是有氣無力。他望著佛陀,很吃力地把雙掌合上,才慢吞吞地說:「我皈依佛陀。」佛陀將手輕輕放在提婆達多的額上。那天晚上,提婆達多尊者便去世了。

  正是炎夏,蔚藍的天空里,找不到一點雲。佛陀行將上路的時候,阿闍世王的使者卻來求見。這位使者名叫婆刪伽羅,是大王的外務大臣。大王派他前來,是想知會佛陀他有意出兵討伐恆河以北的跋耆族國。出擊之前,大王希望知道佛陀對他這個大計的看法。

  

  阿難陀尊者當時站在佛陀背後,替他扇涼。佛陀轉過身來問阿難陀:「阿難陀尊者,你有沒有聽聞跋耆族的人民是否仍時常聚會,討論政事?」

  阿難陀答道:「世尊,我聽聞跋耆族的人民是常有舉行聚會來研討政局的。」

  「那麼,跋耆族是應該會繼續興盛的。阿難陀,告訴我,你知道他們在聚會中,仍是那麼充滿團結和合作的精神嗎?」

  「世尊,我聽聞他們都非常合作和團結。」

  「那麼,跋耆族是會繼續興盛的。阿難陀,跋耆族的人民仍是那麼奉公守法嗎?」

  「世尊,我聽聞他們都嚴守國家的法紀。」

  「那跋耆族肯定會繼續強盛。阿難陀,跋耆族的人民是否敬重賢能的領導者?」

  「世尊,我聽聞他們都十分尊敬和聽從賢能之士。」

  「這樣,他們的國家是必會強盛的。阿難陀,你有聽到跋耆族有奸淫擄掠等強暴罪行嗎?」

  「世尊,在他們的國內,全沒有這些暴行罪惡。」

  「那跋耆族必然繼續繁盛。阿難陀,你有聽聞跋耆族的國民好好保存先人祖寺嗎?」

  「世尊,我也聽說他們是這樣做的。」

  「那跋耆族應該持續繁榮。你知道他們是否仍對已得道的精神導師尊敬、供養以及向他們學道嗎?」

  「世尊,他們繼續尊敬和供養得道的精神導師,更向他們請教學習。」

  「阿難陀,這樣,跋耆族便肯定會持續強盛了。阿難陀,『如來』不久之前曾向跋耆族的大臣宣說能使一個國家興盛的七種習行,這叫『七不退行』。它們就是:會聚商討、團結合作、奉守法紀、尊賢敬能、不暴不淫、保存宗寺和尊師重道。既然跋耆族的國民有繼續行持這七樣行為,這個國家必定會繼續繁盛富強。因此,『如來』認為摩揭陀是很難降服跋耆族的。」

  婆刪伽羅大臣說道:「世尊,就是跋耆族的人民只守持其中的一樣行為,他們都已經會興盛。因此,我也相信阿闍世王很難只靠武力取勝。如果他要成功,必須在跋耆族的領導階層散播使他們內訌的種子。多謝世尊的提示,我現在要回去報告大王了。」

  婆刪伽羅離開之後,佛陀對阿難陀說:「婆刪伽羅很有計謀。『如來』恐怕總有一天,阿闍世王會出兵攻打跋耆族。」

  那天下午,佛陀囑阿難陀召集正在王舍城的所有比丘與比丘尼到靈鷲山聚會。當他們在七日後齊集時,總數達兩千人。從山上望去,兩千僧袍一起在微風中飄揚的景象,實在非常壯觀。

  佛陀緩緩地從房子步下,行到僧尼聚集之處。他踏上法講台,遙望僧眾,微笑著說:「比丘和比丘尼,『如來』將會教你們防止僧團衰落的七種方法。細聽吧!

  「第一,要時常分成小組來研讀正法;第二,不論一起或分開時,都要時常保持團結互助的精神;第三,尊重和守持僧團所定立的戒律;第四,要尊敬和聽從團中有德行的長者之教誨;第五,要過清淨簡樸的生活而不為貪慾所動搖;第六,珍惜平和安靜的生活;第七,要常住於專注正念之中,以能達到平和、喜悅與解脫,因而可以在修行的大道上,互相扶持。

  「比丘和比丘尼,如果你們都依照這七種方法修行,正法便會發揚光大,而僧團也便不會衰落,一切外來的因素都很難使僧團破裂。唯一可以導致分裂的,就只有僧團內部的不和。比丘和比丘尼,當獅王在山林中死去時,百獸都不敢侵食其肉,唯獨是它自體內的蛆蟲,才會把全屍毀滅。為了保護正法,你們一定要依此七法而行,絕不要像屍體內的蛆蟲一般,把獅子從內吞食。」

  佛陀又提醒僧尼們不要浪費時間於無聊的閒話、過分的睡眠、追逐名聞利養、貪求欲望、與敗德劣品的人在一起以及自滿於對教理的淺見。他再提醒他們在修行道上必須注意的七正覺因——專念、研法、精進、喜得法要、輕安自在、禪定和喜舍放下。他也再一次重複無常、無自性、不執著、解脫和要降服貪慾的教義。

  這兩千名僧尼在靈鷲山逗留了十日,他們睡在樹下、山洞、茅房或山澗附近,佛陀每天都給他們開示。到第十日,佛陀便告訴他們,可以回去自己的修道中心了。

  僧尼都離開之後,佛陀對阿難陀說:「我們明天到竹林去。」

  往訪竹林後,佛陀和阿難陀離開王舍城,前往很久以前頻婆娑羅王提供給修道者的阿彌巴納帝伽公園。在前往那爛陀的路上,比丘們一向以來都喜歡在這裡停下來歇息,舍利弗尊者就曾與羅睺羅在這裡住過。佛陀給住在阿彌巴納帝伽的比丘們說教戒、定、慧。

  接著,佛陀與一百名比丘同行,一起前往那爛陀。一路上,阿難陀、舍利弗和阿那律三位尊者都緊隨佛陀而行。抵達那爛陀之後,佛陀便在波婆梨伽的芒果園裡休息。

  第二天早上,舍利弗尊者在佛陀身旁默默地坐了很久,然後說道:「世尊,我肯定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沒有一位精神導師可以超越你的智慧和證境。」

  佛陀說:「舍利弗,你這樣說,真有如獅吼的勇猛。你可曾與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神導師相遇過嗎?」

  「世尊,我雖然沒有與三個時代的大師相識過,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知道。我已親近你超過四十五年了,我曾聽你說法,又觀察你生活的方式。我知道你常住覺察之中,你是你自己六根的主人,你從沒有顯示貪慾、嗔恚、昏沉、不寧和懷疑正法等五種障礙。當然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有一些證得一點智慧的大導師,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你的智慧。」

  在那爛陀,佛陀再給比丘們詳細講說戒、定、慧。跟著,他回到波咤厘村,並受到當地的僧俗二眾熱烈歡迎。除了接受他們供養飲食之外,佛陀又給他們說法開示。

  翌晨,舍利弗尊者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他母親已過百歲。舍利弗請准回鄉省母,並獲得佛陀親自送行。向佛陀三鞠躬頂禮後,舍利弗便與沙彌周那起程,前往納羅。

  當佛陀和比丘們經過波咤厘村的城門時,摩揭陀的兩位官員善梨塔和婆刪伽羅在那裡迎迓。他們是阿闍世王派來這裡,希望將波咤厘村改變成為一個大城市的。他們告訴佛陀說:「我們打算將你剛才經過的城門命名為『喬達摩城門』。請讓我們陪同你前往渡頭,我們也準備把那裡改名為『喬達摩渡頭』。」

  連日來的雨水使恆河的水位高漲,以至站在高岸上的烏鴉都可以垂下嘴巴而得飲河水。佛陀和比丘們分坐五艘木筏渡河,阿難陀尊者一直站在佛陀身旁。他們望過去,可見到毗舍離隔水在對岸。

  阿難陀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佛陀在這岸上受到洶湧人潮的歡迎。那時,毗舍離正為瘟疫所侵,年老幼弱的死者不計其數。毗舍離最高明的醫師,也不知所措。人們築起祭壇虔心誦經,但也無補於事。最後,他們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佛陀。當時的德摩羅總督親往王舍城禮請佛陀到毗舍離一行,以期望佛陀的大德能把厄運扭轉。佛陀答應前去,當時在王舍城送行的,有頻婆娑羅王、王后、宮中的官員和民眾。

  佛陀坐船抵達毗舍離時,發覺岸上張羅著旗幟、鮮花和祭壇。那裡的居民,簡直當他是救世主,歡呼的聲音不絕於耳。維摩維憍陳納尊者,昔日的戌博迦,與幾位大弟子也有同行。佛陀一踏足岸上,突然雷聲震天,大雨傾盆。這是大旱天以來的第一場雨,正好為大家帶來一片清新的氣象和希望。佛陀和他的比丘被領引到俱胝村市中心的一個公園裡,佛陀在那裡講說三寶。之後,佛陀和比丘被邀請前往毗舍離,他們下榻於大林精舍。有賴佛陀的大德以及維摩維憍陳納的醫術,瘟疫開始受到控制,直至最後全消。佛陀這次在毗舍離住了六個月。

  阿難陀想到這裡,他們已將近到岸。佛陀上岸之後,便行往俱胝村。他在這裡受到一大群比丘的熱烈歡迎。他給比丘們講說四念處和戒、定、慧。過了幾天,他又再起程前往那提伽。在這裡,佛陀和比丘住在一間名叫那梨聚落的磚造房屋裡。

  二十五年前,佛陀在這岸上受到洶湧人潮的歡迎。那時,此處正為瘟疫所侵,年老幼弱的死者不計其數。最後,他們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佛陀。

  在那提伽,佛陀想起在這一帶地方去世的好些弟子。他想起他的妹妹孫陀莉難陀比丘尼、婆羅訶和那提伽比丘,在家弟子伽苦陀、跋陀和須跋特羅,以及多年前給他乳汁的善生。就在這一帶,已經有五十位比丘證得「入流」「一返」和「不還」的果位。難陀比丘尼證得「一返」之果,婆羅訶和那提伽兩位比丘則證得阿羅漢果位。

  對佛、法、僧有信心的弟子,佛陀教他們只需要向自心觀照,便可知道自己是否已入解脫之流,他們是不需要問別人的。他在那提伽又給比丘們說教戒、定、慧。跟著,他又步往阿摩巴離在毗舍離的芒果園。在這裡,佛陀講說對色身、感受、心性和心生之物的觀照。

  知道佛陀來了芒果園,阿摩巴離立即前來謁見佛陀。她給佛陀和比丘設宴供養,並在供食之後請求佛陀讓她受戒為尼,佛陀欣然答應。

  佛陀在毗舍離多次說教戒、定、慧。之後,他便前往貝魯婆村。因為雨季已經開始,於是佛陀便決定在這裡留下來。這是佛陀證道後第四十五次安居。他囑所有的僧尼都在毗舍離附近的修道中心或親朋的家裡安居。

  安居的中段,佛陀突然病重。雖然他非常辛苦,但卻沒有一聲怨言。他只躺臥著,專念地留意著呼吸。起初,他的弟子都擔心他這次一病不起。但後來,他的體力卻慢慢恢復過來,令弟子們歡欣不已。多日後,他更可以自行到房子外坐在椅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