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漂浮的地獄

2024-09-30 22:04:22 作者: 熊顯華

  1

  1942年6月4日的早晨,這是中途島海戰的第一天。

  此刻,海戰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會戰正激烈地進行著。如果用聚焦的方式展開描述,我們會發現在大洋上有兩處死亡之地尤為引人注目。其中之一,是正在遭受美國俯衝轟炸機空襲的4艘日本航母。由於日本人的大意,沒有考慮到將帝國海軍所有的飛機都停放在甲板上加油和重裝彈藥的危險性。當敵方不期而至時,日本人來不及做防禦準備,這些飛機完全暴露在美國人從空中投下的雨點般的500磅和1000磅炸彈之下,在這之前,日本人還將汽油箱、高爆炸彈和各類彈藥散落在甲板上。其二,機庫甲板下方的物品堆放完全沒有章法,各種軍火和魚雷混亂地放置在一起,船員緊張又忙亂地做著徒勞的努力,試圖將飛機上計劃用於中途島登陸進攻的武器裝備換下來,換上合適的彈藥。

  

  這時候,日本人的偵察機剛剛發現在東面不到320千米處巡弋著美國航母艦隊。南雲中將正試圖對其發動一次突然襲擊,然而並沒有預案。現在,這些日本航母處於易受攻擊的罕見狀況下,如果1枚1000磅重的炸彈命中甲板,上面又滿是加好油料、全副武裝的戰機,就會引起一連串爆炸。其爆炸威力足以讓整艘船化為灰燼,並在數分鐘內沉入海底。

  換句話說,只在短短的時間內,「1000磅重的爆炸物便能摧毀工人們5年辛苦工作的結晶,讓6000萬磅鋼材打造的艦隻化為烏有」。這簡直太恐怖了,給日本人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損失,還有作戰精英人員的喪命——中途島海戰期間,日本帝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迅速消失了3艘重要的航母,它們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和「蒼龍」號,它們的士兵都是「在之前6個月裡三場戰鬥中連續獲勝的老兵」,而航母上的指揮官、作戰人員和技術人員同樣難以倖免。畢竟,這都是在幾乎沒有什麼防備的情況下。

  現在,聚焦在空中和艦船上,我們會緊張地看到,美軍轟炸機從2萬英尺高空開始急速俯衝而下,而下方的日艦卻完全無法觀測到它們的到來。

  歷史應該銘記這一刻!「在1942年6月4日上午,10時22分—10時28分,在這不到6分鐘的時間裡,日本航母艦隊中最令人驕傲的幾艘戰艦全部葬身火海。」

  這一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進程的轉折點,正義一方將一改之前不利的局面。不過,它又與那些諸如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公元前31年的亞克興海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以及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有所不同:前者在開闊的海面上,艦船上的人員一旦失去了在海上的安全平台,就意味著他們處在幾近孤立無援的境地中,因為他們很可能就永遠都無法找到海岸或小船來逃生了,如果身負傷病之類,就更談不上存活的機率了;後者則是在相對狹窄的海洋中進行的。

  回到這歷史性的一刻,「排水量3.3萬噸的『加賀』號,以及其上的72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很可能首先遭到了美軍VB-6和VS-6中隊25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進攻,領軍的是美國『企業』號航母上技藝高超的小克拉倫斯·韋德·麥克拉斯基(Clarence Wade McClusky, Jr)少校」。按照維克托·漢森的描述:「9架麥克拉斯基指揮的戰機衝破了可怕的對空防禦炮火,直指日艦。隨後,所有這些戰機以超過每小時400千米的速度俯衝向下,開始投彈。4枚炸彈命中了目標。」

  於是,激動人心的戰果出現了。「日軍的飛機本來已經加滿油,掛齊彈藥準備起飛,但在短短几秒鐘後,這些戰機開始爆炸,飛行甲板上滿是飛機爆炸產生的裂縫和空洞,附近的人員幾乎都被炸死。」而持續給日本人帶來的傷害則是甲板上的金屬物體,諸如扳手、管線、配件之類的,它們在爆炸中變成了致命的霰彈。它們就像尖銳的拋物線,四處飛濺,劃出詭異的運動軌跡後再撕碎沿途的人體組織。航母上爆炸聲起,慘叫連連。

  這可怕的死亡還沒有結束,在第一輪命中之後又有2枚炸彈擊中這艘航母。隨後,船上的升降機被打成碎片,下層機庫里等待的所有戰機也被引燃。不久,1枚炸彈(一共是5枚炸彈,每一枚都命中這艘航母,其中1枚命中艦橋)炸毀了航母艦島,艦橋上的所有軍官當場陣亡,其中包括「加賀」號艦長岡田次作。

  這5枚炸彈的威力足以毀滅掉「加賀」號航母,轉眼間「加賀」號的動力系統就停止了。「這艘戰艦像死了一樣完全停在水中,隨即爆炸聲開始響起。」在海戰中,特別是對於航空母艦來說,裂成兩段迅速下沉的情況是罕見的。「加賀」號原是由日本戰列巡洋艦改造而成的航母,採用雙層機庫、3層飛行甲板的三段式構造295。它原本是沒有資格參戰的,主要是航速方面的原因。它最高航速28.3節,巡航速度16節,這樣的航速在珍珠港事件前被山口多聞海軍少將296詬病,認為太慢。1934年,「加賀」率先完成改裝,強化動力,變成單層飛行甲板。由於「加賀」號的艦載機人員是日本海軍中參戰經驗最豐富的一群,因此在他們的力薦下,「加賀」號才得以進入到中途島海戰的攻擊序列中。對航速快的航母而言,在作戰中一般不會被戰列艦截住。如果戰列艦強行攔截航母,容易遭到艦載機的猛擊。就算戰列艦或者其他艦船投放魚雷,並且擊中了航母,也不會對航母造成致命威脅,畢竟航母在主力戰艦中也算是生存能力較強的。事實上,這種情形也很難得,因為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保護網始終護衛著航母本身。然而,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在中途島海戰中發生了。就在幾分鐘時間內,「加賀」號的800名官兵已經因為爆炸或被活活燒死、或被彈片肢解,或是直接被高熱氣體熔化了,可謂慘不忍睹,瞬間灰飛煙滅。

  這裡需要做一些補充說明。一般來說,「艦對艦的空中打擊方式是炸彈、魚雷、機關炮與航空燃料的致命組合,儘管飛機對戰艦進行攻擊時,並不像戰列艦使用406毫米口徑艦炮那樣射出恐怖的炮彈,但呼嘯而下的金屬機翼也會帶來可怕的死亡體驗」。

  日本人恐怕沒有想到,這種死亡的體驗他們也擁有了。「半年前,在珍珠港,日軍對美國戰艦也做過同樣的事情。不過現在,他們自己燃燒的航母不是停靠在碼頭邊,而是航行在公海上,距離日本控制的領土有數百英里之遠……因為恥於令天皇失望,少數軍官選擇和他們的戰艦一起沉入大海。」297

  更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幾乎是在『加賀』號遭受打擊的同時,3.4萬噸的『赤城』號——南雲中將的旗艦被同樣來自『企業』號航母的理察·哈爾西·貝斯特(Richard Halsey Best)上尉和VB-6轟炸機中隊第一分隊的2架SBD俯衝轟炸機,以完全同樣的方式逮個正著……攻擊中,至少有1枚美軍炸彈擊中了航母。爆炸先是燒毀了起飛中的日軍戰機,衝擊波在甲板上撕開大洞,隨後,蔓延的大火到達了下層,直抵易燃的油料櫃和軍械庫」。298

  日本海軍少將草鹿龍之介299對這致命惡果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描述,當時「甲板已經起火,高炮和機槍自動燃燒起來,它們都是被船上的火焰引燃的」。

  更詳細的描述則在美國海軍少將W.史密斯所著的《中途島海戰》一書里,他這樣寫道:「四處都是屍體,無法預知接下來什麼將被擊中……我的手腳都被燒傷,其中一隻腳尤其嚴重。事實上,我們就這樣拋棄了『赤城』號——所有人都顯得張皇失措,沒有任何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與陸戰中被襲擊的一方不同,在海上行駛的航母中,船員們面對炮彈和炸彈時沒有那麼多的逃跑途徑,他們逃生的範圍被限制在小小的飛行甲板以內」。有限的逃生空間也成為海上作戰最難克服的困難之一。反觀陸地作戰,像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如果一名步兵遭遇可怕的炮擊,「他可以逃跑,挖掘掩體或者尋找隱蔽。而在中途島外海一艘爆炸的航母上,一名日本水兵不得不選擇是被活活燒死,在船體內窒息而死,在紅熱的飛行甲板上被猛烈掃射最終無處可去,還是跳入水中,等待偶然出現在太平洋溫暖水流中的鯊魚將他吃掉」。300

  因此,有這樣的說法,「落水日本人的最好願望,是被美軍艦隻救起,這意味著他能在美國戰俘營里生存下去,獲得安全的庇護所」。至於美軍遭受到這樣的情況,譬如水兵或飛行員,等待他們的將是最糟糕的噩夢,一旦被日本海軍俘獲,「他們將會被迅速審訊,接著就是斬首,或者被綁上重物從船舷拋下」。

  這倒很像那些暴虐海盜的行徑。美國歷史學家科林·伍達德在《海盜共和國》里記載了這樣的罪惡:在從查爾斯頓到布里斯托的一次航行中,一個打雜的男孩太倒霉,原因是約翰·吉昂船長看他不順眼。於是,這位沒有人性的船長開始鞭打他,之後又用醃製食物的鹽水往傷口上淋,這樣的痛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吉昂船長並沒有就此停手,將他綁在船桅上,分開他的手腳,就像蜘蛛那樣四仰八叉。鞭打繼續進行——九天九夜的時間裡,海風肆虐地吹割在他遍體鱗傷的身體上,劇烈的疼痛讓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絕望。只是,吉昂船長的施虐並沒有結束,竟把他拖到跳板上,那隻大腳在他身上任意踩來踩去。更讓人憤怒的是,自己施虐還不過癮,吉昂船長叫其他船員照樣做,他們當然不同意。氣急敗壞之下,又是一陣狂踏——重重地踏下去,直到糞便不自覺地噴出來。此時,吉昂船長嘿嘿地狂笑著,他挖起糞便數次強迫男孩吞下去。男孩的生命力太強大了,遭受如此非人的折磨,18天後才死去。臨死前,他口乾舌燥,想要喝水,吉昂船長像是服了什麼興奮劑一樣,衝到船艙,回來時他手裡拿了一杯自己的尿液。原來,他要逼迫男孩喝下去。男孩在絕望與憤懣中死去,當船員們準備將屍體拋入海中時,發現屍體和彩虹一樣五顏六色,多處血肉像果凍一樣,頭部腫脹到兩個大塊頭男人的頭部加起來那麼大。

  像這樣虐待和殘殺戰俘的行徑,與戰場殺戮沒有什麼區別。然而,這卻是日本由封建主義變成帝國主義速度之快的極端體現。究其根源,美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John Toland)在其著作《日本帝國的衰亡》中認為:「只想學習西方方法而不想學習西方價值觀的領導人,來不及或者無意去發展自由主義與人道主義。」在中途島海戰後,就連他們本國的傷員都被隔離起來,導致人民對那場災難的重要性依然不得而知。

  在這場美日海上對決中,雙方都重視「俯衝式轟炸」戰術。特別是對進攻一方來說,「海軍俯衝轟炸機命中目標的概率,和多發動機轟炸機在2萬英尺及以上高空進行的高海拔精確轟炸相比,顯得更高」。另外,中途島海戰也證明了「單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攜帶1枚500磅重的炸彈,在靠近目標上方1000英尺高空進行俯衝攻擊,比3~4英里高空15架B-17組成的整個中隊更具破壞力。雖然每架B-17可以投下8500磅爆炸物,但轟炸效果卻並不明顯」。

  因此,我們在看與中途島戰役相關的影視作品時,注重真實與細節的導演會對這一轟炸戰術進行特寫。如「赤城」號遭受這樣的轟炸時,那顆炸彈穿透甲板鑽進機庫,引爆了「赤城」號儲存的魚雷,即刻將船體由內到外徹底毀壞。日本的這艘航母與英式航母大有不同,包括較為快速靈活的美國航母也與日本航母一樣,沒有安裝強化後的甲板。具體來說,木製跑道只能給下層貯藏的燃料、飛機和彈藥提供拙劣的防護,而且木製跑道自身又很容易被殉爆的戰機引燃。於是,我們看到「赤城」號上有超過200人在幾秒鐘內陣亡或失蹤就不覺得詫異了。

  當時在「赤城」號上服役的海軍軍官淵田美津雄戰後寫下了一本名叫《中途島海戰》的書,書中這樣描述道:「我從一架梯子上蹣跚爬下,然後走進待命室。這裡已經被那些在機庫甲板上受到嚴重燒傷的受害者擠滿了。很快又有幾顆炸彈引發新的爆炸,令整個艦橋都震動起來。起火的機庫散發出的濃煙衝過通道進入島式上層建築和待命室,迫使我們尋找其他避難處。當我爬回艦橋時,我發現,『加賀』號和『蒼龍』號都已經被擊中,升起了濃稠的黑煙柱。這一幅景象令注視者陷入極度的恐懼中。」

  僅僅從死亡的可怕度來形容日本人在這場海戰的損失是遠遠不夠的。在這場災難中,帝國艦隊最優秀的海軍飛行員頃刻間化為烏有。損失慘重的還有「日本海軍中技能最為嫻熟的航空勤務員,他們是數量稀少且不可替代的專家,長期服役,經驗豐富,能在上下搖擺不已的航空母艦上,對飛機進行快速裝掛彈藥、維護和添加燃料等高難度工作」。

  可怕的事情繼續在發生,在這不可思議的6分鐘裡,「第3艘日本航母,1.8萬噸的『蒼龍』號也將經歷地獄式打擊。此次打擊由馬克斯韋爾·富蘭克林·萊斯利(Maxwell Franklin Leslie)少校和美軍『約克城』號航母的第3轟炸機中隊(VB-3)完成,該艦現在僅在200多千米之外。在攻擊中,『蒼龍』號的718名船員很快葬身火海」。不過,由於美軍俯衝轟炸機裝備的炸彈「都不是有效的穿甲武器,即使命中的是木製飛行甲板,此類炸彈通常都無法穿透過去,在下層的軍械庫、引擎和油箱中爆炸。幾分鐘之前,41架美國魚雷轟炸機的攻擊完全失敗了」。

  於是,我們反而會看到在「加賀」號和「赤城」號的戰鬥中,更輕的美軍炸彈卻有著意外收穫。「由於3艘航母的戰鬥機都在準備起飛,上午10時22分,日軍航母上最脆弱的目標,實際上正是它們的木製甲板。暴露在甲板上、滿載彈藥和燃油的日本轟炸機及戰鬥機,用自己的汽油和炸彈直接引爆了航空母艦。在這罕見的情勢下,1枚美國炸彈,在甲板上引發了數十次的爆炸。」

  「蒼龍」號在「加賀」號以東,「赤城」號以北,距離這兩艘燃燒的航母10~12英里,當時它正準備釋放戰機,對3支美國航母編隊進行一次密集的空中打擊。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日軍戰鬥機正在海平面上方不遠處,「忙於完成對蘭斯·愛德華·馬西(Lance Edward Massey)少校最後剩下的幾架美國魚雷轟炸機的屠殺,因而沒有顧得上在上方雲層進行巡邏」。

  之後的情形在沃爾特·洛德(Walter Lord)所著的《不可思議的勝利:中途島戰役》(Incredible Victory: The Battle of Midway)一書里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很快,「約克城」號的飛行員投下的炸彈至少有3枚命中了「蒼龍」號。只見萊斯利的13架俯衝轟炸機悄無聲息地從14000英尺高空俯衝而下,1000磅的炸彈從略超過1500英尺的高度釋放,迅速將這艘更小型的航母變為煉獄。隨後,日本人自己的炸彈也被引爆,猛烈爆炸的日本戰機、汽油和彈藥將船體撕成碎片。幾秒鐘內,「蒼龍」號就徹底喪失了戰鬥力。20分鐘後,棄船的命令被下達了。人們看到「蒼龍」號艦長柳本柳作大佐的最後時刻,是他在被火勢吞沒的指揮台上高喊「萬歲」……一名「蒼龍」號上的飛行員,身處下層甲板的大田達也看到「一切都在爆炸——飛機、炸彈、油箱」,很快,他自己也從船邊被炸入海中。

  「第四艘也是最後一艘日本航母、更現代化的2萬噸級的『飛龍』號,在上午對中途島發出的轟炸攻勢期間已經逐漸漂向東南方向,因此它基本上躲過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第一波攻擊」。現在,日本人正在進行一個毀滅性的計劃,「只需要幾十分鐘時間,『飛龍』號就能對『約克城』號發動毀滅性的攻擊,並很可能擊沉這艘美國航母」。然而,就在6月4日那天晚些時分,「一支來自『企業』號和『約克城』號的、沒有戰鬥機掩護的美軍俯衝轟炸機返航編隊最終發現了它」。

  按照洛德在《不可思議的勝利》的描述,16時過後,來自「企業」號的24架SBD找到了「飛龍」號,編隊中有10架飛機還是從受到重創、正在傾斜的「約克城」號上轉移過去的。這些戰機在威爾默·厄爾·加拉赫(Wilmer Earl Gallaher)上尉、「迪克」·貝斯特上尉和德威特·伍德·沙姆韋(DeWitt Wood Shumway)上尉的帶領下,從雲層里現身,出其不意地向下俯衝。4枚炸彈直接命中「飛龍」號,美國人的攻擊再次引燃了準備起飛的日本戰鬥機和轟炸機。「飛龍」號的飛機升降機從甲板上炸飛出去,撞上了艦橋。幾乎所有日軍的死難者,都在甲板下層遇到大火併被困住,死亡總人數超過4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飛龍』號艦長山口多聞少將,日本海軍中最富有智慧也最具侵略性的指揮官之一,在艦橋上和他的戰艦一起沉沒。這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許多人確信他將是帝國海軍總司令山本將軍的接班人」。一名副官向山口報告說船上的保險箱裡還有錢,也許能夠搶救出來,少將卻命令他不用多管。「我們會需要錢在地獄裡用餐。」他小聲說道。

  用「漂浮的地獄」來形容1942年的這場海上戰事一點也不為過。在不到12小時的時間裡,「2155名日本海軍人員陣亡,4艘艦隊航母毀損並很快沉沒,超過332架飛機,連同他們技能最精湛的飛行員在襲擊中蕩然無存。在整場海戰結束前,又有1艘重巡洋艦被擊沉,另1艘遭到重創。『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和『蒼龍』號,是帝國艦隊的驕傲,這4艘戰艦上都是參加過對抗中國、英國和美國戰役的老兵,現在他們都永遠安息在太平洋海底了」。

  因此,我們必須要強調這短短的時間,這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刻。維克托·漢森這樣評價道:「6分鐘後,太平洋海戰的走勢開始轉而有利於美國……美軍大規模的報復性攻勢已經令日本海軍軍令部深為驚懼。」

  2

  從某種程度講,中途島的死亡數目並不大——兩國艦隊的損失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4000人。比它損失更大的海戰比比皆是,這樣的損失,「只占羅馬在坎尼或者是波斯在高加米拉損失的一小部分」,而戰鬥付出的代價也「少於薩拉米斯、勒班陀、特拉法爾加和日德蘭這樣殘酷的戰役」。

  如果只是從損失或死亡的數量上去分析一場海戰,顯然是不夠深刻的。更深層的視角是要看到,日本人因這些損失和死亡而喪失了在太平洋海軍力量上的優勢。正如美國海軍總司令兼作戰部長恩斯特·約瑟夫·金(Ernest Joseph King)上將所言:「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是350年裡日本海軍第一次決定性的失敗,這場海戰的勝利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

  海上力量的對決背後考驗的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科技、人才儲備和組織協調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眾所周知,建造一艘航母需要花費的代價有多麼昂貴,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僅僅下水了7艘類似的龐大艦隻。與此相反,直到戰爭結束為止,美國有超過100艘艦隊航母、輕型航母和護航航母進入服役序列。美國人還建造和修復了24艘戰列艦……在4年戰爭期間,美國人每建造16艘主力戰艦,日本卻只能建造1艘。這幾艘日本航母的沉沒,意味著這些「昂貴」在瞬間化為烏有。

  艾爾弗雷德·馬漢會十分看重一場真正的海上力量大決戰,其勝負將對任何一方帶來深刻的影響,對整個戰局也會產生轉折性影響。中途島海戰是「日本賴以進行戰爭、摧毀美國艦隊和太平洋基地的唯一力量」。然而,在1天之內,超過100名最優秀的海航飛行員死亡,這相當於戰前日本1年內所有畢業的海航飛行員的數量。加之美國人的技術、經驗和人力資源原本就占據決定性優勢,因此日本的軍事失敗並非什麼戲劇性的後果。

  對日本人來說更糟糕的是,日本的製造業已經不能應對戰時所需了。按照維克托·漢森的描述:「日本海陸軍飛機的最高月產量只是剛剛超過1000架而已。到1945年夏季時,在美軍的轟炸之下,由於工廠需要進行疏散,而原材料和勞動力嚴重缺乏,總產量幾乎不到原來的一半。」反觀美國:「每63分鐘,美國人就能迅速製造出一架包括大約10萬個零件的複雜的B-24重型轟炸機;美國飛機製造業擁有的工人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日本,在生產效率方面更是後者的4倍多。」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到1945年8月,戰爭開始不到4年,美利堅合眾國已經生產出了近30萬架飛機,以及87620艘各類艦船。從1944年中期開始,美國工廠每6個月就能打造一支全新的艦隊,補充的海軍飛機數量堪比中途島所有美國參戰部隊的總和。」特別是在1943年後,美國的新式艦船和飛機包括「6艘全新的埃塞克斯級航母,配備地獄俯衝者式俯衝轟炸機,海盜式和地獄貓式戰鬥機,以及復仇者魚雷轟炸機」。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它們都超過了日本人所擁有的任何裝備。

  相比之下,「日本海軍的實力則開始萎縮,其落後且經常遭受轟炸的工廠甚至無法補充在美國槍炮下報廢的艦隻和飛機,更不用說增加日軍保有裝備的總量了」。對美國而言,「威尼斯兵工廠的快速製造能力,以及坎尼戰役之後羅馬軍團的恢復速度,仿佛在這裡得到了再現」。

  如果只是看到日本人在這場海戰中的損失,而置另一方於無視,顯然也是不公允的。在6月4日早晨美軍對敵方進行轟炸的時候,美國人同樣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大黃蜂』號損失了12架野貓戰鬥機中的11架,『約克城』號損失5架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企業』號損失14架俯衝轟炸機和1架戰鬥機」,除此以外,美軍還損失了數十架魚雷轟炸機。但是,這些損失依舊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這樣看來,日本人的失敗是註定了的。而漂浮的地獄會記下這段海上交鋒的歷史,殺戮成為最好的代名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