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三分之議
2024-09-30 22:00:26
作者: 周明河
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遊蕩了這麼多年,韓信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歸宿。
當韓信派出使者去劉邦那裡請封自己為假王的那天,他自然曉得漢王沒有不應的道理。他就要在齊國正式安家了,所以要馬上去趙國接自己的愛人一同享受榮華富貴。
韓信在加緊部署進攻楚國的大計,暫時還沒有全面出擊的打算,但他一直高度重視練兵,哪怕是和平時期,也不能忘戰。他決定先行派出灌嬰率主力騎兵部隊直搗項羽的後方,使其首尾難顧,同時還特意叮囑灌嬰注意查找自己結髮妻子的下落。韓信非常想念英喬,是她令自己第一次切實找到做人的尊嚴,活得有個人樣,更使他的心不再惶惶然無所歸依。他要好好回報妻子的厚重情意,他要讓她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愉悅,韓信盼望英喬能時刻在自己身邊,一同感受和分享他的喜悅、他的成功……
韓信這一次要失望了。前些年疫疾流行,英喬的父親因為幫病患醫治不幸感染,一命歸西,所以無親無故的英喬格外思念丈夫。她早已經聽聞丈夫的光輝業績,再也忍耐不了孤寂和等待了,於是她決定去尋找韓信,這一次她還帶上了五歲多的女兒,希望能給丈夫一個驚喜。
另一邊,韓信派使者去趙國接雲姬時,刻意地在書信中抄寫了一段《詩經》佳句,以取悅自己的愛人: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確實,只要是他所愛的人,他總能表現得格外用心。
三個月過去了,雲姬早已等得容顏憔悴,她憂心忡忡,總是害怕會失去他。現在好了,韓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他派人來接她了,還附上了那麼深情的詩句,雲姬禁不住喜極而泣。
二十幾天後,行色匆匆的雲姬一行趕到了臨淄城。未及下車,早已等候在側的韓信抱起她去參觀了他們的新居——未來的齊王宮!齊王宮還在緊張地修繕中,用不了多少日子就可以竣工。韓信知道雲姬一路旅途勞頓,所以很快就安排她早早休息。
第二天,韓信興奮得像個孩子一樣領著雲姬出門,先是帶她好好參觀了一下偌大的臨淄城,讓她在壯麗如畫、繁華如夢的地方跟隨自己一道接受萬民的朝拜和瞻仰;接著,他又帶她去了豪氣沖天的軍營,那是怎樣壯觀的一幕啊!還有齊國那廣袤無垠、富裕肥沃的土地……
韓信就是要讓自己的愛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雲姬感動極了,一個勁兒地在愛人懷中啜泣。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項羽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可謂艱難日甚一日,已經陷入日暮途窮的境地。龍且的死更是令一向自負的項羽受到極大的震動,他不敢再小視韓信,這是霸王平生第一次佩服一個人,他緘默了半晌。
項羽最終沒有說「龍且誤我」一類的愚話,這才是真正的男人!一向高傲、不肯低頭的他也被虞姬說動了:暫且向韓信低頭,項羽思考再三答應了。項羽派出一位名叫武涉的說客,勸說韓信不要再聽命、受制於劉邦,不如恢復戰國群雄並立的局面。
武涉到達齊國後對韓信說:「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及秦已破,乃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息士卒,順應民心……今獨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不異寇盜乎?既已破三秦,又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我楚,盡吞天下,不知厭足,何為己甚也……不知大王意下如何?」武涉以前沒見過韓信,他投效項羽比較晚,所以對韓信不太了解。
「呵呵,這個嘛,漢王本屬無奈,天下諸侯分立之勢如逆水行舟,恐不進則退……根底還在項王當日持心不公,以至人心不服,況人心不古久矣,今時豈可再同往日?此真王者之興也……」
「呵呵……然漢王不可做尋常觀,實一反覆之徒也!其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一旦得脫,則背棄盟約,復擊項王,不可親信,望大王三思。」
韓信為此默然了好一陣,這委實觸到了他的痛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許劉邦的人品確有瑕疵,不過多是情勢所迫。韓信接口道:「夫就大事者當遺細行,丈夫處事又何須拘泥小節,今漢王布施仁義於天下,斯已足矣,過項王之強暴不知凡幾……昔日伯夷、叔齊尚不能見容於周武王[9],聖君千得,何妨一失也……」
「呵呵,大王又不然!大王今自以為與漢王同心厚交,亦為之竭盡股肱之力,奮智用兵,然必終為其所擒。大王之所以能有今日,皆因項王尚存,項王一旦有失,則大王必危,即范蠡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縱觀天下大勢,當今二王之事,權即在大王您,大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他日項王若不存,則大王之禍乃不絕也……況且,大王與項王素來有故,項王一直視大王為手足,您當日棄項王而去,項王未嘗不太息流涕,然匹夫之志尚不可奪,況志堅如大王者耶?此番而來,虞夫人還特別關照臣一定記得問候大王,夫人希望假以時日再與大王聚首把酒言歡、聊敘別情……」
武涉說及此,韓信一下子就站起身來,沉默一會兒後突然冷笑起來:我若無今日,虞夫人哪裡還會記得這世上曾經有一個在項王帳下效過力的傻小子?呵呵。
最後武涉進入了正題:「大王您功高震主,何不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而王之?而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您一意助漢而亡楚,豈為智者所取?望大王三思!」
韓信乾脆答道:「古人有言『士為知己者死』!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10]之輩尚且不惜一死以報知己,今若背信棄義,與禽獸何異……本王昔日事奉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數為其所侮,故無奈背楚而歸漢。漢王不以本王出身微賤、無甚資歷,竟一朝信我而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之眾;更解衣推食,言聽計用,所求必應,故我得乃有今日聲位之隆也!飲水尚且思源,為人豈可忘本,漢王既深親於我,我背之不祥之至……你可去回報項王,我雖死亦不負漢王,再一併謝過項王與夫人的好意……」
那些一直窩在心底的話韓信不會輕易說出,不管虞姬究竟想不想見他,但他想見的心卻相當急迫,只是礙於大事未就才沒有衝動。等待了那麼久,已經成了習慣。
韓信的態度很堅決,武涉絕望而去。當武涉回報項羽時,他和虞姬雖然大不悅,可是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大丈夫何以無愧於天地之間?不過信、義二字。虞姬忍不住私下對項羽感嘆道:「韓信果然人如其名!」
當時韓信帳下那位暫被支開的重要謀士蒯通卻與武涉很有共鳴,雖然他無緣聽到二人的交談,但早已揣摩到了八九分。自打上次他建策攻齊得利,便受到了韓信的器重,得以封官加爵。此次,蒯通也曉得此時的天下主動權皆在韓信一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他笑著對韓信說:「臣精通相人之術,可否為大王一看?」
韓信有些吃驚:「哦?那就煩勞先生了。」
蒯通正色道:「臣早已為大王相看多時矣!今相大王之面,位不過封侯,又似危卵難能自安;再相大王之背,實乃貴不可言……」
韓信明白他話裡有話,大概猜到了幾分,於是順勢問道:「先生何謂也?」
蒯通不急不忙地為韓信關閉房門,正經說開了:「大王乃聰明人也,何須通再多言……想當日,天下初發難之時,憂在亡秦而已,故諸侯彼此勠力而同心。今番楚、漢分爭,使天下之人無不肝膽塗地,父子骸骨暴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乘利席捲,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乃三年於此矣……」
「是該讓天下人得太平的時候了,天下洶洶不平,我輩之恥……」
「呵呵,大王聽臣把話講完。楚人既已殫精竭慮如此,而今漢王豈不然乎?漢王雖將數十萬之眾,據守於鞏、洛間,並阻山河之險,及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更甚者折北不救,狼狽已極……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而百姓受之牽累,無所歸倚,其勢非賢聖出不能息……」
韓信自認為就是這個「賢聖」,他不免有些自喜,不過還是讓蒯通說了下去。
「當今漢王、項王兩主之命,都操在大王手裡,這是三歲小兒也明白的道理……大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若大王誠能聽臣計,則互兩利而俱存,乃三分天下,鼎足而居,楚、漢既已困極如此,其勢莫敢先動,諸侯罷兵,各得其所,如此不失為明智之舉……若不然,則以大王之賢聖,又有甲兵之聚,據強齊,從趙、燕,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響應,孰敢不聽!如是,再割強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具聽,而歸德於齊,則大王之不世鴻業乃成……況齊有霸主之基,又有膠、泗膏腴之地,大王深拱揖讓,招才納賢,則天下君王相率朝拜於齊……臣更聽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大王熟慮之!」
蒯通的意思不外乎讓韓信先坐收三分漁利,然後乘勢稱霸天下,成為天下之共主,以齊國甲兵之盛、人才之旺、時勢之助不難達到目的,如此對天下企盼和平安寧的百姓都有好處;否則功高震主,反添禍患。
可是,韓信實在不忍心背叛劉邦,更不奢求成就一番似周天子一般的萬世基業,他曉得自己還沒受上天恩寵到如此地步。於是,韓信沉默了半晌之後回復道:「漢王遇我甚厚,本王豈可向利而背義?實不祥也……」
蒯通不以為然地反駁道:「大王多慮!想當初,常山王張耳、成安君陳餘為布衣之時,相為刎頸之交,情義何等深厚!可惜反成仇讎……這亦是大王所聞也:二人因張黶、陳澤之事互相懷疑,起先成安君逐北常山王於危亡之地,後大王又助常山王殺成安君於泜水之南。大王不妨再思:此二人昔日相與,親密無間,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攻殺,何也?既在高位,又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
「先生此言甚為有理,然區區小事而已,實事出有因。」
「不然。而今大王您欲行忠信厚交於漢王,不能強於張、陳二君之相與交誼也,而事多又大於張黶、陳澤者,乃至將來相互猜忌,非偶然也;故臣以為大王若一意親信漢王,以為到頭來不會同您反目,亦誤矣!竊為大王所不取也……再想當初,越國大夫文種獻奇計而使越國在吳越爭霸中委曲求全,終於反敗為勝,成就越王勾踐的霸主之業,可是到頭來呢?文大夫卻難逃勾踐之毒手,誠所謂: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盡而獵狗烹……願大王三思!」
此番話韓信略有所動,但他深信劉邦非勾踐之輩。
蒯通繼續煽惑道:「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於成安君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文種之於勾踐也,此二者足以觀矣!願大王深慮之……且在下又聽聞『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而今大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則楚人不信;歸漢,則漢人震恐。大王寧有他途?」
蒯通頗費力氣的一番話終於說得韓信動容了,他表示要好好考慮幾天:「嗯,先生別再說下去了,讓本王先好好考慮一下吧。」性格即命運,這很難捉摸但又讓人靈性可感。是環境乃至人生際遇最終造就了人的性格,同樣巨大的成功也容易喚起人們對弱者的憐憫、寬柔之心。此時的韓信對於劉邦便是這種心情。
更何況,古人尚有言「求忠臣必從孝子之門」,韓信怎麼說也算個孝子,而且待人有情有義。只是,命運的不可測還在於有時會半路殺出程咬金,如劉邦的夫人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