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與母相依
2024-09-30 21:56:22
作者: 周明河
沒過幾天,母親就再一次飽含熱淚把父親送走了,聰明的母親已經預料到秦國與楚國之間那場真正的殊死較量就要開始了,畢竟他們都是過來人。在戰亂不息的年月里,雖然人們早已習慣了傷殘和死亡,可是韓信家是從韓國逃難而來的,在楚地根本沒有宗族支持,假如這個家庭不幸只剩下孤兒寡母,可以想見母子以後的生活會有多麼艱難。
韓都尉正告愛妻,如果自己不幸戰死,年輕的她可以再嫁。可是妻子只是默然不語,表情中透出一股堅毅。妻子生性是一個傲氣的人,受不得半點屈辱,韓都尉便不好再說什麼。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們的寶貝兒子已經長大了、懂事了,韓家到底後繼有人了。
最後,韓都尉只是甩下一句「你們好生照顧自己,我死亦無掛念」,就不再回頭,揚塵而去,只是他的心在滴血。韓家母子站在原地久久不願離去,直到韓都尉的身影消失在路盡頭才轉身回家。
誰承想,這一別,竟真的成了永訣。
自父親去後,小韓信家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整整一年過去了,雖然有秦國再次傾舉國之力(六十萬大軍)伐楚的不幸消息傳來,可是秦軍在兩國邊境上只是一味壘高牆、挖深壑,卻並不與枕戈待旦、士氣正銳的楚軍決戰,好像利用不戰的法子能使楚人屈服似的。真不知道這秦軍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但楚人是絕不會不戰而降的,尤其經過上次的勝利,他們已經不再畏秦如虎,所以幾十萬楚軍將士就這樣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秦軍耗下去。只是原來繃得緊緊的弦就這樣一天天地鬆弛下去了,後勤補給的問題慢慢顯露。
許久之後,楚人才明白秦人的險惡用心:秦人接受了上次失敗的教訓,這次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秦軍之所以一反「速戰速決」的原則,和楚軍這樣長期地互相消耗下去,就是為了讓數十萬楚軍將士衣不解甲、馬不卸鞍,以此掏空楚國有限的軍需儲備。而秦人這時已經占據了山東六國的一半,他們的軍需供應能力遠遠大於楚軍。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綜合國力的較量。
最終,秦楚優勢地位對換,當秦人最後的強敵——楚軍再也乾耗不下去欲收縮戰線的時候,養精蓄銳了一年之久的秦軍便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沖向了面如菜色的楚軍……
「娘,我下學了!」這一天,又長高了的韓信回來得很早,他習慣性地跟母親打了個招呼。
可是屋子裡卻沒有傳出母親一貫的應答聲,韓信很是意外,便加快腳步走進了母親往常織布的偏房,只見母親滿面愁容地呆望著織機,她根本沒有覺察兒子進門。
「娘,你怎麼了?」韓信輕輕地晃了一下母親的肩膀。
「啊——!信兒回來了,娘這就給你做飯去!」可是母親只是站起身來,呆呆地站在那裡,並沒有向廚房走去,看樣子她有很重的心事。
「娘,你是不是又在擔心爹爹了?我們今天在學堂里也議論得很兇,這一次,唉……」小小的韓信也發出了一聲早熟的嘆息,母親的心裡不禁為之一顫。
「哦,信兒啊,你小小年紀可不能胡思亂想啊,免得分心,要一切以學業為重,懂嗎?這樣將來你才可以像你爹爹那樣做一名合格的將官,像你爹爹那樣……」突然,她像被什麼東西噎住了一樣,停止了對兒子的教誨。
她略有所思地俯下身子,雙手捧住兒子的小腦袋,四目相對,半晌她又道:「我兒應該比爹爹強,要立大志,成大事才對!」說出這話的韓信母親眼淚早已在眼眶中打轉。
韓信一直覺得自己的母親比其他同學的母親都要年輕、漂亮,而且識文斷字、通達事理,為此他總是非常自豪地向別人誇讚自己的母親,可是卻從來都避開談論自己家的淵源問題,哪怕有同齡的孩子譏笑他來歷不明。
「兒啊,如果從今往後你爹爹再也不回來了,你該怎麼辦啊?」長痛不如短痛,她也不知下了怎樣的決心。
「娘,你不要擔心,爹爹會回來的。」
「娘是說萬一你爹爹有個三長兩短……」
「娘,假如爹爹有不測,孩兒將來也一定會繼承爹爹的遺志,娘你就放心吧。」說著,韓信就跑進自己的臥室里拿出一把小寶劍,在院子裡認真地舞了起來,有一些招式還是學堂里的武師傅們新教授的。
母親的內心無比自豪:兒子骨子裡像極了自己,他長大後應該會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雖然自己家境孤弱,無親族可依,信兒又是獨子——她此前曾生養過一個女兒,可惜夭折了,那時一般人家都有四五口人。但信兒天生聰慧,有此佳兒足慰平生。
想到這裡,母親便再無什麼憂慮了,她身子斜倚在門框上,呆呆地注視著兒子練劍的身影,一隻手忍不住提起衣襟擦拭自己已然濕潤的眼眶。
韓都尉果然再也沒有回來,韓家母子的生活逐漸發生了很大變化。
當韓信八歲的時候,一隊威武雄壯的秦兵開進了淮陰城,宣布新政權的開始。整個城裡騷動了一陣之後,又慢慢地平靜下來。
雖然不少人家都有親人在戰場上去世,可是他們卻又慶幸終於不用再打來殺去了,大家都憧憬著新生活。不過,小韓信的心裡卻積聚著莫大的仇恨。
且不說喪親之痛,單是那種被人騎在頭上的亡國之恥就讓他感到極度不舒適。母子二人又怎能忘記自己的夫君、爹爹呢?如今楚國亡了,家裡唯一的壯丁也不在了,斷了俸祿的來源,生活已然不似先前那般寬裕了。
雖然母親也會織一些布拿出去賣,可是一個女人的辛苦所得又怎麼可能養活得了兩張嘴巴呢,況且還有其他開銷,母子二人生活過得異常節儉。縱然母親手巧,可以織出一些秀美的錦緞來,只是這淮陰城畢竟是小地方,識貨的人不多,壓根賣不出好價錢。但搬家的話更不划算。還好,家裡的積蓄尚足,韓母還不愁兒子沒學上。那時候,小孩子們讀的都是私學,文武並不分班,一般上學的日子都是上午習文,包括諸子百家學問;下午習武,包括騎射和格鬥,總之一整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時日悠悠,眼看著韓信已經長成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了,他的個頭應該快趕上韓父當年了。而且看起來更是器宇不凡,母親為兒子感到由衷的高興。
當時的民風強悍,韓信自然也像他父親一樣剛毅尚武,且一樣對於兵學情有獨鍾。近兩年來,他平常總是一副落落寡合的樣子,大家都猜不透他的心事。因此,同齡的小夥伴們也就不怎麼和韓信一起玩鬧了。除了愛好翻看父親留下來的一些兵書戰策外,韓信最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然後回到家裡就用一大堆沙子、泥土在地上模擬出像模像樣的地形圖來,再拿一些碎木料刻上數百個大小不等的木偶兵士,樂此不疲地玩起了軍事遊戲。
儘管那些木偶的雕刻手法實在拙劣,可是這絲毫妨礙不了韓信的熱情,他總是對各類軍事遊戲非常投入。若是韓都尉能目睹兒子的今天,他必定又要為之動容。
有一次,韓信無意中聽聞在離淮陰不遠的下邳城中有一位據說很懂兵學的老先生在開館收徒,正苦於知識寡陋、獨學無友的韓信便打算前往那裡學習一陣。
少年韓信還沒有經歷過窘迫的日子,他還不能由衷地體會母親持家的艱難。因為一味地鑽研兵法,韓信自然也不諳人間的煙火俗事。所以,他想離家去外地求學這件事,無論在費用還是生活自理上,都存在一些困難。
不過,既然好學的兒子提出來要去下邳遊學,做母親的又怎好不允呢。母親翻箱倒櫃,外加四處求借給他湊足了遊學需要的盤纏,又花足了心思教他怎麼照顧自己。
臨走之前,韓母又反覆地叮囑他一個人在外邊需要注意的事宜。最後,兒子即將滿懷壯志地上路時,做母親的終於忍不住對兒子說道:「信兒啊,你長大了,以後需要開銷的地方還有很多,你千萬要節省著花費啊,不該花錢的地方千萬不要花。記住了嗎?」
「是了!」壯志滿懷的韓信只簡單地應了一聲,便跪別母親而去,他的心此時已飛得很遠。
倒是細心的母親依然清晰地記得,再過一個月就應該是兒子十五歲生日了。不過,她什麼也不好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