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意
2024-09-29 14:04:10
作者: 一景之月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餘城,楚四十餘城,吳五十餘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几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扉頁的角落,留著當年晁錯的《削藩論》,看了大半天,李景隆總算明白這些時日,軍隊裡整天嚷嚷的「七王之亂」了,七王的兵馬,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威逼漢景帝,漢景帝被逼無法,只能把力主削藩的晁錯殺了,以平七王怒火。可憐晁錯一介書生,對皇帝忠心耿耿,最終落得一個腰斬午門的下場。
其實誰都知道,這削藩的人是晁錯麼,不,他不過是上了一道《削藩論》而已,真正想要削藩的不是別人,就是漢景帝。
可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 。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因此很惶恐,先從袁盎議殺了晁錯,想滿足他們「清君側」要求換取他們退兵「就這樣前一秒中,還喊道喊殺的七王之亂,晁錯一死頓時兄弟叔侄握手言和,又成了一家人,唯獨死了倒霉的晁錯。
看了大半天,李景隆有些疲倦了放下了手中的線狀史書,隨手抓了一杯茶,放在嘴邊抿了一口,這是他臨走之前,黃子澄派人送給來的南京貢茶碧螺春,說是讓他在軍中喝了養神,其實他明白黃子澄的那點心思,是想借著送茶的機會,告訴他一定要借這個機會光大李家聲名。
大明開國六公爵: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傳到如今,在軍中有巨大影響力的唯有,魏國公的徐家,以及李文忠的李家,徐家繼承了爵位的徐輝祖,曾經也數次在陝西、北平、山東、河南練兵。燕王府的阿魯帖木兒別有所圖,被他抓捕誅殺了。回來之後掌管中軍都督府。建文年初加封太子太傅,可惜燕王起兵之前朱高煦被留在南京,偷了徐輝祖的好馬逃跑。徐輝祖驚聞派人去抓,沒有追上,皇帝聽說了,以為是徐輝祖有意為之,所以對徐家有了防範,加上因為與燕王府特殊的關係,大權旁落,成了擺設,所以整個大明,也就是他李家還掌握著兵權,還在軍中有威望,這一次若是能成功的打敗了燕王,削藩成功,李家的聲望無疑是更上一層樓,自己也不用頂著曹國公李文忠的光環立足於朝廷。
所以李景隆雖然反感, 卻很看重這次機會,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從來是成王敗寇,可這一次,似乎有些不一樣,皇帝有意削藩,卻在臨行前,對他下了一道聖旨:「務讓朕擔上殺叔之名?」
朝廷有要削藩,卻又不能殺了燕王,這如七王之亂還真同出一轍啊,思索良久的李景隆,越來越擔心,自己就是那第二個倒霉蛋晁錯,到時候皇上面對天下人會振振有詞的說:朕沒想殺燕王啊,朕還下了「務讓朕擔上殺叔之名?」的聖旨,是李景隆曲解聖意,該殺!」這時縱然誰都知道這句聖旨背後的意思,可皇帝說他曲解聖旨,誰能幫他說話,誰干幫他說話,到時燕王沒死,死的反而是他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