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4-09-29 12:07:13
作者: 毛姆著;趙習群譯
再次回到英國真好。我來到倫敦,在多特斯特酒店(Dorchester)找了一個房間,我又髒又累,趕緊沖了個澡,換上乾淨衣服,吃頓飽飯,然後在床上躺下睡了一覺。出乎意料的是,我發現我的朋友們都在替我擔心,我沒辦法告訴他們我的行蹤,有謠言說我已經讓德國人抓去了。人們都想知道我是如何逃脫的,於是我就在廣播中講述了我的經歷,結果鋪天蓋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來。這些都是在法國有親戚朋友的人寫來的,他們想知道那些親朋的近況,有些信件寫得哀婉動人,但是我沒有什麼可以對他們說的,也就無法減輕他們的焦慮,這讓我自己也很痛苦。
回到英國後,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全國各處都充斥著樂觀的情緒,剛登上「鹽場大門」號的時候,我就隱約有所察覺,船員們都是長得五大三粗的格拉斯哥(Glasgow)年輕人,他們的臉上沾滿了煤灰,和衣服一樣髒,他們說話時口音很重,作為英格蘭人,我們很難聽懂他們的話,但是他們說話時的感覺,可以讓人確信他們的友好,而且他們也非常積極肯干。他們滔滔不絕的說話時,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種激昂的鬥志。自從戰爭開始後,他們一直在危險的海域行船,我們在想,他們會不會害怕德國鬼子(Jerry)的炸彈和魚雷。但他們不怕,他們的信心感染力極強,當有人問他們對法國被攻占有什麼想法時,他們的神情興高采烈,又趾高氣揚。
「沒關係,我們英國人自己就能把德國鬼子給收拾了。」
在利物浦的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不管在什麼人身上,我們都同樣可以感受到這種對勝利的信心,不管是上船的軍官、幫我們拿行李的搬運工、街上走著的人們或者餐廳的服務員,害怕德國入侵?沒影兒的事。
「我們早晚能把他們揍扁了,當然這得需要時間,但那也沒關係,我們扛得住。」
同樣的氣氛也充斥著倫敦,我發現,整個英國都沉浸在這樣的氣氛中。這裡,田野中的玉米正在變成金黃色,樹上的蘋果已經壓彎了枝頭。儘管法國的淪陷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而且希特勒叫囂,到8月15日他就能來到倫敦和英國人簽訂和平條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英國人民完全沒有氣餒。這時的英國與幾周前我離開時的英國相比大為不同。人們的意志更堅定,鬥志也更昂揚,對侵略者的行徑也更加義憤填膺。溫斯頓?邱吉爾用他自己不可動搖的意志激活了整個英國。對於戰爭,我們再也不能畏首畏尾。我來到英國後和不少人聊過天,既有一般士兵也有高級軍官,既有農場雇員又有農場主人,既有貧窮的婦女也有富有的女士,既有一般職員又有大資本家,不管在哪裡,人們都意識到情況是何等危急,同時也下定決心,要持續戰鬥去爭取勝利,並且做好準備,願意為勝利付出一切。英國人最終意識到,他們不是在為任何其他人作戰,而是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戰。為了捍衛自由,他們願意做出一切犧牲。在這黑暗時刻,他們的勇氣超越了一切。
我感覺唯一沒有什麼變化的人就是外交部的那些官員。我有時和他們一起用餐,聽他們談論戰況,竟然如此的隨意,有時還略帶諷刺。聽他們說話,會讓你感覺戰爭就像是在下棋,如果對手走了一步威脅到了你的王后,你當然要躲開,但是與此同時,你也應該佩服人家的戰略,如果最終你輸掉了,也別放在心上,只不過是玩兒嘛,玩兒得高興就好,沒什麼大不了的,下次你還能贏回來。我逐漸意識到,他們的生活是完全封閉的,根本看不到普通人在戰爭中所遭受的煎熬,所以他們會把嚴肅的事情看得好玩兒。我希望戰後外交部門和領事館人員能夠合併,在這些先生們成為大使館隨員或者進入唐寧街當書記員之前,他們能夠在領事館幹上幾年,這樣他們才可以真正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他們才會相信,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都是由同一塊泥巴摔出來的。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參加與這次戰爭有關的工作,但除了寫文章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可以做的。為了收集資料,我接觸到了不少要員,他們對這場戰爭是有一些掌控權的,其中就包括阿蘭·布魯克爵士(Sir Alan Brooke),護國軍(the Home Forces)的總司令。他中等身材,膀大腰圓,長著濃密的灰色頭髮,肉乎乎的鷹鉤鼻,鼻子下面是濃密的鬍鬚,雙手也同樣粗壯有力。在我的印象中,他確實屬於四肢發達的那一類,但他那張臉卻又頗像知識分子,單從臉上看,他像是一位科學家,而不像是一名軍官。假如他穿著便裝坐在公交車上,我一定會把他當成倫敦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他的聲音有些刺耳,但說話流暢,斬釘截鐵,我相信,任何人只要跟他待上一小時,都會覺得他頭腦冷靜,意志堅強,足智多謀。
在法國的時候,我見證了法國人整體士氣的低落,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戰爭的悲慘結局。現在我急切地想知道,這些天我在英國看到的民眾士氣高漲會不會是假象。我需要一位能掌控全局的人給我一個確定的答案,所以當我採訪總司令時,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如何看待英國民眾的情緒。他回答說,自己現在除了誇獎與讚嘆,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他還舉了地方衛隊的例子來進行解釋。這些人都是自願參加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很多人曾經在一戰中當過兵,他們現在的任務是應對敵人的傘兵,防止敵人暗中破壞,保護橋樑、鐵路和碼頭,總起來說,就是防備敵人的一切入侵活動。他們中大部分人都還在繼續工作,只是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執行任務。政府發布招聘志願者的命令後,在民眾中引起了十分強烈的反應,前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相關部門只好喊停,因為現在的裝備根本武裝不了這麼多人。
說完了整個國家民眾的士氣,下面很自然的我們就會談到軍隊的鬥志,我敢保證,只要你聽到過英國將軍用洪鐘一般堅定的聲音來講述他在法國指揮自己的軍隊時的狀況,你毫無疑問會被他的信心所感染。在戰爭中,最容易讓軍人失去鬥志的就是,你奉命鎮守某地,戰鬥已經打響,部隊損失慘重,但是不管怎麼樣,陣地並沒有丟,可是上面發來命令,讓馬上撤退,原因是在側翼負責支援你們的部隊已經潰不成軍。然後,你又奉命駐守一塊新的陣地,這時候你會忍不住想:「這有什麼用呢,我們幹嘛要在這個陣地上損失這麼多兄弟,最後的結果不還是奉命撤退嗎?」這就是在弗蘭德斯地區(Flanders)一次又一次反覆上演的情景。比利時軍隊投降了,而位於另一側的法國軍隊也迅速撤離了陣地,只有英國人還在頑強抵抗,即使需要撤退也退得有條不紊,難怪將軍對自己的部隊感到如此驕傲。沒過多久,當他帶領軍隊撤到海邊時,遭遇了一隊法國士兵,這時的法國人已經扔掉了武器狼狽逃竄,壓根兒就沒一點兒軍隊的樣子,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沿著比利時的公路像難民一樣無序地涌動。你可能會覺得,英國軍隊看到自己的盟軍變成了這個樣子,肯定會士氣大為受挫,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他們依然頑強地繼續向前。這個民族就是有這樣的優勢,他們缺乏想像力,感情方面也不太豐富,像豬一樣固執,不懂變通,看到讓人產生悲觀情緒的景象,也會無動於衷,倒不是他們不想受到影響,而是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受影響。實際情況是,在法國的英國軍隊從來沒有因為前線的壓力過大而主動撤退過,唯一的原因就是位於側翼的盟軍已經提前撤退了。他們返回英格蘭時幾乎一無所有,只有身上那套勉強可以遮體的軍裝,他們又累又餓,但卻依然充滿鬥志。
在我看來,造成法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一個長長的冬天裡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結果真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就全無鬥志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布魯克將軍(General Brooke)。我說,如果德軍在夏天不進攻英國,那麼本身如銅牆鐵壁的英國軍隊就會面臨和法國軍隊類似的情況,那將非常可怕。他回答我說,英軍的上層已經在上一個冬天開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會讓士兵們有事可做,而又不至於過度勞累,他們會給士兵們提供很不錯的娛樂方式,而且還允許他們定期休假到家裡去看看。我認為,現在的士兵比二十五年前士兵的文化程度要高出很多,所以建議軍隊上層不僅要給他們提供動手的機會,還要提供腦力勞動。
將軍說:「那是自然。我們明白,現代士兵的訓練方式與二十多年前有了很大不同,那時候他們只需要會開槍、會走正步就可以了。適當的訓練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對於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來說,讓他們無休無止地在軍營前的空地上沒完沒了地踢正步,我想很多人都會感到無用又無聊。現代士兵應該成為一名技師,為此,他們需要學習很多東西。這樣,他們的頭腦就會一直保持清醒,鬥志也自然會高漲起來。」
總參謀部一直在積極思考如何讓士兵們參加更多的各類活動,這樣他們就會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情緒也會因此保持穩定。現在看來,他們的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