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江湖浪不敵歲月催老薑辣策劃神龍變
2024-09-29 12:05:19
作者: 暮淺安
神龍元年(705年)新年過後,武則天病情加重,大臣概不接見,親子亦不得見面。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常在床側。
在各位大臣上奏要求處罰二張時,有一個重量級大人物卻選擇了沉默——張柬之。他心裡已經有了另一個主意:不僅僅要把張氏兄弟除掉,還要把則天皇帝請下台!
宰相張柬之和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右台中丞袁恕己五人都想恢復李唐江山,他們積極招募心中的同道。朝中官員的嗅覺是十分敏銳的,都心照不宣地積極加入。張柬之怕二張覺察出異樣,打草驚蛇,讓阿附張氏兄弟的武攸宜擔任右羽林衛將軍,以安其心。
作出了上述安排後,張柬之仍然不準備行動,他認為還缺關鍵一步,就是調動禁軍的權力!
早在四年前的久視元年(700年),時任荊州都督府長史的張柬之,被提拔為洛陽司馬。快要離開荊州時,張柬之向他的繼任楊元琰辦理移交手續。交談一番之後,張柬之大有知己之感,邀請楊元琰到長江的一艘船上秘談。「恢復李唐」的宗旨和實施辦法被確定下來。
後來,張柬之當上了宰相,他忘不了船中秘盟,提拔楊元琰為右羽林衛將軍。
不過,只擁有楊元琰的支持還不夠。要實施兵諫,必須有一擊而中的把握,否則萬一失敗,僅靠右羽林那一點點人,怎能是整個京畿衛戍部隊的對手?武則天還是皇帝,大周軍隊仍然是效忠於她的。
宮廷衛士及京都衛戍兵力各有數隊,步兵騎兵俱有。大略來說,南衛專掌京城巡警,保持京城治安;北衛專司保衛皇城,皇城內除皇宮之外,有朝廷各官衙。南北衛又分為若干部,由六個上將軍統領。其中以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最為重要。
李多祚是靺鞨後裔,早就遷居中原,自幼驍勇,擅長弓馬,因屢立戰功升為右羽林衛將軍,現擔任玄武門宿衛。在張柬之的巧舌之下,李多祚毅然加入政變行列。隨後,他把三個密友——桓彥范、敬暉及右散騎侍郎李湛等心腹都安排進左、右羽林衛。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剛好,太子顯離開了東宮,暫住北門邊的宮中,準備隨時服侍母皇。桓彥范和敬暉兩人冒著殺頭的危險偷偷去見太子殿下。在他倆的懇求下,太子答應支持他們的行動。
穩妥起見,他還聯繫了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事先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策反宮女,以便獲知二張的動向和武皇的情況,事變之時作為內應;同時,和李旦約好,事變時兵分兩路,張柬之和眾位將軍進宮控制住武皇,李旦則發兵控制政府,進而穩定整個首都的局面。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3月17日)清晨,皇宮北門外的禁衛軍集合於一處。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與右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衛五百人來到玄武門。一場政變悄然展開!
他們先派李多祚、李湛和內直郎、太子的女婿兼駙馬都尉王同皎到東宮迎接太子。
沒想到,事情出了意外——雖然事先已有約定,但事到臨頭,太子懦弱的性格又表露無疑,他不敢來了!
他不來怎麼行?如果太子不來,張柬之等人的行為就是真正的謀反,完全失去了任何正義性。太子的女婿王同皎苦口婆心地對岳父大人說了許多懇求的話,什麼先帝把國家託付給你,如今正是最好的機會,可以誅殺二張,恢復李唐社稷。殿下應該馬上到玄武門以應重望之類的話,不一而足。
太子說:「殺二張當然是應該的,可是母皇的身體不好,萬一驚擾了她,是臣子的重大過失。諸公能不能容後再圖?」
士兵們心裡這個急呀:豈有此理!好不容易起事了,居然半途而廢,我們手下才多少人啊?密謀一旦泄露,難道還有再次出手的機會?早就被大部隊斬盡殺絕了。老子捨生忘死,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不就是為了將來的榮華富貴和名垂青史嗎?你這懦夫居然敢打退堂鼓,如果不是看你還有利用價值,真恨不得一刀捅了你!
在旁的李湛不愧是李義府之子,他大踏一步,把臉一抹,對太子厲聲說:「諸將相都不顧身家性命,要為社稷殉死。殿下卻不敢出頭,是要讓我們這些義士因為叛逆罪下油鍋嗎?如果殿下不願意,將士們是不答應的。如何阻止他們,請殿下自己去說吧!」威脅的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太子還在猶豫。王同皎一把架起岳父大人,擁上馬背,直奔玄武門而去!
中宗一露面,張柬之等人才鬆了一口氣。
他們在玄武門殺了那些來不及反應的衛兵,沖入宮中。殿中監田歸道帶領千騎(名字叫千騎,實際上只有百餘人)拒絕合作,進行抵抗。畢竟倉促不及防備,人數又少,抵抗不住,讓「義兵」沖了進去。
眾人一進宮門,依照預定計劃分隊前進,李多祚帶兵直奔武后住的迎仙宮。
張易之與張昌宗聽見人聲喧譁,出來一看,知道出了意外。衛士甲冑鮮明,繞過池塘,即向廊下擁進。二張知道末路已至,拔腿就跑。眾兵士把二張圍住,不由分說砍了頭。
在兩百多步前面就是長生殿,武則天正睡在床上。
李多祚將軍進入院中,命令侍從通通退出。張柬之等進去。這時候他們才鬆了一口氣——控制住了皇帝,就放心了。
武則天在半睡半醒之間,聽到眾人紛擾的聲音,心知不對。見眾人已在眼前,平靜地問道:「你們誰在作亂?」
對於政變的說辭,宰相們早有準備:「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的命令誅殺了他們。恐怕事有泄露,所以不敢先奏。擅自發兵宮禁,我等罪該萬死!」武則天頓時明白了。
她在人群中看見了惶恐不安的太子顯,對他說:「原來是你!張氏兄弟既然已經被殺,你可以速還東宮。」
太子顯對母皇的畏懼早已深入骨髓,條件反射地馬上要答應。他要是回了東宮,這些冒著生命危險政變的人會怎麼樣?等待武則天秋後算帳?
一見不好,年過半百的桓彥范比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反應還快,趕緊插上一嘴:「太子怎麼能再回東宮?從前天皇把愛子託付給陛下,現太子年歲既長,尚居東宮,實屬不妥。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能忘記太宗、天皇之德,才奉太子誅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意人心!」
一聽此話,武則天心裡涼了半截,半晌無語。
武則天知道再沒什麼話好說了,躺在床上,不再理會群臣。
第二天,正月二十三日,朝臣以武則天的名義下詔任命太子監國,大赦天下。
正月二十四日,大臣們再度以武則天的名義下詔傳位太子,這當然是強迫性的退位。《舊唐書》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中宗篡位」,但不要忘了,是武則天篡位在先。
二十五日,李顯尊母皇武則天為太上皇。這表明太子顯根本不敢把武則天的帝號取消。
接下來是論功行賞,弟弟相王李旦加號為安國相王,妹妹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崔玄暐為內史、袁恕己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范皆為納言,賜爵郡公。李多祚賜爵遼陽郡王,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其餘跟從者也各有封賞;李氏皇族被武則天清洗的人都恢復屬籍,平反昭雪。魏元忠曾因張昌宗貶謫出京,因眾望所歸,由中宗召回朝廷為侍中,後為中書令。
殿中監田歸道因為抵抗「義軍」得罪在家,敬暉想殺了他,田歸道說:「對於外來兵馬,我身為千騎,當然應該領兵對抗,此是我的職責,我無罪!」中宗聽了,大為欣賞,不僅不殺他,反而提拔他為太僕卿。
二十六日,已經成為太上皇的武則天被從迎仙宮「請出」,徙居上陽宮,讓李湛率領禁軍護佑。文武百官在一旁列隊送別,這是最後一次百官朝拜武則天了。
二十七日,中宗李顯封母親為則天大聖皇帝。「則天」二字是為了提醒世人,十五年前,母親就是在則天門上登基稱帝的。那場面依稀就在眼前。
二月一日,中宗率領百官到上陽宮問候太上皇武則天,此後每十天探望一次。
二月四日,中宗李顯登上城門,恢復大唐國號。至此,持續了十五年之久的大周帝國結束了。
十一年的才人,二十八年的皇后,七年的皇太后,十五年的皇帝,武則天豐富的一生,沒有任何人可以匹敵,沒有任何人可以重複。現在,她終於有了生命中少有的,可以靜靜沐浴在陽光下的時光。
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她的思維有時清醒,有時混亂。她不能總結自己,但是她始終堅持做自己。她不知道在邁向巔峰的時候,腳下踩過多少人的屍體。功過是非,她也不想弄明白。她躺著,活著,支撐著生命的氣息。她只知道,她為了付出一生的錦繡江山,在她身後也會迎來平靜祥和的朝陽。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陽宮的仙居殿內,武則天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她死前曾英勇地留下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她終於決定只做皇后,只做女人。並將王皇后、蕭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政敵赦免。
在滿目青綠的春天的五月,她的靈柩在兒女們的護送下,體體面面地由洛陽運至長安,由皇帝李顯親自主持了隆重輝煌的安葬儀式。
他們在那個巨大的陵墓前,為武則天樹起了一塊高高聳入蒼天的無字碑。這是何等明智而又大氣的選擇。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