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寧靜致遠李旦穩做嗣君聰明反誤李賢自縊成謎
2024-09-29 12:04:21
作者: 暮淺安
嗣聖元年(684年)二月,在廢黜李顯的第二天,出於合法性的考慮,武則天迅速宣布,她的幼子豫王李旦為新的嗣君,是為睿宗。
睿宗李旦生於龍朔二年(662年)八月,是武則天的第四子,被立為皇帝時二十二歲。原名旭輪,剛出生就被封為殷王、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右金吾衛大將軍;乾封元年(666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669年)徙封冀王,這時把初名旭字去掉,就叫李輪;上元二年(675年)徙封相王,拜右衛大將軍;儀鳳二年(677年)改名李旦,徙封豫王。
按照過去的慣例,立豫王妃劉氏為皇后,這個劉氏就是劉審禮的孫女。劉審禮就是那個在對吐蕃的征戰中,因為李敬玄不敢出兵,因而被俘死在吐蕃的那位。劉氏生睿宗長子寧王李憲,長女壽昌公主,四女代國公主李華。根據立嫡長的原則,劉後所生的永平郡王李成器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劉氏成為皇后的同時,另一妃竇氏也被封為德妃,這位竇德妃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只是此時竇氏還未生子。
李旦的情況又如何呢?《舊唐書》說他「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學訓詁之學」。
睿宗為人謙恭好友,溫文儒雅,知書識禮,工於書法,真草隸書都寫得很好。為人謙虛謹慎,且對母親極為孝順,終生不違其言,這一點顯然比其他兒子強。他好學多才,只是缺少大哥二哥的膽略。這也難怪,他是武后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知道上面有三個哥哥,哪會想到皇位竟然會輪到自己?所以,對政治既沒經驗也沒野心,是個典型的文人。
這麼多年來宮廷發生的鬥爭,他不聞不問;後來又接連發生了三個哥哥和母親之間的複雜糾葛,也沒見他有任何動靜。作為政治漩渦中的皇子,他竟然好像透明的。
他的謙恭,固然一是出於對母親的懼怕,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置身事外的性格使然。他不是韜光養晦,不露鋒芒,臥薪嘗膽,而是根本對權謀沒什麼興趣。這時候突然變成活道具被擺在金鑾殿上,純屬造化弄人。
不過,也正像所有的歷史所述說的那樣,太后和皇子建立不起平常百姓家的那種溫馨的母子親情。史稱:「自則天初臨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帝每恭儉退讓,竟免於禍。」如今,歷史把她們母子推上政治舞台了,一個是不稱職也不想稱職的皇帝,一個是形勢所迫再無後路的皇太后,他們被冷冰冰的政治隔離著。
才不過個把月,又立一個新君,上次那三把火還沒熄滅,又得再燒三把火了。武則天這次的第一把火燒的是自己的二兒子,流放到巴州的廢太子李賢。
李賢雖然被流放,但他的危險性遠大於李顯,不可輕忽。因為四個兒子中唯有他才是真正有點兒反骨的。李賢曾經有造反之心,也不認武則天是生身之母,對她極為怨恨。而且很多老臣還惦記著遠在天邊的李賢,頗有迎他回朝的意願。
政變後,武則天馬上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勣趕赴巴州,檢查軟禁中的廢太子李賢住宅,並令嚴加戒備,以防有人利用廢太子賢鬧事,或者他本人揭竿而起。
這位丘神勣將軍跑得倒也快,不到二十天就到了巴州,不僅檢查了住所,還把李賢「幽於別室」。沒想到,二月二十日(雍王墓誌記載他死於二月二十日,章懷太子李弘的墓誌則記載說他死於二十七日,《資治通鑑》又說是在三月五日,此從雍王墓誌)當晚,廢太子賢就死了。
對於李賢的不幸橫死,兩《唐書》和《資治通鑑》都言之鑿鑿,說是武后「逼令自殺」,三者的資料來源都是《則天實錄》。
究竟這是不是出於武后的意思呢?
這個所謂的金吾將軍,不過是個管理首都治安的武將,高級警督而已,沒有太后的同意,他怎麼有膽量逼死故太子?後來武則天對他的處理恰也證明了這一點。丘將軍三下五除二完成任務,還都復命,武則天卻又宣稱他擅殺,把他貶為疊州(今甘肅迭部縣)刺史,然而很快,又官復原職了。如果真是擅殺,他丘大將軍腦袋搬家恐怕都是輕的,哪裡還會有什麼刺史做?
李賢死後,他的靈柩就地埋葬,直到中宗再次即位後才令太子賢當時唯一尚存的兒子邠王李守禮接回靈柩,陪葬乾陵。後來,到李旦二度登基,睿宗景雲二年,才追贈李賢為太子,諡號「章懷」。後世也就習慣把他稱為「章懷太子」。
莊子的書里說過:「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李賢是武則天四個兒子中最有才氣的一個,風流倜儻,千年之後也可以想見。可是不僅皇帝沒當成,且死得最冤。
聖賢說得對啊——有才猶如紅顏,是福是禍真的太不好說了。
順帶說一下,1971年陝西省博物院在乾陵東南方挖掘了章懷太子夫妻的合葬墓,可惜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陪葬損失了一些,章懷太子夫婦的骸骨也殘缺不全。但仍保存有一批陶俑和三彩殉葬品,墓中的壁畫也保存完好。
此次挖掘還出土了神龍二年(706年)的《雍王墓誌》與景雲二年(711年)《章懷太子墓誌》。其中,《章懷太子墓誌》以驪姬讒害太子申生、江充讒害太子據的典故,比喻李賢謀反案的冤情。
今人若讀到《後漢書》中有「章懷注」的詞條,即是李賢帶領儒士們撰寫的。這位在歷史上電光一閃的人物,留給後人的似乎唯有傷感。第二把火燒的還是自己的兒子:曾經的中宗李顯,現在的廬陵王。
上文說過,李顯被廢後武則天將他軟禁了起來,當年四月與老婆孩子一起被遷到房州(今湖北房縣)。到了地方,屁股還沒坐熱,又改遷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被幽禁在他已故伯父李泰的故宅里。
可以想像,當中宗得知二哥李賢的死訊時,會以怎樣的心情度過每一天,說他惶惶不可終日怕是非常恰當的。這位心裡只裝著老婆的廢帝,果然沮喪得很,幾次想自殺。多虧他那漂亮而又富於心計的老婆韋氏給他鼓勁,說:「禍福倚伏,何常之有?豈失一死,何遽如是也?」倒霉最多不過倒一陣子,不可能一輩子翻不了身。誰都免不了一死,你急什麼?
經過數次開導,這位廢帝稍有振作,隨之立下毒誓:「一朝見天日,勢不相禁忌!」這是說,我若翻了身,你願意怎麼幹就怎麼幹!看來他還沒吸取教訓,以至於日後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他老婆可比他媽狠多了,此乃後話。
第三把火終於輪到外人了。
風波過後,軍隊中出了一點小騷亂,駐紮玄武門的禁軍——曾經參與廢帝行動的十多個飛騎(皇家衛隊)軍士十來人到坊間喝酒。喝得昏天黑地的時候,有人開始說牢騷話:「我們參與了廢立皇帝的大事,卻沒有得到特別賞賜,朝庭真不夠意思。早知道沒有封賞,還不如擁戴廬陵王(李顯)當皇帝,說不定賞賜還多些。」其餘的人有的默不作聲,有的表示贊同。
正在此時,座中一人突然靈機一動——這是個飛黃騰達的好機會!趁人不備,找了個藉口起身偷偷溜走,直奔玄武門把這個消息上報。太后立即令羽林軍出動包圍了那間坊曲。飛騎們還在喝酒,全沒把這幾句牢騷話當回事,在場者全被逮捕。次日,太后下詔,發牢騷的那位飛騎,立即處斬,其餘知情未報者處以絞刑。那位出賣同伴者,則被封為五品官。《資治通鑑》上說:告密之端自此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