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三十三回長孫氏法力大無邊武昭儀出招屢碰壁

第三十三回長孫氏法力大無邊武昭儀出招屢碰壁

2024-09-29 12:02:08 作者: 暮淺安

  武則天要當皇后,連李治都答應了,為什麼還要請示長孫無忌呢?

  長孫無忌在大臣中地位比較特殊。

  

  就君臣關係而言,他是親奉太宗遺命的顧命大臣,官居一品太尉,首席宰相,而且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是當之無愧的百官之長。從親屬關係的角度看,他是李治的親舅父。貞觀十七年(643年),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因為爭奪儲君之位雙雙被廢,是他一手把年幼的李治扶上太子的寶座。此後李治無論是當太子還是當皇帝,他都在旁邊保駕護航,舅甥關係相當密切。

  因此,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李治想先徵求他的意見,既是尊重顧命大臣,又是聽取舅父的意見,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都非常妥當。

  武則天為什麼決定由李治出面拉攏、賄賂長孫無忌呢?

  首先,李治此時廢王立武決心堅定,他和武則天站在同一個戰壕,目標一致,他要幫助武則天奪位。其次,李治是皇帝,長孫無忌的實權再大,也只不過是李治的臣子,李治拉攏、賄賂他,他總不至於駁李治的面子。如果是武則天出面拉攏、賄賂長孫無忌,估計她連面都見不著人家。

  這次拜訪國舅家,其實就是一種收買。

  但是一切的不可能,在武則天面前,都會變成可能。因為武則天是敢想敢為之人。長孫無忌雖然位高蓋主,甚至站在了她的對立面,但她是這樣考慮問題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投其所好,滿足其利慾,是可以把敵人爭取為朋友的。

  所以,武則天果斷地作出決定:由李治出面,拉攏、賄賂長孫無忌,收買這位當朝頂級重臣,幫助我奪取後位。只要他站出來,替我說一句話,或振臂一呼,我的後位就能唾手可得了。

  既然皇上和最受寵的妃子都這麼給面子了,長孫幹嗎要拒絕?

  我們知道,武則天出身低微,來歷不明,長孫無忌討厭她,不接受她,從骨子裡瞧不起她,她怎麼可能得到長孫無忌的支持呢?又怎麼可能讓他成為自己的親信呢?

  「王皇后無子」,這是李治唯一能搬上檯面的廢后理由,因為不管是「殺女」還是「厭勝」,都沒有真憑實據,反而無子關係著大唐的國運。可是這個能搬上檯面的理由,卻不是個能說服人的好理由,尤其對於無忌來說。

  一方面,王皇后的養子太子忠正是由長孫無忌擁立為太子的。將來太子即位,他有擁立之功;且太子出身低微(母親是不受寵的宮人),比較容易控制。

  另一方面,武則天的出身和背景確實有問題,寒門小戶不說,還是先帝的侍妾,在深宮中安靜待著也就罷了,要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這怎麼可能?讓天下人恥笑李治亂倫麼?在他看來,武氏能做上昭儀已經很夠意思了,她實在應該安分一點。

  但看到這個女人竟然瞬間完成了人生三級跳,他更加覺出了武昭儀的厲害,覺出了這個女人不是好對付的等閒之輩。

  但無論怎樣不簡單,在長孫無忌眼中都不值一提。以他的出身和履歷,有著和王皇后一樣的驕傲。長孫得意地想,看來這個不簡單的女人終於沉不住氣了,終於等不及了,終於不能再按兵不動,終於出籠了,那麼,就不妨較量較量,看究竟誰是贏家。

  說來很不可思議,當年,長孫無忌為了給自己找個老實的未來皇帝,多次勸李世民放棄二皇子李泰,立三皇子李治為皇帝。這不合禮法,存有私心,卻給他帶來了利益。當他維護禮法,立李忠為太子的時候,卻因此身遭橫禍,家破人亡。

  政治的詭譎,也正在於此了,它沒有道理可講。

  不過此刻李治和武則天可沒覺得有多好笑,他們對長孫是「恨你沒商量」。

  李治很鬱悶。以堂堂帝王之尊,親自跑到臣子的府第行賄,居然還被拒絕了,真是太不給面子了!如果說高陽公主謀反一案的處理讓他看到帝王權柄的下移以及長孫無忌的咄咄逼人,那麼這次就是直接地感受到長孫對自己意願的冷淡和對皇權的輕視。

  原本對舅父已有疑忌之心的李治,此刻憤怒更是如火如荼地燃燒起來,畢竟,他還是一個只有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又怎會沒有一點脾氣。自十六歲被立為太子開始,他就一直處在父皇嚴厲而挑剔的目光之下,好不容易熬出頭當上皇帝可以喘口氣了,卻又時時刻刻處在舅父為首的顧命大臣監督下。

  而對那些老臣一忍再忍的結果呢?換來的是對方日益專權妄為,雖身為帝王,卻如身受重縛,動輒為人所制,無法揮灑自如,既不能按自己的心意打理朝政,也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成為正妻,人生至此,實屬無味。

  但是從道理上講,長孫無忌又沒錯,所以李治憋了一肚子火,又不好發作。不過,他開始憎恨長孫無忌了。後宮不行,李治想在朝堂上出氣。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的一些小動作,李治看得真真切切,他是一個決心推行「貞觀之治」的有為皇帝,注重政治明清,吏治廉潔,看不慣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代表的拉攏、徇私、賄賂等醜惡行為,於是便質問長孫無忌:「通過目前的很多案子,我發現我們很多官員在審理這些案子時,互相看臉色行事,多失公平(互觀顏面,多不盡公)啊,這是為何?」

  沒想到長孫無忌卻輕描淡寫地說:「臉面的事是私事,每個人都要臉面,從古至今,誰都不能避免。」李治聽了很不爽,不料長孫無忌接著反駁他:「恐怕連陛下你都不能避免!」

  長孫無忌這樣回答李治,就是不讓他插手「互觀顏面,多盡不公」的事情,想把他架空。這可把李治氣壞了,實在窩火!

  這種狀況,武則天多少也知道一些,她在心裡暗暗說:長孫無忌,你等著。早晚有一天,我會讓你死得很難看!

  武則天雖然仇恨長孫無忌,但目前還不能把他怎麼樣,只好暫且忍下這口惡氣。她有一項支撐她一生的本事——很擅長從失敗中看到收穫。

  通過收買長孫無忌來獲取外廷支持的努力失敗了。武則天得到了兩點深刻的教訓:第一,拉攏賄賂等在後宮行之有效的方法,未必適用外廷像長孫無忌這樣的元老重臣。

  既然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不可以收買,那就不收買了,再說這幫老傢伙活不了幾天,早晚會隨著生命的消逝,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總之,他們快要死了,就讓他們去吧。

  但是,武則天還要把後宮鬥爭進行下去,皇后之位她還要努力爭取。她心想:要想奪取皇后之位,就必須有一干人支持我。無論他是什麼樣的人,只要他符合這個要求,我就拉攏他、重用他。眼下,正是急需用人的特殊時期,我就得不拘一格,特事特辦,就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當然,此行也讓武則天有了一個重要收穫,是什麼呢?她收穫了李治的支持。君臣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裂痕,所以他愈發堅決地站到了武則天一邊。誰都有逆反心裡,越是做不成的越要做。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開始,事情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立武則天為後這一單純事件的對立,升級為唐高宗和元老大臣爭奪權力的鬥爭。

  因為鬥爭性質的變化,武則天和唐高宗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在單純的恩愛夫妻的關係上,又多了一層戰友的關係。兩個人有了共同的對頭,要精誠團結,同仇敵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