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二十回一本正經王皇后演石膏像風情萬種蕭淑妃飾鐵梨花

第二十回一本正經王皇后演石膏像風情萬種蕭淑妃飾鐵梨花

2024-09-29 12:01:29 作者: 暮淺安

  李治的後宮佳人,其實沒有武則天想像的那麼多。但是每一個,都高貴不可侵犯。先說他出身名門的大老婆——王皇后。

  

  王皇后出身於當時的高門大族——太原王氏。隋唐時代是身份制社會,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為尊貴。哪「五姓」呢?崔、盧、李、鄭、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別有兩支最顯貴,合起來就成為所謂「七望」,他們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這七望在當時是貴族中的貴族,社會地位顯赫,王皇后就出身在這樣的一個貴族之家。

  在唐朝,若是能娶到五姓人家的女兒,比招駙馬還榮耀。

  唐朝有個宰相叫薛元超,就是前幾回提到的在長孫皇后死後照顧李治的薛婕妤的侄子。這薛元超官至中書令,他晚年時說,我這一輩子是富貴已極,沒什麼可追求的了,但是有三件事特別遺憾,哪三件事呢?第一,沒能是進士出身;第二,沒能娶五姓女;第三,沒能修國史。

  因為門第高貴,所以全國上下誰都想和他們攀親,連皇室也不例外。唐高祖李淵的妹妹同安長公主就嫁給了王皇后的從祖父(就是祖父的兄弟);從母系方面講,王皇后的母親後來被封為魏國夫人,出身於河東柳氏,她的舅父柳奭當時還擔任中書令(負責中央決策,正三品)。柳、薛、裴被並稱為「河東三著姓」,這就是大詩人柳宗元自稱「柳河東」的來歷。但到了永徽年間,王皇后被「清算」以後,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安史之亂時,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王皇后除了出身高貴,還是一位出名的美人。因此,她的從祖母——李淵的妹妹、李世民的姑姑同安長公主把她推薦給太宗,選為晉王李治的妃子。前文提到,太宗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臨死前還稱她和李治是一對「佳兒佳婦」,希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多加照顧。

  但是討公爹喜歡不一定討老公喜歡,她的性格讓李治「敬而遠之」。

  《舊唐書·王皇后傳》記載,王皇后「性簡重,不曲事上下」。就是說她生性莊重刻板,不善於討好上面(指皇帝李治)和籠絡下面(應指一眾宮女宦官了)。

  王皇后是以其出身高貴、淑靜賢德而被立為皇后的。她美麗端莊,知書達理,又很有教養。如瓷娃娃般的臉上每個部位都長得異常美麗。她美麗的臉像個石膏像,極少有表情,更難見到笑容。因其出身名門,又多了一份目空一切的高傲,她總是非常矜持,端莊沉穩,不會去刻意討好任何人。這是大家閨秀的性格和風範。

  可是,李治是個性情中人,多情而敏感,注重兒女情長,是一個有著浪漫情懷的文學青年,他需要的是溫柔可人的夢之鄉。他很想跟王皇后卿卿我我,可王皇后始終是那麼的一本正經,久而久之,他就會感到厭煩。

  直到李治當皇帝,王皇后的生活都還算是一帆風順的。十四五歲,當晉王妃;後來隨著晉王成為太子,又榮升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再升格成皇后。可以說是平坦之極、幸運之極。然而上天賜予她一個高貴的出身和美麗的容顏,卻沒有給她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丈夫的愛,她始終沒有得到李治的心。感情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有時候和出身、相貌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它和個人性格和魅力有關。感情講究的是緣分。

  因為很少親熱,當然就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無子。結婚多年,沒有給李治生下一兒半女。在中國古代,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道理,王皇后貴為皇后卻不能生育,這成為她一生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不受寵愛而不生兒子,因為沒有兒子更加失寵。

  相比較之下,另一個風情萬種的妃子更討李治歡心,她就是蕭淑妃。

  蕭淑妃是個風情萬種的女人,而且特別會來事兒,美麗動人,又天性活潑,妖痴可愛,所以她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李治的魂勾走了。

  高宗像是個笨孩子,那些羅里羅嗦的老頑固們看得太緊就設法逃避,而逃避的地方便是淑妃宮。蕭淑妃的次女宣城公主生於貞觀二十三年,正值李治即位前後,這說明她是李治當時最寵愛的人。她當年寵冠後宮,接連給李治生下了一兒二女,此刻,在所有妻妾中她的生育數量是最多的(後來武則天給李治生了六個孩子)。

  李治即位後,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大封朝臣。正月初六,把太子妃封為皇后,蕭良娣封為蕭淑妃。按唐朝的宮廷制度,皇后之下有四妃,分別是貴、淑、德、賢四妃。

  淑妃姓蕭,也出自高門大姓——南方貴族蘭陵蕭氏,她的祖上是南朝後梁皇室。蕭氏家族當時也出了兩個名人,一個是隋煬帝楊廣的蕭皇后,另一個是大唐開國宰相,李治的太子太保蕭瑀。

  順便提一下,李治即位前後除了寵愛蕭淑妃外,還寵愛徐婕妤,徐婕妤不是別人,正是武則天之前的競爭對手徐惠的妹妹。

  蕭淑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的一點是——她有兒子。

  李治即位前有四子二女,分別是長子李忠,次子李孝,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節(蕭淑妃所生),兩個女兒分別是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蕭淑妃所生)。其中長子、次子、三子是李治與宮人劉氏、鄭氏、楊氏所生,宮人就是地位較為低下的宮女,沒有任何名分,因此她們的兒子永遠是庶子。

  永徽初年,李素節被封為雍王。

  這可不得了!這雍王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原來,雍指長安,雍王的管轄範圍就是當時的首都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雍王就相當於首都長安市市長,這個職位僅次於太子。

  按照慣例,雍王一般不會封給妃嬪生的兒子,而是封給皇后所生的除了太子以外的其他兒子。

  李素節是李治所有兒子中職位最高的一位,如果時機成熟,他很有可能被晉升為太子,太子即位後,他的生母就成了皇太后,雖然王皇后也會是皇太后,但到底不是親媽,屈居第二。

  如果不出意外,事情會按照這種態勢發展。王皇后感到極度不安。

  她心裡雖然憤憤不平,但拿蕭淑妃毫無辦法,誰讓自己的肚子那麼不爭氣呢?她越難過,就越仇恨蕭淑妃。她和蕭淑妃爭風吃醋更是家常便飯,而蕭淑妃恃寵而驕,也毫不示弱。

  在李治一廂情願里,他希望自己是一條魚,而那些女人們都是魚食,他游到哪兒吃到哪兒,可惜世上沒這麼便宜的事。在女人中間,他總是左右為難。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李治便是陷在後宮女人如此爭風吃醋以至爭權奪勢的旋渦里,很苦惱,他聽到王皇后哭訴時,覺得這個女人很可憐;面對著蕭淑妃和可愛的素節時,覺得素節應該當太子。

  李治的心緒剪不斷理還亂。他因苦惱而苦痛,因苦痛想要逃避。逃到那兒去?感業寺。

  自那天之後,李治便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思念。一有機會,他就會去感業寺看那個朝思暮想的妙人,而又因重重障礙不能與之真正相愛的現實,就更在他的苦痛中平添了很多悲哀與絕望。李治愛上了和武則天偷情的刺激感,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有時偷得著有時偷不著」來形容李治的心態,是最恰當不過了。

  時間一久,後宮之人當然也就知道了皇帝的行蹤。但是,她們之間已經剪不斷理還亂,哪兒還有空理宮外的鶯鶯燕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