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臨危不亂王玄策借兵勢如破竹吐蕃王獻計
2024-09-29 12:01:12
作者: 暮淺安
在大唐的外交史上,王玄策無疑是個傳奇。這是一個「一人滅一國」的故事。
貞觀十年,著名的和尚玄奘為求佛經千辛萬苦到達中天竺,從此開始了大唐和天竺的交流。當時,天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國。其他四天竺都臣服於中天竺。據史載,中天竺國王尸羅逸多(即戒日王)接受了唐太宗的詔書,並派使者入長安朝貢,唐太宗也派了使臣,於貞觀十九年到達摩揭陀國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爾西南拉傑吉爾),次年回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朝廷又派正使王玄策、副使蔣師仁出使天竺。本來這應該是一次友好的訪問,沒想到,半途生變。
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率領一行三十多人帶著禮物,前往中天竺。突然路旁的叢林中出現一隊天竺士兵。不由分說將王玄策一行包圍起來,統兵將官說道:「原國王尸羅逸多已經去世,現在國王位上的是帝那伏帝王阿羅那順。我們奉國王之命來捉你們。」說罷一揮手,天竺士兵一擁而上。
王玄策撥出佩劍,刺倒沖在前面的一個天竺士兵,手下的人也和天竺兵博鬥起來。激戰正酣,幾名天竺士兵甩起繩套,套住王玄策和蔣師仁,把他們拉倒在地,幾名天竺士兵撲上去將兩人壓住,用繩索綁了起來。天竺兵人多士眾,大唐使臣束手就擒。
投降是無奈,被抓了當然不能坐以待斃,要逃跑。
夜幕降臨時,這些天竺士兵找了一塊平地宿營,將唐朝的使者分別押在幾頂帳篷里。王玄策和蔣師仁被單獨關押在一頂帳篷里。到了後半夜,看守的兩個天竺士兵沉沉睡去。王玄策用肩膀拱醒蔣師仁,輕聲道:「我的靴筒里有一把匕首,白天搜身時他們沒發現,你抽出來割斷繩索,咱們快逃!」說罷輕輕挪動身體,將靴子伸到蔣師仁身後。蔣師仁雙手被綁,費了很大的勁才將匕首抽出來,割斷繩索。
兩人隨手從地上撿起木棍,輕手輕腳地來到天竺士兵旁邊,打昏了他們,將他們的衣服剝下來,穿在身上,悄悄溜出帳篷,躡手躡腳地向遠處的樹林逃去。等進了樹林,才鬆了一口氣。一摸額頭,各自出了一頭大汗。兩人又馬不停蹄地走了一夜,確信沒有天竺兵追來時,累得倒在地上動彈不得。
成功出逃可喜可賀,起碼小命是保住了。休息了半晌,兩人商量以後怎麼辦。
蔣師仁道:「這次天竺有變,我等全軍覆沒,只好回長安向萬歲請罪。」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王玄策沉吟半晌,道:「就這麼回去,也太丟人了。昔日班超以三十六人縱橫西域,何其壯哉!我等也是七尺男兒,難道就不如古人嗎?」
蔣師仁道:「那你說怎麼辦?」
王玄策道:「吐蕃贊普(王中之王)松贊干布和我大唐是姻親(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我們到吐蕃去遊說贊普松贊干布,請他發兵助我平定天竺之亂。」
蔣師仁將信將疑:「這行得通嗎?」
王玄策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試試吧!」
二人策馬北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吐蕃國都。松贊干布見兩位使者衣衫襤褸,面目消瘦,忙問發生了何事。二人將事情原委對松贊干布說了一遍,並懇請吐蕃發兵。松贊干布思索了一會,說:「二位且到驛館休息,發兵之事,待我與諸王商議商議。」
傍晚時分,松贊干布派人請來二人,道:「我國與天竺之間,隔著尼婆羅(今尼泊爾)國,若是發兵只怕引起爭端。況大唐距天竺數千里,兩國交通不便,不若任其自生自滅。」言外之意,我和他也不挨著,這是國際問題;你們兩國隔山隔水的,你打完回國了,我和他可離得近,萬一失敗了,他反過來打我,到時候誰給我做主啊;出兵若是多了吐蕃承擔不起,若是少了還受抱怨。所以還是不管的好。
王玄策聽罷朗聲道:「贊普之言固是!玄策受朝廷之命,出使天竺。今受辱而還,又有何面目再回中原。願以頸血上報國恩。」說罷躬身一禮,仰首向外走去。
松贊干布也是一代英主,今見王玄策感慨激揚,十分欽佩;況且使臣要是真死在他這兒,也太駁了唐朝的面子。他連忙起身挽留二人:「王使節留步!且聽本王一言。吐蕃與大唐不同:大唐政令一統,我吐蕃卻分為多個部族,諸王自立,我個人不能完全左右朝政。既然王使節有志於天竺,我願從本部中選精兵一千二百名以助此事。」
王玄策感激道:「多謝贊普相助。吾定天竺,千人足矣。」
松贊干布接著說:「我再給尼婆羅(今尼泊爾)國王那陵提婆修書一封,讓他也出兵相助。」王玄策聞言大喜,再次謝過松贊干布。
王玄策和蔣師仁辭別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一路行至尼婆羅。國王那陵提婆欣然應允,立刻出兵七千出征天竺。為何他如此慷慨?原來,那陵提婆父親的王位曾被叔父篡奪,那陵提婆被迫逃難。吐蕃接納了他,並發兵幫他奪回了王位。他對吐蕃心存感激,自然肯發兵。
手裡有槍萬事好商量,接下來就看王玄策自己的本事了。
聯軍來到甘地斯河不遠處,忽然前面打探的兵士回來稟報:阿羅那順聞知聯軍到來,已領大軍三萬餘人,渡過甘地斯河,在辛都斯坦平原上陳兵,準備以逸待勞截擊我軍。據探,這次天竺軍中帶了二千象兵。對此,王玄策早有準備。
第二天一早,王玄策命吐蕃軍為左翼,尼婆羅軍分為兩部,四千人為中軍,剩下的三千人為右翼,軍陣呈倒品字形展開。聯軍剛立好陣腳,天竺軍就發動了進攻。
王玄策騎在馬上觀看,只見天竺軍正面是象兵,分為數列向前推進。這些象的背上背著木樓,木樓中的士兵拿著弓箭和標槍待命而發。象的後面是天竺步兵,兩翼是數千騎兵策應。
大象長著長牙,甩動粗大的長鼻子,發出陣陣吼叫。戰馬嚇得聲聲嘶鳴,四蹄亂跺,眼看陣中要亂。
王玄策見天竺兵已離陣前不遠,傳令依計而行。
只見中軍隊伍一分,從隊中趕出幾十頭健牛。每頭牛的背上都背著一大捆點燃的木柴。牛背上吃痛,拼命地向天竺軍中奔去,其勢如風。阿羅那順連忙下令弓箭手射殺這些牛,但為時已晚,火牛沖入象陣。動物怕火,象兵橫衝直撞,後面的步兵立刻亂了陣腳。
王玄策下令出擊。
一千二百名身強力壯的吐蕃騎兵從左翼率先沖入敵陣,很快將天竺騎兵沖了個七零八落。尼婆羅軍組成的中軍和右翼也掩殺過來。天竺軍潰不成軍,死傷慘重,紛紛向後逃去。阿羅那順禁止不住,只得撤退。
王玄策大喝一聲:「活擒阿羅那順!」蔣師仁忙催馬追了過去,從弓袋中取出隨身的六鈞長弓,開弓發射,一箭正中阿羅那順的肩頭。阿羅那順身子一趔趄,從象背上摔了下來。蔣師仁命人擒住。
這時天竺軍已被追趕到甘地斯河邊,紛紛爭搶河上的幾十條船渡河,一時間人聲鼎沸,你推我搡,死傷無數。餘下的士兵紛紛扔下武器,跪地投降。王玄策下令不得殺害投降的天竺士兵。
這一仗聯軍大獲全勝,聯軍歇息數日後,繼續渡河進發,很快便到達天竺國都。
留守國都的阿羅那順的妻子也不是等閒之輩,命本部親兵死守城池,待聯軍糧草盡後,再出城擊敗聯軍。
王玄策命聯軍紮下營寨,自己騎著馬帶著衛隊到城下查看。只見城牆高大,城外的護城河水寬有數丈,很難攻破。
這時蔣師仁道:「要攻破這麼高大的城,非用炮車不可。」
王玄策道:「此時此地,到哪去找炮車?」
蔣師仁回覆:「我家世代精研機械,我從小便把這些東西爛熟於心,如今正好用上。我畫出圖來,命軍中的木匠打造,數日可成。」王玄策大喜。
幾日後,聯軍已打造好數十架炮具和攻城用具,如撞城槌、雲梯等。王玄策決定翌日攻城。
第二天一早,聯軍來到城下,兩千尼婆羅兵圍住南門,兩千尼婆羅兵到城北門下,佯攻兩座城門,牽制天竺兵力,並防止天竺兵從兩門逃走。其餘三千人在東門外擺好陣勢。
尼婆羅將軍一聲令下,只見隊中幾十架炮具一起發動,巨石如雨點般飛上城頭。弓箭手則匍匐到護城河邊向城頭上射箭。一時間炮石齊飛,箭如蝗雨,壓得天竺軍抬不起頭來。
當時中國的機械製造技術冠於世界,天竺軍沒見過威力這麼大的攻城器具,霎時間死傷無數。軍心大亂,紛紛逃跑。
尼婆羅將軍下令攻城。眾士兵在城牆下樹起幾十架雲梯,開始登城;一隊士兵抬著撞城槌到城門之下,猛烈地撞擊城門。不過片刻,城門便被撞開,尼婆羅軍潮水般衝進城中,天竺軍抵擋不住,紛紛投降。
不到半日,戰爭已接近尾聲。王后見大勢已去,想帶著殘兵從西門逃走。豈料王玄策留著西門不打,就是給她逃跑用的。蔣師仁守株待兔,將其活捉。再者,有了逃走的路,天竺守軍就會軍心不定,更容易攻打。
戰後清點人馬,共俘獲一萬二千多人,救出了唐朝使團的三十多人。剿滅阿羅那順的餘黨後,王玄策重建了天竺的政治環境,擁立尸羅逸多的子孫為王。
待局勢穩定後,王玄策押著阿羅那順轉道吐蕃回長安,唐太宗聞聽王玄策的事跡,大加讚賞,封為朝散大夫。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現了「一人滅一國」的奇蹟,真奇男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