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七回合偈語媚娘遭冷遇解謎團太宗道實情

第七回合偈語媚娘遭冷遇解謎團太宗道實情

2024-09-29 12:00:51 作者: 暮淺安

  關於武才人不受寵的原因,還有一個傳說,說是當時宮外流傳「女主武王」的預言,唐三代之後,當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那時,天降異象。什麼異象呢?白天能看見太白星。

  太白星又稱啟明星,即現在的金星,所以也叫太白金星。它是人們所見星空中最亮的星,黃昏時出現在西邊天際、黎明時出現在東方天際。這兩個時刻太陽都不怎麼亮,晴朗的天空看到它是正常現象。

  

  可那時的人不這麼看,貞觀初年就有人利用這種現象造謠說:「這是陰陽反位,女皇帝要出世奪天下了!」在大內封藏的《秘記》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唐三代而亡,女王武氏滅唐。

  據說太宗密召太史令(太史監的長官,負責觀測天象、編修曆法)李淳風垂詢此事。他回答:「臣上觀天象,下察歷數,民間紛傳的太白之妖確實已經滋生。」

  太宗追問:「女王武氏現在在哪裡?」

  李淳風回答:「已在深宮之中。」

  太宗又問:「是誰?」

  答曰:「天機不可泄露。」

  過了好久,太宗撫髯自語:「可否殺盡宮內武姓女子?」

  李淳風又說:「古語有云『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您恐怕輕易殺她不得,而且會殃及眾多無辜。」

  多年以後,李淳風去洛陽拜見女皇時描繪了當時太宗秘召的情景。李淳風言稱他的勸諫釋除了太宗濫殺武姓女子的慾念,言語中暗示了他對女皇安渡危機的功績。所以這很難講是不是李淳風為了政治投機編造出來給自己貼金的話術。

  不過讓人奇怪的卻是另一個看似不相關的人的死亡,他被人們看作替死鬼。

  《舊唐書》有兩處提到李君羨之死,一處是《李淳風傳》,一處是《李君羨傳》。

  李君羨是玄武門的一員守將。玄武門是唐代長安城的正北門,位置相當重要。唐太宗當年就是在玄武門設下伏兵,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皇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所以玄武門歷來為人所重,它的守將都非常驍勇。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突然有人劾奏武衛將軍李君羨圖謀不軌。再加上李君羨的小名叫五娘,籍貫是四川武安縣,又被封為武連縣公,任職武衛將軍,擔任玄武門的守衛,他的身份中處處都是「武」(五也是武的同音)。於是太宗下令將李君羨逐出京師,貶為華州刺史,如今御史又告他圖謀不軌,太宗就下令誅殺了他。

  這事兒炒作的嫌疑有多大呢?

  既然《資治通鑑》這般正史上也言之鑿鑿,大寫《秘記》之事,可能歷史有點傳說,不過這個善於「熱炒」自己的人把時間提前了。這恐怕是武則天當皇帝前後造神運動的一個產物,不會在太宗晚年就出現。

  「天命所歸,王者不死」一向是統治者津津樂道的話題,用以欺騙大眾,從而屈從他們的統治和壓迫。比如,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就讓人在魚肚子塞進「大楚興,陳勝王」的帛書。武則天為了坐實這件事,她當了皇帝以後,還煞有介事地替李君羨平反。經過這麼一番折騰,神話流傳開來,百姓也相信了武則天理應是皇帝。這時候,一代女皇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李淳風真的算出來了,以唐太宗的性格和作風,肯定先下手為強,那個武衛將軍李君羨不就被他殺了嗎?難道一個將軍比不上一個小丫頭嗎?

  其實,上回說了,不管有沒有什麼「女主武王」的預言,太宗都很難喜歡上武則天。那太宗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女人呢?

  一個征戰沙場的皇帝,當然不可能深入研究這些兒女情長,然後來個真情告白。不過看看他寵愛誰就清楚了。

  比起武則天,長孫皇后的溫文賢淑、與世無爭;楊妃的嬌柔嫵媚、體貼入微;徐惠的心懷善念、愛意深沉,都是李世民留戀的,是他業餘時間的情感寄託和歸宿。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從小知書達理,十三歲時嫁給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常常想和她探討國家大事,但是,長孫皇后總是避而不答,認為婦道人家不該干涉國家大事。

  那麼,長孫皇后是不是一個只關心柴米油鹽,對政治一無所知的黃臉婆呢?當然也不盡然。

  李世民可是苦孩子出身,在當皇上之前,過的幾乎就是土匪的日子:在他當秦王的時候,和父親李淵一起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後來,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矛盾與日俱增。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長孫氏怎麼辦呢?她謹小慎微,非常賣力地孝敬李淵,討得他老人家的歡心,同時委曲求全,拉攏李淵身邊的妃嬪,和她們搞好關係。這有什麼用呢?一來,可以讓這些嬪妃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好話,至少別說壞話;二來,這等於在李淵身邊安插了許多眼線。這樣一來,李淵或其他皇子有什麼異常舉動,都盡收眼底。

  在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整裝待發,長孫氏則鼓舞將士,激勵他們奮勇殺敵。在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門之變一舉成功,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長孫氏也成為皇后。

  她不但能夠母儀天下,還保留著溫和謹慎的處事作風。有一天在朝堂上,魏徵把唐太宗惹惱了。唐太宗回到後宮,依然怒氣難平,自言自語道:「會當殺此田舍翁!」長孫皇后聽到這句話之後,不言不語,娉娉婷婷轉身進屋,不一會兒穿著只有在隆重的場合才穿的朝服走出來,說:「妾聞君明則臣直。如今魏徵敢於直言進諫,說明您是個非常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特意向您表示祝賀!」唐太宗聽了龍顏大悅,當然也明白皇后的用心。可見她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深諳其道,所作所為極其到位,但又有分寸。

  長孫皇后是一個很賢德的人,不幸的是,三十六歲就撒手人寰了。她病入膏肓的時候,建議不要為了給她祈福就大赦天下;不要重用她娘家人,以免外戚干政;不要厚葬,自此興起「因山為陵」的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了。

  第一點,要擺正位置,恪守婦道。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有事可以干在前頭,但不能爭功,表現欲不能太強,要甘心做幕後英雄。

  第二點,要胸懷天下,深明大義。皇帝治理天下,風雨一肩挑,需要有人幫助他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當后妃一定要有眼光,有胸懷,還要有辦理政治事件的能力。

  第三點,要溫柔敦厚,外柔內剛。做事一定要掌握分寸,要給皇帝留面子。就像長孫皇后那樣,要學會「以柔克剛」。

  而武則天是個動不動就拔刀子的人,當然不受太宗待見,這對於一個雄心勃勃的人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打擊。她是怎麼處理這種狀態的呢?

  剛入宮的時候,她肯定是有爭寵之心的。然而,歲月流逝,毫無跡象。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朵美麗的鮮花被折斷以後,一定會枯損,會萎頓,會絕望得痛不欲生或者妒火中燒。但是武才人卻活得充實燦爛,有滋有味。後來,她已經可以平靜地面對後宮女人的寵幸與升遷,而毫無爭風吃醋的念頭。

  這便是她的能力,一種應變的生命力,一種在大起大落之中承受極端屈辱而又不動聲色的能力。後宮的超常之苦造就了武才人的艱忍,同時也造就了她不甘向命運屈服的意志與精神。

  既然已經得不到什麼機會,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也許就認命了,畢竟皇帝只有一個。可是武則天不是一般人啊,她永遠不會向命運低頭,當她發現在唐太宗這裡得不到機會的時候,把目光轉向了一個新的目標。

  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之間是相互轉化的,武則天的堅毅、勇敢,愛出風頭,不能吸引唐太宗,但恰好能吸引他軟弱的兒子。就是這個年輕的太子,後來給了武則天機會,讓她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她命運的改變,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為之增添了千古評說的絢麗一頁。

  武才人真的成長了。她知道需要等待,並在等待中獲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