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八回廢黜不肖太宗嘆無奈喜從天降李治接皇位

第八回廢黜不肖太宗嘆無奈喜從天降李治接皇位

2024-09-29 12:00:54 作者: 暮淺安

  武則天等待的這個「白馬王子」就是李治,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後來的唐高宗。

  他是怎麼被老爸挑中的呢?說來還真是離奇,先從原太子李承乾說起。

  長孫皇后是一位讓太宗和群臣都敬佩的皇后,他為太宗生了三個兒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對三個兒都很疼愛。承乾7歲時太宗即位,按照禮法,把他立為太子。

  李承乾年少時聰明多智,老爸十分看好他,給他配備了最雄厚的師資,精心教導,還提供機會讓他代理皇帝。高祖李淵去世,李世民在守孝期間讓太子監國。太宗每次出京,也讓太子處理政務。其間沒有出過什麼差錯。於是,太宗就在群臣面前表揚他,樹立他的威信。

  遺憾的是,長大後的李承乾越來越墮落,變得遊手好閒,聲色犬馬。他私養罪犯,讓他們偷盜百姓的牛馬;他依照突厥人的生活習慣建穹廬,讓手下人穿突厥服裝,在野外開篝火晚會;他還模仿突厥王的喪禮,自己躺在地上,眾人圍著號哭、奔跑、用刀割破臉;他率領獵隊橫衝直撞,破壞農田,擾害民生;他作風糜爛,私養孌童。

  李世民看他鬧得實在太不像話了,一怒之下處死了幾個寵奴。這幾乎讓李承乾悲痛欲絕,不僅在東宮為一個叫稱心的男孩建造墳墓,還專門請來工匠,為他雕像,每日朝夕供奉,香火不斷。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他的老師張玄素實在看不過去,就訓了他幾句,結果他讓手下將老師暴打一頓。等太宗聞訊趕來時,幾乎被打個半死。李世民趕緊扶起張玄素,為他戴正帽子,整理衣服,急令太醫就地診治,又囑咐眾人此事不可外傳。

  一個被冊封為帝國接班人的聰慧少年,變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敗家玩意兒,李世民的鼻子都氣歪了。而且李承乾有足疾,長得又瘦小,實在缺乏帝王之相。好在太宗有條件多選一,再看看第二個備胎——李泰。

  看到太子成為「萬人嫌」,四王子李泰更是暗地裡偷著樂。他絞盡腦汁,極力想在父皇面前表現自己:你李承乾不是偏好男色嗎,我李泰連女色都不近;你不是好偷雞摸狗干荒唐事嗎,我李泰卻喜歡文學;你不是將老師打個半死嗎,我李泰卻禮賢下士,虛懷若谷。

  李世民果然很高興。李泰得到鼓勵,更加賣力,乾脆聘請一批文人學士,編撰一本叫做《括地誌》的綜合類書籍。李世民看後大加讚賞,《括地誌》成了暢銷書,這給他帶來了極高的人氣。漸漸地,李世民開始溺愛他了,不僅給了他大量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還打算讓他移居武德殿,每月給李泰的錢物,大大超過太子。

  眼見太子之位搖搖欲墜,李泰開始野心勃勃。一方面,他網羅朋黨,暗中結交朝中重臣;另一方面,他擔心當年「玄武門政變」的悲劇角色在自己身上上演,打算暗中提前動手。

  沒想到,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就在李承乾和李泰劍拔弩張的時候,半道上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來,就是李世民的七子齊王李祐。

  兩個正主還沒動呢,他倒先謀反了。這是因為李祐的性格和所作所為極像太子承乾,太宗知道後要把他交刑部處治,所以他公開起兵造反。兵敗被捕後,刑部審理這起案件。湊巧,曾向承乾諫言「直取王位」的那個刺客紇干承基,偏偏也是齊王李祐謀反時的密探。審訊中牽出了這個人。在絕望與恐懼之中,紇干承基為絕處逢生,自然牽出了太子承乾也謀劃叛亂的秘密。

  兩個兒子接連謀反,李世民肺都氣炸了,他立即命令三司會審李承乾,結果罪證確鑿,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到黔州(今四川黔江流域),漢王李元昌(李世民的庶弟)、侯君集等同黨被誅殺。不久,李承乾便抑鬱而死。

  太子被廢後,馬上得重新立太子,又是一番鬥智鬥勇。

  當時太宗打算立魏王李泰,但卻遭到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太宗仍堅持,他向大臣們說:「昨青雀(李泰的小名)投我懷云: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李治)。人誰不愛其子,朕見其如此甚憐之。」褚遂良聽完後奏稱:「陛下以為可憐,臣實認為可懼,試想陛下萬歲後,魏王據有天下,其會殺愛子,讓位給晉王嗎?陛下要立魏王(李泰),以魏王殺子之言觀之,必得安置好晉王,免遭其先殺之。」

  太宗聽聞此言,思索良久。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發現九皇子李治最近有點反常——舉止鬼祟,言辭躲閃。這個兒子他還是了解的,從小就以仁弱出名,誰謀反他都不太可能謀反,決定把他叫來直接問問。誰知,這一問,李老爹差點背過氣去。

  原來,魏王李泰生怕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覺得他是個障礙。但他了解李治的性格,於是不懷好意地嚇唬他說:「老弟,你要倒大霉了!如今漢王李元昌與李承乾一同謀反被殺了,你平時不是跟漢王關係很鐵嗎,你就不怕受到牽連嗎?」李治從小就膽小怕事,太子之爭他本來就躲閃不及。聽了這話,更是嚇得渾身發抖,整天提心弔膽,愁眉不展,見了父親躲躲閃閃,生怕被問罪。

  身為哥哥,竟然如此嚇唬對他毫無危害的弟弟,太宗總算看清了:原來李泰的心機如此深啊!但也禁不住責備李治:「你也太膽小了吧,別人一句話都能把你嚇個半死。」

  前後一思量,李世民又想起一件事:李承乾被廢時,曾對他說:「父皇,我已是太子了,早晚都會接您的班,我犯不著謀反。我走這步棋,都是四弟逼的啊,要不是他搞陰謀詭計,我絕對不會這麼幹!」

  經此三件事,李世民決定調查魏王李泰。這下他的陰謀詭計就見了光了。雖說罪不至死,但也不能讓這種居心叵測、心術不正的人當太子,只好將他貶為郡王(爵位,正二品),流放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

  在位太子和理想的太子人選都出局了,李世民極為懊惱。按照律令,他應該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但他看上的人選,卻是三兒子李恪。

  李恪無論從形象、氣質和性格等各個方面,都很像李世民。大概是他身上的皇族血統太濃了。李世民相信這個兒子能駕馭龐大的帝國。可是剛提出這個想法,就遭到了首席宰相、國舅長孫無忌(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的哥哥)的堅決反對。

  因為李恪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李世民和隋煬帝女兒的兒子,如果他當了皇帝,和隋朝復國有什麼區別?

  雖然這是祖制,但長孫無忌也有私心,因為李治是他親外甥,能保住既得利益。可惜後來事與願違,壞就壞在「空降部隊」武則天,這是後話。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量,李世民只好改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但是,實在是心不甘情不願。難道李治也有什麼致命的缺點?非也,是因為他性子比較懦弱。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前,安排已經是太子的李治監國,可他膽小怕事,既捨不得離開父親,又擔心父親有個三長兩短,一連痛哭了好幾天。李世民再三安慰和鼓勵都無濟於事,最後惱火地把他訓斥了一通。

  他像個還沒長大的孩子,還有戀母情結。母親長孫皇后病逝的時候,李治只有九歲,哭得肝腸寸斷。李世民把他交給薛婕妤照管。李世民病逝後,未育子女的薛婕妤理應去寺廟當尼姑,可李治捨不得她離開,就在宮裡為她建了一座寺廟。

  這樣一個人,讓他去治理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帝國——大唐王朝,他老爸要是能放心才怪。他實在是倍感憂慮,但又別無選擇。事後,李世民也曾對長孫無忌等人道出自己的苦衷:「我如果立李泰,儲君之位可徑求而得,但是,泰一旦繼承皇位,承乾、治兒也別想活了。現在立晉王治,泰兒和承乾可無恙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於是,一場爭儲風暴吹過,天上掉餡餅,一下子就砸中了這個十六歲少年的腦袋。可以說,這個太子之位是撿來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