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晚明軼事:國難中的風花雪月> 九、鄭成功背父救國成絕響

九、鄭成功背父救國成絕響

2024-09-29 11:59:51 作者: 陸幸生

  南明隆武朝短暫的歷史,卻留下了一位註定要載入史冊的英雄人物,那就是被南明最後一個小朝廷封為延平王的鄭成功。東南一線幾乎所有的反清復明勢力都麇集於這面旗幟下,形成隆武、魯監國及永曆王朝的殘餘勢力暫時統一在他的麾下的復興局面,並有過幾次輝煌的勝利。但是對於歷史的發展總體趨勢而言,那只是短暫升空的幾束禮花,在絢爛之極之後,歸於平淡,乃至最後不可避免地消失在歷史空間。

  鄭成功(1624—1662年),原名鄭森,字大木,鄭芝龍第四子。少年讀書,考中秀才。在隆武朝深得朱聿鍵賞識,賜姓朱,改名成功,被稱為「國姓爺」。鄭芝龍降清,成功苦勸不聽,遂率部拒降,「不受詔,不剃頭,其義如山」拒不屈服。鄭成功所率領的鄭家軍皆遁入海,繼續以隆武為年號,後奉永曆年號,打著「背父救國」旗幟,從事海上抗清活動,成為清王朝的一大威脅。

  清順治四年(1647年)至順治六年(1649年),鄭成功率領海上義師,連破福建同安、海澄、漳浦,並攻克泉州、閩南沿海,進據金門、廈門,改廈門為「思明州」,設「六官」分理庶政,勢力擴大到廣東的潮州、潮陽、惠來、揭陽。

  順治九年(1652年)前後,大西軍反清進入高潮,鄭成功率十萬兵卒,進攻福建沿海一帶。順治十年(1653年)為接應李定國部進軍廣西,水師南下潮州,又與抗清將領張名振合師北上,入長江駐軍崇明島。次年與李定國約會師廣東,共攻新會,但因為部將失期未成功。順治十一年(1655年)張名振再入長江,破儀真,泊舟金山,遙祭明孝陵。據計六奇《明季南略·張明振題詩金山寺》記載:

  海船數百溯流而上,十三日抵鎮江,泊金山。大帥張明正(或稱名振)、劉孔昭及史某也。二十日,名振等白衣方巾登山,從者五百人。寺僧募化,名振曰:「大軍到此,秋毫不擾,得福多矣,尚思化乎?」僧說:「此名山也。」名振助米十石、鹽十擔,且書簿曰:「張某到此,大兵不得侵擾。」徘徊半日乃下。次日紗幘青袍帽角帶,復登山,向東南遙祭孝陵,泣下沾襟。設醮三日。題詩金山云: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里真。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鶉首義旗剛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會看大纛禡龍津。

  由此可見,鄭成功和張名振的聯合艦隊有著強大的水師兵力,由海入江,勢如破竹,陣甲鮮明,裝備齊整,紀律嚴明,有相當的戰鬥力,而且帶隊的指揮官如張煌言、張名振等均為前朝有一定資歷和指揮作戰能力的儒臣。即使鄭成功也是具備文化素質的秀才,只是因為明帝國的覆滅而斷了功名之路,走上了投筆從戎武裝抗清的道路。因此他們本質上並不是如同鄭芝龍那樣的海盜,他們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有相當的群眾基礎。有一位名字叫李公仁的秀才曾經被張名振部抓去做勞役,在大營轅門處親眼看到了定西侯張名振制定的軍紀十條:劫掠子女者立刻處斬;殺無辜百姓斬;見敵兵不殺而故縱之斬得;等等。據《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記載[1]:

  張名振,字侯服,應天江寧人。崇禎末,為石浦游擊。魯王次長垣,率舟師赴之,封定西侯。……名振與煌言奉王南依成功。成功居王金門,成功初見名振不為禮,名振袒背示之,「赤心報國」四字,深入膚,乃與二萬人,共謀復南京,攻崇明,破鎮江,題詩金山而還。

  張名振在順治十二年病死在舟山,殘明餘部匯集在鄭成功麾下,共奉桂王永曆帝。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鄭成功為招討大元帥,張煌言為監軍,率領17萬大軍從崇明島登陸,攻克鎮江,圍困南京。張煌言一路一直攻到蕪湖,在皖南30餘府縣,點起抗清烽火。義士所致,百姓歡呼雀躍,清廷震動。也就在此時,東南沿海的殘明勢力還有相當的實力和清廷抗爭。

  在招撫手段對於鄭成功完全失效後,鄭芝龍作為人質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順治十七年(1660年),福建巡撫佟國器截獲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議政王大臣會議遂以「通海」罪名擬定將鄭氏斬監候,改為流徙寧古塔。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十月,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於燕京菜市口(今北京市府學胡同西口)。

  鄭成功血戰鎮江的場面在計六奇的《明季南略》中有精彩描繪,現全文摘錄,筆者翻譯如下。[2]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日,成功率兵十萬人進攻鎮江,披上盔甲能夠戰鬥的兵員有三萬,其餘皆是使用火器進攻的兵士。有一披甲戰鬥的士兵,即配備有五名火兵隨之。他們全部以布裹首,赤足參加戰鬥;手持刀長六尺,或長槍和圓形盾牌參戰。五月二十九日,經江陰。六月初一至初三日,戰船首尾相接蔽江而上。初八日,至丹徒。十三日,停泊在鎮江金山祭天,戰船環繞雲集,旌旗覆蓋江面,將士所穿袍服俱用紅色,遠遠望去如同戰火熊熊燃燒,氣勢磅礴。

  六月十四日,祭天地及山河江海諸神,袍服俱著黑色,看上去如同墨海翻波,巨浪咆哮席捲而來。十五日,先以紅色吉服祭祀太祖朱元璋、次換上白色縞服祭奠先帝崇禎,一片銀白色,望之如雪遮蓋江面。祭奠完畢,三軍將士高呼高皇帝者再三,全體將士及諸軍俱悲痛嗆然淚下。鄭成功賦詩明志: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鎮江至瓜洲江面十里,清軍守將用巨木築長壩,截斷江流,寬廣達三丈,覆蓋以泥土,夯實後可馳騁戰馬。左右配以木柵欄,有炮位可進行射擊。火炮彈藥配備於石盤長銃,星星點點羅列於江心;周圍有盈尺鐵索牽接木壩兩端,以拒海上戰船巨舟。構築這些工事花費金錢百萬。大壩剛剛築成,就被潮水涌漲立刻沖斷。兩江總督郎廷佐親自祭江,大壩修復而成,派兵嚴守。操江(江防司令)蔣國柱、鎮江總兵管效忠、副總兵高謙協助守備鎮江,又在談家洲伏兵二千,列於炮上。新操江朱衣助六月十三日到任,防守瓜洲渡口。

  十五日,鄭成功海舟二千三百艘停泊在焦山,先遣四舟,外蒙白絮、內載烏泥,操舵數人揚帆而上。清兵望見,大發炮石。海舟在接近大壩時,從容埋伏下來。清兵開炮轟擊,炮聲晝夜不絕,有如轟雷炸響,周圍三百里可聞。一直發炮轟擊了五日,沒有傷擊一艘海船。海船在江上上下來回往複數次,一是誘發清軍大炮轟擊;二是以水兵藏在內,近壩即入水砍斷鐵索。十六日,估計清軍炮彈將耗盡,所有戰船過鎮江,已經沒有可以堵截的力量。十七日,攻擊瓜洲渡口,從後寨殺入,清兵出擊進行防禦。在東門外高岸上面,布列騎兵。鄭家兵立在兩旁水田中,砍斷馬足,大敗清兵。

  新任操江朱衣助坐在北門水師衙門裡,發令旗向淮揚巡撫亢得時求援。忽然左右來報說:「鄭成功海賊到了!」語音未落,兩名鄭家軍闖進大堂,挾持朱衣助去見了鄭成功。成功好言安撫了一番,將他解脫釋放了。鄭將劉某乘東門之勝直追入瓜洲城,大殺清軍,並將沿江炮位移動向談家洲進行轟擊。清兵立足未穩,有海上水兵二千,忽然自江中浮上,持長刀亂砍亂殺,洲上清兵大敗而逃。鄭水軍海舟停泊而至以千人追殺,清師兩千全部被殲滅。鄭軍將火炮移至瓜洲,對鎮江進行猛烈轟擊。

  鎮江守軍向南京告急。南京發洪承疇麾下羅將軍鐵騎千人赴援。但見得其兵鐵甲如雪,蜿蜒而至。羅將軍大言不慚地說:「這些海盜蟊賊,根本就不夠我殺的!」他準備入長江剿絕鄭成功部。這時蘇州、常州四郡的兵都畏敵如虎,不敢馳援鎮江,看見南京派來的軍隊居列前隊,心中暗暗高興。常州王總兵、無錫張守備、江陰施守備加上羅將軍、管提督的隊伍,一共九隊兵馬,估計有一萬五千人,而騎兵占了一半。羅兵為第一隊,管兵為第二隊;蘇、常四府拈鬮,常州士兵第八隊,無錫、江陰兩營隨從。

  南京兵驕縱急躁,心急火燎,急欲開戰。但是鄭成功海軍船隻忽上忽下,出沒不定,清軍駐南則泊向北、清軍駐北則飄向南,佯裝害怕躲避,引誘官軍攻擊,竟然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清軍大兵已經日夜行走了三日,夜裡未得到很好休息,露天站在江邊很是疲勞。這時又遇到酷暑天氣,連日陰雨,雨後暑熱蒸發,這些身披鎧甲的軍人已經不堪忍受。大暑籠罩,大軍聚立如林,兵士們不敢出聲,戰馬也張口喘息。城中有百姓送飯到江邊,兵士們謝著說:「有勞你們,多謝了,我輩實在難以下咽!」繼而送來炒米,亦不能吃。兵們說:「我輩為兵已久,過去曾作流賊,凡臨陣時必先吃牛肉粉,都是用小牛肉烤乾後,研成粉末,佩帶在身邊,戰鬥之前吃少許,即不餓。今天這些當將軍的不諳此道,陰雨連綿,又悶又熱,勞累飢餓,不食已經有兩天了!」

  此時,鄭家軍前隊持長槍,次隊執圓形盾牌,第三隊持日本火銃。每一隊五十人,前有五色旗一面導引。有持滾被二人,所謂滾被,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執之,雙手有刀,如有箭至,即打開棉被遮擋等候,待箭過,即捲起被子持刀滾進,專斫人足和馬腿。又有團牌二人,五十人內,此四人俱吃雙份糧食,以便有持盾牌以擋箭矢。前一隊五色旗,第二隊蜈蚣旗,第三隊釋放狼煙,第四隊火銃轟擊,第五隊大刀殿後。又另用一人敲鼓,頭上插一旗。如鼓聲放緩,則兵行亦放緩;鼓聲急,則兵行亦急。清軍見多是步卒,很是不屑一顧。過去凡是騎兵遇到步卒,反而後退數丈,加鞭突然向前,敵方陣地稍有鬆動,即乘勢殺入,步兵自相殘陷,騎兵因而蹂躪,以此常常獲勝。

  至今遇見訓練有素的鄭家軍,亦用此法。大兵馳騎突然向前,鄭兵嚴陣以待,屹然不動,都是以盾牌自我掩蔽,看上去就像是一堵圍牆擋在軍前。清兵三退三進,鄭軍安如泰山。正當清軍黔驢技窮,遙見鄭軍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清兵欲卻馬再沖,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砍馬,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砍馬、一兵砍人,幾乎銳不可擋。但見得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血肉橫飛,驚心動魄。原來鑄刀時,鄭家軍用鐵匠百人挨個兒傳遞著捶打,成此一刀,所以特別鋒利堅銳。然而,這時鄭兵雖英勇無畏,但清兵也不會遽然退後,管效忠立於第二隊進行督戰,誰敢退後,立即斬決,絕不輕饒。

  雙方對峙,血戰良久,但見得鄭陣中一將舉起白旗一揮,兵陣一分為二,像是退避的樣子,有走不及的士兵,立即伏在地下。清兵望見,以為鄭兵將要逃遁,可以乘勢衝擊,遂馳馬突然上前。想不到的是鄭陣中忽發一大炮,擊死千餘人,清軍驚潰。鄭兵馳上,截住前五隊騎兵圍剿,大砍大殺。羅部下白先鋒、郎部下王先鋒全部死在陣地上。管效忠多備了幾匹戰馬,刀鋒所至,緊急迴避,馬頭落地,效忠則躍上其他戰馬,須臾間,馬頭三落,效忠三躍以迴避。鄭將見其驍勇絕倫,準備活捉此廝。管效忠所以免於戰死,敗走銀山,見追兵至,逃避到了山上。

  稍有喘息後,管效忠再次衝下山來,鄭兵巋然不動。全軍俱穿戴鐵甲鐵胄、鐵面頭子,只露出兩足。鄭軍使用長刀橫掃坐騎,簡直銳不可當。如有箭射中其足部,則拔箭再戰,清軍大兵遂潰敗。二十二日,效忠喊陣,遠遠對著鄭成功說:「從來只有馬上的皇帝,豈有水中能冒出皇帝的?快快上來決戰!」

  不一會,有兩隻戰船,載來鄭兵二千,結營於楊篷山的菜園。管效忠麾下的勇將王大聽率兵出戰。鄭將周都督立於陣前,高聲問道:「你是管效忠嗎?為何不快快投降!」王不予理睬,立即發出一箭,射中周的腳趾。周拔出箭矢,卻連中三箭,三次拔出箭來。周惱羞成怒,持刀直前砍殺王大聽,沖入清陣大砍大殺,如入無人之境。這時鄭將列出一陣,管效忠望見,謂手下說:「此乃諸葛八卦陣也。生門向江,宜從此攻入,開門而出。」等待入陣,隨即變為長蛇陣,攻擊首部尾部相應,攻擊尾部首部相應,管效忠部被團團圍住,動彈不得。效忠見陣勢不利,向執旗官手中取旗,自己背負而退卻。清兵見之,全部敗退而走。鄭兵一路追殺,效忠部下僅存三百人。

  管效忠飛奔退至城濠,鄭兵飛走隨即相至,清兵諸軍皆散。效忠出兵四千,止存一百四十人,感嘆道:「我自滿洲進入中國,身經十七戰,未有經過此一陣死戰的!」常州王總兵投入兵力三百,只剩三十七人;高副總兵投入五百騎兵,僅剩八十騎,敗退鎮江城,登城閉守。管效忠敗走南京。蔣國柱敗走丹陽,百姓恐怕鄭成功追至,關閉丹陽城門不納,蔣國柱率領著敗兵,餓著肚子,馳至常州,已經夜半。呼喚開門,守門者報告太守趙琪,趙琪不相信,說:「這個時候提督老爺會來?」命令王總兵登城觀望,始開門迎入。國柱疲憊已極,不及等待臥具,即睡倒在城門內。

  鎮江守將高謙與太守戴可立列火炮於城上,鄭成功部將馬信飛馳城下,大聲呼叫說:「速速獻城,遲了就要屠城!今外兵已經殺盡,你們不信,請向楊篷山方向觀望!」守城者很害怕。有痞棍郝十應答說:「等待我們商量定了再出降,明天中午再相會。」馬信乃退去。這時高謙、戴可立與鄉宦笪重光、楊鼎、陳干、王鼎紀都在城上,商議道:「王鼎紀年齒大官也當得大。」對太守戴可立說:「老公祖,你隨時相機而定就可以了!」當商議到投降時,笪重光與張九微大聲慟哭力爭而不得,乃退去。戴可立哭了一夜,撤退了守城的兵將。次日,率領二十人及百姓五十人出城,行至橋上,各自將滿清的帽子投到河中,剪去髮辮,到大營入見鄭成功。成功問道:「你是戴太守嗎?」可立答道:「是的。」仍然命令他為太守。又對百姓說道:「你們苦了十六年了!」郝十說:「鎮江須有守兵方好,不然,恐後日貴軍撤出,老百姓就沒好日子過了不。」成功大怒,呵叱著將他綁了,不久又將他釋放。

  鎮江城共有三千七百垛,鄭成功發兵三千七百人登城守衛。城樓上旗幟五色,紛耀奪目。鄭成功穿著葛布箭衣,有暗龍二條,邊帽、紅靴;從者二人,織錦暗龍紗衣,一人鬚髮皓白。張紫色帷蓋,有兵五百,擁衛前後。鄭成功被封福建延平王,軍中稱「王爺」。二十四日,舟中送紗帽三頂入城:高謙掛破虜將軍印,賞銀五百兩,有吹鼓手引導,前有大旗一面,上書「賞功」字樣;戴可立賜賞銀三百兩,知縣任體坤賞銀一百兩。二十五日,諸官入見,俱去髮辮;兵民解發,戴網巾、棕帽。下午,街肆開張。二十六日,賞賜從征將士。二十七日,整理行裝。二十八日,啟行出征南京,留兵四千守鎮江城。

  兩江總督郎廷佐聽聞鄭成功率兵將到南京,將城外房屋盡行燒毀拆除。近城十里居民,全部撤進城內。大開水西、旱西兩門,使百姓置柴、限期五日,如城外不賣及賣不完的,全部放火燒掉。鄭成功兵至,結營白土山,距南京儀鳳門七里。郎廷佐斂兵閉守,與滿將哈哈木寢食不離。老哈懷疑老百姓有異志會配合小鄭攻城,老郎保證老百姓不會有其他想法。

  老郎命令民眾閉戶不出,整個南京城雞犬無聲。小鄭兵圍南京困而不攻,城中米七兩一石,百姓不敢到街上去糴米,有餓死在室中的百姓。唯柴火不是很貴,是因為有的人家以燒桌子凳子維持生計。七月,南京被圍,郎廷佐飛檄,敦促松江總兵馬進寶(進寶於順治十四年改名逢知)及崇明提督梁化鳳入援南京。馬進寶拒不奉檄馳援南京,梁化鳳以四千兵馬至。當初,鄭成功大軍向南,馬進寶已經遞書投降。老馬過去是闖王麾下驍將,外號馬鐵扛,及居松江,殘忍好殺,掠財暴富。梁化鳳,字卿天,陝西西安府長安縣人,順治丙戌年武進士。成功南來,梁化鳳偽裝投降,與馬信拜結為兄弟,祭誓天地。這時入京,馬信一點都不懷疑。當鄭兵進逼城下,城內安靜寂然沒有任何動靜,鄭兵益發懈怠。鄭成功心想,攻下南京十拿九穩,指日可待,很是輕敵。

  七月十二日,總兵余士信約諸將計議,二十五、六日破城。有福建林某人,入海已經有十六年,為管盔甲的小吏,知道鄭部全部虛實。從破瓜州時,這小子在儀真淫掠,被鄭成功鞭笞二十,於是懷恨在心。至此聽聞密計,深夜叛逃,以繩縋入城,見到郎廷佐說:「逾三日,城必破矣。二十三日為鄭賊生日,諸將卸甲飲酒,乘其不備,可破也!」並告知郎某處為假營、某處為實營,一一詳細報告。

  郎廷佐命令守城軍士十人留一,其餘俱下城歸營。南京有神策門,一向以磚砌塞,連夜掘開,止留外磚一層,沿城挖深溝數尺。馬信等人竟然不知道神策門內有突擊可出的門道,忽然炮聲大發,梁化鳳、哈哈木、管效忠等各引精騎,乘炮聲以壯聲勢衝出,馬信兵大亂,清將分路襲擊殺出。鄭軍大將余士信與先鋒甘輝正在演戲,得到報告,被甲而出。戰鬥良久,哈哈兵稍稍退卻。郎廷佐登城見到此情景,大驚道:「如何退了,不好!」又命令一隊從小東門出,掩殺鄭成功後路,鄭軍來不及準備,大亂。

  鄭家軍歷來軍令嚴正,主將不奔逃,軍士皆死戰不退。既而甘輝身中三十餘箭,力不能支,乃走,士兵開始跟著撤退。這時海舟泊江邊,距城二十餘里。郎廷佐先令軍士詭裝成老百姓,載柴、酒、米、肉,白天與海船上的士兵進行貿易,以觀察動靜。開始時還離軍舟較遠,後來漸漸熟悉後,鄭軍對這些人已經毫不懷疑。這些人掌握了火藥所在之處,秘密以硝酸硫磺藏在酒瓶中,靠近海船投擲,焚毀戰船四艘,火藥全部爆炸燃盡。

  鄭成功大驚,認為一定是有奸謀,乃放舟南下。岸兵敗走二十里至白土山,再來尋找船隊,船隊已開拔了。亂兵一起擁到上山上。清軍追到,鄭兵再殺下山來。良久,哈哈木秘密從山頂殺下山來上,郎廷佐登高遠望一見各色令旗,高興地說:「我家兵上山,勝利了。」不一會,鄭兵大敗,撤退江邊,以無舟可上,勇敢的將士多投江死,舉其鎧甲,重達四十斤。檢查屍首,得四千五百人,長發者一千五百餘人,時間是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四日。

  鄭成功攻取鎮江後,再戰南京,因一時疏忽,輕敵大意,功敗垂成。如果能夠攻下南京,東南戰局很可能改觀,中國的形勢有可能發生逆轉。鎮江、南京之戰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都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對雙方布陣埋兵對決的場面描寫十分精彩。也可見鄭成功帶兵有方,陣甲鮮明,訓練有素,部隊有相當的戰鬥力;而且軍紀嚴明,所到之處,對於百姓基本做到了秋毫無犯,在南方有著相當的群眾基礎,包括一批降清官員,在骨子裡依然對於明代抱有希望的。

  但是南明先後存在的那些以明末藩王為基礎的小朝廷,各自為政,擁兵自重,互不買帳,甚至相互拆台,難以形成統一的指揮中心,這也導致了最終沒有能夠形成南宋或者東晉那種南北割據的抵抗外侮的格局。鄭成功最後不得不重新流亡海上,終究未能再向滿清統治者發起有力的挑戰。

  [1] 《清史稿·列傳十一·張煌言、張名振、王翊、鄭成功等》,線裝書局,第1328頁。

  [2] 見計六奇著:《明季南略·鄭成功入鎮江》,中華書局,第485—490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