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投降派潞王殿下的抉擇
2024-09-29 11:59:42
作者: 陸幸生
南京被攻破之前,馬士英、阮大鋮等人先行開始向杭州方向逃竄,待到弘光皇帝朱由崧在蕪湖被清軍擒獲,黃得功不屈戰死,明清雙方戰局已經明朗。殘明勢力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首先考慮到的監國人選是隱居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
據李清的《南渡錄》記載:[1]馬士英挾持著太后一路淫掠。先至廣德州,州人拒絕他們入城。老馬下令攻入城內,殺了知州趙景和等一批官員。稍事停留後,繼續向杭州進發。浙江巡撫、巡按等官員非常害怕老馬等人的到來,事先派官員到郊外迎接,希望軍隊駐紮郊區,不要進城。馬士英攜太后進城住在西湖小瀛洲。五月二十八日,太后大駕光臨,以城中總兵府為行宮。在浙江和杭州的官員和潞王前去朝見時,發現逃難中的太后儀仗和守衛都很寒酸蕭條,大家都懷疑馬士英是以自己的老母親假扮成太后來糊弄大家的。薄暮時分,為馬閣老接風的酒宴正在西湖邊的樓外樓進行中,未曾料到城中豐寧、太平兩家官方妓院(教坊)不知因何竟在樓外樓外放起了鞭炮。馬士英的心緒被鞭炮聲攪和得心慌意亂,已經完全沒有了心思和浙江省、杭州市的官員們喝酒周旋,他驚慌失措地提前離開了晚宴現場。
當晚老馬一行住在停泊在湖心亭的小船上。次日拂曉,官員們再去朝見太后,老馬已經派遣精甲百餘人進行護衛。請出老太后,太后著鍺色服裝,由一穿紫色衣服的女官服侍著,令官吏士民皆入見。朝拜完畢,太后召見了浙江在籍官員,但是未見到劉宗周和章正宸(弘光朝大理寺丞)。次日,劉宗周和熊汝霖(弘光朝吏科右給事中)前來拜見。熊汝霖也是官場幾起幾落,見過大場面,敢於直言的人,他見到馬士英就責問道:「聖駕何在,你怎麼跑到此地了?」老馬無言以對。不數日,阮大鋮、朱大典(弘光朝鳳陽巡撫)、方國安(弘光朝總兵、鎮東侯)一起倉皇逃竄到了杭州,請潞王監國,潞王不肯。
太后召見潞王,朱常淓還是哭著堅決不接受,潞王只是將太后迎進自己的王府居住。此刻鄭鴻逵等人也由海路到錢塘江建議潞王去福建擔任監國,朱常淓始終不鬆口。後來得知,潞王是聽從了當年北使團副團長大漢奸陳洪範的謀劃,準備作為內應獻出杭州城。六月十三日午後,清兵大軍似乎按照約定突然到達杭州城下,潞王劫持太后跪迎清軍的到來。
清軍進了杭州城後,潞王就被軟禁了起來。陳洪範南歸後一直和清廷保持密切聯繫,充當內應,他曾經代表多爾袞許諾潞王投降後,清廷將割地封他為王。顯然潞王輕信了陳洪範的謊言,上了大當。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撈著,反而賠上了性命。這些王爺從小養尊處優,毫無政治常識,入主中原的侵略者對於凡是具有朱明血統的皇族男性成員,都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恨不得一網打盡,怎麼可能將流血犧牲打下的江山再去裂土封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南明的大臣們也是瞎了眼,在弘光帝朱由崧被俘獲後,大臣們都後悔當初應當立潞王繼統。其實潞王並非良善之輩,據李清在《南渡錄》中揭露,朱常淓居住杭州時經常派出王府宦官,為他到郡縣搜羅古玩。這小子留有六七寸長的指甲,用竹管套保護著。其人德性由此可見一斑。時任大理寺少卿的沈胤培曾經對大理寺丞的李清說:「使潞王立,而錢謙益為相,其敗壞程度和馬士英是沒有多少差別的。」
據李清《南渡錄》記載[2],潞王投降後的遭遇幾乎和弘光帝一樣悲慘:
傳聞,弘光帝剛剛被押解到北京,與潞王、周王及他們的世子關押在一起,聽任他們賭博、喝酒、宴飲為樂,小日子過得挺痛快。這幫大明帝國的沒落王黨們也就有些樂不思蜀了。而清廷秘密派人在賓館周圍安置了數門大炮,忽然在一天晚上,大炮被點上火,將這些王族及子孫們轟得連骨灰也沒保留下來。
看來潞王殿下和弘光皇帝一起被多爾袞的火炮炮決了。他的封王美夢在炮聲中完全飛灰湮滅,和他們一起陪葬的還有假冒明太子朱慈烺的王之明。
李清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因為他當時就在南明小朝廷任職。
李清(1602—1683年),字心水,號映碧,揚州興化人。天啟辛酉舉人,崇禎辛末進士,授寧波府推司官,擢刑科給事中,轉吏科、工科,弘光時官至大理寺左寺臣,南都破後,隱居興化棗園三十八年,杜門撰述,屢薦不起。著有《南渡錄》《三垣筆記》《折獄新語》《南北史合註》《南唐書合訂》《諸史異同》等數十種近千卷。清修四庫,首禁李清之書。《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起居註冊》高宗諭旨云:「李清系明季職官,當明宗社淪亡,不能捐軀殉節,在本朝食毛踐土已閱多年,乃敢妄逞臆說,任意比擬,設其人尚在,必當立正刑誅,用彰憲典。今其身幸逃顯戮,其所著書籍悖妄之處自應搜查銷毀。以杜邪說而正人心。」因而除《諫垣疏草》在崇禎時已有刊本外,李清絕大部分著述在有清一代均未能刊行,僅有抄本密傳於人間,或藏於內閣大庫。李清治學謹嚴,持論平允,史家甚重其書,可惜不易得睹。[3]
從以上乾隆皇帝惡狠狠殺氣騰騰的批示,我們可以窺破清朝最高統治者對李清著作的害怕和恐懼。也就是說清代統治者在獲取了統治地位後,竭力隱瞞歷史真相而給那個逝去的王朝進行抹黑,以證明自己統治地位的合法性。
一些編造的史料甚至為後來的史家反覆引用以誤導後來者。比如對於南明弘光皇帝的描繪就多有醜化之處,李清在《南渡錄》中以事實予以辯駁正名。李清在《南渡錄》卷六中記載:
弘光皇帝幽居在南京的深宮中,經常徘徊詫異地嘆息道:「諸大臣沒有肯為我用的人。」對於宮中漂亮的南方女子也是罕見他接近。但是他讀書少,對於大臣們的奏章沒有能力親自裁定,故宮內太監和外廷大臣內外勾結狼狽為奸,將錯誤和罪責全部歸咎於皇上。比如端午節捕捉蛤蟆,這原本就是宮中舊例,結果被說成是為了淫樂而提煉春藥了。再加上一些編造的穢言穢聞,比如弘光在宮內玩弄孌童和少女,死者接踵在御水溝排出等等。搞得內外喧囂誹謗,莫辨真偽。到了南明國亡,宮女皆逃入百姓之家,大家歷歷言說,開始才了解事實真相。有大學士吳甡寓居在溧水,曾經見到一位大太監問及宮中的事情,說:「皇上飲酒宴樂是有的,但是縱淫放蕩飲食性藥等傳聞卻不是事實。可惜皇上是被大學士馬士英所夾持。」都是因為御史黃澍所彈劾,馬士英秘密上疏弘光說:「皇上得以繼承大統,皆因為臣和四鎮總兵努力,其餘諸大臣皆意在擁戴潞王,今日彈劾臣離開朝廷,明日那些大臣就會擁立潞藩了。」朱由崧信以為真,聽了這話暗自哭泣了很久。以後一切朝廷軍國大事皆委託馬士英處理。這位太監又說,馬士英聽信了阮大鋮的奸謀,欲以《三朝要典》中闖宮、廷擊等事件的翻案,追究東林黨人的責任,興起大獄。皇上堅決不允許,由此可見皇上的為人。
看來李清對於弘光皇帝朱由崧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這位王爺從小出生在王府之中,屬於長在深宮,出於婦人之手,懈怠讀書,沒有多少從政經驗,本質是個公子哥兒。由於讀書少,政治和文化素質比較低下,至於危機時刻的軍國大計只能委託權臣去處理,但是對於歷史上一些關鍵事件的處理,也還不是僅僅站在家族利益的角度去處理,而是從大局出發,所以他及時阻止了馬、阮等人借翻歷史舊案的機會排斥打擊東林黨人泄私憤的做法。其實後來清廷的攻勢越來越緊迫,也沒有時間再允許小朝廷去搞大規模的內鬥了。
弘光朝覆滅後,南明王朝的另一位王爺要登場了,這位唐王和福王、潞王都不同,他是一位飽經磨難,極愛讀書頗具雄心壯志,並且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的王爺。他的身邊一時麇集了一幫飽學之士帝國精英治國人才,他也能夠聽取不同意見,辦事親歷親為,連一般應當由書吏擔當的公文起草,他也要親自操刀,而且下筆千言,一氣呵成,文采斐然。他處理公務決策果斷,且不好聲色犬馬,不尚豪華奢侈。他幾乎是親王之中的佼佼者,中興君主的典範。但是他和他的儒學大臣們,依然不能擺脫地方軍閥的掣肘,不能自信地施展自己的宏圖大略,最後只能在眾叛親離中走向末路。他就是唐王朱聿鍵後來的隆武帝。
[1] 見《南明史料八種》,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12頁。
[2] 見《南明史料八種·南渡錄·卷六》,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14頁。
[3] 見《南明史料八種》,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