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晚明軼事:國難中的風花雪月> 五、國本之爭的起源和流緒

五、國本之爭的起源和流緒

2024-09-29 11:56:21 作者: 陸幸生

  閒極無聊唯有財色二字可緩解皇帝宮廷人生之無聊和煩愁,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財色盡可貪占,成就了萬曆皇帝貪婪好色的本性。史載萬曆皇帝是貪婪斂財最厲害的帝王。

  神宗朱翊鈞的皇后無子,一次閒極無聊視察慈寧宮倉庫,無意中遇見管理倉庫的王宮女,臨時性起,不經意地一次雲雨,竟然播下了龍種,他的大兒子朱常洛在次年(1582年)就這麼偶然性地來到人間。母以子貴,王宮女被封為恭妃。恭妃從此就這麼一直閒置著安然度日,朱常洛也在祖母太后的關愛下,在父親冷漠的眼色和鄭貴妃的百般算計下,惶恐不安地在陰森森的宮殿中成長著,一直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四年後(1586年)鄭貴妃也降生了一個龍兒朱常洵,這就是後來的老福王。

  萬曆皇帝和鄭貴妃在耳鬢廝磨的親熱時,枕頭邊貴妃娘娘吹過來一陣陣溫馨的風,想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當太子,萬曆皇帝對這種后妃干預政治的狂悖言論竟然同意了。而這種枕頭上私下裡的非法決定其實是無效的。因為不符合天朝「立長立嫡」的祖宗成法。別小看這一紙成法,後面支撐的卻是數千年的傳統和幾乎整個文官集團,尤其是高舉道德大旗的東林黨人更是死磕派人士。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凡事就怕認真,有些祖宗成法,其實是可以打破的,尤其是君主專制下的王朝,君主口含天憲,金口玉言就是法律,法律也是人製造的嘛,有必要這麼認真嗎?但是這些東林黨人就是願意為綱常禮教而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果然在皇帝認為是「家事」的接班人之爭中,在泛道德派東林黨人看來卻是天下事。這樣家事和國事就被截然分開成為明末的「國本之爭」。天朝本來就是家國一體化的國家,朕就是天下,天下都是朕的,容不得外人像是烏鴉嘴那般整天在朕耳旁恬噪,真他媽的煩死人。老子躲著你們還不成?

  這樣明神宗乾脆就潛伏深宮不再上朝了。凡事都是藉助司禮監太監轉達批紅,太監集團崛起,儼然成了皇帝和文官集團對壘的藉助力量。這就釀成天啟年間大太監魏忠賢的崛起對於東林黨人大開殺戒,又導致了崇禎朝對於魏忠賢集團的清算,這樣的矛盾一直延續到了明末,引發了對於南明王朝半壁江山誰來主持的爭論。

  小福王朱由崧作為神宗皇帝血統最近的皇族子弟,無疑是最有資格出任小朝廷皇帝的,然而朝中的東林黨人史可法、錢謙益竟然提出由潞王繼承大統,而且還到處散步小福王有好色、貪財等七大問題,使其皇位未能登上,名聲卻已經被搞臭了。無非是怕小福王登基後對於東林黨人在「國本」之爭中排斥老福王,而堅決支持皇長子朱常洛當太子的宿仇進行報復。

  如此這般,過去黨爭中出現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被文官集團和勛貴集團、太監集團利用成為權斗的工具。爭鬥的結果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黨人大敗。史可法終於被帶著明顯閹黨胎記的馬士英、阮大鋮擠出了朝廷,憤然去了江北督師,面對江淮四鎮擁兵自重的軍閥,老史這個督師也只是空有其名,最終在與清軍的血戰中孤軍堅守揚州,落得一個自殺以殉國的悲劇性結局。其綿延千里的草蛇灰線還是可以追根溯源到萬曆年間那場「國本之爭」。

  在文官集團的不斷催促下,皇帝也顯得十分無奈,他長期地玩弄不理不睬的策略,然而文官集團卻不依不饒,對皇帝進行窮追猛打,就是皇帝廷杖威脅,罷官免職他們也是前赴後繼為爭國本而不懈努力。這種以聖賢之論為依據,以祖宗之法為大棒的戰略,實在是將皇帝置於不忠不孝的尷尬地位。皇帝成了儒家原教旨主義者們道德審判的對象,神宗皇帝開始妥協。

  於是在萬曆二十九年冬(1601年)終於進行了冊封大典。這個大典搞得十分隆重,預算兩千四百萬兩白銀,在戶部不斷告罄的情況下,神宗派太監不斷催逼、查帳,好不容易湊齊一千多萬兩銀子,國庫已經空虛。此時稅使多處被殺:武昌民變,殺水監陳奉之和隨參多人,燒巡撫公署;蘇州發生民變,殺織造中官孫隆之參隨多人。

  就在這樣的形勢下,朱常洛被立為太子,突然被封的還有福王朱常洵(藩地洛陽)、瑞王常浩(藩地漢中)、慧王常潤(藩地漢中)、桂王常瀛(藩地衡州)。被封藩王在大婚後陸續返回封地就藩,還封賞了大量土地和財物。唯有福王常洵,大婚時耗銀三十萬兩,朝廷在洛陽為他靡費二十萬兩白銀建造了豪華的福王府,超過祖制規定勝十倍。他卻依然在宮中晃蕩,遲遲不去就藩,此事又招來文官們的一致聲討。

  此間還發生了與鄭貴妃和福王有關的賭咒和行刺太子的事件,以及有人試圖以棗木棍襲擊太子的事件,被史書稱為「廷擊案」。神宗對這些發生在宮廷內部的蹊蹺事件,也都是浮皮潦草地處理了當事人,而並沒有追查幕後指使者。

  到了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神宗迫於群臣壓力,終於下旨讓福王帶著巨額賞賜去河南就藩。這當然是福王與父王和王妃的一次生離死別,而帶走卻是國家巨額封賞,萬曆一下子封賞他良田四萬頃。有了這樣多的田產和特權,朱常洵還不滿足。他在洛陽與民爭利,「官校藐法,橫於洛中」,中使四出,「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福王離開京城,在客觀上進一步肯定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也就是說,朱常洛的太子之實一直到福王去洛陽後才得以落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