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晚明軼事:國難中的風花雪月> 四、急速下滑的帝國曲線

四、急速下滑的帝國曲線

2024-09-29 11:56:19 作者: 陸幸生

  明朝的衰亡從明神宗開始急速下滑。萬曆皇帝繼位時正是幼年,朝政外有首輔張居正把持,內臣受司禮大太監馮保主管,此時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配合尚且密切,內外相安無事,朝政尚屬平穩。只是張居正和馮保死後,神宗皇帝親政,在清算了兩位左膀右臂之後,長期養成的怠政之陋習,使得他一年有大半年難得見到大臣的面,三十年幾乎不邁出宮門一步,大臣們的奏摺大部由司禮太監轉達,經常又是大部分沒有回覆。

  文官集團認死理的多,內部傾軋也很厲害,朝中大臣分為浙黨、楚黨、齊黨、東林黨等團團伙伙,大體是以各自所在的浙江、湖南、山東等老鄉擠在一起,抱團取暖,黨同伐異。實力最強大而且屬於朝野互動的是東林黨集團,他們早已超越了區域限制在思想上道德上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地串聯在一起,發出的吼聲特別驚人,儼然成為一股分離主義勢力,不懼生死,油鹽不進,軟硬不吃地捍衛自認為的真理。

  也就是用儒家的那套道德說教企圖將皇帝塑造為所謂的「聖君、明君、賢君」形象,這無疑是在皇上的頸脖和手腳上套上了鎖鏈,使他的精神和行為不能完全自由舒展,不啻是對帝王權力的行使設置了底線。

  在萬曆心目中這些傢伙自己懷著強烈的功名利祿心愿,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對別人包括對至大至高至上的君主卻也是冠冕堂皇嚴格要求,甚至嚴格到了家庭內部那些老婆孩子的瑣事,也要處處設限,就把手伸得太長,很有點偽君子做派。難怪賴以支撐王朝的精神支柱——「程朱理學」往往被攻擊為偽學,也即自己都難以達到的神聖境界,還要強制皇帝達到,豈非是完全違背了孔夫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霸道行為。要知道皇帝也是人,凡是人所具備的七情六慾,皇帝都具有,而且因為權力的張揚比一般人更加強烈。

  然而,這類文官往往信念堅定,處事乖張,他們有一套正統的道德禮儀規範,並認為這是救世治國的唯一靈丹妙藥。在朝在野氣焰都極為囂張的東林黨集團就是這樣一夥認死理的人。他們的言行使皇帝很不舒服,那就乾脆躲著不見。他們的奏摺也就乾脆留中不發了。這種現象不唯萬曆朝所獨有,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卷十八》中評述道「自成化至天啟,一百六十七年之間,其間延訪大臣,不過弘治之末數年,其餘皆簾遠堂高,君門萬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