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韓信領軍征魏豹
2024-09-29 11:54:57
作者: 朱宏
漢王聞報,楚軍欲大舉進軍滎陽,即遣人去關中敖倉籌集糧草。不過數日,糧草陸續送達軍營,剛清點完糧草,陳平一行人也來到滎陽。劉邦、曹參同眾將皆出城來接。陳平向漢王報告了一路押運糧草的艱辛。也敘述了左丞相曹參、樊噲、盧綰等人在關中籌措糧草的不易。漢王大加讚許,並賞賜了眾人。劉邦、韓信邀陳平入城擺宴相待。陳平謝道:「陳平此來,一為押運糧草;二尊漢王之命,相助韓將軍。將軍何處用得上陳平,儘管驅使。」
韓信道:「先生即如此說,韓某便不客氣了。滎陽北面有一廣武山,此山地勢險峻,坡陡谷深。若據之,東可保敖倉無憂,西可使成皋不受侵犯。先生若不嫌辛苦,明日,請領五千人馬前往鎮守。如何?」
陳平道:「將軍吩咐,自當照辦。」韓信又說:「本將既託付先生重任,便是再無後顧之憂,即刻便奉漢王之命,領軍北征!」
酒宴之後,陳平便去館驛安歇。次日,陳平帶了五千兵馬來到廣武山。看過地形,方知這山勢自黃河之旁陡然而起,由北向南,綿亘不斷;一條鴻溝中間穿越,將整座山劃成兩半;若於山上築城駐兵,易守難攻。陳平看罷,道:「韓信果然有見識!端的是一處要緊之地!」心裡暗嘆不止。即日起,便在山上建營築城,屯紮兵馬,整治武備,操練陣法。
韓信領軍北征,所攻第一處,乃是西魏國魏豹。魏豹是魏王魏昝之弟,魏昝被秦軍所殺,魏豹隨項羽入關,被項羽封為魏王,定都於河東平陽,在原魏國以西,故又號西魏,魏豹也稱為西魏王。
劉邦聯絡五路諸侯伐西楚時,魏豹見漢王勢大,隨降劉邦,並派軍進駐彭城碭郡。項羽率軍從齊地殺回後,魏豹見楚王勢更大,再次降楚。
前文已交代,劉邦再次出關之前,曾派酈食其前往遊說,欲讓魏豹從漢叛楚,然魏豹拒絕了。
魏豹也知劉邦定會擇時攻魏,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命大將柏直領兵駐於臨晉關。柏直也認為漢軍遣將伐魏時,必從臨晉關出發,沿蒲坂津渡河北上,於是便率大軍陳兵於黃河東岸之蒲坂津,以防漢軍在此渡河。
韓信早已對魏國駐軍的情況了如指掌。伐魏之前,韓信將計就計,佯在蒲坂津集結重兵,以迷惑魏軍,魏軍主將柏直果然上當。那日,柏直正在軍中大帳坐等戰機,軍報傳來:韓信聲東擊西,此時已率大軍從夏陽渡過黃河,直奔魏地。柏直聞報大驚,只得急整兵馬,與韓信決戰。是時,韓信率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橫掃晉南,直插安邑。安邑守將王襄領軍迎戰,兵敗被俘。而後,韓信領軍又沿汾河北上,長驅數百里,直逼魏都平陽,將平陽圍得水泄不通。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其時,魏王豹正在平陽城中,坐等柏直捷報,忽聞韓信大軍逼近城下,嚇得六神無主,尋思自己禦敵無術,且後退無路,只得向韓信大軍投降。魏軍主帥柏直領軍到達平陽時,見都城已被漢軍攻破,魏王也已降了漢軍,倉促間只得擺開陣勢,與漢軍決戰。柏直自然不是韓信對手,只一陣便被打得大敗,柏直也被漢軍斬殺。至此,韓信掃平魏國。
魏軍戰敗,魏豹被俘,韓信成功滅掉魏國,解除了滎陽後路的危機。韓信即又揮師北上,向代地進軍,仍命曹參為先鋒,張耳、灌嬰為後應,親率中軍向代地發起攻擊,數日內連下數城。
漢王得信自是喜出望外,立刻頒令予以嘉獎。韓信率軍平魏、代獲得嘉獎之後,即又上書劉邦,請求增加兵力,繼續征討北邊趙國、燕國,而後再蕩平齊國,從河北外圍包圍西楚羽翼,然後回師滎陽,共殲項羽大軍。劉邦觀畢韓信來書,即命韓信征討趙、燕。
漢王見韓信滅了魏、代,心中大喜,便商議起兵,準備再次東進。張良忙勸諫道:「楚主力雖聚於蘄縣,然項羽仍在彭城,諸將皆非他對手。況昨日又分出人馬征討趙、燕,防守猶嫌吃力,怎能兵出數百里,與其野戰?韓信臨行囑咐,不可不聽。」
漢王未及答話,卻見班中閃出一人,高聲說道:「軍師,你適才所說,似乎有失偏頗!項羽並非神人,怎就不可戰勝?上回征戰都因人馬太雜,以致號令混亂,被他撿了便宜。如今勢已扭轉,正可報仇!大王快傳將令,趁項羽未定淮南,速起征討之軍,定能殺他個丟盔棄甲!」原來是周勃。漢王早有出兵之意,見周勃來挺,歡喜道:「此言豪邁,非威武侯不能說出!」便不聽張良勸說,下令三日之內起兵伐楚;且遣使往陽翟,請韓王信發兵三萬,身後策應;一面差人通知沿途各縣,隨時準備。
到了第三日,漢王見車馬糧草俱已備好,遂讓張良助周苛守滎陽;臨武侯樊噲替換陳平去守廣武;另叫周昌守敖倉,秦同、陳胥守成皋,靳強守大索城,柴武守小索城,華寄、周定守京城;令周勃為先鋒,薛歐、王吸、召歐為副將;陳平、酈食其為參謀;夏侯嬰、盧綰為中軍,奚娟、紀信護駕;朱軫、周灶殿後。起兵十萬,浩浩蕩蕩,再次殺奔楚國。
兵馬行到襄邑,早有前哨探馬來報:「項王擊破夏邑、虞縣、睢陽諸城,前鋒離此僅一百里。」漢王聽了,大驚道:「形勢轉換何其之快!那項羽難道是要來取我滎陽?」探馬道:「前鋒直抵滎陽。自從彭越被項羽擊敗,領人馬退去,其先前所得的城池皆被項羽奪回,由此,項羽便全力往滎陽而來。」漢王心裡悶悶不樂,欲退兵回滎陽,又恐動搖軍心,於是命軍馬於山坡旁紮下十座寨柵,打算與霸王交戰一場。
然僅過一日,項王已率軍殺到。霸王手搭涼棚,遙觀漢軍於山坡旁紮下的十座寨柵,不由哈哈大笑,環顧左右說:「劉季區區十座寨柵,竟敢攔阻我四十萬楚軍的道路!」於是,也不排兵布陣,直接揮軍掩殺過去。拋石機撒出一陣「石雨」,瞬間便將寨柵砸得粉碎;強弓弩機射出的「箭雨」,將漢軍瘋狂掃蕩。劉邦自此才知張良勸諫之言非虛,於是急令主將周勃;副將薛歐、王吸、召歐等護駕,匆匆撤退;漢軍由是大敗而逃,一直退回滎陽城中。
劉邦回到中軍帳中,喘息未定,便聞霸王率大軍已追殺至城下十里處,不由大怒道:「霸王欺人太甚!屢次犯我,讓我顏面盡失。皆以我為無能之輩。此番我必傾盡全力擒之,以除卻心頭之恨!」言畢,欲領軍向霸王應戰。
張良急從旁勸諫道:「項羽勇冠三軍,大王軍中諸將唯韓信可當。今韓信北擊魏、代,故此刻只宜固守滎陽以逸待勞。待其糧盡之時,再趁勢出城擊之,即可一戰而勝之。」劉邦也覺子房言之有理,於是強壓怒火,命令屬下高掛「免戰牌」,堅守不出。
其時,項王坐鎮滎陽城外楚軍大營之中,對劉邦的用意似有察覺,即刻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做出新的謀劃。楚軍一改往日持續攻城、正面騷擾的戰術,派軍士繞到城北,連續不斷地進攻漢軍的運糧甬道。且用了楚軍極為擅長的,原先與秦軍在巨鹿城下決戰時採用的斷甬道、毀糧車的辦法。劉邦大為驚恐:一來甬道太長,漢軍守備兵力不足;二來楚軍勢大,如趁此攻城更易奏效。於是問計於眾臣。
丁復說道:「項王若是過了鴻溝,兵臨城下,再斷了運糧的甬道,滎陽自是難上加難,危急萬分,則如何能守?大王當親率大軍,往苦邑一戰,力爭拒敵於鴻溝之東。戰若不利,再還守滎陽不遲。」丁復乃是樓煩人,既勇且忠,故劉邦視之為心腹。丁復言及的鴻溝(位於今河南滎陽黃河西岸廣武山上),乃是戰國時開鑿的一條運河,其從滎陽北引黃河水,經中牟、開封、通許、太康、淮陽,入潁水。此時,漢軍據鴻溝以西,楚軍據鴻溝以東。
劉邦道:「寡人數為項羽所辱,早有雪恥之心。今我既已領軍出關,敵雖強勁,終不免一戰。」於是,親率大軍往迎楚軍,抵達鴻溝之西,方紮下營寨。
其時,楚軍先鋒已至滎陽城外十里,項王率中軍已至夏陽,聞知劉邦已抵鴻溝,在溝西屯兵紮營,即令本軍在鴻溝以東紮好營寨,以迎漢軍。范增見兩軍以鴻溝為界,兩軍對壘,東邊是項羽的霸王城,西邊是劉邦的漢王城,遙相虎視,大戰一觸即發,便對項王說:「臣觀劉季龍行虎步,有大貴之相,此番再不可輕敵!」項王從之,當下即令三軍養精蓄銳。
三日過後,項王領軍先出,直奔漢營。劉邦於帳中聞得楚軍喊殺而來,當下也不敢怠慢,只得領軍於陣前。雙方布陣完畢,只見漢王佩劍騎馬,立於將旗之下,韓王信、河南王申陽等均列兩旁;項王身披烏金鎧甲,坐於烏騅馬上,怒目而視,直往漢軍陣上厲聲喝道:「速喚居心叵測之人劉季答話!」
劉邦正細觀西楚大軍之陣,本希望看出一些破綻,好見機破之。然只見其士氣旺盛,衣甲鮮亮,軍容齊整,令人不寒而慄,又見項王主動喊話,只得硬著頭皮出馬應道:「弒主逆賊,今日相見,又有何話說?」項王道:「寡人當日與你拜為異姓兄弟,視同手足,一向未曾薄待於你,卻為何屢侵諸侯,襲我彭城,斷我歸路?」
劉邦強作笑臉道:「此言謬也。昔時,鴻門問罪是其一,遷封巴、蜀為其二,何為不薄?」
項王又道:「縱然如此,乃是因你擅入咸陽,且欲先入為主之錯!但你私並三秦,兵略河南,偷襲彭城,虎視天下,置寡人於死地,今又兵戈相見,難道還要寡人遷就於你嗎?」
劉邦道:「此皆私事也,言與不言,皆無甚意義。你弒故主,暴虐諸侯,卻又何言無罪?今寡人身負天下重任,欲懲惡揚善,誓殺國賊!」項王大怒道:「弒故主,實乃藉口;虎視天下,狼子野心!」言畢,縱馬前來,直取劉邦。
劉邦見項王如風而來,心中驚懼,急忙撥馬逃走。項王不舍,單騎來趕。眼看就要趕上,劉邦忽又轉入一樹林,項王正要疾追,卻被粗樹枝勾住了王袍下擺,急掙不脫,只得揮劍割去一角。轉眼卻不見了劉邦的蹤影。
劉邦逃了十數里,穿過一村落,見路旁有一座土地廟,此時已是人困馬乏,恐不能脫身,只得跳下馬來,加一鞭將馬趕走,自己鑽入廟中,躲避起來。項王隨即趕到,不見劉邦蹤影,勒馬四顧立於廟前,見廟頂上立著一隻蒼鸞,微風吹過,其身上的羽毛蓬鬆舒展,美麗非凡。項王矚目良久,直到那蒼鸞鳴叫數聲,振翅飛入雲端,終不見劉邦身影,只好縱馬迴轉。
項王回馬走不多遠,范增領後軍趕到,欲返身再追劉邦,又見天色已晚,只得嘆道:「可惜!又被劉季逃脫了!」
范增道:「若從臣之計,鴻門之時,早除此患,何有今日?」
項王聞之不悅,沉吟不語。一旁鍾離昧勸道:「事已至此,今番且回。明日兵進滎陽,再擒此賊便是了。」項王回營後,見此陣雖未擒得劉邦,卻大獲全勝,斬敵數萬,生擒漢將無數,心中轉怒為喜,於是便大設酒宴,犒勞三軍。
躲在廟中的劉邦,聞項王馬蹄聲漸遠,心方安定,出來後即取小道回營,待回至滎陽時,張良、陳平聞漢王脫難,急接入城。
其時,夏侯嬰、紀信諸將也已迴轉。劉邦見軍士死傷無數,心中悲傷萬分,即對張良道:「未聽子房先生之言,致有此敗。今損兵折將無數,楚軍兵臨城下,如之奈何?」
張良勸慰道:「大王勿慮,我軍雖是新敗,楚兵方銳,然臣也有一計,可使大王穩守滎陽,拖住楚軍,待韓信蕩平趙地後回援。」
劉邦聞言,急問道:「子房有何良計破敵?」
張良對曰:「韓信初伐魏時,將兵三萬;定河東時,又收魏軍二萬;攻代而勝,增兵三萬;後定代地,又得萬餘,加之一路徵招,估其人馬有十萬之眾。大王不如遣使收其部卒,一來可壯大王之師,固守滎陽;二來也可削弱韓信之兵,以防其勢大而對大王不利。且臣料韓信自離大王,勵精圖治,整頓軍馬,此時必會傾力來助。」
劉邦道:「寡人收韓信之軍,趙兵若再北來,韓信如何抵擋?」
張良笑道:「韓信乃國之名士,焉是浪得虛名!且臣素知韓信之才,只管使其北攻燕、趙,縱有不利,以擋陳余也是足用!」
劉邦聞言自是半信半疑,但大難臨頭,也只得從了張良。適逢張蒼從代地而來,劉邦又使其北上,以收韓信之軍,而後又令王吸、薛歐等,領兵修築甬道取敖倉之糧,以備久戰。
韓信奉劉邦之令,率軍定魏之後,繼續掃蕩河北諸地。臨行增得兵馬三萬。按他的計劃,如果滅掉燕、趙,即可向東攻打齊國,往南切斷楚軍的糧道。這個大迂迴的作戰計劃很大膽,但劉邦認為可行、可試,於是准允。為了支持韓信的行動,劉邦還派張耳做他的幫手。張耳是個燕、趙通,對那一帶的地理人事極為熟悉。韓信沿著晉中走廊向北進軍,計劃前去襲擊燕國。而要襲擊燕國,必須先滅掉擋在路上的代國。是年九月,韓信在蔚州(今河北蔚縣)附近擊敗了代國的軍隊,抓獲了代國的宰相夏說,兵鋒直指太行山脈,關溝、馬河谷至燕山一線(今北京門頭溝),打開了進軍燕國的通道。可就在這個時候,劉邦傳來命令,讓他放棄進攻燕國的計劃,先掉頭進攻趙國;同時還遣張蒼下達命令,讓韓信抽調所收十萬散兵,火速支援滎陽前線。
命令下達之後,生性多疑的劉邦並不放心。於是,不帶兵馬,也不帶護衛,只叫車夫滕公夏侯嬰駕車,二人渡過黃河,在河對岸的修武歇一晚,便只身前往韓信軍營。第二天大早,劉邦來到張耳、韓信的駐地,自稱是劉邦的使者,張耳、韓信的營門守衛不敢攔阻,趕緊領劉邦入營去找張耳、韓信。劉邦直接走入張耳、韓信的營帳,喊一聲「我乃漢王,都來見駕聽命」。在場的人,認識不認識的,都跪了一地,俯首聽命。劉邦立刻重下命令:集合十萬部隊,南渡黃河開赴滎陽。
這時候,跪伏於地見駕聽命的張耳、韓信,才驚慌失措地爬起來,按王命收拾軍馬,準備啟程。劉邦又具體要求:待本王收走十萬兵馬之後,張耳立即領軍離開駐地,去趙國的北部招兵買馬;韓信立刻啟程,向趙國都城開進,待進入趙地後再與張耳所收兵馬會合。
漢王雖是「釜底抽薪」,收了韓信的十萬大軍,卻仍嚴令張耳、韓信,儘快入趙,擊潰趙軍。誰敢拖延,六親不認!張耳、韓信即刻都拔寨離營,各奔東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