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英布中計叛項王

2024-09-29 11:54:47 作者: 朱宏

  韓信勝了楚軍一場,班師回營,設宴慶賀,論功行賞。霸王領大軍來後,寬恕了打敗仗的項襄。過了數日,急欲向韓信再挑戰時,項伯前來告知,說隨軍糧草已經籌齊。霸王大喜,便令聚集眾文武,欲興兵再攻滎陽。忽軍探來報:大事不好!霸王一問,才知是九江王英布,聽了他人煽惑,斬殺楚使,發兵數萬,來攻打彭城。

  霸王聞報,怒不可遏,朝南大罵道:「黥面賊!安敢如此!」

  不一時,眾人都到,得知英布謀反,無不震驚。范增諫道:「英布被人離間,方起叛逆之心。可先使人前往勸說,若不聽,再派兵攻打不遲。」

  霸王道:「此賊自做了九江王,便和寡人離心離德,再不肯聽命於寡人。今日反叛,並非意氣用事,而是早懷二心。如若任其放肆,則貽害無窮。」范增道:「話雖如此,終不必傾力征剿。

  英布有勇而少謀,但得一良將,便可將其擊破。大王只管在此養精蓄銳,一旦九江事畢,即可率軍西進,繼續討伐劉季。」

  霸王聽了,覺著有理,點頭道:「亞父之言甚善。」即喚項聲上前道:「你隨寡人多年,可敢去討這叛賊?」項聲拜道:「但求一員猛將,領兵同去。」霸王道:「黥面賊本領高強,唯有龍且方是他的對手。」便命項聲為主將,龍且為副將,領騎兵一萬,步兵五萬,前去征討。

  前面已有交代,隨何帶著二十名隨從及一些珠寶往九江而去。

  一路無話,隨何一行抵達九江國都城六邑後,先尋驛館住下。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隨何通過九江王太宰打通關節,可三天也沒有見到英布。隨何於是遊說太宰說:「英布不見我,定是因為楚國強大而漢國弱小,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讓我見他,假如我說得對,那是大王所想聽的;假如我說得不對,那我隨何甘心在九江受死,以表明貴國背漢而親楚的決心!」

  太宰把這話轉告了英布,英布召見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送信給大王,我十分詫異您為何與楚那麼親近?」

  英布說:「我一向以臣禮侍奉項王。」

  隨何於是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滔滔不絕地說:「您同霸王都是同列的諸侯,而您卻以臣禮侍奉他,您定認為楚國強盛,可以依靠。但是霸王伐齊,你就該沖在最前面,為士卒之先鋒;就該率九江軍隊,去做楚國的先鋒。而現今您卻只發兵四千去幫助霸王,一個向北侍奉別人的人,難道應當這樣做嗎?漢王攻打楚國彭城,您就該悉發九江之兵渡淮援助霸王,與漢王日夜作戰,決一雌雄。而您雖擁有數萬之軍,卻袖手旁觀,不肯派一兵一卒。

  這是一個依賴他人立國者應當做的嗎?您以空名歸向楚國,卻完全依賴自己,我認為這樣做沒好處。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國,無非是因為漢弱楚強,可是楚兵力雖強,但因項羽違背盟約,殺害義帝,天下人都以不義之名責備他,他還自恃百戰百勝,兵強國盛呢。至於漢王,在收降諸侯之後,回守成皋、滎陽,從蜀運來粟谷,辟深溝建營壘,守邊地。楚人調回部隊,中間隔著梁國,深入敵國八九百里,這時欲戰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殘兵要從千里之外轉運糧食,楚軍到達滎陽、成皋時,漢軍堅守不出,這樣,楚軍進不能攻,退不能脫身。所以說楚軍是靠不住的。假若楚勝漢,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見一旦楚國強盛起來,定會招致天下兵力的對抗。所以楚不如漢,這形勢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您不歸附萬無一失的漢,卻自托於岌岌可危的楚國,我對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我不認為九江的軍隊就足以滅楚,大王若發兵背叛楚國,楚霸王必會滯留在齊國數月,這樣漢取天下就成了十拿九穩的事了。我懇請大王您歸附漢王,漢王定會封您為王,何至於只是占據這區區的九江之地?所以漢王遣臣向您獻計,願大王考慮考慮。」

  英布聽隨何說得頭頭是道,便說:「看來楚強漢弱只在一時,楚霸王不足以依靠,我聽從你的指教。」然英布表面答應,其實並未下定決心叛楚歸漢。

  其時,項王也遣使來到六邑,並催促英布及早發兵攻打漢軍。

  英布送走隨何之後,復又接待西楚來使。隨何聽說西楚使者冉顏也到了六邑,尋思道:這英布雖已答應降漢,卻尚存疑慮,終還搖擺不定。今若被那冉顏說回去,我豈不是前功盡棄?想到此處,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來。趕緊穿好衣服,大步流星,徑直奔至九江王府。

  隨何進得王府前廳,把心一橫,趨步向前,徑直來到冉顏上首座位上坐定。而英布與西楚使者冉顏正在交談,見隨何突然闖入,也甚感窘迫。不承想,隨何竟厲聲指責冉顏道:「九江王已與漢王締結盟約,共同討伐霸王。九江王既已歸漢,西楚憑什麼讓九江王發兵助楚?你等若是識相,就趁早離開;否則,小心你等狗命!」一語既出,英布、冉顏都愕然。冉顏便問道:「你是何人?」隨何從容道:「我乃漢使隨何也。昨已與九江王約定,共伐西楚。你身為楚使,卻蒙在鼓裡。」冉顏聽了,愈加驚愕,卻見那英布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似是默認。冉顏便頓感自己受了欺騙,由是大怒,急起身離座,匆匆離去。

  隨何見了,暗自歡喜,忙指著冉顏背影對英布道:「事已至此,大王歸漢既成事實,當立即殺掉冉顏,不讓他回楚,以絕後患!並速速與漢王結盟,並力攻楚。」英布見事已至此,只得派軍卒追出去殺冉顏。當下,又作書回復劉邦,表示願意背楚從漢。

  不一會兒,英布所派追殺冉顏等人的軍卒返回來,告知:「楚使一行十數人,皆被斬殺。」英布聞報,即刻尋思:那楚王得信,豈能善罷甘休?於是,轉身對隨何道:「楚使已殺,楚王得知,定將起兵前來問罪,本王只有即刻起兵伐楚,以做對應。請先生留在軍中,為寡人出謀劃策。」隨何當即答應道:「願為大王效力。」英布心下稍安,遂召集眾文武,齊來大廳商議。

  隨何見大事已定,就派屬下離開六邑回關中向劉邦復命。英布告知眾文武,自己已將楚使一行盡滅,並詢問麾下文武有何應對之策。丞相朱建見英布背楚,知其必敗,故勸諫道:「項王勇武天下,大王不可造次,否則將悔之不及。」英布不聽。朱建只能退而求其次,說:「項王一旦聞大王殺了楚使,定當興兵報復。

  依臣之見,莫如令人馬守住各路要害,先堅壁勿出。我自可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他西楚軍再強,能奈我何?」英布卻笑道:「相國之言雖然不差,卻難合我心意。寡人用兵,素來先發制人,大刀闊斧,不會像小女子般忸怩作態!」英布不肯聽朱建言,定要率領淮南軍馬,北上征伐西楚。待眾人散去,九江王即作書一封,讓隨何遣人帶往滎陽,呈給漢王。一連忙了數日,才將軍馬糧草準備就緒,英布乃留朱建、賁赫堅守六邑,自己親率五萬人馬,以隨何為行軍參謀,兵出壽春,逕往彭城而去。

  英布率兵馬出壽春不到五十里,便有探馬來報,說楚王已命項聲領大軍六萬,前來討伐;西楚軍馬,已經抵達蘄縣。英布聽了,大笑道:「果然如我所料。此等小卒,豈是本王敵手!」即令悍將張買引三千兵為前鋒,自己與隨何、肥誅率領中軍隨後跟進。

  不日,龍且已領前軍出蘄縣,抵達壽春附近,兩軍迎頭相撞。

  英布看見了西楚大軍的陣勢,壁壘森嚴,氣勢洶洶,再憶起往日龍且的驍勇,於是心中已有懼色;而龍且也知英布的武功,於是,兩廂對陣,都不敢輕舉妄動,各守營寨,並不交戰。

  翌日,項聲領大軍至壽春。項聲召眾將商議道:「我等與英布同軍數年,素知其驍勇善戰,故此行萬不可輕敵。」

  龍且聞言笑道:「無妨,末將昨日已與之對陣,看其兵卒皆士氣低落,今願為前部破敵,斬取黥布之首。君侯只在後面率隊接應即可。」

  英布手下副將張買領三千步軍為先鋒,首先與西楚前軍迎面相會。兩軍各自擺開陣勢,西楚軍中,一紅臉將軍首先躍馬出陣。

  張買也飛馬趕出陣來,喝道:「對面來將,先通報名姓,然後廝殺!」

  楚將道:「我乃項聲將軍帳前先鋒官公杲是也。」張買笑道:「原來是個無名之輩。也罷,今先拿你試刀!」拍馬舞刀,徑奔上前。

  公杲大怒,道:「叛將!安敢小覷我!」驟馬挺矛,來斗張買。戰有十七八個回合,不分勝負。正斗間,便聽得背後喊殺聲大震,項聲率了大軍殺奔而來。張買見項聲威風凜凜,揮殺自如,料不能敵,於是棄了公杲,領軍便走。龍且領著騎兵,在後緊趕。

  追出三四里,眼看快要攆上,前面卻塵頭大起,一軍殺將過來。

  龍且見九江王親率人馬趕到,便把槍一招,帶著騎軍往後退了一里,會合項聲,一齊紮下軍陣。英布已將軍馬布列開來。項聲隔陣相望,只見對面金瓜銀斧,黃鉞白旄,門旗之下,幾位騎將簇擁著九江王英布。其雖然頭戴束髮金冠,身披鎖子金甲,然一臉黥刑留下的疤痕,卻是猙獰恐怖。項聲策馬來到陣前,指著英布喝道:「項王對你不薄,裂地而封王。你為何勾結劉季,興無名之兵?」英布冷笑道:「這九江王是本王憑功而得,非他人賞賜來。今項羽大逆不道,弒義帝於江南,又遭眾諸侯討伐。本王應漢王之約,發兵討逆,豈為無名?你乃項羽軍前小卒,安敢與我相抗!」

  項聲冷笑著說:「所謂大逆不道,弒義帝,皆為劉季興兵伐楚之藉口。汝才是他的馬前卒,受了他的蒙蔽,還不知悔改!」

  說得黥布啞口無言,只得顧左右,道:「誰與本王捉拿這廝?」

  一將躍馬掄刀,應聲而出。英布看時,正是左司馬肥誅。西楚軍中,龍且縱馬挺槍,衝出陣來。項聲回馬,來看二人交戰。

  這肥誅,乃是淮南軍中一員勇將,一把潑風刀使得精熟;本想在兩軍陣前逞一逞威風,誰料與龍且只戰了二十餘回合,便已刀法散亂,敗下陣來。英布大怒,令部將賁赫壓住陣腳,催動跨下馬,來鬥龍且。龍且見英布親出,也不答話,舉槍便刺。英布舞動大斧,來鬥龍且。戰有八十回合,並不能分出勝負來。

  項聲見了,暗嘆道:「這英布,真乃猛將也!」唯恐龍且有失,趕緊鳴金收軍。二人分開,各歸本陣。龍且問道:「相鬥正酣,何故收兵?」項聲道:「黥面賊武藝,不在項王之下。將軍遠道而來,不可力戰。且歇一歇,待明日再與他交鋒。」龍且知英布確實厲害,便依了。當下由龍且領一萬騎軍斷後,大兵緩緩而退。英布亦不敢用強,也領軍馬後撤了十里。西楚、淮南兩軍,一個面北,一個面南,各安下營寨。

  翌日,雙方各自領軍再戰。項聲仍令龍且為先鋒,自己與項悍、項冠為後軍接應。當初,英布與龍且各為項王帳下名將,且相識既久,都知對方身手與排兵布陣之習慣。兩軍對陣便多有衝突,不是你嵌入了我陣,就是我插入了你陣。英布雖驍勇異常,但手下軍隊畢竟不如西楚大軍訓練有素,雙方只交戰片刻,便抵敵不住。

  英布正力戰龍且,忽聞得後軍大嘩,紛紛後退。回馬一看,原來項聲、項悍等已領軍從九江軍後面殺來。九江軍由是大亂,紛紛敗逃。英布知楚軍素來強悍,更知龍且手中大槍的厲害,故也不敢逞強戀戰,只得率眾敗退。龍且揮動大槍領軍趁勢掩殺,即獲大勝。

  英布領軍退後二十里方才下寨,又急忙遣人去六邑大營搬救兵。朱建、賁赫所部從六邑匆匆趕來後,英布便與隨何議道:「九江軍久不經戰,此番倉促上陣,鋒芒不及楚軍,故兩戰不利。公有何退敵之策?」隨何則暗暗尋思:久聞英布驍勇異常,但卻暴而無恩,若不使其窮途末路時投歸漢王,則勢必不會甘心情願地為漢王所驅使。莫若讓其與楚軍自相殘殺,使其多折些人馬,以防日後尾大不掉。主意既定,便回英布道:「素聞大王英雄蓋世,舉世無雙,如何竟連龍且也不能勝?此番,楚將雖以詭計僥倖取勝,卻也無大礙。明日可重振雄威,則必定戰勝龍且。」英布經隨何這一抑一揚的煽動,頓覺精神倍長,一時竟自不量力,急與楚軍再拼死一戰。

  而龍且得勝回營,甚是欣喜。項聲道:「英布乃當世良將,今日雖又敗一陣,然不足以傷其銳氣。我料其明日必會領兵再來。

  如此,我等則更須小心應付才是。」一旁項悍也道:「在下也素知英布少謀好戰,明日當以伏兵擊之,再挫其銳氣。」龍且然之,於是便令項聲、項悍二將領軍出去設伏,自己與項冠在軍中等候英布領九江兵再來挑戰。

  果然,英布歇兵一夜,翌日即又領軍至楚營挑戰。是時,龍且見英布領軍前來,即令項冠為先鋒,出營迎敵,自己率大軍在後布陣。

  兩軍陣前,項冠先出,挑戰英布,英布傲慢無禮,斥責項冠道:「黃口小兒,也敢與黥爺挑戰,本爺不願搭理汝,快喚爾主龍且出來對話!」

  龍且聞言,策馬衝到英布面前,大聲戲懟道:「人言九江王英雄蓋世,神勇不在項王之下。孰料昨日一陣,在下便將九江軍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不想英王原來竟是膿包飯桶,徒有虛名罷了!」英布大怒,驟馬揮斧來戰龍且。

  龍且奮力用長矛左刺右搠與英布大戰了片刻,佯裝力怯不敵,向後敗去。英布見龍且敗退,尋思正好可擒得龍且,便領兵從後追趕。就在將要趕上之時,忽聞得四下喊聲大作,待駐馬四下觀看之時,卻見楚將項聲、項悍等,各自領軍從四面殺出,頓時將九江軍截成數段,且一團團圍住截殺。

  英布正要回馬再戰,龍且和項冠又領軍反殺回來,只見龍且揮動丈八長矛,連刺帶挑,殺得九江軍哭爹喊娘,亂作一團;殺散了九江軍眾兵卒,便又直取英布而來。

  那領軍將九江軍分割包圍的項聲和項悍,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將九江軍眾兵卒殺得紛紛跪地求饒投降。英布一看,大事不好,自知好漢難敵雙拳,隨即回馬便走。

  九江軍眾軍士見主將英布抵敵不住,回馬敗走,也都紛紛棄械逃命,英布見大勢已去,只得撇下九江軍眾兵卒,領著少量殘兵敗將逃回自家營寨。龍且、項聲、項悍等豈肯罷休,率領楚軍隨後追殺,一直追了三十餘里,方才收軍回營。

  這一戰,龍且率領楚軍斬殺九江軍卒無數,而英布敗得暈頭轉向,逃至大營時收攏殘兵,清點人馬,已不足千人,糧草也盡為楚軍所得,不由得氣惱老天不公,埋怨自己時運不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