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不滿分封起戰端

2024-09-29 11:54:09 作者: 朱宏

  項羽在戲下分封完諸位大王,因思鄉心切,便率數十萬大軍一路東歸。楚軍軍容整齊,浩浩蕩蕩,直向彭城進發。不日,大軍即行至韓國境內,韓王韓成聞之,親率文武百官出城數十里相迎。

  那霸王見了韓成,心中尤其惱恨其人,於是,騎於烏騅之上,威風凜凜地厲聲責備他:「足下毫無伐秦之功,若依舊坐享其成為王。長此既往,則恐天下人不服!」當下,令革去其韓王封號,降為穰侯,並派人即刻將韓成押解至彭城,以觀後效。原來,巨鹿大戰時,眾諸侯軍不敢迎戰秦軍,在旁「坐山觀虎鬥」,唯有韓成獨自悄然引軍遁去,且未與項羽打任何招呼。眾諸侯軍隨項羽進關時,韓成更未隨楚軍入關,項羽礙於韓成原為一方大國之主,封其為韓王,心裡卻是耿耿於懷。後來,項羽又見韓成暗裡派張良輔佐劉邦,三番五次為劉邦謀劃入主關中之策,於是便決定貶黜韓成。

  項羽率軍抵達彭城時,城中百姓皆出得城來,夾道歡迎,「三老」敬香以拜,百姓撫掌喝彩!摩肩接踵綿延十餘里。其時,連楚懷王也親引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項羽及楚軍勝利歸來。項羽率軍抵達彭城之時,離戲下分封諸王已逾月余,卻見楚懷王仍未到封國就位,心中頗為不快。

  霸王思考再三,這一日,便直言對楚懷王說:「義帝何不早日赴長沙就位?」懷王卻道:「朕不願遠去他鄉,唯願守於故土。」

  

  項羽聽後勃然變色道:「尊陛下為義帝,封陛下疆土,此乃各路諸侯之意,並非項籍一人主意,望陛下及早歸國就位,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楚懷王又道:「足下既尊朕為義帝,卻何以又不容朕自己定奪?」

  項羽聽得此言,心中更是惱怒,遂厲聲喝道:「臣率眾諸侯披堅執銳,以身討賊,親冒矢石,方得天下。諸侯初起之時,陛下家族亡敗,若無我叔父武信君勠力扶持,哪有義帝的今日和楚國的復興?今天下已定,萬象更替,百業待興,臣等實不忍廢棄,使陛下無功而南面稱帝,實為善意之舉,請陛下自重,好自為之!」

  楚懷王聽聞此言,自知多說無用,只得令人收拾家小細軟,逕往長沙而去。其時,楚懷王已將舊臣全部散盡,只留下太傅張成等百餘人相隨。

  項羽將義帝徙往彬縣後,遂將彭城定為都城,即位稱楚王,又號西楚霸王,過了幾日,項羽便喚來上柱國范增、左司馬周殷,先去彭城南郊外,雲龍山前修築壇台,擇定吉日,準備舉行儀式。

  這一日,三軍皆聚集於壇台之前。人馬排列方圓十里,眾將分布九大方陣,各置旌旗儀仗,聲勢浩大。文武百官按著次序,順位排列。霸王由季布、鍾離昧扶上壇台,進冠冕,領璽綬,面南而坐,受群臣賀拜,即位西楚霸王,封賜眾臣。項族諸將悉以功勞大小封之,營中諸將也各有所封。至此,項羽於彭城登位,以西楚為尊,號令天下。項羽所封部屬如下:范增,歷陽侯兼上柱國;曹咎,海春侯兼大司馬;周殷,平陽侯兼左司馬;桓楚,廣定侯兼右司馬;陳平,素城侯兼護軍都尉;龍且,范陽侯兼前將軍;季布,東陽侯兼左將軍;鍾離昧,莒城侯兼右將軍。

  項羽在彭城分封部將以後,又命人在城郊雲龍山旁築一「戲馬台」,專用於跑馬。雲龍山位於彭城南郊,西與九里山毗鄰,山中古木參天,清流蜿蜒,地勢險要,卻又風景優美,名勝諸多。

  項王平生並無他好,所寵也不過一人一馬而已,人即美人虞姬,馬即神駒烏騅馬。這一日,項王見城外戲馬台修好,便邀眾將一起前往觀看。項王與眾將步入馬場,但見馬場甚是寬大,四周皆建有高台,台上築有亭閣,雕樑畫棟,建構精美,非常華麗,且布置得有條不紊,心中十分歡喜,當下即與眾將賽起馬來。

  然而,項羽不知,遠在漢中的漢王劉邦,仗著韓信之力,已是初定三秦。眾將士個個情緒高漲,紛紛請命東征。漢王便問韓信是何主張,韓信未經思索,上前便答:「時機未到,不可輕言征戰。」漢王聽了,頗有幾分掃興。回到後宮,兀自尋思:若子房在此,何來這些煩惱?而後,又擔憂起了張良的安危。便將夏侯嬰、盧綰二人喚到面前,說:「子房身處敵營,也不知現今處境如何,寡人甚為擔憂。」夏侯嬰道:「大王何不差人前往彭城,去探個究竟?」漢王道:「派誰去好?」盧綰說讓孔藂、趙衍去,並解釋說:「他二人,一個熟人熟路,一個會看天象,且都精明能幹,辦事能力強。」漢王大喜,便吩咐盧綰趕緊去將孔藂、趙衍二人找來,一見面就叮囑他們說:「好歹為寡人把軍師給搭救回來。」二人連聲允諾,當日便出發,往彭城來探聽張良的消息。

  剛到彭城,卻聞張良去了韓國。於是他們星夜兼程,連忙折返陽翟。

  劉邦已在準備東征,項羽卻沉浸於放鬆和休閒,與眾將在戲馬台遊玩賽馬。但眾將所乘之馬怎及項王這匹烏騅神駒,故每與項王比賽時,總是處於下風。項王樂得哈哈大笑。白天與眾將賽馬取樂,晚上有美人虞姬相伴,霸王怡然自得,既得富貴,衣錦還鄉,四方平定,高枕無妨。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項羽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其實已經開始顯現。早在戲下分封諸王之時,各王對自己的封地,便挑肥揀瘦各有怨言,其時皆因畏懼項羽的霸氣,敢怒而不敢言。一旦,霸王回了彭城,又分封了楚軍的部將,從此坐鎮西楚之國,其他封國的王和諸侯,便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蠢蠢欲動起來。

  燕將臧茶既得封燕王,而舊燕王韓廣卻被遷為遼東王。臧茶率軍將歸國就位的消息傳到薊城,韓廣聞之大怒,道:「臧茶救趙,還是寡人所遣,我的功勞自在他的功勞之上,他怎敢居功自傲奪我的王位?」於是,韓廣引軍出薊城討伐臧茶。新舊燕王於是一個使刀,一個使矛,上演了一場「王位之戰」,韓廣與臧茶一連交戰數次,舊王韓廣畢竟年齡偏大,不是年輕的新王臧茶的對手,最終被臧茶所敗,率軍灰溜溜地退至遼東。臧茶不肯善罷甘休,便又下令追擊。最後,韓廣還是被臧茶追上,殺死。由此,臧茶將韓廣的封地全部兼併了。

  燕王這個頭自是帶得很不好,一時之間其他各王紛紛效仿。

  齊相田榮聞項羽立自己的原部將田都為齊王,又徙齊王田巿到膠東,心中惱怒,便扣留田巿,不放其就任。田都本來是田儋、田榮兄弟的副將。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 年)六月,秦將章邯殺齊王田儋,齊人立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從弟田榮起兵,將田假轟走,田假逃亡楚國。八月,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為齊王,要求楚國交出田假,楚國不理,所以田榮沒有隨項羽入關。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 年)十月,田都和齊王建的孫子田安背叛田榮,隨項羽入關。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封田都為齊王(臨淄王)、田安為濟北王、田巿為膠東王,沒有封田榮。田榮不服。有人對項羽說:「田榮為齊相,素有名望;陳余為趙將,與張耳功勞差不多,且興趙有功,不可以不封。」項羽卻說:「田榮屢負武信君,又不肯引軍從楚擊秦,故不能封王;陳余棄將印而去,未隨諸侯入關,故也不能封王。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其今在南皮,可賜侯爵,以南皮相鄰三縣封之,日後有功,再進王位。」眾人見此,只好不語。然此消息傳至齊地,田榮即反楚。

  田都行至臨淄,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起軍迎擊,卻不是田榮的對手,只好敗歸楚地,田榮乘勢追擊,盡獲其軍。田榮與田都兩軍在城外相鬥,城內田巿則棄城逃往膠東。田榮待戰勝田都回城後,見田巿已棄城而去,不由更是惱怒,急率軍追殺,追至即墨時方趕上,田榮見田巿隻身逃亡,便策馬狂追,即至並駕齊驅之時,奮起一刀,從背後將田巿劈死。田榮殺了田巿後,遂將田都逐走,聽到濟北王田安就國的消息,便又率兵攻擊田安。

  田安更不是田榮的對手,故剛一交戰即被田榮部將一戟搠死。

  至此,田榮吞併了三齊,當下尋思道:項羽不肯封我為王,我何不自己稱王?於是,田榮自立為齊王,建都臨淄,從此不聽西楚號令。

  田榮自立為王后,因怨恨項羽不肯封己為王,遂封彭越為將軍,讓其加入反楚大軍。接著,田榮又致信劉邦,欲求結盟,共同抗楚。彭越因反秦有功,但未隨項羽入關,故也未得項羽之封。

  趙將張耳因功被項羽綬封在趙地,稱常山王;趙王歇則被項羽徙往代地為王。張耳回邯鄲後,將封疆一事告知趙歇。趙歇心中雖有不願,但表面卻仍作歡喜,與張耳道賀。張耳見趙王歇如此,乃設宴為之送行,然後又送趙歇前往代地,張耳親送至井阱口方回。

  趙歇到代地以後,見身邊文臣武將幾將散盡,只有右將軍賁郝、裨將趙夕二人相隨,心中倍感淒涼,十分煩憂。而賁郝、趙夕早就摸透了君王心事,知他對張耳不滿,便對趙歇說:「君王不必憂煩,時下痛恨張耳的大有人在,那趙國原大將軍陳余,便因其兵權被相國張耳剝奪而憤然離去,張耳正是貪陳余之功為己有,才得以封為常山王,陳余自己卻僅得一侯爵。此兩人早已結下夙怨,此次又因封地更是勢同水火。大王不如派人將陳余請回,使其主持軍國大事。如有陳余相助,則張耳不難對付。」趙歇聞言大喜,急忙修書一封,令賁郝前去相請陳余。

  此時,陳余因未得項羽封王而感到懊惱,得到趙王歇來信後,即請齊王田榮派兵相助。當下,田榮派兵給陳余,將常山王張耳趕走了,陳余由此也加入到抗楚大軍之中。西楚霸王二年(公元前205 年)十月,正是秋冬之交,楚將利幾私下提醒項羽說:「眾諸侯王因不滿分封,導致天下戰端再起,始有燕,後有齊,再有趙,紛紛加入到對抗大王的行列之中,似有人在離間大王與眾諸侯王的關係。我聞義帝赴長沙就國途中,行動遲緩,並在沿途大肆宣揚大王不念舊情,強逐故主。其言對大王極其不利。不如早除為妙,以絕後患。」

  項王聞言,尋思良久,心中也是殊難裁決,於是便又召集項伯、范增、季布、利幾等諸將商議。項王對諸將道:「當初在咸陽時,我尋思天下初定,懷王既為我等之主,故也不該不尊,於是便尊之為義帝。然自武信君亡故之後,懷王受小人左右,對我項家多有偏見。稱為義帝後,又自恃皇帝之尊,自行主張,且在赴國途中屢發怨言,離間我與諸侯的關係。今諸侯受義帝挑撥,大戰一觸即發,該當如何處之?」

  項伯首先發言:「不妨遣使者前去,對義帝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不再妄發議論。」

  鍾離昧卻說:「項王待義帝也是仁至義盡,然其仍發怨言,離間眾諸侯與我西楚的關係,挑撥是非,實在可惡!更恐其中藏有陰謀:攛掇眾諸侯王與項王作對,好坐收漁翁之利。今天下安定不久,大戰卻又在際,臣認為必當除之而後快,以絕後患,以儆效尤。」

  季布則道:「鍾離將軍此言差矣。今義帝為天下之主,我等若有妄舉,則必將授人以柄,遭人攻擊。還望大王三思。」

  項王聞聽諸將所言,見各執一詞,莫衷一是,只好問范增:「亞父意下如何?」

  范增尋思良久,斟酌再三,終大膽建議道:「大王可令衡山、九江、臨江三王前去討伐,以取大梁;事先密詔三王將義帝斬殺於郴縣,然後再令三王各自領兵到彭城會合,如此可謂一舉兩得。」

  項王覺得有理,於是就遣使密令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三王合力追殺義帝。

  當晚,項王回至府中,仍對義帝挑唆眾諸侯一事甚是不滿,以至於心情煩躁。虞姬見了,便問其故。項王便此事和盤托出。

  虞姬聽罷,雖然心中也怨義帝不該如此,但卻慮及義帝為天下之主,於是便勸項王心平氣和,妥善處理,以免再使天下戰端紛起,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當初,義帝羋心自被項羽從彭城徙往長沙之時,便祈望項羽能回心轉意,收回成命,容留於故地,也不枉為楚族王室後裔。

  但後來聽說項羽心如鐵石,又屢屢遣使催促,義帝便知已無退路。

  儘管心懷不滿,不肯遠離故土,但見項王執意驅使,遂只得勉強上路,趕往長沙。磨磨蹭蹭地一路走來,少不得會見各地臣民,訴說一些抱怨之言。

  這一日,義帝君臣剛轉入湘江,到郴縣境內,見天色已晚,便欲搖船傍岸休息。忽聞身後一片喊殺之聲陡起。此時,只見江中百艘戰船如風而來,船上之人皆持刀槍呵斥:「我等乃江中大盜,速將錢財之物留下,方可饒爾等不死。」

  義帝及群臣見狀大驚,急急催船速行。太傅張成見不得脫,遂對義帝道:「賊兵勢大,恐不能敵。此分明是項羽遣人來殺陛下。陛下可速下小船逃避。」義帝此時更是驚慌無措,正待下小船逃逸,追兵已一齊擁上船來,各舉刀槍來殺義帝。張成見狀,顧不得自己性命,遂奮力張開雙臂擋在義帝身前,被一陣亂刀砍死。義帝見狀大驚,趁亂下船,向山中逃去。追兵又追上岸來。

  義帝見此時已是無路可走,只得與親侍相擁大哭。片刻過後,眾追兵已追至面前,為首一壯漢,一把捉住義帝的領口,待確認完身份,只一刀便要了他的性命。

  原來,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自得了項王密令,在探實了義帝一行的日程後,便分派部下扮作強盜,在湘江出口處截殺義帝。恰在此時,又聞得九江王英布也領軍接應,於是三處軍士合而為一,突襲義帝,一直追到郴縣才把義帝一行盡數殺死,又盡分船中財物,而後各自歸去。共敖、吳芮見斬殺義帝之事已畢,於是便又收拾人馬,逕往彭城,而英布依舊迴轉九江,不肯前往彭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