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項王率眾入咸陽

2024-09-29 11:54:00 作者: 朱宏

  鴻門宴會之後,劉邦既殺了曹無傷,忽惦記起張良的安危來,於是對眾將說:「軍師隻身留在鴻門,不知能否脫險?」便叫蕭何去多準備些珍珠玉器,差樊噲即刻送去,順便探聽張良的消息。

  正在此時,軍士來報:張良帶著百騎已返回大營。劉邦大喜,急忙領了眾人迎出大帳,見著張良,喜不自禁,說:「子房一日不歸,劉季擔憂一日,今心定也。」張良拜道:「怎勞沛公如此掛念。」遂將後面發生的事說了,道:「今雖脫免,保不得再有反覆。沛公近來當謹守營寨,切忌張揚,免得讓他抓住話柄,重起禍端。」劉邦點頭稱是。

  張良又道:「項羽於宴席之上,念及皇帝玉璽,當場索要。

  良已替沛公答應了他,等回營後即持了到鴻門去敬獻。此事萬不可失信,須即安排人送去才好。」劉邦道:「那玉璽乃傳國之寶,如何能輕易送人?」張良道:「不然!得天下者,只賴人心所向,豈在乎有寶無寶?沛公若吝惜此物,不肯獻出,必將招惹刀兵之災。與其讓他強奪了去,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獻了給他。那項羽見了,必定喜歡,凡事絕不會再與沛公計較。我卻可以從容謀劃,見機行事。此所謂,捨不得鞋子,套不到狼。請沛公三思。」

  劉邦聽了頓悟,道:「某已教蕭何去準備了好些珍珠寶器。軍師莫辭辛勞,再同樊噲、甯昌一道,前往鴻門送這禮。」張良點頭答應。

  蕭何已備好禮品,都用大木箱子裝著放在馬車上。劉邦讓盧綰從帳後捧出那方玉璽來,放到甯昌手裡。樊噲去軍中挑了二百騎,跟著張良,出了營寨,逕往鴻門楚營去。入夜時分,張良三個與所帶二百騎才返回營中,向劉邦稟告經過。張良道:「項羽見了玉璽,自是欣喜萬分,再不提前日之事。我觀項羽,見璽如命,終究是缺少定天下的氣度。沛公且耐住性子,早晚必有出頭之日。」劉邦鬆了一口氣,道:「但願如此。」便吩咐各營將官約束好部屬,不得輕舉妄動,違令者斬。眾將聽了,不敢怠慢,都依令去了。

  項羽見張良獻來傳國玉璽,好生歡喜。又見劉邦老實聽話,似已俯首帖耳,於是便不以為意,當即遣人給子嬰傳信,讓其率朝中文武眾臣,向以楚軍為首的眾諸侯聯軍正式投降。自己則親率諸路大軍,逕往咸陽城而去。

  咸陽城乃秦國都城,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城南而過,依山傍水,山水皆面南而陽,故稱咸陽。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活動,修築城邑,經營商賈,並留下眾多府邸街市。秦國自秦孝公遷至咸陽後,秦王嬴政又建立了大秦帝國。所以,咸陽都城周圍,遍布周秦時期所建帝王陵寢和陪葬墓,綿延百里,數不勝數。

  項羽所率諸侯聯軍的人馬,足有四十餘萬眾,浩浩蕩蕩,一路走來,綿延十數里,看不到盡頭。英布統率一萬精兵,個個盔明甲亮,威風異常,走在前面。一路之上,彩旗飄揚,戈矛耀眼,鼓角之聲不絕。有誰見過這等軍容:旌旗如雲、刀劍如霜;甲士如虎、戰馬如龍;鑼鼓號角震耳欲聾、金瓜長戟遮天蔽日;前呼後擁征塵騰空、張牙舞爪殺氣騰騰。

  大軍自黎明動身,走了大半天的路,方來到咸陽城東門,遠遠望見城門外軹道旁聚了許多的人。近前看時,只見有一人屈身跪在地上:素練系頸,縞衣纏身,麻繩系背,口銜降表,正是計殺趙高當朝不過一個多月的秦王子嬰,而其身後的是一班屬下的文武大臣。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項羽身披鑲著金邊的黑色大氅,坐騎烏騅馬亦通體烏黑,在眾將的簇擁之下,來到子嬰面前。早有人把降表呈給項羽看,上面大略寫著:二世缺德,生靈塗炭,喪失天下人心,至朝廷瓦解……降臣子嬰,不敢奢望能承宗廟,唯求守墳看墓而延續殘生……懇請大王,繼殷周而王關中,存嬴氏而宏楚胤。以求兵戈消融,四海安寧。

  閱畢秦王子嬰親撰的降表,項羽見其屬下的文武眾臣盡在,便怒斥道:「爾秦朝嬴氏一門,兼併諸侯,巧取豪奪;暴占天下,南面稱帝;鞭笞四海,刑役天下;背行仁義,貶斥功臣;不計民生,焚書坑儒;制定酷法,大起徭役;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四海沸騰。今天下諸侯為報國讎家恨,興兵伐秦,秦國既滅,自是天數。爾等嬴氏子孫,也當替祖償還這筆惶惶血債矣!」

  這時,子嬰這位亡國之君,才知末日已經降臨。雖然他知道禍國殃民的乃是二世胡亥和閹宦趙高,但作為本朝末代之君,自是要代人受過。自降劉邦之日,他便內懷恐懼,常恐朝不保夕,當下,聽得項羽之言,更是顫抖不已,只得匍匐於地,淚流滿面道:「當初,沛公入城時,早已許諾鄙人,封為歸命侯,既有前約在此,還望上將軍寬容。」

  項羽不聞則已,一旦聽聞子嬰受劉季之封,愈加怒火中燒,便大聲斥道:「我為眾諸侯上將軍,沛公僅為楚營一將,令由孰出,足下焉能不知?休得再言,及早引頸就戮,以贖爾族前孽!

  去到陰間做那『歸命』之侯吧!」嬴子嬰聞得項羽此言,情知性命難逃,遂只得默不作聲。項羽見子嬰無言以對,即令身邊衛士將子嬰縊死,秦室宗族也盡皆連坐;朝中昔日隨趙高為虎作倀的一班文武大臣,也盡皆處斬,前後共殺六百餘口,咸陽二世舊宮中一時竟血污盈階,腥臭難聞,令人不忍卒睹。

  這一日,項羽與范增、項伯、項聲、項他、周殷、曹咎、桓楚、陳平、龍且、鍾離昧、季布等一班文武數十人,巡城完畢,即又領眾人入二世舊宮中察看,發現宮室中珍寶及財物,盡數早已不翼而飛。有傳言說,城陷之時,被眾閹人攜往宮外藏匿;更有傳言說,皆被劉邦屬下運往灞上漢營,且連帶宮娥美姬,盡皆虜至軍中。

  項羽即令將秦二世舊宮室內殘存的財物和典籍,尤其是兵書,盡數運往鴻門楚營,供自己研讀和修訂。當此宮中搬空之時,又令軍士盡拆二世舊宮室建築,將材料運往上林苑阿房宮重修屋宇,以資「分封大典」所用。因為項羽知道,上林苑阿房宮雖離咸陽宮較遠,但那裡乃是秦始皇計劃修建的天下最大的朝宮,最適合用於「分封大典」,只可惜還沒有完工。那咸陽百姓見楚軍入城後殺盡咸陽宮中臣官,搬盡宮中財物,又拆毀全部宮室,讓咸陽城變得滿目瘡痍,一時多感驚悚,擔心危及百姓市井的商賈流通。

  正當楚軍於宮中殺戮之時,范增就有心勸阻項羽,但由於心中一直怨恨鴻門宴上不納其言,以至功虧一簣,於是有意不發一言。軍中諸將昔時多受秦朝暴政之苦,且切齒痛恨,見上將軍令下,無不爭先恐後,照令行之,將咸陽宮室拆得七零八落,使那雕龍畫鳳的亭台樓閣,瞬間化為烏有。更有甚者,嫌那拆卸之勞,慢而費力,便乾脆斧砍齒鋸,高大的宮室瞬間夷為平地。有人將此情況,通報給了居於鴻門中軍後帳中的虞姬,心細的虞姬,考慮問題素來照顧民情民意,知楚軍此舉難免招來民憤,於是即勸諫項羽,即是要殺,也只能殺那十惡不赦的閹宦之人,余者卻不能殺;即是要拆,也只能拆那趙高的相府,且不能危及相府周圍市井街巷的百姓。項羽聞聽有理,即下令軍士收場。

  項羽、劉邦及眾諸侯自引軍入關後,轉眼間三月已過,三秦之地也漸見安定。是時,各諸侯將領及關東軍士見暴秦已亡,皆有思鄉東歸之意。這一日,季布向項羽建議說:「今秦朝既已滅亡,天下初得安定,各路諸侯及將士無不歸心似箭,引頸盼歸。

  末將深恐天長日久將生變,上將軍宜及早處置,方為上策。」季布之言,正中項羽下懷。項羽自從得了劉邦遣人交來的秦皇玉璽,便一直在思考自己大封天下之事,將「分封大典」的處所預設在阿房宮。因此聽聞季布的建議,便立即與亞父范增商議道:「昔懷王雖有入關為王之約,然各處將領功勞各不相同,故實是難以從約。今我為諸侯之首,該當依功勞大小分封天下,如何?」

  范增答道:「今暴秦已滅,天下已得安定,眾諸侯將領莫不思鄉盼歸,故也當論功行賞,以安人心。如不遵楚懷王之命,恐難以服眾,但若依楚懷王之約,那劉季決非池中之物,使其據有關中之地,則必將後患無窮。」

  項羽便問:「依亞父之意,該當如何?」

  范增答道:「分封之事,將軍也當有所權變。當初,楚懷王靠項族起家,素來敬重項家及上將軍,且上將軍又為滅秦首功,故分封之事,楚懷王也必將遵從將軍之意。莫如遣人致書楚懷王,應允不從前約,更請將軍論功封賞,如此方好行事。」項羽覺得亞父范增之言有理,遂遣使致書楚懷王。

  楚懷王在彭城王宮中與眾美人喝酒行令。趁閒暇匆匆閱畢項羽來信,心中不由暗想:項羽居功自驕,剛愎自用,前時已私斬卿子冠軍宋義,先斬後奏,現又想不尊舊約,欲反客為主,奪沛公的先入關之功。豈不是讓本王言而無信!長此既往,王威不存,王言無尊,則項氏反成至尊之勢,再難駕馭。莫如卻之,以抑其威。當即,回書「不允」,又囑「速如約行事,不可憑私」。軍使回報項羽,項羽覽畢大怒,當下便對眾將道:「楚懷王本是我項家所立,對伐秦素無寸功。今暴秦已滅,皆是諸將士披堅執銳之力。若要論功分封,也不應由楚懷王來定!」各路諸侯及眾將聞言皆以為然。

  范增勸道:「將軍所言雖是,但楚懷王畢竟為你我之主。今天下方定,不宜就此不尊,可先分封楚懷王之地,而後再封諸侯及眾將!」

  項羽想想說:「亞父言之有理。然將楚懷王封往何處為好?」

  范增建議道:「湘水是楚國最早基業所在,雖在南方,卻有千里,宜將楚懷王分封於此。」項羽頷首稱「諾」。幾天後,項羽就按范增的建議,頒詔尊楚懷王為義帝,遷往長沙,都城設在郴縣,並遣快馬前往彭城告之。待此事一辦完,項羽便立刻著手準備分封天下之事。上林苑阿房宮是個「半拉子」建築,若要修完,還需時日,且范增又提醒項羽,上林苑阿房宮風水不佳,於分封不利,項羽便另選擇了距離咸陽不遠的戲下作為大封之地。

  一切準備就緒後,項羽以諸侯聯軍首領之名,於咸陽遣使通知各路諸侯至戲下,商談分封之事。挨到那日,劉邦在張良等人簇擁下首先來到戲下。那「戲下」乃戲水之下的意思。戲水就在陝西臨潼東,源出驪山,北流經古戲亭東,又北入渭水。水水連環,風景秀美,果然是風水極佳。古人云:勇者樂山,智者樂水。

  此地正利於諸位謀臣劃土分疆之媾和。

  在分封之前,范增曾私下向項羽建議說:「沛公劉季率軍西伐咸陽,先入關,按楚懷王之約宜封為漢王。今天下初定,可先安撫各路諸侯。但劉季決非等閒之輩,且又素懷王霸之心,一時不好再加以鉗制。為今之計,不如先將劉季封於偏僻的巴、蜀二郡,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封於關內,在其外圍。如情況有變,也能阻其東進。如此,則楚地可無憂。」項羽稱「諾」,准行。

  張良聞得項羽欲將劉邦封往偏僻的巴、蜀二郡,於是連夜來會項伯。張良一見到項伯,便直言道:「沛公引軍入關,功勞甚大,天下有目共睹,且又有楚懷王舊約在先,依約當為關中王。

  如不將其封為關中王,恐將失卻天下人心,且也會讓上將軍背上不公之惡名。」

  項伯道:「如之奈何?」

  張良又道:「煩請兄長勸說上將軍,莫若讓沛公到離關中近處之漢中立國,也算上將軍遵從楚懷王前約。誠能如此,則眾諸侯及天下人才能信服。」

  於是,項伯就私下向項羽,陳述了一番遵從楚懷王前約的道理,項羽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便將漢中之地加封給了劉邦,還讓其以漢中為都城。

  經過四個月的談判,最終包括西楚在內的十九個諸侯國的疆界逐一划定。接著,就等項羽這位大盟主來分封諸王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