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項王新安坑首惡
2024-09-29 11:53:53
作者: 朱宏
項羽自從在河北斬殺了王離、迫降了章邯之後,一面遣使往彭城向楚懷王報捷,一面又急令向西開拔,欲趁秦國混亂之際早日進入關中。當下,封司馬欣為上將、董翳為次將,率領二十萬大軍為先鋒,逕往咸陽而去。楚軍及十數路諸侯大軍,隨後也一起風塵滾滾向西開拔,途中車轔轔、馬蕭蕭,猶如長龍一般,浩浩蕩蕩。
司馬欣和董翳率領的先鋒軍,為了趕路,每天五更起,半夜睡,急急向西開拔。時已十月寒冬,北風蕭瑟,枯葉亂飛,往來路上,行人稀少。二十萬將士,缺吃少穿,擋不得逼人寒氣,都哆嗦著趕路,如何走得快?一天也行不了百里。英布領兵馬在後,見前面走得緩慢,焦躁起來,便喚帳下弁將十來個,持了手令,去降軍各營催促行路。蒲將軍在一旁有些不忍,道:「後面糧草運輸,不似這般拖沓。前軍缺少糧米、衣服,確難走得快。」英布道:「兄弟與秦人無甚冤讎,難免生出惻隱之心。莫說魯公與秦仇深似海。便是英某,當年在驪山做苦役時,豈是受人看待?」
蒲將軍聽了,半晌答應不得,便道:「只怕惹出事端。」英布笑道:「兄弟多慮。」
沿途,秦軍降卒不時口有怨言。待大軍行至黃河以南新安鎮時,秦降軍帳前兵卒中,竟出現了竊竊私語的非議者。有些士卒議論道:「各諸侯軍中將吏,昔日也多服徭役於秦中,一向被秦人所虐待,故怨恨在心。今章將軍降於楚,又西進關中,秦兵反為其所驅,士卒也必多遭其辱。」
也有降卒附議道:「章將軍降敵,仍可為王為將,點頭盡便宜。我等卻仍自為奴隸,受苦受難。如此看來,也是不公。」
更有降卒憤憤道:「我等皆為秦人,若西進關中時,能得以破關入秦,則我等自可無事,並可得與親人相聚;如若不能破關入秦,則諸侯必將虜之東歸,受其折磨,秦人也必將殺我父母妻兒。如之奈何?」
於是,秦軍降卒中,有人三三兩兩,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少數營中甚至有人在煽動譁變,使章邯降軍中的氣氛,一時變得嚴峻起來。
是時,有人將秦軍降卒在一起議論,甚至蠢蠢欲動之事告於英布、蒲將軍,二將恐有陰謀,不敢做主,於是便急往項羽帳中報告。
項羽突得密報吃驚不小,遂急召亞父到後帳議事。片刻,亞父即至中軍後帳。
項羽對亞父道:「秦軍雖降,然將士尚有二十萬眾,如其不聽號令,或到關中造反,或於半道倒戈,均將造成危難。如何處置此事?」
亞父范增道:「不妨急收回先鋒軍,速速整頓,使秦降卒分雜於各軍之中便無大礙矣。」項羽又道:「然事關緊急,我恐計尚未行,其兵已反,莫如早圖之。我欲盡屠秦降卒中首惡分子,殺一儆百。」
范增道:「不妨急派人去先鋒軍中探查,想必秦降卒中有少數首惡者煽動,應盡除,則整軍便無大礙。」
其時,虞姬也在側,見項羽欲殺秦軍降卒,怕引起內訌,心中甚覺不妥,便勸諫項羽道:「先時,秦國以暴力併吞六國,一統天下,外攘四夷,殺人如麻。後來,陳涉首義,四海響應,然為時才三年,死人卻不可勝數。此乃自古以來未有之事。今將軍既為天下除暴,當以仁愛為先,方可成就大業,況秦兵已降楚,殺之不義。望將軍三思!」
項羽又道:「夫人之言雖是,然此秦軍中有部分屬刑徒入伍,其中首惡,秉性素來殘忍,留之恐遺患無窮。」范增一時也無良計,尋思良久,左右為難,只得獻一計道:「章邯軍新降二十萬之眾,人多勢眾,不可小覷,其間成分混雜,必須區別以待,部分首惡煽動蠱惑者,留之將遺患無窮。這新安鎮鎮南二十里地,有日月兩山,也名兄弟山,兩山相對,其間有谷地,名曰申谷。
此地因兩面臨山,中間一崎嶇小道,僅能容人。將軍執意對這部分士卒絕以後患,不妨可如此這般……」項羽聞言歡喜,忙喚過英布、蒲將軍二將,令二人各引精兵二萬,繞道逕往申谷,依計行事;英布、蒲將軍二將領令而去。再說司馬欣領先鋒軍迤邐而行,途中雖能斷斷續續從後軍周濟到糧草衣被,卻終難讓眾兵卒溫飽。若是平常,少不得要怪話牢騷,引出怨氣來。如今軍中來了十多個弁將,都受英布差遣,安在各營督管行程,就連司馬欣、董翳二人,也要看他們的臉色,便沒人敢使性子,一個個忍氣吞聲,引著人馬向西疾行。
待先鋒軍涉汜水,過鞏縣、偃師,快到新安時,有消息傳來,說劉邦人馬早已打破武關,正朝咸陽逼近。項羽驚道:「果不出陳平所料。」著令英、蒲二將,催促前軍火速行進。司馬欣接令,暗中叫苦,尋思:「所撥糧食草料,就軍中二十萬兵將,合著馬匹,一天也就夠吃個半飽,都精神不起來。現這入冬的天,不見日頭時,便是西北風,也將人吹得寒心透骨;如再快馬疾奔,哪個是鐵打的,能熬得住?」找來董翳商議,董翳道:「即便去說,也弄來尷尬。好歹忍一忍,先照著令走快些,不要去招惹他。」
司馬欣聽了,滿腹的委屈含在肚裡,傳令軍卒疾走。一天下來,也就多行了七八十里。等安下營寨歇息,人都凍得打戰,馬也跟著哆嗦。兵將沒個不恨,盡都怨悵。
待到天黑,兵卒都擠在帳篷內過夜。又沒個柴火烤火取暖,都冷得睡不著,有人便湊在一起說話,好打發時間。俗話道,怒怨積壓久了,總有迸發時。前時的怨氣話,此刻已變成各種牢騷,罵楚軍對秦軍降卒不當人待、不行就動手的怪話也愈發多起來。
擋不住你一句,我一句,便一點點在軍中蔓延開來。甚至傳入了項羽的耳朵,項羽便聽從亞父的建議,下決心做了安排。
這一日,亞父、英布、蒲將軍等人都離去。虞姬頗覺不安,又勸諫項羽道:「秦以暴政而失天下,此將軍所親睹。且我又聞之:『殺降不祥,天有好生之德。』願將軍深思熟慮,切勿重蹈暴秦覆轍。」項羽道:「我自有分寸!且軍令如山,豈可朝令夕改。對秉性素來殘忍的煽動者,若行婦人之仁,則必將遺下無窮後患。」
虞姬又道:「章邯降軍與各諸侯軍,共計兩個二十萬人的性命,皆繫於將軍一身;此事非同小可,萬望將軍三思,處理不好便是一場火拼,血流成河;若從長計議,或可從此平安無虞!」
項羽又道:「如此軍國大事,我豈能馬虎行事,依亞父之計,何慮哉?我意已決,望夫人權且放寬心懷!」
是時,虞姬見項羽主意決絕,知再勸無用,便默默而退。
是夜,蒲將軍領軍在申谷挖大坑數個,又在申谷兩側早已伏下二萬甲兵,單等部分秦降卒前來。時至半夜時分,英布謊稱軍情緊急,讓部分議論紛紛,軍心已經動搖,意欲譁變的秦降卒,隨自己前往偷襲秦軍營寨,暗中卻將這部分秦降卒帶往申谷。此部分秦降卒,白天行軍本就疲勞,此時皆迷迷糊糊,在半醒半夢之間。英布便將他們趕至申谷,自己提斧抽身便走。蒲將軍則一聲令下,遂驅兵往谷中放箭,如急雨穿心一般,立刻就殺死了無數降卒;剩下四散逃命者也均被射伏於谷地。兩側山上楚軍再拋下滾石,剩餘秦降卒莫不驚恐萬狀,紛紛被砸中倒地。接著,英布、蒲將軍又引軍將四面緊緊圍定,將土石悉數拋入坑塹,余者降卒也盡皆被坑埋。
這一夜,英布、蒲將軍率楚軍盡殺秦降卒蠢蠢欲動者上千於申谷之中。而章邯、司馬欣、董翳等一班降將和降軍大部隊,仍於夢鄉之中流連不曉。項羽事先只是秘密交代英布、蒲將軍二人謹慎行事,並先將司馬欣、董翳二人支走離開大營,方才將事情辦得神鬼不知。待行事已畢,司馬欣、董翳二人,只知有部分降卒隨了英布,已經充作先鋒而去。然自此以後,申谷便易名曰「坑秦谷」,或曰「坑谷」。
英布、蒲將軍引楚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坑殺了部分秦降卒之後,並未引起其他降卒的變故,即回來向項羽交令。項羽大喜,一面重賞二將;一面將章邯降軍打散,分置於各諸侯軍中,美其名曰:整軍肅紀、重振軍威,對義軍進行了整編。爾後,又令英布為主將,蒲將軍為副將,繼續引領義軍精銳為前軍先鋒,向西而去。
接著,項羽又拜范增為大將軍,曹咎為護軍,統領餘部大小三軍在後也往西而去。
翌日,為儘快向關中進軍,項羽即又下令大軍疾速開拔,直向咸陽方向進軍。
進軍咸陽途中,虞姬一直愁眉不展,項羽雖不知何故,但見虞姬心事重重,卻也是急在心裡,只能不時地安慰虞姬。
這日夜晚,項羽待安營已畢,回來與虞姬在中軍大帳相視而坐。是時,項羽見虞姬神情木然,便又上前寬慰。虞姬直言道:「將軍,我此時思鄉心切,還是先回故鄉為好,卻也勝似在軍中心煩。」
項羽聞言,也是黯然神傷,只得又寬慰虞姬道:「夫人,我項羽自從江東來時,多蒙父老鄉親擁戴,率八千子弟過江,於江北棠邑之地的「九連山」厲兵秣馬,而後一路西征,當時曾發過誓言,不滅秦國絕不回去。今大業未成,如何能回?」
虞姬道:「我一路見夫君出生入死,殺伐決斷,時時感到心驚肉跳,今日一時心煩,只想自己回去,自行調理一番……」
項羽急道:「一年多來,我項羽經歷大小數十餘戰,夫人均未曾離開我身邊。如夫人不在身邊,我雖於千軍萬馬中,也仍感孤單無依;有夫人在此,縱有千難萬險,我卻仍感勇氣百倍。夫人難道就此忍心棄我而去?」
項羽也知虞姬乃是為坑殺秦卒一事,氣惱自己,於是又寬慰虞姬道:「夫人權且聽我細言:坑殺秦軍降卒一事,我也深知不妥,但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章邯所率秦軍中,有部分刑徒出身的軍士,向來殘暴,如狼似虎,如一時起意再行謀反倒戈,局面恐將無法收拾,於是只能……」是時,項羽還想再多辯解,但見虞姬兩眼含著淚水,於是向虞姬保證,今後不再做類似的事情。
虞姬止住淚水,轉憂為喜道:「請將軍寬心,我已知曉將軍審慎所為,前次所言,似有冒犯,還請見諒。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我盼著將軍滅秦復仇,成就大業。
眼下咸陽已經在望,大業將成。如此便可罷兵休戰,天下太平,無辜生靈不再塗炭,讓天下人不忘夫君的恩德!每當思及於此,焉能不欣然?」
項羽低聲應諾道:「夫人言之極是,我當不為勝利沖昏頭腦,而鑄成大錯,凡事多與亞父商量,絕不做令自己後悔莫及之事!」
虞姬見項羽幡然悔悟,心中大喜過望,又知項羽此時覺悟,為時不晚,感嘆道:「我並非願意離開將軍,只是將軍與我有約,咱們生死不離,故我也願隨將軍歷經千難萬險,實現將軍宏圖霸業,讓天下太平,讓百姓過上安寧日子。甚望將軍以後做事,務必三思而後行!」
項羽一一應諾,見虞姬不再提及回家一事方才鬆了一口氣。
項羽引軍西進關中途中,聞得秦王嬴子嬰已歸順劉邦,故急令亞父范增引前軍先行,英布為前部開路先鋒。范增、英布二將領令而去,沿途並無秦兵阻擋,一路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