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昏君命喪奸臣手
2024-09-29 11:53:50
作者: 朱宏
過了幾天,秦二世突聞報,劉邦所率義軍已進入了函谷關,於是更加恐慌。入夜,秦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著車駕上左邊那匹馬,鮮血淋漓,頓時驚醒,爬起來便感到心中忐忑不安,於是就命太卜前來占夢。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太卜占夢後奏道:「這是涇水河神作祟所致。為除去災禍,陛下宜往咸陽東南望夷宮齋戒,祭祀河神,將四匹馬投入涇河,獻給水神。此災自可去除。」其實,那占夢的太卜是秉承了趙高的授意。趙高早已將秦宮上下盡皆收買,趙高不過是借占夢者之口,實施自己的計劃而已。
秦二世聞得占夢者如此說,竟信以為真,不敢怠慢,當下即讓中車令備車前往咸陽東南的望夷宮,並帶上隨身侍從、宮娥美女,一連齋戒三日;又宰了白馬四匹,投於河中,然後設壇焚香,親祭河神。
趙高聞聽秦二世已動身去瞭望夷宮,又知二世皇帝業已知曉義軍逼近都城的真相,甚怕二世皇帝對自己動了殺機,於是便找到女婿、咸陽令閻樂和弟弟趙成,前來相府內室謀劃。
趙高對閻樂和趙成說:「皇上不聽勸誡,想加害我族。我想藉機廢掉皇上,改立有賢德名聲的子嬰為帝,爾後再自己登基為帝。爾等皆為大任!」閻樂和趙成本就是死黨,自是沆瀣一氣,一拍即合,哪有不允的道理。於是三人謀劃既定,單等殺害二世皇帝這日的來臨。
這天,閻樂領著千餘甲士,假稱抓捕盜賊,徑直闖入胡亥行宮,殺死反抗衛士之後,往望夷宮而去。
其時,二世皇帝在望夷宮齋戒完畢,正與嬪妃嬉戲,忽見閻樂帶甲兵前來,情知不妙,頓時嚇得面如土色,渾身篩糠似的。
閻樂也不與胡亥多言,當眾宣布其罪狀道:「胡亥驕橫放縱,濫殺無辜,手段殘暴,與天下人為敵,逼天下人反叛,現請自我了斷!」
胡亥方知自己性命堪憂,甚至不保,於是就向閻樂央求道:「我甘願退位,得一郡之地為王,可否?」閻樂不答。
胡亥又道:「我甘願為萬戶侯,可否?」閻樂仍是不答。
胡亥又道:「我甘願與夫人去做平凡的黔首,如何?」
誰知,閻樂已嫌胡亥囉里囉唆、惡狠狠地呵斥說:「我奉相國之命,替天下人伸張正義,怎能答應你這條件、那條件開釋於你。還不早些伏誅,免受他苦!」說完,便命幾個武士上前,捕殺胡亥。
胡亥自知難逃一死,但害怕被砍頭,死得太難看,於是向閻樂請求,自行了斷,閻樂於是遞給他麻繩一根,胡亥哆哆嗦嗦將麻繩繞在房樑上,再往自己脖子上一套,閻樂很不情願地派手下抱了他一把,但見那麻繩已經抻直,便一腳踹倒了那個抱胡亥的手下,讓胡亥的身子盪了起來。一會兒工夫,胡亥的腳就蹬直了。
其時,年僅二十有三,在位不過三年。
胡亥自盡之後,趙高一面命人以平民之喪將胡亥葬於他生前的歡愉之處——杜南宜春苑;一面又操持立嬴子嬰為帝。
趙高的如意算盤是:自己剛剛斬殺了二世皇帝,復立自己為帝,必然招致文武大臣的不服,故不能草率行事,只能先用秦始皇嫡長子扶蘇的兒子子嬰做幌子,自己依舊大權獨攬,那麼皇位遲早歸於自己。
於是趙高召集眾大臣道:「今關東六國均已恢復原來的國號,秦國不能再掛皇帝空名,應像以前那樣稱王。國不可一日無主,我聞子嬰素有賢名,可立為王。」眾臣情知趙高連二世皇帝都敢加害,其他大臣更是不放於眼中,故不敢得罪,只好勉強同意。
子嬰在朝中多有賢名,二世加害諸公子和蒙氏兄弟時,子嬰也曾勸諫二世,但二世不納。此次,趙高立其為帝,只是礙於朝中形勢,不得已而為之。子嬰也深知趙高害死二世之後,想自己登基為帝,只是懼怕朝中大臣反對,才假意立他為王,故對趙高心存戒備。這天夜裡,子嬰將兩個兒子和親信韓談找來,一起商量應對辦法。
子嬰道:「趙高謀害二世皇帝,又懼大臣誅殺,這才假裝申明大義,立我為王。我若不從,必將也為其所害。為今之計,莫如先發制人,一舉將趙高誅殺,以免後患。」當夜,子嬰與二子、韓談密議到深夜,將誅殺趙高的計劃,定在自己登位的這一天。
子嬰即位這日,趙高遣人前往宮中,催促子嬰到宗廟接受天子玉璽。子嬰稱有病在身,不肯前往。趙高又多次派人去催,子嬰都堅持不去。
趙高見子嬰稱病不往,不知有詐,只得自己親自來請。孰料,趙高毫無防備地進入子嬰行宮後,韓談便率數十甲士突然一擁而上,很快將其黨羽悉數擊殺,最後將趙高擊倒,趙高立刻匍匐於地,請求饒命,韓談早已義憤填膺,哪容他再演「苦肉計」,手起劍落,便讓其身首異處了。
子嬰誅殺趙高后,即將趙高屍首懸於咸陽城門,而後又盡誅趙高三族。這時,軍探來報,劉邦已率十萬大軍逼近咸陽。為挽救危局,子嬰只得匆忙點上五萬兵馬,前往嶢關,守衛京畿。
其實,劉邦早已率軍抵近嶢關,且用張良之計,先派人潛入嶢關;再派兵在嶢關左右山頭遍插旗子,作為疑兵;又派大將周勃率軍繞到嶢關東南側,趁關上守軍不備,殺死守關將士,一舉占領嶢關,而後引軍進入嶢關。
待秦王嬴子嬰遣五萬兵馬來到嶢關,見劉邦軍早已破關而入。
秦軍在藍田遭劉邦大軍痛殲,子嬰所遣的五萬兵馬,只有少數逃回了咸陽,劉邦率軍追殺而至,子嬰知道咸陽根本無險可守,嬴氏江山已不可挽回,只得向劉邦投降。劉邦聞信,則止住兵馬,將其暫時駐紮於灞上,並約請子嬰前來投降。
這天,是秦王子嬰登基第四十六天,眼見爺爺創下的江山,敗於自己之手,子嬰不由痛心疾首,但大勢已去,只得認命,帶著文武大臣到劉邦軍中請降。
那日,正是金秋十月,秋風宜人,天高雲淡,丹桂飄香,咸陽城外,軹道周圍,矛戈林立,寒光閃爍,旌旗蔽空,戰馬嘶鳴。
秦王子嬰手捧秦國傳國玉璽,以及秦朝兵符及節杖等,頸上繫著素絹,從簡車上頹然走下,親率文武大臣三十餘人,跪於軹道一旁,俯首請罪,向劉邦義軍投降。
嬴子嬰與群臣跪在軹道旁,迎接招降。劉邦受了玉璽,上前來扶子嬰。只聽身側樊噲說道:「喪國之主,留之不利,不如殺了,免生後患。」拔劍要殺子嬰。劉邦忙制止道:「古賢者不殺亡國之君,今我願效仿。」將子嬰扶起,並親解其帶,同乘一車,一齊入了咸陽城。眾人隨劉邦齊到咸陽宮坐定,子嬰又率群臣過來叩拜。劉邦見子嬰在下面一直戰戰兢兢,也甚覺可憐。正要發話,卻聽周勃道:「咸陽城雖下,然秦國地域廣闊,不服者甚眾。
若是秦人託詞反叛,恐又要生起是非。主公何不依樊將軍所言,將子嬰殺了,不省卻許多擔憂?」灌嬰、柴武跟著也勸。劉邦聽了,擺手道:「這個使不得!當初楚懷王所以遣某向西伐秦,正是慮及本帥有寬容之心。今子嬰已降,如再殺他,也是不祥。諸君切勿再言,請各安本分。」就在殿上廢去子嬰秦王位,貶黜為黎民百姓,暫留住別宮,待日後再行發落。
當初,有盧生向秦始皇獻仙人之書,書中有「亡秦者胡」字樣。秦始皇觀後頗為不安,心中疑為北胡匈奴,於是就令將軍蒙恬北征,拓地千里,將匈奴逐至塞外。從此,秦始皇便以為除卻了心頭之患,嬴家天下便可高枕無憂。豈料此胡非北胡,原為胡亥。此乃讖語也。子嬰既向劉邦投降,大秦王朝遂也壽終正寢。
劉邦大軍進至咸陽,將士紛紛進入宮中,搶取財物,鬧得亂七八糟。劉邦令秦國故吏,不論高低,皆將戶口、糧冊、官符、印綬送來交割,錢物盡收入灞上的中軍大帳。劉邦一時得意非凡,便將隨來官員散去,自同樊噲、盧綰走馬宮中四處觀望。眾將既沒有約束,自然胡來,一概都奔到各府庫內,將金銀錦緞、珍珠玉石盡數搬出,坐地分配。
此刻,偏有一人,獨獨視而不見,只顧往丞相府里來。此人姓蕭,單名一個「何」字,乃是沛縣豐邑人,與劉邦同鄉。先前在沛縣做吏掾,他律法純熟,刀筆精通,做事向來謹慎,極能把握分寸,凡經他手的訴訟案情,不論大小,從來就不會出差錯,滿縣人沒一個不服。朝廷監御史曾來泗水郡考察官員政績,行到沛縣,縣令設宴款待,讓蕭何在一旁作陪。談到國家法度,正合蕭何心意,他在座上論起律令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監御史大驚,不想小小沛縣,竟有如此精熟秦法之人,深以為奇,讚不絕口,便有心征他入御史府。蕭何是何等聰明之人,知秦朝難以久遠,便找些託詞,婉言謝絕。監御史見他不肯,也就作罷。從此蕭何聲名鵲起,不久便升遷做了主簿。此刻,只有蕭何先至秦朝丞相府內,把有關戶口、地圖等文書檔案收起保管。
劉邦春風得意,在眾將陪同之下來到阿房宮。眾將勒馬細觀,只見眼前到處是雕欄玉砌、曲榭迴廊、三步一樓、五步一閣,流光溢彩、富麗豪華,當下不由得驚羨不已,嘆為觀止。見宮中立著無數嬌艷嬪妃,一個個宛若天仙下凡,亭亭玉立,嫵媚多姿,真如風擺楊柳,顧盼生姿。劉邦本為好色之人,此時又見了這些美女,覺得身邊女子無法與之相比,竟迷糊糊地向宮中走去。
樊噲見劉邦進宮後許久不出,遂即闖入宮中,勸諫劉邦道:「沛公是要得天下,抑或是要當富家翁?這些奢侈之物,使得大秦帝國遭到滅亡,如今對泰朝還有何用?我看還是趕快回營!」
劉邦聞聽大怒,回身斥責道:「連你也來敗我的雅興!你可知道我夢寐以求了多少年?你若到我這般年紀,便知及時行樂,時不我待!且讓我先在此歇息片刻!」
樊噲自知勸不動劉邦,當下也不敢再言,逕往張良帳中而去。
張良聞聽樊噲等人之言,心知劉邦必是舊病重犯,又見眾將勸諫不住,只得親往宮中,婉勸劉邦道:「古人云:『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望沛公能聽從樊將軍與諸將之言。」
劉邦一向信任張良,並對張良素來言聽計從,當即也便省悟過來,於是便下令將士封存所有倉庫,而後帶著將士回到灞上。
後來,劉邦聽從了蕭何等人的勸告,頒布命令約束士卒,嚴明軍紀,不可再行搶取財貨之事;張榜安民,以慰民心,同時發布《入關告諭》。告諭載明: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灞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稍後,劉邦還讓各縣父老和原秦國官吏到咸陽附近,宣布此三條法令。關中父老得知劉邦廢除暴秦嚴刑苛法和「約法三章」
之後,無不拍手稱快。大夥爭先恐後拿著牛肉、羊肉、酒,前往劉邦軍中慰勞義軍將士。劉邦見此,勸他們把東西拿回,並對關中父老說道:「關中父老向來辛苦,且我軍糧食充足,眼下無有缺少,就用不著父老破費了。」
由此,劉邦也給關中父老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關中父老對劉邦感恩戴德,甚至都巴望著劉邦能留在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