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張良拜見武信君
2024-09-29 11:53:18
作者: 朱宏
新楚懷王羋心在薛地登基稱王之時,原來的戰國七雄已有五國恢復舊稱。
見此情景,心中最有感觸的,莫過於張良。有一天,張良對劉邦感慨地說:「自從韓國被秦所滅,我張良為了韓國的復興,勵精圖治,嘔心瀝血了半生。現在楚、魏等五國,都已經得以光復,唯獨我韓國仍不能光復。尤其是楚國,如今竟是如此興盛,武信君項梁定是心滿意足。我想趁機請求武信君兼上將軍項梁,借兵數千,以幫助我收復韓國故地,立新韓王,使韓國也得以光復。如此之後,再共圖西征伐秦大計。如武信君允諾,我將告別沛公而去,以輔佐新的韓王。」
劉邦聽了張良之言,儘管心裡不高興,但也知道,光復韓國是他畢生的宏圖大願,不便勸阻,只好安慰張良說:「先生此義舉乃是畢生所願,我劉某怎敢以一己私心而留先生乎!」
張良離開劉邦以後,想立刻就到武信君處去搬兵。但轉念又想,如此大事,沒有一點關係,豈能得成。於是就想起了曾在下邳古鎮上結識的好友項伯。項伯與武信君項梁是親兄弟,如果他能從中說合,定能事半功倍!於是張良來到項伯的居所。老友重逢,自是熱絡一番。張良沒費多少口舌,項伯便滿口答應下來。
那日,在項伯的引薦之下,張良拜見了武信君項梁,禮畢,便直言道:「將軍為光復楚國,率部轉戰南北,民心所向,數建功勳,不負眾望,滅秦復國大業即將告成。如今,趙、魏、燕、齊、楚皆已恢復故國,唯獨我韓國百姓尚在祈盼,不知何時能復國。上將軍仁義之師,雄兵數十萬,想必定能借我部分,以助我擁立韓王后裔,復國興業,則韓地百姓必將對上將軍感恩戴德,唯上將軍之命是從。」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項梁聽罷,坦然道:「如今我亦有此意,只是苦於找不到韓王后人,故尚在猶豫之中,今聽張公之言,正中下懷。韓國光復指日可待矣。」
張良聽了武信君之言,不由大喜,當下便將打算娓娓道來:「我已探得,橫陽君韓成便是韓國王子,德才兼備,現流落民間。
我張良與他舊日便有交情,請其『出山』領命,當無大礙。懇請上將軍借給我一彪人馬,前往韓地,攻城略地,一旦得手,便立橫陽君韓成為王,定可光復韓國。此後,將唯上將軍之命是從,與上將軍一起共圖滅秦大計。」
項梁聞聽,自是喜不自勝,不由高聲讚許:「先生此舉,可謂一舉多得。既可解韓子民於水火,又可推動韓國復興,更可以成就先生的宏圖大願,以及助橫陽君韓成恢復韓王之位,當是勢在必行之義舉!」言畢,即封張良為韓國司徒,借精兵五千給張良。張良自是歡喜,信心滿滿地與項梁作別,率領五千兵馬,逕往韓地而去。
其實,張良在向武信君借兵之時,還隱瞞了自己曾當「刺客」
的一段經歷。那是在始皇帝南巡,經過博浪沙的時候。張良作為主謀策劃了對始皇帝的一次行刺。張良,字子房。家族姓姬,其祖、父均做過韓國的相國,可謂韓國的貴族世家。韓國被秦國滅國時,張良還年輕,國恨家仇集於一身,他發誓要為家族報仇雪恨,為此,他變賣了家產,背井離鄉,隻身浪跡天涯,到處結交英雄豪傑,一心要報家仇國恨,就連自己親弟去世,也顧不得歸家安葬。
後來,張良漂泊到了東海,並在滄海公的引薦之下,認識了大力士黎文輝。黎文輝是個壯士,其特點就是臂力超群,武藝高強,素有萬夫不當之勇,習慣用一個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玩耍鍛鍊。張良一眼就相中了黎文輝的臂力,便與他商量刺殺秦始皇,得到了黎文輝的響應。此後,他倆便與滄海公告別,來到博浪沙這個地方。張良根據密探的報告,始皇帝此次巡遊要經過這個地方。
秦始皇二十九年,清明時節的一天,始皇帝巡遊的儀仗隊浩浩蕩蕩地朝陽武縣博浪沙而來。張良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於是就領著黎文輝預先埋伏在山谷兩邊的樹林裡,等始皇帝巡遊的儀仗隊經過,等他們走到谷底時,黎文輝就瞄準始皇帝的輦駕,猛把鐵錘砸過去,便可一錘砸死秦始皇。不承想,在紛紛細雨之中,黎文輝握鐵錘的手有點打滑,當始皇帝的輦駕經過面前時,黎文輝這一錘竟沒有砸准,只砸到了始皇帝輦駕後面的副車,砸死了隨行的嬪妃和護駕的宦官。
行刺以失敗告終,黎文輝雖身大力不虧,但跑動遲緩,被追趕上來的始皇帝護衛軍士擒獲,隨即被大卸八塊。而張良因為身體靈巧,很快竄入山林,而倖免官軍的緝捕。他逃至下邳古鎮。
恰在落魄無助之際,偶遇項伯,且得到其資助,結為知己,於是隱姓埋名,在下邳隱居下來。
一年轉瞬即逝。一天黃昏的時候,晚霞將天邊染得血紅。
心中煩悶不已的張良,信步來到一座橋上,看見一個穿著一件粗布大褂、精瘦精瘦的老人,正坐於橋沿上。老人一見張良過來,忽然將腳向後一縮,腳上的一隻鞋子便掉到橋下去了。
老人看到張良走來,竟轉過頭來,瞪著張良,毫不客氣地說:「年輕人,請你下去替我將鞋子撿上來。」
張良本就心煩不已,聞言更是生氣,恨不能動手將老人揍一頓。可轉念想起「百善孝為先」的祖訓,便收住了腳步。再看老人,年屆古稀,形銷骨立,於是忍住怒氣,勉強走到橋下,發現鞋子並沒有沾水,於是撿起鞋子,上來遞給老人。
不承想,那老人竟連看也不看,只把腳一伸,說道:「給我穿上。」
張良只好將怨恨再收一收,心想,既然已經把鞋子撿上來了,索性好人做到底,且自我安慰:這老人一定是行動不便,給他穿上又有何妨,於是就恭恭敬敬將鞋子給老人穿上。那老人見鞋子已經穿妥,這才微笑著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走了,連聲道謝的話也沒有。張良愣住了,心想,這老人真是神秘兮兮的。他不由盯著老人的背影,看著他往哪兒去。
老人走了一段路,竟又返了回來,拉住張良的手說:「孺子可教矣,卻不知你是否樂意?」
張良聽言,心中疑惑頓釋,於是連聲說:「願意,願意!」
這時,老人一本正經地說:「老夫很樂意與你這個後生結為忘年之交,並悉心教導你,但能否開悟,還得看你自己的造化。
請你五天後天亮時分,再到橋上來見我,過時不候!」聽完老人的話,張良方知自己遇到了高人,此老者定是來歷非凡,於是趕忙跪伏於地,一再拜謝。
第五天,張良清早起來就趕到橋上。誰知一到那裡,見老人已先到達,顯然已在那裡等候多時。所以,兩人一見面,老人就生氣地指責張良說:「你跟老人家約會,怎麼不知道尊老愛幼,反要叫我老夫等你呢?」張良只好唯唯諾諾,認錯不迭。
那老人只丟下一句:「五天後再來。」便頭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五天後,張良一聽到雞叫就急忙趕到橋上。還沒走上橋,就見到那老人迎風而立於橋中央。等張良跑到跟前,老人瞪了張良一眼,大聲說:「過五天再來。」
這次,張良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第四天下半夜,他就跑到橋上,靜靜地等著天亮。過了一會兒,只見那老人蹣跚而來。他一見張良,就像是天空中露出霞光,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說道:「這就對了。年輕人要只爭朝夕嘛!」說完,便從袖子中抽出一卷竹簡,遞給張良,囑咐道:「爾且回去熟讀此書,將來必有韜略於胸,可領千軍萬馬;率王者之師,有大作為矣。」
張良還想問其尊姓大名,老人似乎不願再多講,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待到天大亮之時,張良展開竹簡來一看,原來是姜太公呂尚所撰寫的《太公六韜》,此書集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整套的用兵之道於一體,博大精深、智謀高超、兵理完整,始自齊國,源自太公,後人以此書稱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張良如今得到此兵書大喜過望,於是按老人的囑咐,刻苦研讀,廢寢忘食。後來,張良經多方打聽才知道,在下邳橋上遇到的奇怪老人,是秦末大隱士黃石公。
話說,張良從項梁處借得五千兵馬,回到原韓國地界之內,懷揣《太公六韜》,率領這些項家軍,攻城略地,拔寨劫營,一月之內,連攻下十餘座城池。張良也找到了韓王后裔韓成,並勸其即位為韓王,光復韓國,與各路諸侯共同滅秦。韓成聽從了張良之言,並按其謀劃,擇定良辰吉日,即韓王之位,定都潁川。
至此,戰國七雄中六國皆已光復。
秦軍主將章邯當時正在雍丘,當韓成復位的事報來,不由勃然大怒,聲言:「誓將伐韓,平定中原!」
然而,董翳卻勸章邯道:「燕、韓二國均是小國,其勢力弱而不足以與秦為敵,而始終覬覦秦地,且有攪動大局之力的,是魏、齊、趙三國,現在可趁其復國不久,兵力不強,先後分而『食』之。趙國有大河之險阻隔,齊國離秦國較遠,唯有魏國較近,可先『食』,然後再『食』齊,最後再渡河『食』趙,如此方為良策。」眾將聞言,皆稱有理,章邯也認為董翳言之有理,於是,立刻親率四十五萬大軍,傾巢而出,一路逕往定陶而去。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 年)九月,項梁在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兵西進。項梁率楚軍逼近定陶之後,就在定陶城外駐紮下來,將定陶城圍得水泄不通,並向章邯軍發起挑戰。
章邯文武雙全,通曉兵法,極善用兵,算得上秦朝一員良將。
他率軍出征後,先在戲下將周文義軍擊敗,將義軍趕出了關,接著又在曹陽大敗周文,爾後乘勝追擊,又在澠池將周文義軍全部擊潰,周文最後自殺身亡。河北武臣諸人又擁兵自重,畫地為牢,故以陳勝為首的反秦義軍便陷入低谷。
回頭再說武信君項梁,自從在薛地立新楚懷王之後,便抱定推翻秦廷,光復楚國大業的信心,立刻領上將軍銜,調遣兵馬,四處迎擊秦軍。這時,齊王田儋恰被秦軍殺死,原齊國國王田建之弟田假自立為齊王,並封田角為相國,田間為將軍,移都臨淄。
田儋之弟田榮不服從田假,有意立田儋之子田市為齊王,於是召集田儋舊部於東阿另立「山頭」,與田假分庭抗禮。
是時,秦將章邯率大軍路過東阿,欲攻取東阿。田榮一看秦軍黑壓壓地來了數十萬之眾,料定自己肯定敵不過,便向武信君項梁求救。項梁便用「圍魏救趙」之計,兵分兩路,一路引兵攻亢父;另一路則乘秦軍分兵回救亢父之際,協同東阿城中的田榮、司馬龍且之軍,夾擊東阿城下的秦軍,令秦軍一時首尾難顧,腹背受敵,一舉將秦軍擊破,大解東阿之圍。田榮領兵復歸臨淄,將王座還沒有坐熱的短命齊王田假趕走了。田假逃亡到了楚國;而相國田角逃亡到了趙國。田角之弟田間,嚇得躲在趙國不敢歸齊。田榮於是立田儋之子田市為齊王。項梁率軍擊破了東阿城下的秦軍後,欲說服田榮,與楚軍聯手一起追滅秦軍。但只圖保存實力的田榮卻提出條件說:「楚國若是殺了田假,趙國若是殺了田角、田間,我就與你一同發兵。」
項梁好言相勸說:「田假本是齊國的新王,因為窮途末路了,才來到楚國歸附於我,我自然不忍殺之。」而趙國也回復,不願為了討好田榮,而殺田角、田間。於是,田榮便不肯發兵幫助項家軍。項梁對田榮此舉大為憤慨,但考慮到反秦復楚的大局,只得先將此事放下。
嗣後,上將軍項梁便命令項羽和劉邦各領一軍,夾攻城陽,將城攻破而取之。這是在取得東阿大捷之後,項羽與劉邦聯手出擊取得的又一勝利。項、劉聯軍在城陽大敗秦軍之後,又在城陽城東設下埋伏,打了章邯軍一個措手不及,迫使章邯軍退往濮陽,劉邦和項羽往西,又在濮陽東聯手擊破秦軍,迫使秦軍退入濮陽城。項羽和劉邦的戰鬥友誼也更加鞏固。這段時間,項羽和劉邦常常共商克城之計,聯手攻城略地。
項羽聯手劉邦攻打定陶,因為定陶守軍防守嚴密,一時難以攻克。項羽根據軍探密報,感覺攻取雍丘條件更為成熟,便及時聯絡劉邦諸軍,改變策略,立刻西進,聯手攻克雍丘。眾將聞訊,皆有疑慮,認為雍丘乃軍事重鎮,駐軍比定陶更多,克之更難。
然而,項羽卻說:「這便是聲東擊西。據軍探密報,我軍力攻定陶之時,雍丘已將精兵盡數增援定陶,城中勢必空虛,有利於我軍克之。」
於是項、劉聯軍,轉而奔襲雍丘,兩面夾攻,一鼓作氣將其拿下。此舉威震二世秦廷,胡亥即令三川郡郡守李由率部,火速增援屢屢失利的章邯軍。不承想,此令正中項羽下懷。既熟習兵法,又經過大小十數次戰陣歷練的項羽,早為急忙趕來援救的李由大軍,準備了一個「口袋陣」。就在李由大軍走到離雍丘不足三十里的一處山谷中時,只聽三聲炮響,兩邊山崖上箭矢如雨般紛紛射下,而後項羽、劉邦聯軍伏兵盡出,將李由軍一舉擊敗,李由也被項羽的天龍破城戟挑落馬下,即刻便被馬下步卒一刀砍下頭顱。
而在此時,項梁引軍來到了軍事要地定陶城下,並將義軍指揮部遷到與秦軍對峙的最前線。項梁對取得連續勝利的楚軍,進行了重新部署,計劃在定陶一帶與章邯軍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