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項羽威猛取棠邑

2024-09-29 11:52:46 作者: 朱宏

  這日,項羽坐在中軍帳中,吃著早中飯,一種摻雜了枸杞頭、野蔥花等野菜的麵餅。時值冬春糧荒之際,當地人都只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晚上睡得早,不吃飯。這裡雖是江北,也算是南方,主食應以稻為主,但時運不濟,連年征戰,此刻,若不是虞姬開動腦筋想出來這種「蔥油餅子」,那義軍也許就要挨餓了。

  

  當然,作為主將,項羽還有酒有肉。酒是當地人自釀的黍(黃米)酒;肉是軍士們獵來的狼、野狗、野豬、江魚。但越是吃著這些野味,項羽就越為大軍的糧草發愁。項羽熟讀兵法,知道據山為營,易守難攻,居高出擊,勢如破竹,利大於弊,但必須要有充足的糧草儲備做後盾。否則便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功虧一簣。

  項羽坐在帳中,正在為糧草發愁。

  哨兵突然來報,說山下來了一彪人馬。項羽問:「有多少人?

  打的什麼旗號?」哨兵說:「約有千人之眾!未見旗號。」項羽不由一驚,未曾料到秦軍來得如此之快!他親自披掛,帶上季布和另外兩個副將,來到面北的營門前。只見為首一將,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手執一柄兵器斧,又叫鉞(yu=)。項羽知道,這種用來劈砍的長兵器,刃部寬闊,呈半月形,背上有鉤,面上有槍刺。

  一般刃寬八寸,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名曰「天鉞」。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因此又稱「開山大斧」。此將威風凜凜,儀表堂堂。然而細看,卻見其左臉頰上有一個被烙鐵燙上去的「劫」字,疤痕累累,顯然受過黥刑。這讓項羽想起自己十五歲時隨叔父入獄的經歷。項羽思忖片刻,突然記起了這個騎在馬上的將軍就是自己曾在獄中所見的遭受了黥刑的囚犯。於是高聲喝問:「陣前將軍是何人,敢問尊姓大名,為何似曾遭受黥刑?」

  「我乃英布,戴罪之將。九年前,被抓苦役,參與了秦始皇陵的建造,不忍奴役,因反抗而受黥刑,且入獄,後得貴人相助,逃回家鄉,從此為解民眾於倒懸,聚眾山林、澤湖,殺富濟貧。

  因受秦律被黥,鄉鄰笑稱我為黥布。然,相士說我『黥刑而侯』。

  今聞項將軍率部過江抗秦,特率我『鄱陽軍』二千人趕來隨軍,共赴國難,報仇雪恨,殲滅暴秦。」

  「我們被司馬欣義士營救出獄,不承想,一晃九年了,今日有幸得見。果然同是天涯淪落人,一見如故分外稔熟!」項羽高興地說。

  英布將軍聽畢,不由感嘆道:「司馬欣乃行俠仗義之人,在下也是承蒙他的搭救。此後,便流落江湖,結識好漢,我們真乃天涯淪落人,相見何必曾相識。如今攜手報仇雪恨,正好結拜為兄,共赴國難!」

  項羽隨即命令:「開門迎客,歡迎英布將軍入營!」

  待英布沐浴更衣後,項羽命重開宴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英布將軍先開口問道:「不知項梁將軍現在何處?」

  項羽答曰:「尚率領義軍主力滯留於江東!」

  英布又問:「為何不如將軍般,涉江而西?」

  項羽答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本將正為大部隊渡江,籌集糧草而發愁!」項羽說到此,略作停頓,隨即話鋒一轉,為儲備糧草之事,急迫地問計於英布:「英布將軍乃六邑縣人,長據六邑至棠邑一帶,襲擾秦軍,當知道如何為大軍籌得糧草和兵器。」

  英布答曰:「此地名為『江乘』,始皇帝之前,叫作『越城』『金陵』,原是春秋時期吳國屬地。此地盛產銅、鐵等金屬,故吳國世代都在此大規模冶煉兵器,並特建冶城,專供冶煉刀、劍之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了吳國,在江乘縣建起了一座越城。

  楚威王時,楚國吞併了越國,楚威王在城下埋置黃金,以壓『王氣』。此後,江乘之地被稱『金城』『金陵城』。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巡遊江南抵臨此地時,改稱此地為江乘,並命人開掘秦淮河,以泄『王氣』。而江北則為『棠邑』之地,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遠的不說,離此不過四十里地的棠邑縣城(今六合程橋),就是秦軍屯糧和打造兵器之所在。」

  聽得此言,項羽不由暗喜,並下決心:不論你棠邑城如何銅牆鐵壁,我項羽如今也要將其全部拿下。於是,爽快地對英布說:「本將願與英布將軍合兵一處,速速前往棠邑,將其城中的糧草、兵器拿來為我所用,不知英布將軍意下如何?」

  黥布咧嘴一笑,臉上的黥印猶如一朵黑牡丹瞬間綻放:「本將早有此意,如今且借項將軍的威名,拿城中秦軍的鮮血,祭奠我剛剛得到的開山戰斧一柄。」

  聞得此言,項羽大喜:「吾正有此意,不料與英布將軍不謀而合,明日便宜行事。將軍意下如何?」

  英布道:「一切但憑將軍安排。」

  英布乃六邑縣(今安徽六邑)人,自稱為上古皋陶後裔,年輕時因受秦律被黥,故人稱「黥布」。與項羽出身不同,英布出身於平民家庭,少時家庭貧苦,以做傭工為生。成年後,有人給他算命,說他「黥刑而侯」。也就是說,英布在受刑後將被封為王侯之爵。幾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英布步入壯年,卻並沒有因為遭受黥刑而封侯。自此,人們每當看到他臉上的刑疤,便會嘲笑他。但黥布一點也不生氣,還認為依相士所言,受了黥刑,自己便離功名富貴不遠了。所以,他還欣然對那些嘲笑者說道:「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

  人們聽了英布之言,更是笑得前仰後合。後來,英布被送往驪山服刑,驪山當時有刑徒多達七十萬眾,英布在此服刑時,廣結英雄豪傑,後來趁看守秦陵的衛士不備,殺死軍卒,帶著一幫刑徒逃出了秦陵,前往澤湖做了強盜,專事殺富濟貧,被當地官軍和富紳視作流寇。

  英布造反以後,一直都以打家劫舍為生,所以規模不大,但自吳芮率軍加入後,卻壯大起來。由於英布驍勇善戰,故官軍一時也不能把他們剿滅。

  吳芮為景德鎮浮梁縣瑤里人,為春秋吳王之後裔,其祖先乃吳國開國始祖泰伯第二十九世孫。泰伯之二十三世孫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爭霸江南,夫差最後被勾踐斬殺死於餘杭山卑猶亭。吳國滅亡後吳國王子王孫四散避難,到處流落。但勾踐既不解當年臥薪嘗膽之恨,更懼怕夫差後人報仇,於是就暗中派人覓殺吳王的後人,企圖斬草除根。夫差身死國亡,太子鴻和王子徽等分別從皖南越過虎頭山,先至峰公山,最後落腳於浮梁之瑤里,並在此繁洐定居。

  吳芮少時十分聰穎,祖父對他和弟吳筵也疼愛有加,祖父常常對愛孫們講述先祖公秦伯愛民如子的開國故事,回憶當年吳國強盛時的富饒,當然也會講夫差等先祖在歷史上所留下的慘痛教訓。除此之外,祖父還給小吳芮講述先祖列王之用兵布陣之法,將吳芮培養成一個武藝超群、見識不凡的青年。

  吳芮雖長於山中,但在洞庭湖時結識了好友張良,並多受其教誨。後來,他又見遇到方士徐福,眼界便大開起來。徐福名儀,善於冒險,精通儒、墨、道、兵、醫諸家之說,其祖上曾在吳國做過御醫之官,並隨太子友和太子鴻一起來到瑤里,其後人也一直在此居住。在瑤里,徐福常受吳芮父親吳申之款待,而吳芮也特別喜歡聽徐福講述天下見聞。對於吳芮、吳筵兄弟,徐福也特別看重,尤其看重吳芮之弟吳筵。吳筵不但武藝超群,箭法精良,且精通醫術,頗得人們的讚賞。後來,徐福收吳筵為徒,並帶同鄉數十個後生離開瑤里。徐福、吳筵他們此去再也沒回過家鄉。

  後來,吳芮聽說,吳筵隨徐福走遍天下的名山大川,最後受秦始皇委派,帶五百童男童女,東渡扶桑,為始皇尋不死之藥。

  成年之後,吳芮做過縣吏,他為官清正,待人寬厚,從不襲擾百姓,在當地很有威望。秦始皇南巡那年二月,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為穩定南方百越地區,秦始皇採納左相李斯的建議,封吳芮為「鄱君」,讓他管理這一帶,他既不向秦朝納稅,也不向地方百姓徵稅。如此一來,吳芮就更深得當地百姓擁護。

  在當地鄉民支持下,吳芮悄悄組織起一支隊伍,並在很短時間就發展至萬餘,分駐於浮梁各個要道。這支隊伍由於軍紀嚴明,很受百姓擁戴。吳母梅氏一向賢惠,其父見天下將要大亂,不贊成兒子做官,只希望他愛護百姓,並要兒子藏兵於民,興農興商。

  後來,吳芮從隊伍中派出骨幹,前往四鄉發展,其勢力發展到北至皖中,東到浙西,西到都昌鄱陽,南到贛閩交界地區。之後,吳芮又帶著隊伍從水路進入鄱陽湖,並在湖岸建立據點,剿清湖盜土匪,並制訂發展民生的計劃,開通航運,開發漁產,推廣農業,這一地區很快富裕起來,吳芮聲名從此大震,人們都親切稱他為「鄱君」。

  由於秦朝橫徵暴斂,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鄱陽湖周圍百姓更是活無生計,當陳勝、吳廣率眾於大澤鄉揭竿而起後,眾多百姓紛紛前來投奔吳芮。

  六縣人英布自造反之後,一直占山為王,當得知陳勝發展迅猛時,心中十分羨慕,於是也想趁勢做大。此時,英布部下已聚有兩千餘眾,公開舉起反秦大旗,爾後又乘章邯率軍與陳勝、呂臣作戰而無暇旁顧之機,突然襲擊秦軍左、右校,又在清波與秦軍交戰,幾次均大獲全勝。從此,英布義軍很快也便發展起來。

  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但一時糧草不足卻又使英布憂心起來,只得向吳芮求助。當英布到達鄱陽後,吳芮予以接納,並將女兒嫁給英布為妻。此後,英布便與吳芮合兵一處,英布引軍在外作戰,吳芮負責後方供應,珠聯璧合,配合得十分默契。接著,英布又率軍四處出擊,繼續向東進發,橫掃贛、湘、桂一帶,所向披靡,聲望大增。

  項梁、項羽在江南斬殺會稽郡守起事以後,渡江北上西征的消息傳來。在江北、江西遊擊秦軍的各路規模較小的義軍隊伍,紛紛向項梁、項羽的義軍靠攏。消息傳至鄱陽,英布與岳父商議一番之後,便帶著部隊前來與項梁、項羽會合。

  英布在投奔項家義軍的途中,還碰到了呂青、呂臣父子率領的「蒼頭軍」。呂青為陳郡人。陳勝率軍攻占陳縣時,其子呂臣投入陳王軍中,並被陳王任命為中涓(中涓即君主侍從),負責軍隊車乘兵馬事宜。後來,陳勝率義軍被章邯軍擊敗並退至城父時,在杏花村被其車夫莊賈暗害身亡。

  莊賈將陳勝殺害以後,便帶著陳勝首級投奔章邯,當時章邯正欲引軍北上,所以就命莊賈留守陳縣。陳勝部將呂臣得知陳勝被莊賈謀害後伺機報仇。章邯引軍北上以後,呂臣趁莊賈不備,率軍突襲陳縣,並將莊賈擒拿殺死,為陳勝報了仇。當時,呂臣義軍重舉起義大旗後,均頭束青巾,故被稱為「蒼頭軍」但呂臣義軍畢竟勢單力薄,旋即又被章邯部將擊敗,不得不退出陳縣,與父親呂青一道投奔項梁義軍,路上正好碰到英布。

  英布道明自己的去向後,呂青、呂臣父子便讓英布,向項梁、項羽代為轉達其合軍一處,聯合抗秦的誠意。

  項羽久聞英布大名,九年前櫟陽一別,便未再謀面。如今,竟是不期而遇,項羽與英布俱歡喜。項羽見英布如今出落得威風凜凜,儀表堂堂,儼然一員良將,心中便不由暗贊道:得英布英雄,又何愁棠邑不克,暴秦不滅!

  翌日一早,項羽和英布率領輕騎千人開拔,傍晚時分便來到了棠邑縣城外。

  英布因常在六邑與棠邑一帶聚眾山林好漢,故對棠邑縣城十分熟稔,並對城中秦軍糧草的儲備情況、打造的兵器數量也略知一二。也派細作對城中秦軍守備的情況打聽得一清二楚。

  英布道:「可偷襲棠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搶奪糧草、兵器。」

  項羽道:「棠邑守軍千人而已,英布將軍城中又有內應,索性正面強攻,破之城門,裡應外合,一舉殲滅,揚我義軍威名。」

  言畢,一人一騎奔至城下,衝著城樓大喊:「守城秦兵,速來受死。」

  那秦軍主將見塵土滿天,一隊人馬似天神降臨,約千人城下列隊,殺氣騰騰,讓人心驚。只見一員小將,單人匹馬前來挑戰,於是令一偏將虛開城門迎戰。

  那偏將不知項羽厲害,忽剌剌一騎衝到城外。項羽便策馬迎將上去,那偏將尚未問話,項羽便高舉方天畫戟,當頭劈下。那偏將大驚,急舉矛過首以格擋。不承想,「咔嚓」一聲,那矛不敵項羽神力,應聲而斷,且戟刃鋒利而下,一戟便將那偏將劈作兩半。

  項羽橫戟立馬,大呼:「還有哪個不怕死的,再出城一戰。」

  城中主將見狀大驚,來將如此兇猛,如何能敵。城中一將乃秦朝大將軍蒙恬的侄兒,名叫蒙深,見手下偏將只一招便被劈於馬下,睚眥欲裂,不待主將發話,憤然躍馬衝出城。「反賊從何而來,殺吾愛將,本將定將你碎屍萬段!」

  項羽也不答話,只揮戟殺將過去。

  蒙深手使一口大刀,刀法精妙,上下翻飛,潑水不進。奈何刀法再精妙,也架不住項羽的畫戟。沒幾個回合,便抵不住,亂了刀法,也被項羽一戟刺於馬下。

  城中主將大駭,急呼:「來將不可敵,速閉城門。」千斤城門隨之合閉。主將命高掛免戰牌,不准出戰。

  英布見項羽如此神勇,心中更為嘆服。於是遣兵卒,欲用破城木撞開城門。轟門之聲大作,城門巋然不動。此時城上箭弩齊發,一時間,靠近城門的義軍兵士紛紛倒地。

  項羽見狀大怒,揮戟撥開箭矢,奔至城門前,大呼一聲:「吾來破門。」搶過千斤破城木,運起神力,直朝那城門撞去。一時間木屑橫飛,聲震雲天。

  只十來下,那城門便晃動不止。「給我讓開!」只聽項羽一聲大喝,奮力一擊,那城門轟然倒地。

  英布一聲大喝:「眾將隨我進城。」

  城中秦兵見項羽如此神勇,早嚇得心驚膽寒,哪有抵抗之力。

  加之英布亦勇猛無比,身先士卒,一柄開山大斧直砍得秦兵哭爹喊娘,避之不及。大將如此,兵卒深受鼓舞,皆勇猛殺敵。只用一個時辰,便全殲秦軍。

  戰畢,英布命人尋來城中的大戶鄉紳及尋常百姓,亮出義軍的威名,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抗暴反秦,棠邑舉事!吾今隨義軍舉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隨我者,便是我英布的兄長,請受我一拜!」

  棠邑城中的百姓本就敬重英布,而今英布奪了縣城,殺了秦朝的狗官,為百姓報了仇,豈有不響應的道理。於是,棠邑百姓出人出力,為義軍備好車馬,將城中秦軍的屯糧和兵器,裝車出城,讓項羽義軍載回大營。英布則留守棠邑,以為策應。

  棠邑一戰,項羽義軍既操練了兵馬,檢驗了「江東子弟兵」

  的作戰能力,又解決了冬春的糧草問題,更為迎大軍渡江奠定了基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