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華時代> 五、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及責任

五、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及責任

2024-09-29 11:50:31 作者: 姜若木

  認識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有一個過程,開始一些人認為責任在嚴禁派與主戰派,其代表是林則徐,道光帝於是罷了林則徐的官,並將他充軍新疆伊犁。後來一些人認為責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應當說,後者的認識較前者進了一步,但還有深入探討的空間。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列強的經濟和軍備的確比較先進,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而清政府經濟落後、君主專制、吏治腐敗和軍備落後,這是主要原因。但事物還有其特殊性,要對具體歷史事件進行具體的歷史分析,鴉片戰爭,從戰略和戰術兩方面講,清朝是有可能打勝的,而不是弱國就  必然失敗。

  清朝道光時期人口達4億,儼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而當時英、法等國沒有強大到無法抗拒。軍事上英、法等國跨越重洋,長驅遠襲,以動對靜,以勞對逸,而且兵少,同時當時歐亞交通艱難,英、法等戰線太長,補給困難。當時英、法軍等使用的武器,如海軍雖用蒸汽機裝備,但很多還是帆船,陸軍雖使用後膛裝彈的火槍和火炮,比清軍稍先進一些,但並不像後來差距那麼大。相反,清朝卻是本土防禦作戰,以靜對動,以逸對勞,而且兵多。再從民心看,英、法是侵略一方,清朝是反侵略一方,並  得到國民的支持。

  況且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例子,歷史上也是很多的。道光、咸豐皇帝的先祖在當年的薩爾滸之戰和松錦之戰,八旗軍都是以弱勝強、以少勝  多的。

  在國外也有相似的例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義大利尋找藉口,入侵非洲衣索比亞,衣索比亞國王孟尼利克二世,號召軍民抵抗侵略,發布公告:「我決心保衛我們的國家,給予敵人反擊,一切有力量  的人都跟我來吧。」

  隨後,孟尼利克二世積極備戰,衣索比亞軍民也空前團結,有力者出力——指參軍,有錢者出錢——指出衣物、糧食,組成了一支有11萬人和40餘門大炮的軍隊。經過兩年奮戰,衣索比亞軍民用落後武器打死打傷意軍一萬一千餘人,打敗了義大利侵略者。義大利不得不乞和,簽訂了《亞多斯亞貝巴和約》,承認衣索比亞完全獨立,賠款1000萬里拉。

  因此,無論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清朝都是有可能戰勝英國及其他西方列強的,但清朝卻被打敗了,這失敗的主要原因和責任都應歸結於清王  朝的腐敗。

  道光帝39歲登基,在位30年,沒有什麼才能,只知道艱苦樸素,穿的褲子還打過補丁,朝中大臣競相模仿。他不能採納忠言,在關鍵時刻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對國外列強過於無知,竟問部下:「英吉利至新疆各  部,有無旱路可通?」

  這本是早在康熙時期就已經解決了的常識問題,他對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一無所知,卻無知者無畏,對英國的堅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顧。他又過於無勇,假如他有當年努爾哈赤親自指揮薩爾滸大戰的精神,有皇太極抱病親自指揮松錦大戰的意志,有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的氣魄,率軍御駕親征,調動天下勤王,等侵略軍在天津大沽口登岸後聚而殲之,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不會打輸的,當然也不會有《南京條約》之恥,無知無勇,不能正確決策,在戰和之間反覆無常,自毀長城。

  因此,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帝應負主要歷史責任。道光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列強  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

  道光的兒子咸豐,更是無膽、無識、無遠略、無才能、無作為。他做了11年的皇帝,顯然是個歷史的誤會。有歷史學家曾用陸游《釵頭鳳》里的三個「錯」來評價他11年皇帝生活的三個特點:「錯!錯!錯!」

  他的第一錯是錯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道光晚年,在立儲大事上猶豫不定,人選在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之間徘徊。皇四子奕(即咸豐),「長且賢」,也就是年齡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雖為庶出,但家法傳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資聰穎」,能文能武。傳說,道光帝寵愛奕?的生母孝靜皇貴妃,所以曾寫好諭旨,要立奕?,但書寫時被太監窺見,最後一筆特長,猜想寫的是「 」字,而不是「?」字,這件事傳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興,便改立為奕。這雖是一個傳說,卻說明一個道理,道光應該立奕?而不該立奕,咸豐錯坐了皇帝的寶座,皇六子奕?

  身體很好,頭腦聰明,文才不錯,武功也好,還有所發明和創造,而奕  卻只有一點仁孝。

  又據野史記載:道光晚年身染重病,一天,召皇四子與皇六子入對,將以決定太子位。兩位皇子都請教自己的師傅,問詢如何應對。奕?師傅卓秉恬說:「皇父如有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奕的師傅杜受田則對奕說:「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不敵六阿哥。唯有一策,皇上若不久於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示孺慕之誠而已。」他們兄弟倆都照著自己師傅說的做了。結果,道光對皇四子奕?的話很高興,認為皇四子仁孝,於是將奕定為太子,這就是《清史稿·杜受田傳》所載「藏拙示  仁」的故事。

  總之,普遍認為,道光留下的寶座,應當由奕?坐,皇六子奕?無論德行、文武才能,都是道光諸皇子中最優秀的,結果卻被奕錯坐了皇帝  的寶座。

  咸豐皇帝的第二個錯是英法聯軍入侵時逃離了皇都北京。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抵抗,而是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卻在大敵侵入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帶領老婆兒子、王公大臣逃之夭夭,還美其名曰「巡狩」。他逃到避暑山莊做了些什麼呢?

  史載的所有資料都顯示他在山莊裡貪女色、貪絲竹、貪美酒、貪鴉片,咸豐帝是個沒有國君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的人。他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的歷史事件上,不僅有過,而且有罪。

  咸豐帝的第三個錯就是錯定了誥命大臣。在臨終前沒能正確平衡主要政治力量之間的關係,導致辛酉政變的發生,從而出現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影響中國歷史近50年!

  雄才大略的人物主政可以把國家民族引向強大,而昏庸無能的人主政則會把國家民族引向衰敗,治政者的選擇不可不慎啊!

  點 評

  鴉片戰爭留給人們的反思將是永遠的。它既暴露了清政府及一些投降派官僚、貴族們的奴顏媚骨,昏庸無能的政府是國家民族的大害,又顯示了一些愛國大臣、將領們抵禦外來侵略的民族氣節,偉大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保家衛國的鬥爭精神是摧不毀的。而西方列強在鴉片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野蠻行徑,又向人們昭示出了西方文明在畸形中發展的事實。當150年後英國米字旗在香港降下的時候,無論英王儲的講話是多麼冠冕堂皇,但他心底的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