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哉乾元> 附錄二 元朝的文化發展

附錄二 元朝的文化發展

2024-09-29 11:47:48 作者: 姜若木

  一、元雜劇的突出成就

  1. 關漢卿與《竇娥冤》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雜劇作家,元代雜劇的開創者之一,中國戲劇的奠基人。

  在元代,文人地位低下,元朝的等級制度中有「十儒九丐」的說法,因此,作為劇作家的關漢卿備受歧視。歷史記載,關漢卿是個醫生,他曾任太醫院尹。

  關漢卿擅長歌舞,精通音律,能吟詩,會琴簫。他為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一生創作極為豐富,而在眾多作品中以《竇娥冤》最具代表性。《竇娥冤》是關漢卿晚年的作品,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而現在,人們關漢卿像幾乎到了只要一提關漢卿,就會想到他的《竇娥冤》,看到《竇娥冤》,就能想到關漢卿的地步。這是因為關漢卿在劇中所塑造的竇娥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堅貞不屈,不向黑暗勢力低頭的寶貴品質,代表了當時在元朝高壓統治下廣大人民的精神面貌。

  《竇娥冤》的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竇娥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她3歲喪母,7歲父親離開她進京趕考。當時她的父親只是一個窮秀才,為了還清借債和籌到進京趕考的盤纏,他欠下蔡婆婆幾十兩銀子,只好把女兒竇娥送到蔡家做童養媳。10年後,竇娥的丈夫不幸死去,家裡只剩下老少寡婦倆人。一天,蔡婆婆出外索債,賽盧醫欲謀財害命,正巧被地痞張驢兒父子搭救,張驢兒父子乘機硬搬到了蔡家居住。不久,蔡婆婆就嫁給了張老頭,而張驢兒見竇娥年輕貌美,也想娶她為妻,被竇娥嚴詞拒絕。張驢兒為霸占家財,強娶竇娥,還下毒想要害死蔡婆婆。結果弄巧成拙,張驢兒卻誤害了自己的老爹。為了逃避官府追究,張驢兒轉誣竇娥害死了公公張老頭,還買通關節,致使竇娥被見錢眼開的楚州太守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竇娥滿腹冤枉,無處去申訴。臨刑時,她為表明自己的冤屈,發出了憤怒的三個預言:她的頸血會濺到一丈二尺的白布上,不會有半點落地;六月的夏季里,老天會為她降下大雪,掩埋她純潔的軀體;而且當地會大旱三年。竇娥死後,她的三個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劇本的結局仍舊是一個中國式的大團圓。最後,竇娥的父親金榜題名,做官回來。竇娥託夢給父親,訴說了自己的冤屈。最終由父親替竇娥申了冤,報了仇,主持了正義,體現了惡有惡報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

  2. 王實甫與《西廂記》

  王實甫也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他是元代大都(北京)人,曾在元朝做官,後辭官不做,賦閒在家。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代戲曲中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西廂記》是王實甫把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改寫為戲曲後的作品。故事情節雖基本相同,但王實甫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使題材更集中,主題更鮮明,藝術性也有所提高。

  《西廂記》的情節並不複雜。男主人公張生是一個有才華的青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普救寺邂逅了已故相國的千金崔鶯鶯。兩人一見傾心,但迫於封建社會男女之大礙,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倫理觀念,兩人只能眉目傳情,不敢親近。好在有個紅娘在中間穿針引線巧布局,使兩人各吐心事,真正相愛了。但相國夫人嫌貧愛富,不願意答應這門婚事。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也是歪打正著,惡霸孫飛虎率兵包圍了普救寺,而張生的義兄正好在附近帶兵駐守,情急下相國夫人答應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婚事。於是,張生搬來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圍。不想老夫人翻臉不認帳,好在後來《西廂記》插圖張生高中狀元,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為明清以來的戲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藝術上,王實甫在《西廂記》中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徵,展開了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完成了對鶯鶯、張生、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故事裡的人物雖不多,但揭示得比較深刻,能將人物的性格和情節開展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成功地表現了事件曲折複雜的過程。

  《西廂記》從元明以來一直是最受群眾歡迎、流傳最廣的曲目之一,原因就在於《西廂記》是在歌頌愛情,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與執著,是中國數百年來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幸福的讚歌。

  3. 馬致遠與《漢宮秋》

  馬致遠,號東籬,和關漢卿一樣也是大都人。他的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代君主。馬致遠的先輩是隨金室南遷的文士,蒙古滅金後,北方政局逐漸穩定,他們又遷回到了大都地區。因此馬致遠做過官,青年時代曾經追求功名,他自己說「九重天,二十年,龍樓鳳閣都曾見」。到了晚年,馬致遠隱居江南,具體情況不被人知。

  馬致遠一生寫出的劇本較多,雜劇有15種,現存7種。它們是:《半夜雷轟薦福碑》《江州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孤雁漢宮秋》《開壇闡教黃粱夢》《太華山陳摶高臥》《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其中以《孤雁漢宮秋》,即《漢宮秋》在藝術上成就較高,最為出名。

  《漢宮秋》是以昭君出塞的故事為歷史模本寫成的雜劇。《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中記載了漢元帝時,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漢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出塞的事。馬致遠把故事改到了漢朝國勢衰弱的漢元帝時,並對史實進行了很多改動。在馬致遠筆下,畫師毛延壽因求賄不成,故意醜化王昭君的畫像,後來被元帝發現,遂叛國勾引匈奴兵入侵。

  這時滿朝文武束手無策,王昭君被迫出塞和親,走到漢匈邊境黑龍江時,投江自殺。馬致遠在暗示,一個專權納賄的權奸,一旦罪惡敗露,就有可能叛國投敵;而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志士,在面臨國家民族的危難時,應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捍衛國家、民族的利益。

  《漢宮秋》是一部有著很強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的作品,反映了在元滅金、滅宋的歷史轉折時期,元朝內部的諸多矛盾,滲入了作者對民族矛盾中許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儘管作品有一定的歷史和階級局限,但不失為一部感人的傑作。

  4. 白樸與《牆上馬頭》

  白仁甫生於1226年,奧州(今山西河曲)人。原名恆,字行,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先生,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白樸。白樸出身書香門第,伯父白責是金章宗泰和三年進士,精於禪學道書、岐黃之說,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父親白華,字文舉,金宣宗貞祐三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官。白樸出生時,金王朝正走向滅亡,當時文化興盛,政治上卻腐敗無能,終於在1234年被蒙古人滅亡。

  正因如此,白樸的童年十分坎坷,漂泊不定。白樸幼年時飽經兵亂,因詩人元好問與白家交往很深,所以這一時期白樸得到了元好問的很多幫助。1233年白華先在鄧州降宋,後又在1235年10月降蒙,不到10歲的白樸也跟著父親輾轉漂泊。白華降蒙後,依附於真定地區的蒙古萬戶史天澤。

  真定地區早在1240年就步入了恢復發展時期,史氏家族注意延攬文士、振興文教,所以真定地區文士薈萃,雜劇創作活動也出現了興盛局面。白樸正是在這種環境中薰陶長大的。

  白樸的作品很多,現存有詞105首,詞集名《天籟集》。散曲有小令33支,套曲4組,雜劇15種。白樸的雜劇作品中有很多名作,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蘇小小月夜錢塘夢》以及《鴛鴦簡·牆頭馬上》等。現今保留下來的只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鴛鴦簡·牆頭馬上》和《韓翠蕨御水流紅葉》的殘文。

  《牆頭馬上》也是以男女愛情為題材的作品。白樸的作品多受白居易影響,《牆頭馬上》便是受白居易的《新樂府·井底引銀瓶》一詩啟發而寫成的。作品從正面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自由婚姻的精神,塑造了勇敢、大膽、潑辣但並不流於輕浮的李千金形象。

  《牆頭馬上》中的李千金和崔鶯鶯的性格完全不同,她是一個敢愛敢做的女人。李千金初見裴少俊後,就明白地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她嚷著叫梅香為她傳送柬帖。當她與裴少俊的約會被嬤嬤發現時,更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辯解。後來嬤嬤放她和裴少俊私奔,李千金在裴家的後花園裡竟然偷住了七年之久,最終還是被裴少俊的父親發覺了。裴少俊的性格比較懦弱,他在父親的逼迫下休棄了李千金。而李千金這時表現得非常堅強,她說,「是與非須辨別」,「這姻緣也是天賜的」。不過最後還是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裴少俊考中狀元,要求與李千金重做夫婦,李千金先是毅然拒絕,後來由於兒女求情才答應。

  李千金的形象,就是放到今天也算是一個大膽的女性了。

  5. 元代其他雜劇家

  元代散曲作家眾多,除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外,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家。由於人數太多,這裡只簡單地介紹一下元朝前期的代表作家,如康進之、高文秀、紀君祥、尚仲賢、楊顯之、石君寶等。

  康進之,山東惠民人,他的《李逵負荊》是元人水滸戲裡優秀的作品。李逵是元代水滸戲中最重要的角色,半數的水滸戲是以他為主人公的。《李逵負荊》中,將李逵有著極強的正義感、好衝動但勇於改過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先聽王林說女兒被宋江和魯智深搶走,還拿出紅絹褡膊作為證據,便信以為真。他怒氣衝天地回山追查,對宋江、魯智深進行了辛辣的嘲弄。真相大白後,李逵又馬上負荊請罪,一個粗線條的英雄躍然紙上。

  高文秀,山東東平人,東平在元初是北方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地區。高文秀的代表作同樣是水滸戲。他編的水滸戲最多,其中有八種是「黑旋風」李逵的戲,現僅存《雙獻功》一種。

  紀君祥和尚仲賢的雜劇多以歷代軍事和政治鬥爭為題材,再糅合民間傳說而寫成。如《趙氏孤兒》《吳天塔》《單鞭奪槊》《賺蒯通》等。

  而楊顯之、石君寶在雜劇創作中則以描寫受壓迫婦女的反抗鬥爭見長,風格與關漢卿相近。如楊顯之《瀟湘雨》和《酷寒亭》都是這一類作品。

  在元代,還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更具有史學價值,在女真族作家李直夫的《虎頭牌》中,就記錄了很多女真族的風俗習慣,對後代的史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對於雜劇而言,元朝是一個百花齊放、異彩繽紛的時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