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哉乾元> 四、元順帝的北逃

四、元順帝的北逃

2024-09-29 11:47:25 作者: 姜若木

  起義軍的力量發展得十分迅速。劉福通起兵後,面對複雜的局勢,他採用穩紮穩打的策略。劉福通先擊敗了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的襲剿。1355年2月,劉福通把在安徽省碭山縣避難的韓林兒接到了亳州,擁立為皇帝,正式建立政權。因為他們號召要恢復宋朝,所以國號為「宋」,年號「龍鳳」,韓林兒被尊為「小明王」,即「明王出世」的意思。不久,劉福通就殺死了杜遵道,當上了宋政權的丞相,並加封為「太保」,成為宋政權的實際領導者。

  紅巾軍起義後,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很快起義之火就燃遍了全國。有的團結在宋政權的周圍,也有的割據一方,獨自稱王。在這些起義勢力中具有影響的是:張士誠的天佑政權、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受紅巾軍領導的郭子興勢力。其中,徐壽輝後來被陳友諒取代,而郭子興手下朱元璋更開創了明王朝的基業。

  宋政權一建立,元政府就調集軍隊對起義軍加緊鎮壓。但由於自高郵戰役後,元政府再無力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力量,所以主要依靠駐守在各地的地方軍事力量對付起義軍,收效甚微。1355年6月,元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魯統率諸王藩將開始對劉福通用兵後,儘管表面上互有勝負,但總的看來對元朝十分不利。一方面藩王勢力越來越大,而另一方面起義軍則越剿越多。

  1357年夏天,劉福通在擊敗元軍圍剿穩定住形勢後,決定派出三路大軍同時北伐,對大都形成包圍,試圖一舉推翻元朝。從戰爭的部署和實際結果來看,劉福通的這次北伐舉動過於輕率。這次北伐各軍的協調十分不好。先出發的是由李武、崔德率領的西路軍。後來這支軍隊又改由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領,在陝西,他們被察罕帖木兒打敗。李武和崔德因一直沒能取得戰功,遭到劉福通的斥責。1361年5月,他們竟然向元朝漢將李思齊投降了。

  中路軍的結局也不比西路強不到哪兒去。他們由關先生、破頭潘等人率領,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這支部隊犯了孤軍深入的錯誤,他們原計劃是從山西配合東路軍進攻大都,可由於元軍的堵截,竟貿然北上。儘管他們先後攻克了上都、金寧、遼陽,進入今天的朝鮮境內,但一支缺少補給,沒有後援,而且攻擊的地點都不是元朝致命處的軍隊,最後戰敗就是必然的了。最後關先生等人在高麗戰死,破頭潘退到遼陽時也戰敗被俘,中路軍全軍覆沒。

  在三路北伐軍中,唯一能夠有效打擊元朝統治的是由毛貴率領的東路軍。毛貴首先奪得了元朝的海船,從海路奇襲山東,只幾個月,就占領了山東大部分地區。但他後來也犯了孤軍深入的錯誤,1358年2月,毛貴繼續北伐。先擊敗了元大將董摶霄兄弟,跟著又連克青、滄兩州。3月,攻克薊州,直逼大都。但很快元軍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毛貴軍被擊敗,退回到了山東濟南。

  在三路大軍北伐的同時,劉福通展開了對宋朝故都汴梁的攻擊。1357年6月,劉福通首次對汴梁發起攻擊,但這一年卻沒能攻下。1358年,劉福通再次進攻汴梁,元守將竹貞棄城逃跑,劉福通終於攻下了汴梁,迎來韓林兒,將汴梁改為宋政權的都城,大有繼承正統的意味。而事實證明,在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的情況下,劉福通的這一舉動非常地不明智,他觸動了元人警覺的神經。三路北伐軍相繼失敗後,元軍步步緊縮對汴梁的包圍,劉福通也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最後劉福通衝破元軍重圍,保護著韓林兒逃到了安豐。就在劉福通被迫逃入安豐的時候,1363年2月,同是起義軍的張士誠投降了元人(儘管這種投降只是名義上的,不受元人任何制約)。張士誠為擴大自己的勢力,他趁安豐空虛,對劉福通發起了進攻。而劉福通在北伐中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主要軍事力量,在這危急時刻,只好向在名義上仍然是紅巾軍的朱元璋求援,這一舉動的直接結果就是使朱元璋在紅巾軍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自脫脫被害後,起義軍越鬧越凶,在這「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時刻,元軍當年平定四方的氣勢哪裡去了?元順帝又在做些什麼呢?答案是元朝統治集團內部在這關鍵時刻正忙著爭權奪勢,而元順帝則早就失去了對江山社稷、祖宗基業的責任心,整天依紅伴翠,「不愛江山愛美人」,沉迷在淫樂當中。

  從1354年到順帝逃離元大都這10餘年時間裡,順帝先後起用右、左丞相竟有10餘人之多,一個個不是奸佞小人、無能之輩,就是軍閥武夫,結果禍國殃民,反而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元末的這場權力爭奪從察罕帖木兒和答失八都魯開始。答失八都魯出身蒙古名門,他總領河南軍馬,但在與紅巾軍在冀、魯地區的交戰中屢戰屢敗。於是,元政府派察罕帖木兒率軍從關陝入河南,幫助答失八都魯鎮壓起義軍。沒想到察罕帖木兒進入冀、魯地區後卻侵占了答失八都魯的勢力,答失八都魯也因此憂憤而死。答失八都魯的兒子孛羅帖木兒接替了父親的職位,開始了與察罕帖木兒間的勢力爭奪戰。這下可好,本來已經內亂頻繁了,元朝內部自己人還打了起來。這兩股元朝末期的主要軍事力量,如果不是有起義軍攻入他們的勢力範圍,根本就不理睬長江以南起義軍的擴張,雙方打得不亦樂乎,多次由元廷出面,命各還本鎮才稍有停歇。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360年,察罕帖木兒在山東被起義軍田豐、張士誠刺殺,他的養子王保保(蒙古名字是擴廓帖木兒)承襲父職,雙方的內訌愈演愈烈。1363年6月,孛羅帖木兒乘王保保與山東起義軍交戰的時候,派竹貞攻擊王保保統轄的陝西。王保保立即派部將李思齊攻擊竹貞,竹貞戰敗投降了王保保。由此可以看出雙方這一時期的戰鬥規模確實不小。

  最可悲的是,兩個地方軍閥之間的交戰與宮廷內部的矛盾又結合到了一起。脫脫死後,哈麻當上了中書左丞,他的弟弟雪雪成為御史大夫,元朝的朝政全把持在了這兩兄弟手中。人的野心真是無法預測,已經專權的哈麻還想得到更大的權力,他密謀擁立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想要廢掉順帝。結果被禿魯帖木兒告發,被順帝貶去了廣州,途中被亂杖打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哈麻死後,搠思監主政。搠思監是個大貪官,為了搜刮財物,他甚至下令印造偽鈔。國家政府帶頭製造偽鈔,政府腐敗程度可見一斑。而順帝這個時候更加沉迷在「大喜樂」的快感中,還很有「創造精神」地組織起身邊的美人,編演了新的「大喜樂」舞蹈——天魔舞,對國家政事簡直厭煩透頂。

  順帝的昏庸使皇太子也起了野心。皇太子與自己生母奇皇后(高麗人)謀劃篡權。他們讓宦官朴不花聯繫左丞相太平,太平不同意,被皇太子和搠思監逼迫自殺。搠思監與朴不花兩人狼狽為奸,使元朝政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昏暗局面。朝臣們對兩人恨之入骨,紛紛上疏彈劾。這時御史大夫老的沙出場了。老的沙是順帝的母舅,他看到了朝臣們的不滿後,就想要利用這一點排擠政敵。老的沙這一舉動無疑是在玩火。搠思監與朴不花是皇太子和奇皇后的親信,因此,在皇太子和奇皇后的唆使下,順帝將老的沙封為雍王,逐回了高麗。老的沙卻不想就這樣一走了之,他走到大同後,跑到了孛羅帖木兒軍中躲了起來。就這樣,孛羅帖木兒和王保保兩大軍閥間的爭奪進一步升級,成為元朝末年統治上層的兩集團間的權力之爭。

  老的沙留在孛羅帖木兒軍中後,搠思監、朴不花與皇太子結成一夥,以王保保為外援,強令孛羅帖木兒交出老的沙,孛羅帖木兒拒絕。於是搠思監、朴不花就誣陷孛羅帖木兒與老的沙圖謀不軌,由順帝下詔,削去了孛羅帖木兒的官職,命令他交出兵權後回四川封地。孛羅帖木兒抗旨,於是,王保保就得到了朝廷出兵討伐孛羅帖木兒的命令。就在這個時候,宗王不顏帖木兒也對搠思監、朴不花等人的專橫感到不滿,他一面上書替孛羅帖木兒辯解,一面很快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師。順帝看到這種局勢,便又降下聖旨,流放了搠思監與朴不花,恢復了孛羅帖木兒的官職。可是,儘管順帝下了詔書,搠思監和朴不花仍然留在大都,擁兵自重的孛羅帖木兒就找到了進兵京師的藉口。他率軍進攻京師,在居庸關打敗了大都的軍隊,皇太子也被迫逃出了大都。最後在孛羅帖木兒的要求下,順帝交出了搠思監和朴不花,這兩名奸臣被孛羅帖木兒處死。就這樣,孛羅帖木兒上演了一幕元末歷史上「清君側」的鬧劇。這之後,孛羅帖木兒被順帝任命為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等官職後,率著軍隊浩浩蕩蕩地開出了元大都。

  1364年5月,皇太子回宮,他立刻命王保保調動軍隊,進攻孛羅帖木兒。王保保命白鎖駐守京師,命貊高、竹貞、關保分別率軍攻擊孛羅帖木兒,自己親駐太原,調督諸軍。7月,孛羅帖木兒與禿堅、老的沙再一次以「清君側」為名進攻京師,皇太子也再一次逃到了太原。孛羅帖木兒這次入京後處死了順帝身邊的一些佞臣,可見他確實沒有造反的意思。可是很快,在1365年3月,皇太子與王保保集結了嶺北、甘肅、遼陽、陝西各地軍隊,共同討伐孛羅帖木兒。這次孛羅帖木兒戰敗,自此意志消沉,整天與老的沙飲宴,荒淫無度,而且喜怒無常,經常酗酒殺人。孛羅帖木兒的這些舉動使得順帝十分不滿,他密令威順王寬徹普化子和尚刺殺孛羅帖木兒。和尚雇殺手在這一年的7月29日將孛羅帖木兒刺殺。老的沙帶著孛羅帖木兒的家眷逃到了禿堅的軍中,隨後與禿堅一起投奔了趙王,鼓動趙王起兵。趙王將老的沙和禿堅兩人抓了起來,送到了朝廷,這樣孛羅帖木兒的勢力就被徹底清除了。

  孛羅帖木兒的勢力被清除後,並不是說元朝各軍閥間的混戰就此停止了。很快皇太子、王保保與北方漢人軍閥李思齊之間的矛盾又成為新的軍閥混戰的導火索,而這一次混戰一直到朱元璋攻進大都後,仍然在繼續。

  就在元朝各大軍閥勢力在進行著毫無價值的消耗戰的同時,朱元璋逐漸消滅吞併了南方各起義勢力。1367年10月,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後,命徐達北伐。1368年,明軍會集在德州,分水陸兩路沿運河北上,占長蘆,克青州,到達直沽,進逼大都。7月26日夜,元順帝放棄了防禦堅固的元大都,倉皇北逃。同年陰曆八月初二,徐達率明軍兵不血刃進入大都。元朝在整個中國的統治元·吹排簫雕磚俑就此結束。

  元順帝逃出大都後,在1370年4月病死在了應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是為昭宗。逃到漠北的蒙古人雖然仍沿用「大元」的國號,但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已經結束,所以歷史上稱這個流亡政權為「北元」。北元在愛猷識理達臘以後,到被明朝大將藍玉滅亡為止,又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