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孤兒寡母失國
2024-09-29 11:44:43
作者: 姜若木
賈似道和忽必烈簽訂和約後,回朝受到重賞。忽必烈搶到汗位,將國號改為大元,看自己的地位已經穩固下來,就派使節到南宋,要求南宋履行與賈似道所簽的和約。賈似道怕事情敗露,一麵糊弄理宗,一面將元使扣留在邊鎮,不讓他到臨安見皇上。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皇帝理宗雖然不太英明,但他心裡深知,國家已經危在旦夕。即便意識到這一點,他也不想振作治理,仍是每天喝酒取樂,得過且過。一天傍晚,他登上芙蓉閣,望著江上一片片向南推移的黑雲,心情沉重,想到頹唐的國勢,不覺掉下了淚來,回宮之後就病倒了,不久病逝。
不久,忽必烈調集重兵,專力圍攻南宋。襄陽和樊城是宋朝的軍事重鎮,兩者之間隔了一條漢水,這裡防禦工事非常牢固,糧備也較為充足。為了攻下襄樊,元軍採取了長期圍困的戰略。他們在城外修築長牆,將襄陽團團圍住,使宋軍的軍餉運不進去,使裡面的宋軍也打不出來。如果襄陽失守,元軍就可以長驅直下,攻入南宋腹地。此時的賈似道仍然在京城中享樂,並不組織力量增援襄樊。即位的皇帝度宗是個傻瓜,一點也不知道過問國事。一天,他突然對賈似道說:「襄陽已經被圍了三年了,你看應該怎麼辦?」賈似道回答說:「元軍早就已經退了,陛下您聽誰說的?」度宗傻乎乎地笑著說:「剛才聽宮中的一個女人說的。」賈似道派人查出那個妃子的名字,不久就以其他的罪名將她處死了。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向皇帝提起邊境的戰事。襄樊被圍六年之後,城內局勢已相當危急,城內軍士甚至不得不拆掉屋子,好拿拆下來的木頭燒火。賈似道看已經隱瞞不住了,就一邊上書要求親自帶兵前去營救,一邊指使手下上書皇帝,說國事繁重,宰相不可離朝,以使自己留在京城。咸淳九年(1273),元軍切斷襄陽與樊城之間的聯繫,並用巨石炮猛攻樊城,不久,樊城城破。對岸的襄陽守將呂文煥,眼看樊城失守,後方也沒有一兵一卒前來支援,當外城被元軍攻破的時候,呂文煥領軍投降了元朝。
襄陽失守後,賈似道說起了漂亮話:「我當初就多次請求出戰,可是皇帝總是不許,如果我早日出兵支援,戰局肯定不會到現在這個地步。」
第二年六月,忽必烈正式發布討宋詔書,開始全面進攻南宋。七月,度宗因為酒色過度,突然死亡。賈似道擁立年僅四歲的趙?當了皇帝,由謝太后臨朝聽政,並被尊為太皇太后。
面對元軍南下,太學生和群臣上疏,一致要賈似道親自督師抗元。賈似道不得已,只好在臨安設立都督府。但他害怕打仗,總是找種種藉口拖延出兵的時間。直到德祐元年(1275)正月,他才抽調各路精兵十三萬,從水路出發。他帶了大批金銀財寶放在船上,這些船隻首尾相接達一百多里。在經過安吉(今浙江安吉北)的時候,賈似道的座船因過於龐大,被攔河壩攔住,用了一千多個人下水去推也沒有推動,只好換了個小船繼續前進。許多南宋將領看了賈似道的大船,以為他是在準備逃跑,一時無心抵抗,轉眼間就有幾個州投降了元軍。賈似道也不是真心來打仗,他派人前往元營求和,元朝不答應,他就準備了一艘快船,隨時準備逃走。等兩軍在魯港相接的時候,元軍的炮聲一響,宋軍就已經嚇得掉頭就跑,轉眼間潰不成軍。大將孫虎臣、夏貴更是不戰而走,乘小船狼狽逃往揚州。宋軍被殺無數,軍事物資和武器全被元軍搶去。
賈似道兵敗以後,朝野震動,群情激奮。原來依附賈似道的樞密使陳宜中,也上疏請誅賈似道。謝太后雖然竭力庇護賈似道,但最終沒能保住他的性命,賈似道在被押往流所的途中被人殺死了。
魯港之役使南宋部隊損失慘重,更為重要的是宋軍士氣已極為低落。
元軍在伯顏的帶領下於德祐元年(1275)十月從建康分三路向臨安挺進。
伯顏親自率領中軍進攻常州,兩天後常州城被攻破,為了起到震懾作用,元軍在城內進行大屠殺,全部守城軍民只有少數人倖免於難。隨後,當元軍逼近平江時,宋軍沒有交戰就獻城投降了。
眼看蒙古鐵騎逼近臨安府,許多人尤其是朝廷的大小官員都在試圖逃離京城,一夜之間就跑了幾十名大臣。謝太后看大臣逃跑,心裡氣憤,下詔嚴厲譴責,說:「我大宋朝建國三百餘年來,對士大夫從來以禮相待。
現在我與繼位的新君遭蒙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不能為我糾擊,二三執政又不能倡率群工,竟然內外合謀,接踵宵遁。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卻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然而,譴責並不能喚起內外官員抗元的決心。到德祐二年(1276)正月,皇帝上朝時,竟然只有六個官員出現在朝堂上。
此時的宰相陳宜中是個只會說些豪言壯語、一遇事又膽小畏縮的傢伙,他本是由賈似道提拔進入朝廷,賈似道兵敗以後,他卻最先提出處死賈似道,來提升自己的聲望。當有人提出遷都建議時,他竟然把那個人騙到自己家中殺害。在戰事最為激烈的時候,朝野內外要求他作為宰相應親自到前線督戰,他卻不肯出城。後來,他更是找藉口離開臨安,逃到了遠離前線的南部沿海,要求朝廷在這一地區給他安排職務。謝太后請他回朝,被他拒絕,無奈之下,太后親自給他的母親寫信。在母親的勸說下,陳宜中才又回到了都城。這樣的一個人當然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在他的主持下,宋朝已經越來越沒有了後退的餘地。
當文天祥、張世傑提出遷都到東南部地區,以背水一戰時,膽小的陳宜中仍然否決了這項提議,一意只向元軍求和。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謝太后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請求伯顏對宋朝皇室從寬處理。當伯顏提出要與宰相會談的要求時,陳宜中嚇壞了,再一次拋棄太后和年幼的皇帝,當天就趁著夜裡逃離了臨安。
謝太后只好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蒙古軍營談判。雙方會見之後,伯顏傳出話來,讓別的使者先回臨安去跟謝太后商量,卻把文天祥留下來。隨同文天祥到元營的聽琴圖賈餘慶回到臨安,把文天祥拒絕投降的事回奏謝太后。謝太后為了保全趙氏性命,一心投降,於是改任賈餘慶做右丞相,再到元營去求降。
德祐二年(1276)二月初五,謝太后帶著皇帝趙?出宮投降,受降儀式在皇城內舉行,六歲的小皇帝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顏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臨安,元軍將宮裡的珠寶和美女掠取一空。元世祖下達詔書,要伯顏將宋朝君臣送往大都,很快,小皇帝跟他的母親全氏和少數侍從啟程往北去了,謝太后因為有病在身,拖延了一段時間後也在元軍的逼迫下前往大都。至此,這對孤兒寡母徹底離開了曾經屬於自己的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