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永貞革新
2024-09-29 11:41:35
作者: 姜若木
封建社會歷史上的政治革新總是顯得有氣無力,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
唐玄宗以後,是肅宗、代宗、德宗三個皇帝相繼統治。唐玄宗統治44年間,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從這個過程來看,他算是個半明半昏的皇帝。以後的肅宗、代宗、德宗則一個比一個昏庸,國家越來越衰落了。
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皇帝李适病死,太子李誦即位,就是唐順宗,改年號為永貞。李誦是唐德宗的長子,他為人寬厚,尊重師傅,見了老師總是先行禮。他還愛好文藝,喜歡吟詩寫字,棋下得不錯。
王叔文、王伾是他的近侍,二人雖然官位不高,但思想卻很先進,經常給順宗講一些民間疾苦的事,對當時朝廷內外的一些弊端也評論得頭頭是道。順宗本是一個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人,他對唐王朝當時的統治也很不滿意,看到二王有如此好的改革方案,就對他倆十分器重。唐順宗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叔文和王伾提為翰林學士,讓他們革新朝政。順宗本想封「二王」當宰相,但考慮他們以前的官階太低,一下子升那麼高,容易讓別人不服,所以讓他們當翰林學士,而讓聲望較高的韋執誼當宰相。
王叔文等得到新皇帝的信任,便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程異、陳諫、凌准等安排了重要職位,以便實行他們的革新計劃。王叔文等人多是中下級官員,對當時腐朽黑暗的局面看得比較清楚,想在政治上進行一番改革。君臣之間有了共同的願望,革新派的手中又有權力,因此,他們就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
他們首先解決的是宦官當權的問題。他們取消了「宮市」,不准太監們自己到外邊買東西。把「五坊」也解散了,讓那些橫行街市的「五坊小兒」統統到宮中當雜役。又把久閉深宮的宮女和教坊女妓六百餘人釋放回家。他們還通過唐順宗發布命令,廢除百姓積欠官府的一部分租稅,停止地方官的進奉,降低鹽價。單這幾項,就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很得民心。
對於貪官污吏,革新派嚴加懲治。京兆尹李實是個搜刮民脂民膏的能手。他原先在外地做官的時候,就因為剋扣軍餉,引起軍士們的憤怒,軍士們打算刺殺他,他嚇得連夜從城牆上用繩子逃走,後來他當了京兆尹,在天子腳下也沒有絲毫收斂,而是更加放肆地聚斂財富。有一年,他不管天旱歉收,依然逼迫老百姓交糧納稅,窮苦的長安市民被迫拆掉房子,賣掉磚瓦木料,農民甚至被迫賣掉青苗(還沒有成熟的莊稼)湊錢交納賦稅,到處一片慘狀。李實把不擇手段搜刮來的昧心錢,拿出一部分進奉給唐順宗,其餘大部分都裝進了他自己的錢袋。他足足聚斂了三十萬貫錢的財富!李實在朝中的關係錯綜複雜,以前也有很多正直的官員想要處置他,但都被他在朝中的力量所阻撓,但王叔文卻頂住壓力果斷地宣布了他的貪污罪行,把他貶到外地去了。長安市民聽到這個消息,無不拍手稱快,許多人揣著磚瓦石塊,準備在半路上攔截他,痛打一頓以消心中惡氣。李實聽說後,不敢等到第二天,當天晚上就偷偷地逃走了。
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革新派採取的措施是先限制其權力,然後再削弱其勢力。但這些節度使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在想辦法自保。劍南四川節度使韋皋派劉辟到長安,對王叔文威逼利誘,想要完全控制四川地方,來擴大割據的地盤。王叔文拒絕了韋皋的要求,並下令要殺劉辟,劉辟嚇得狼狽地逃回了四川。王叔文選拔老將范希朝統率禁軍,並且擔任京城以西各城鎮行營的節度使,派韓泰為行軍司馬,接管宦官的兵權。可惜當時宦官的權力已經很大,滲透到了朝廷的各個角落,一條利國利民的重要措施被宦官們暗中破壞了,最終沒能實現。
王叔文等人知道,要想使革新有保障,就必須有軍隊作後盾。那時長安防務是由神策軍負責的。神策軍的總部設在奉天,稱為神策軍西行營,由宦官楊志廉、孫榮義分任左、右中尉。王叔文建議順宗派宿將范希朝為神策軍京西兵馬節度使,派韓泰作副使,想使軍隊脫離宦官統轄。宦官頭兒俱文珍知道革新派要奪他們的兵權,吩咐神策軍的將領拒絕服從朝令。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待到范希朝和韓泰來到奉天行營召見諸將時,將領們竟然沒有一個來報導的。范、韓只好回去告訴王叔文,在這種情況下,王叔文也無可奈何。
宦官們已經意識到革新將帶給他們的危險,便去跟那些看不起王叔文的大官僚黃裳、袁茲等人聯合,共同來對付革新派。革新派推行的一些政策涉及很多守舊派的利益,所以很快他們就結成了同盟,在朝廷上為難革新力量。正在這個關鍵時刻,順宗患了風疾,說不出話來;而王叔文因為母親去世,回去奔喪;王伾也在這時患了中風。至此,革新派失去了中堅力量。宦官們在當年七月,逼迫順宗讓太子李純代理朝政。八月,順宗下詔讓位太子。第二年正月,順宗便去世,這位46歲的皇帝在位僅僅八個月。
李純是順宗的長子,史書上稱為「憲宗」。他是在太監和官僚的擁護下當上皇帝的,還沒等正式登基便下令貶王伾為開州司馬,王叔文為渝州司戶。王伾在病中勉強掙扎著到了貶所,不久便死了。過了一年,宦官們對王叔文還是不放心,又讓憲宗下一道詔書,在渝州把王叔文殺害了。
柳宗元、劉禹錫、韋執誼等八人,原先是貶謫為邊遠州郡刺史,還沒到任,就再貶為州司馬。一場轟轟烈烈的革新運動,只進行了146天,就曇花一現地夭折了。這一事件,因為發生在唐順宗永貞年間,所以歷史上稱為「永貞革新」,又因為王伾、王叔文二人姓王,另八人被貶為司馬,所以這件事又叫「二王八司馬」事件。
點 評
永貞革新是唐王朝在政治上的最後一次掙扎,雖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最終沒有成功。這一點足以說明唐王朝積弊極深。
唐順宗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我們不好評論,因為他在位只有八個月。
但從他在位八個月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確是一個想要有一番建樹的人。
他重用更了解民情的下級官員來實施這次政治改革的思路是正確的,但他卻疏忽了一點,這些下級官員缺少深厚的政治背景,沒有足夠的政治功績,也就缺少足夠的威望。這就註定他們的革新缺少力量,最終要走向失敗。
每一次革新都是一次新舊勢力的較量,但往往革新勢力要比保守勢力弱很多。在這種情況之下,應該採取有效的辦法,團結大多數力量,打擊破壞力最大的一小部分,例如宦官專權。而這次的革新派打擊範圍太大,急於一步求成,這是他們這次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無論如何,這也是唐王朝在最岌岌可危的時候所做的一種努力,雖然他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他們勇於革新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
相關連結
劉禹錫小傳
劉禹錫(772—842),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稱是漢代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
劉禹錫貞元年間進士,博學多才。擔任過監察御史,與柳宗元一起參與王叔文發起的政治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永貞革新」
失敗後,被貶朗州司馬,後遷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因裴度力薦,為禮部郎中。大和間還朝,又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出為蘇州刺史,世稱「劉賓客」。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關係甚密,也並稱「劉白」。其詩優美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並努力向民歌學習,創作出不少具有民歌風格的作品。如《竹枝詞》《踏歌詞》《楊柳枝詞》等,均為唐詩別開生面之作。其懷古作品如《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諸篇,也都是歷來為人傳誦不衰的名篇。
劉禹錫重要哲學著作《天論》三篇,提出「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等學說。認為自然的職能在於「生萬物」,人的職能在於「治萬物」,駁斥了當時的「因果報應」論和「天人感應」說。還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數而越乎勢」的觀點。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陋室銘》流傳千古,被後人改編為很多版本。
柳宗元小傳
柳宗元(773—819),唐革新派主要力量、著名詩人。字子厚,唐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人,世人又稱為「柳河東」。
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十四年(798),登博學鴻辭科,授集賢殿正字,十九年(803),自藍田尉拜監察御史。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擢為禮部員外郎,協助王叔文等力革弊政,為宦官、藩鎮及守舊派朝臣所反對。八月,順宗內禪,憲宗即位,改元和。翌月,貶宗元為邵州刺史,未到任,於十一月再貶永州司馬。同日遭貶者尚有同政見者韓泰、韓曄、劉禹錫等人,史稱「八司馬」。元和十年(815)三月,又出為柳州刺史。能因俗施教,當官期間做了很多對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柳宗元卒於任所,民為立祀。
柳宗元為唐代古文大家,與韓愈齊名,世稱「韓柳」。柳宗元著述甚豐。著作如《天說》《非國語》《斷刑論》《貞符》等,均具有樸素唯物論傾向。主張儒佛融合,文學上提倡文以明道,主張為文當「有益於世」,反對「貴辭而矜書,粉澤以為工,道密以為能」等片面追求形式美的做文傾向。其所作大抵可分為論說、寓言、傳記、遊記、騷賦五類。散文創作以山水遊記著名,如《永州八記》。也有揭露、諷刺時弊之作,如《捕蛇者說》《三戒》等。
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大大超過他的政治成就。他的詩作高曠深雋,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後世列入「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