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郭子儀威名退強敵
2024-09-29 11:41:31
作者: 姜若木
打仗不在兵多,在將謀;克敵不在將廣,在帥勇。
安祿山起兵反唐,率20萬大軍從范陽出發,虎視中原,破洛陽,闖潼關,把唐玄宗李隆基趕上了入蜀的道路,也終結了他的統治。正在大唐江山飄搖欲墜的時候,從唐王朝的軍營之中走出了一位扭轉乾坤的大將軍,他頂著叛軍凌厲的攻勢,收復了一片片淪陷的土地。在收復舊都長安戰役開始之前,唐玄宗之子肅宗充滿期待地對他說:「朝廷興衰成敗,就在此一戰了,朕將一家老小的性命就託付給你了。」他慷慨表示:「此戰不勝,臣提頭來見!」這位大將就是郭子儀。
郭子儀(679—781)是唐代中葉的著名將領。唐天元年間他以武舉登第。天寶十三年(754)任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北)太守與朔方(今陝西北部)節度兵馬使。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今河北涿州)起兵反唐,玄宗以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今寧夏靈武南)郡軍太守,擔任朔方節度使,詔命率本部軍馬東討安史叛軍,很快收復雲中馬邑(今山西朔州)、東陘(今河北屬地)等十餘郡,隨後被加封為御史大夫。郭子儀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安史叛軍第一次占領洛陽和長安以後,是郭子儀領兵收復了這兩座城池。可是後來在鄴郡城圍攻安慶緒的戰役中,由於天公不作美,颳起大風,幾十萬唐軍潰散,戰鬥因此失利。唐肅宗聽信讒言,降罪於郭子儀,罷免了他的職務。郭子儀只好在家閒著,並且把自己的親信兵將也遣散了。
代宗李豫(原名李俶)從他父親肅宗手中接過大唐江山之後,唐朝已經轉為衰敗之國,周圍一些小國開始窺視中原這塊寶地。唐王朝當時已經走上衰退的道路,僅以人口上的減少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天寶年間,全國有900多萬戶,到代宗廣德二年(764),全國僅剩290多萬戶,減少了約三分之二。
代宗廣德元年(763),由吐蕃等少數民族組成的20萬大軍進攻唐大震關(今陝西隴縣以西),邊關告急,而把持朝政的宦官程元振竟不向皇上稟報。入侵大軍攻破大震關,一路深入內地。隨後,涇州(今陝西涇川)刺史高暉也投降吐蕃,為他們當嚮導,加快了少數民族聯軍的進攻速度。一路長驅直入,逼近京都長安。
代宗皇帝得到消息時,敵軍早已深入內地,朝中又一時找不到可以退敵的強將,這時有人建議起用被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進讒言解職在家的郭子儀,並認為只有他能解長安之困。郭子儀不計前嫌,爽快地接受了朝廷的職務,並且說:「天下有難,匹夫有責,更何況我乃前朝老將呢?」代宗任命他為副元帥,組織抵抗,又命令各鎮節度使到京師救助。各鎮節度使接到命令,都按兵不動。唐朝後期看似全國統一,其實很多兵馬已經調遣不動,只要這些節度使不造反鬧事就是唐王朝的萬幸了。
老將郭子儀奉詔上任,但朝廷卻沒有給他任何兵馬,他沒有因此退卻,而是利用往日的威名積極召集將士,先找了20多名舊部下,這20多人又到處招兵買馬。各州縣官府聞聽郭子儀復出帶兵,都感覺有了主心骨,紛紛趕來。一戰成名的前朝名將節度使白孝德也在判官段秀實的說服下,起兵抗敵,短短的時間,郭子儀便組織起一支大軍。
以吐蕃為首的各族入侵聯軍,聽說郭子儀為帥帶兵抗擊,嚇得連忙放棄長安,退回青海去了。這次長安之危,僅憑藉郭子儀的威名便得到解除,使皇帝和大臣們更加認識到郭子儀的非凡價值。
廣德二年(764),大將僕固懷恩對朝廷憤恨,他曾經領兵討伐過史朝義的叛亂,仗著自己立過大功,不聽朝廷的調遣。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他召集吐蕃和回紇軍隊一共好幾萬人作亂,沒想到半路上就病死了,這兩支少數民族的軍隊把長安北面的涇陽包圍了起來,下一步準備進攻長安。在這個危急時刻,代宗自然又派老將郭子儀為帥,帶兵抗敵。
郭子儀率軍駐在涇陽(在長安以北)抗敵,當時他僅有一萬兵馬,而聯軍有十萬多兵馬。吐蕃與回紇分駐兩座大營,將涇陽城包圍。
郭子儀分析,以自己區區一萬人去與十萬人斗,就算是全軍覆沒,也難以取勝。在這種情況下,硬拼是下下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他們退兵才是此時的良策。於是,他派副將李光瓚出城到回紇營中,對回紇大帥藥葛羅說:「我家主帥郭令公派我來見大帥,讓我轉告大帥,請不要忘記當年並肩戰鬥的情誼,早日退兵為好。」藥葛羅大帥說:「郭元帥早就去世了,你以為我不知道嗎?休想騙我!」李光瓚說:「我指天發誓,郭令公仍健在,絕不敢騙你。」藥葛羅還是不信,說:「如果郭元帥還健在,能夠讓他跟我見一面嗎?」「這個……」李光瓚不知該如何回答,表示回去請示後再予以答覆。
李光瓚回來後,如實向郭子儀報告。郭子儀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諸將怕其中有詐,而他卻說:「現在敵我力量懸殊,硬拼肯定吃虧。憑我當年與回紇的交情,去見見藥葛羅也無妨。假如回紇退兵,剩下吐蕃就容易對付了。」
諸將想不出別的辦法,就建議郭子儀率五百騎兵跟隨護衛以防不測。
郭子儀不同意這種做法,說:「敵人十萬大軍,我帶五百騎兵又有什麼用?如真有不測,這五百騎兵不過是杯水車薪啊!只帶幾名隨從就足夠了。」
郭子儀雖然當時年事已高,但依然威武,他跨上戰馬,讓大家不要擔心,如果天黑之前沒有回來,就不用等了。正在這時,他兒子兵馬使郭唏聞訊前來,拽住馬韁阻止道:「父親大人,回紇軍隊如虎狼之師,您作為元帥,豈能冒生死之危深入虎狼之中?」郭子儀騎在馬背上指責道:「如果兩軍交戰,我們父子倆都會戰死。我們戰死不足惜,可身後就是京都長安,那時國家也就危險了。我去見藥葛羅,以理服他,或許能轉危為安。
只有如此,才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郭唏見父親如此堅決,無言以對,只得眼睜睜看著父親在五名騎兵陪同下向敵營走去。
郭子儀大義凜然地騎著馬走進回紇大營,哨兵以為是普通的送信使者,並未在意。這時,郭子儀身邊一隨從大喊:「大唐元帥郭令公來啦!」哨兵聞聽,驚恐萬分,急忙報告主帥。
大帥藥葛羅拿著弓箭,帶領酋長們騎馬在營前列隊迎候,只見唐軍來了六騎,下了馬,扔掉兵器,徒步而來,為首的銀髮白須者,正是69歲的老將軍郭子儀。
藥葛羅一眼認出郭子儀,驚喜地對眾將軍說:「果然是郭元帥來啦!」於是帶頭跳下馬叩拜。
郭子儀拉著藥葛羅的手,首先問候回紇可汗身體可好,然後指責道:「回紇以往對唐有大功,唐對回紇也有厚報。可如今為何要負盟入侵呢?
助叛臣造反,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我挺身而來,就交由你處置了。」
藥葛羅忙解釋說:「都怪僕固懷恩騙我,他說唐朝皇帝已經晏駕,令公也被害死,我才同意來。現在聽說皇上還在長安,又親眼見到令公,才知道上了當。僕固懷恩已經病死,也算天誅,我哪能再與令公交戰呢?」
郭子儀聽罷,暗暗高興,覺得退兵有望,又說:「吐蕃不顧前朝之親(即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嫁尺帶珠丹),蠶食大唐邊境,燒殺搶掠。現在他們搶去的財物用車都裝不下,搶去的牛羊滿山遍野。如果你能幫助打敗吐蕃,這些財物、牛羊全歸你們了,請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藥葛羅欣然應允,說:「我受僕固懷恩之騙,已經對不住令公。今天我一定助令公擊退吐蕃以謝罪。」藥葛羅讓部下拿出酒,眾將陪著郭子儀舉杯共飲。郭子儀幾杯酒下肚,發了毒誓:「有負此約者,身亡陣前,家族絕滅!」藥葛羅也重複一遍郭子儀說過的誓言,於是眾人齊聲歡呼,氣氛熱烈而友好。藥葛羅當即決定,派酋長石耶奈等六人到長安朝見代宗皇帝,以示友好。
吐蕃統帥得到回紇與唐軍和好要共同對付吐蕃的消息後,慌忙連夜撤退。就這樣,郭子儀僅憑一張嘴,又一次說退了十萬大軍。
郭子儀並未就此罷休,而是派大將白元光率領騎兵配合回紇藥葛羅大軍追擊吐蕃軍,追到靈台西原一帶,雙方展開激戰,殲滅吐蕃一萬餘人,奪回吐蕃掠去的唐朝子民,接著在涇州又打了一仗,吐蕃再敗,退至邊境以外。
僕固懷恩的部隊也參與了吐蕃的入侵。僕固懷恩原為郭子儀舊部,他現在已死,其部下聽說老將軍郭子儀又帶兵當元帥了,都紛紛來投。就這樣,一次萬分危急的內外勾結入侵,被郭子儀平息下去。
德宗即位後,賜郭子儀號尚父。建中二年(781)六月郭子儀去世,享年85歲。為了紀念這位功臣,德宗特下令加高郭子儀的墳墓,諡號「忠武」,和代宗之靈共同祭祀。郭子儀的一生,為了唐朝社稷,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點 評
在唐王朝的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著名將領,也正是這些著名將領一次次化解了唐朝的危機,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中唐時期的郭子儀。
在民間,關於郭子儀的傳說很多,說他是唐王朝的「救命將軍」「單騎將軍」等等,從而也反映出了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他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下大功,並且是其中決定勝負的主要將領,幾次重要的戰役幾乎全是他一手指揮的。後來遭宦官陷害,告老還鄉。
郭子儀不單單是一個著名將領,在當時的各方軍隊,對他的威名早已萬分敬仰,甚至可以說,他的名氣就是唐王朝這兩次克敵的制勝法寶。
在當時藩鎮割據的大形勢下,郭子儀比任何一個節度使都有實力和能力,可以獨霸一方。在退卻強敵之後,他沒有像其他立了戰功的將領那樣,向朝廷要兵要地,而是從此不問政事,顯示出他的一腔忠義之情。
相關連結
郭子儀小傳
郭子儀(697—781),中唐著名將領,唐代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郭子儀出生於中層官吏家庭,天寶初年通過武舉考試走上政治舞台。
天寶八年(749),為橫塞野軍使,天寶十三年(754),為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西)太守與朔方節度使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年(755),在唐平安史之亂中,任朔方節度使,由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東征,出單于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攻取靜邊軍(今山西右玉),進圍雲中(今山西大同),攻克馬邑(今山西朔州),開東陘關(今代縣東北)。天寶十五年(756),率兵應援河東節度副使李光弼,由井陘(今河北井陘)進入河北,至常山(今河北正定)與李光弼合兵十餘萬,連敗安祿山同黨史思明於九門(今河北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經新樂、行唐附近河段)等地。進至恆陽(今河北曲陽),採取深溝高壘,敵來則守,敵去則追,晝揚兵、夜襲營的戰法,使史軍疲憊後出戰恆陽東嘉山,大敗史思明及其援軍,俘斬四萬餘人,收復河北十餘郡,切斷安史判軍後方交通,牽制其西進,使河北戰局出現轉機。他是扭轉當時戰局的重要人物,在幾次最危難的時刻改變了唐朝的命運。
郭子儀很有政治主見,曾提出削減冗官、選賢任能和輕徭薄賦的主張,並注意與少數民族修好,善待回紇,以取得其對唐的支持。在唐朝末年,正是由於回紇的幫助,唐朝才得以平定黃巢帶領的農民起義。他歷事四朝帝王,勤於職守,對鞏固唐朝封建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