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錦繡天唐> 三、鬥智鬥勇,登上皇位

三、鬥智鬥勇,登上皇位

2024-09-29 11:40:21 作者: 姜若木

  武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對政事很感興趣,而且權力欲很強。顯慶五年(660)以後,高宗患風疾,目不能視,朝中大事多由武則天處理。再加上高宗懦弱,遇事無主見,上朝理事,往往根據宰相的意見做出決定。於是,武則天索性直接上朝參政,當時人們把高宗和武后並稱為「二聖」。

  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手段強硬,貶褚遂良出京、逼長孫無忌自殺,同時罷免了20多位反對他的大臣。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一個個降職、流放或者殺掉。唐高宗體弱多病,他看武則天能幹,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給她管了。武則天掌了權,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裡,唐高宗心裡氣惱,但武則天權勢越來越大,高宗想廢掉她,也沒有機會了。

  武則天臨朝聽政後,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主要內容是:勸農桑,輕賦斂,息兵戈而以德化天下,增加官俸,量才擢升官吏,廣開言路,杜絕讒言,禁免大興土木等。這些措施有力地保證了大唐自「貞觀之治」以來的既定國策得以繼續,使唐王朝仍然保持著繁榮發展的局面。接著,武則天又著手調整宰相人選,罷免了若干資望高深的宰相,另提拔一些資歷較低的下層官僚委以相職。就這樣經過一番努力,武則天基本上控制了政權。

  弘道元年(683),高宗病死,太子李顯繼位,即唐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為帝,即唐睿宗,朝政仍由她把持。

  

  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就不滿足太后執政的地位了。有個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偽造了一部佛經,獻給武則天。那部佛經里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

  又過了幾月,有個官員名叫傅遊藝,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遊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據說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上勸進表的有6萬多人。

  唐載初元年(690),武則天接受了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南周,她就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這些排斥異己的做法,引起了唐宗室和舊臣官僚的強烈不滿,他們暗中策劃用武力反抗武則天的統治。

  光宅元年(684),眉州刺史徐敬業因被貶為柳州司馬而心懷怨恨,途經揚州與其弟徐枷猷及被貶官的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策划起事,發布了由駱賓王起草的討武檄文,並以匡復廬陵王(即中宗李顯)為旗號,號召各地起來響應,十多天內,兵力擴充到10多萬人。武則天採取鐵血手腕鎮壓叛亂,首先除掉了和徐敬業有聯繫的宰相裴炎和大將程務挺,接著派兵南下揚州鎮壓,僅用50多天就徹底剿滅了叛軍。她對大臣們說:「你們中間有的是先朝老臣,可是倔強難治有超過裴炎的嗎?你們中間有不少將門之後,可是糾集亡命之徒有超過徐敬業的嗎?你們中間也有不少握有兵權的宿將,可是領兵打仗有超過程務挺的嗎?這三人都是頗有聲望的,但他們不利於我,我都能殺死他們。你們有比他們更厲害的嗎?要有異圖,請早點動手,不然的話,就該洗心革面,老老實實,免得身敗名裂,貽笑天下!」大臣們誰都不敢言語。武則天對於反對她掌權的人,進行無情鎮壓,這表現出她極其強硬的一面。但她又十分重視任用賢才,在她的手下,湧現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傑。

  狄仁傑當豫州刺史的時候,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武則天聽說他有才能,就把他調到京城當宰相。狄仁傑還向朝廷推薦了幾十個有才能的人,後來他們都成為當時有名的大臣。張柬之就是狄仁傑推薦的,有一次武則天要狄仁傑推薦一個賢能的人,於是,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說此人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確有宰相之才。武則天很快將他提拔為洛州司馬。過了一些日子,武則天又向狄仁傑求賢。狄仁傑說:「臣上次舉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有重用呢!」武則天說:「不是已經升遷了嗎?」狄仁傑說:「臣舉薦他是當宰相,現在不過是一個洛州司馬,還沒有真正派上用場。」過了不久,武則天就提拔張柬之做了宰相。武則天很敬重狄仁傑,把他稱作「國老」。他死後,武則天常常嘆息說:「老天為什麼這樣早奪走我的國老啊!」

  武則天對有才能的人也不存偏見。徐敬業在揚州起兵的時候,請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駱賓王替他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討武檄》。武則天叫人把這篇文章拿來念給她聽,當她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兩句的時候,反而連連稱讚寫得好。後來聽到「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兩句,更加讚不絕口,問道:「這篇檄文,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有人回答說是駱賓王寫的。武則天十分惋惜地說:「有這樣的人才,讓他流落民間,得不到重用,這是宰相的過錯呀!」由此可見,武則天是非常重視人才的。

  武則天稱帝後,為了防止舊臣反抗,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實行酷吏統治。同時為了培植、擴大自己的勢力,她又大批錄用人才,並把此項政策看成治國之本,天子之責。為招攬人才,武則天一方面在洛成殿親自考試貢士,以示重視,從此開創了殿試製度;又專門設置武舉,選拔有武藝的人做官;還允許各級官吏和百姓自行薦舉。另一方面,她以修書為名,廣泛召集有才學的文人進宮,稱「北門學士」。這些人除修書外,還為朝廷出謀劃策,參議國事,以便集思廣益,治理好國家。武則天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又知人善任,所以她當政期間,人才濟濟,不比貞觀時期遜色。從唐高宗駕崩到武則天讓位的21年間,她曾任用宰相70多人,大多為一代名臣良相,其中著名的有李昭德、魏元忠、蘇良嗣、狄仁傑、張柬之等等。其中一些人,如姚崇、宋璟等直到開元年間仍發揮著重大作用。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與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武則天施政時期也頗有政績。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她堅決抵禦,給予反擊。天授三年(692),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重新在龜茲設置安西都護府。之後,朝廷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武則天統治時期還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大足元年(701),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5年,「軍糧可支數十年」。屯田對邊疆地區開發、減輕人民運糧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武則天還重視農業,獎勵農耕,興修水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到了武則天結束執政的神龍元年(705),戶口總數從永徽初年(650)的380萬增加到615萬。武則天的統治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安定,鞏固了貞觀之治的成果,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