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閱晉風流> 二、「 書聖」王羲之

二、「 書聖」王羲之

2024-10-12 19:12:19 作者: 姜若木

  東晉有王、謝、桓、庾四大家族,這些家族的子弟世代都做高官。王羲之出身於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其叔父就是王導,他與大將軍王敦為叔侄關係。王羲之的祖父王正,任過尚書郎。父親王曠,曾任淮南太守。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首先就是由王曠倡議的。

  

  王羲之自小不善於言辭,並沒有過人之處。他13歲時,去拜見名士周。周一見,就認為王羲之與眾不同。當時流行一道名菜,叫烤牛心。周在滿座賓客前竟首先割下一塊牛心給王羲之吃。作為江北名士領軍人物的周的這一舉動使得賓客們大驚,將敬重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這個13歲的小孩身上。從此,王羲之也就成了名人。

  王羲之長大後變得性格爽直,學識豐富,能言善辯,在書法上更是造詣頗深。當時人評論他的書法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的書法是有相當淵源的,他先習鍾繇的書法,七歲的時候拜女書法家衛鑠,也就是衛夫人為師。衛夫人是書法家衛恆的表妹,衛恆擅長草隸書,衛恆的父親衛瓘,也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得到衛夫人親自指導,光臨摹前人的字帖就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他練起字來,吃飯、走路都不放過,沒有紙筆就在身上畫寫,日子久了,衣服都被劃破了。一次,他練字練得把吃飯的時間都給忘了,家人沒辦法,只好把飯送到了書房裡。可是王羲之練得太投入了,不假思索地抓起糍粑蘸著墨汁,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還吃得有滋有味……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他早就「滿肚子墨水」了!

  比這更有意思的是,王羲之長大後的婚事竟然也和書法有關。王羲之的叔叔王導和太尉郗鑒是好朋友。一天,郗鑒對王導說:「我女兒不小了,該給她找個婆家了。我想在你的兒子和侄兒中選一位,你看怎麼樣?」王導知道郗鑒的女兒既漂亮又賢惠,立馬就同意了。

  這下子王家的未婚男子們可忙碌起來了,一個個都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的,就等著郗家派人來看。郗家的人很快就來了。王導的兒子和侄兒個個都很英俊,來人看了覺得每一個都很不錯,很難決定。這時候,來人發現在東廂房的胡床上斜依著一個男子,十分有趣。他好像忘記了今天要進行選婿,邊幅不修,衣領大敞,低著頭,專心地用一根手指在床頭來回比劃著名,好像是在練字!來人回去後向郗鑒回報說:「王家的男兒都不錯,只是知道要選婿,有那麼點拘謹不自然,但東廂房裡卻有位公子,見我來了也不理睬,躺在床上,只顧著用手指在蓆子上比劃著名什麼。」郗鑒聽了,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一定就是在書法上學有所成的王羲之。他含而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理想中的女婿!」結果,最沒把選婿當成一回事的王羲之,卻稀里糊塗地成了太尉大人的「東床快婿」!從此,「東床」這個詞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為了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書法造詣,王羲之還遊歷名山大川,臨習鑿刻在山壁懸崖上的碑文石刻。一天清早,王羲之坐在一葉小舟里,靜靜地欣賞著紹興山水。這時一群白鵝突然闖入眼帘,那粉紅的腳掌在水下一屈一伸地撥動著,不知不覺的,王羲之看得入了神。他發現,「白鵝在水中遊動時腳掌打水的動作,和書法運筆的姿勢是那麼吻合;一伸一縮,就好像一提一按,真是如行雲流水啊!」從這以後,王羲之喜歡上了養鵝,時常坐在池塘邊,觀察著鵝的一舉一動。多少年的書法積澱,沒想到在這搖搖擺擺的白鵝身上得以升華。經過進一步練習,王羲之終於達到了曠古爍今的境界,成為古今書法第一人。

  不過王羲之生前並沒想過自己以後會成為書法家,書法只是他的個人愛好而已。他和當時的士人一樣關注著自己政治仕途的發展。王羲之最早出仕時先擔任秘書郎,後被庾亮聘為參軍,累遷為長史。

  庾亮臨終前極力向朝廷推薦他,因此王羲之被提升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朝廷公卿讚賞他的才能,要他進朝廷擔任侍中、吏部尚書,王羲之不願在朝中為官,想出使邊塞,但朝廷沒有同意,而是任命他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當時殷浩與桓溫不和,王羲之認為內外不和關係到國家的安定。他多次寫信給殷浩,希望殷浩能改善同桓溫的緊張關係,而殷浩則不予採納。

  不久,殷浩倉促北伐,王羲之又去信諫阻,殷浩不聽,結果為姚襄所敗。

  王羲之還勸會稽王司馬昱說「目前江南人民已窮困至極,朝廷應省刑減稅,發展生產,抑制豪強,以增強國力,而不應倉促北伐,在國力不充實的情況下大舉用兵是肯定會失敗的」。王羲之還寫信給謝安,對當時關係國家命運的漕運提出了建議,要求朝廷嚴懲失職官吏,同時對那些監守自盜,盜竊官米的倉督、倉監進行嚴厲打擊。但東晉官場實在是昏昧不堪,多是浮華不實、好大喜功、滿懷個人野心的人,如王羲之這樣有著清醒頭腦的人是難以施展才華的。久而久之,王羲之對政事逐漸厭倦,開始研讀老莊,回歸自然,寄情於山水,去追求順心適意的個人生活。

  會稽風景秀麗,山水嫵媚。王羲之的政治理想無法施展,就與許多名士一起在山水中悠遊。公元353年三月,王羲之在會稽山陰,依山面水的蘭亭舉行盛會。在蘭亭會上,共有謝安等42位當時著名的士人參加。他們流觴賦詩,極盡歡娛,王羲之為紀念這次雅會,寫下了書文並茂的千古絕調——《蘭亭集序》。

  公元355年,王羲之對東晉朝政心灰意冷,辭去了會稽內史的職務,醉心於老莊學說。此後王羲之與道士許邁等人交往,採藥鍊石,遍游東南山水,並曾到海上漂游。晉穆帝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去世,終年59歲。


關閉